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射线 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铅盒
照相底片 射 线
放 射 源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型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
二、三种射线
阅读课文填写表格:
射线
射线
射线
成分
氦原子核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电磁波
速度
1/10光 速
接近光 速
光速
贯穿能力 电离能力
弱
很容易
较强
较弱
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 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U238在 衰变时产生的钍234也具有 放射性,放出 离子后变为(镤)Th234, 上述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
U 238
234 90
Th
+
4 2
He
234 91
Pa
+
人们认识原子 核的结构就是 从天然放射性 开始的。
一、天然放射现象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1、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2、放射性元素: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 素.
3、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 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 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 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 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1.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 时间用T表示。
注意: (1)每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同元素半衰期不同。 (2)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 或化学状态无关。 (3)半衰期是一个宏观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对 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 2.半衰期公式:N=N0(1/2)t/T 或 m=m0(1/2)t/T 说明式中各量的意义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射线 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铅盒
照相底片 射 线
放 射 源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型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
二、三种射线
阅读课文填写表格:
射线
射线
射线
成分
氦原子核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电磁波
速度
1/10光 速
接近光 速
光速
贯穿能力 电离能力
弱
很容易
较强
较弱
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 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U238在 衰变时产生的钍234也具有 放射性,放出 离子后变为(镤)Th234, 上述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
U 238
234 90
Th
+
4 2
He
234 91
Pa
+
人们认识原子 核的结构就是 从天然放射性 开始的。
一、天然放射现象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1、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2、放射性元素: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 素.
3、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 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 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 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 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1.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 时间用T表示。
注意: (1)每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同元素半衰期不同。 (2)半衰期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 或化学状态无关。 (3)半衰期是一个宏观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对 少数原子核是不适用的. 2.半衰期公式:N=N0(1/2)t/T 或 m=m0(1/2)t/T 说明式中各量的意义
课件放射性元素衰变

1.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分别是τ甲 =15天,τ乙=30天,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经 过60天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原来的质量之
比M甲∶M乙是( ) A.1∶4
B.4∶1
C.2∶1
D.1∶2
解析:选 B.对 60 天时间,甲元素经 4 个半衰期,乙元 素经 2 个半衰期,由题知 M 甲(12)4=M 乙(12)2,则 M 甲∶ M 乙=4∶1,故 B 正确.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3)γ辐射:伴随射线或射线产生.
二、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
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
t
1 1 种元素的半衰期。
M余=M原(1/2)n.和n=t/T的应用
例2: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 需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砝码,天平
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 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 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D) A.222g B.8g
C.2g D.4g
3.钋210经α衰变成为稳定的铅,半衰期为138天.质量 为64 g的钋210经276天后,还剩余多少克钋?生成了 多少克铅?写出核反应方程钋210(210 84Po).
年以前,始祖鸟通过摄食,吸收了植物 中含有14C的营养物质,死亡后不再吸收。 随着年代的推移,其体内14C的含量为现 代鸟的 ,已知地表中14C的含量基本 不变,14C的半衰期为T年,试判断始祖 鸟距今年代为:
A
B
C
D2
类型5 磁场与半衰期的综合应用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五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生化学反应2 X2 O + 2 F2 = 4 XF + O2 之后,XF的半衰期为( )
A. 2天
B. 4天
C. 8天
C
D. 16天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由原子核内部的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的化
学状态无关。
2. (2021陕西安康高三联考)已知
的
30
15 P经过时间
A. 2.5min
后还剩 2 g 的
如图所示为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示意图。
(1) 充入氮气前荧光屏上看不到闪光,而充入氮气后荧光屏上看到了闪光,
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充入氮气后,产生了新粒子。
(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原子核的衰变有什么相同规律?
提示
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动量守恒。
(3) 如何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提示人为地用粒子、质子、中子或光子去轰击一些原子核,可以实现原子
B. 地球的年龄大致为90亿年
C. 被测定的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
1: 3
D. 根据铀半衰期可知,20个铀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就
剩下10个铀原子核
[解析] 由于测定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的一半,由图像可
知对应的时间是45亿年,即地球年龄大约为45亿年,铀238的半衰期为45亿
B. C、8、17、1
C. O、6、16、1
D. C、7、17、2
[解析] 氮原子核,则 = 7;发现质子,说明 = 1,由质量数与电荷数守
恒得 = 14 + 4 − 1 = 17, = 2 + 7 − 1 = 8 ,则 X 是氧,则卢瑟福用
17
1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42 He + 14
衰变及其规律PPT课件

【答案】 0.99 MeV
• 【方法总结】
•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 n=(A-A′)/4,
• m=(A-A′)/2-Z+Z′.
•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一个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解.有了这个方程组,确定衰变次
数就十分方便.
• 实际确定方法:根据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首先 由质量数改变确定α衰变次数,然后根据核电荷 数守恒确定β衰变次数.
例1
1 1 2 2EkH+ΔE= mHevHe+ mnv2 n. 2 2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氦核的动能为 mn2EkH+ΔE 1 2 EkHe= mHevHe= 2 mHe+mn - 1.6745×10 27×2×0.35×3.26 = MeV -27 - 27 5.0049×10 +1.6745×10 =0.99 MeV.
• • • • •
A.X1―→137 56Ba+10n B.X2―→131 54Xe+ 0-1e C.X3―→137 56Ba+ 0-1e D.X4―→131 54Xe+11p 【精讲精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电 荷数守恒知,131I的衰变为选项B,137Cs的衰变 为选项C,131I的中子数为131-53=78, 137Cs的中子数为137-55=82. • 【答案】 B C 78 82
• 4.核能的有关计算
• (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
•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
质量亏损 (Δm) 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 (3×108
m/s)的平方,
• 即ΔE=Δmc2.①
• (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能
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
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
(2011 年高考海南卷 )2011 年 3 月 11 日,
• 【方法总结】
•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 n=(A-A′)/4,
• m=(A-A′)/2-Z+Z′.
•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一个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解.有了这个方程组,确定衰变次
数就十分方便.
• 实际确定方法:根据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首先 由质量数改变确定α衰变次数,然后根据核电荷 数守恒确定β衰变次数.
例1
1 1 2 2EkH+ΔE= mHevHe+ mnv2 n. 2 2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氦核的动能为 mn2EkH+ΔE 1 2 EkHe= mHevHe= 2 mHe+mn - 1.6745×10 27×2×0.35×3.26 = MeV -27 - 27 5.0049×10 +1.6745×10 =0.99 MeV.
• • • • •
A.X1―→137 56Ba+10n B.X2―→131 54Xe+ 0-1e C.X3―→137 56Ba+ 0-1e D.X4―→131 54Xe+11p 【精讲精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电 荷数守恒知,131I的衰变为选项B,137Cs的衰变 为选项C,131I的中子数为131-53=78, 137Cs的中子数为137-55=82. • 【答案】 B C 78 82
• 4.核能的有关计算
• (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
•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
质量亏损 (Δm) 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 (3×108
m/s)的平方,
• 即ΔE=Δmc2.①
• (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能
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
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
(2011 年高考海南卷 )2011 年 3 月 11 日,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课件

【典例2】(2011·山东高考)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 其半衰期为8天. (1)碘131核的衰变方程:13153I→_________(衰变后的元素用X 表示). (2)经过_________天 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
【思路点拨】根据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守恒书写碘131的衰变 方程,根据剩余的碘131核的比例确定经历半衰期的个数. 【规范解答】(1)根据衰变过程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可得 衰变方程:13153I→13154X+0-1e.(2)每经1个半衰期,有半数原 子核发生衰变,经2个半衰期将剩余1, 即有75%发生衰变,即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项及错误原因分析如下:
易错选项 B C D
错误原因 将衰变次数误认为质量数 将衰变次数误认为质量数和电荷数之差 将衰变次数误认为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
4
经过的时间为16天. 答案:(1)13154X+0-1e (2)16
书写核反应方程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符号要书写正确,如23490Th,质量数在左 上角,电荷数在左下角. (2)两种衰变发出的粒子要牢记,α衰变为42He,β衰变为0-1e. (3)方程中间是箭头不是等号,方程两边总质量数、总电荷数相 同.
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故选A.
【总结提升】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三大规律 (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2)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 (3)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
半衰期的理解 【探究导引】 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12C,也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 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 730年,14C的主要用 途是利用其衰变来进行年代测定.思考下列问题: (1)14C的衰变方程是怎样的? (2)14C为什么能进行年代测定?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19.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a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D.不能判定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
b
练1.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
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
44:1,则
( ABC
)
A.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90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D.α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
6、23920Th
(钍)经过一系列α 和β 衰变,成为
208 82
Pb(铅)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共经过4次α 衰变和6次β 衰变
(D)共经过6次α 衰变和4次β 衰变
若衰变方程为:23920Th
208 82
Pb+n
4 2
He+
m
0 1
e
则有质量数守恒及核电荷数守恒,得
Pa
10e
24 11
Na
1224Mg
10e
γ衰变:
伴随射线或射线产生.
4、衰变的本质: (1)α 衰变的本质: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氦核
2 11H
01n
4 2
He
结 合 质子 中子
(2)β 衰变的本质: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01n
11H
+
0 1
e
(3)γ 辐射的理解
中子
转化
和
质子
电子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课件

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决定因素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 核内部自身
的因素决
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不同的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 不同 .
(3)应用 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 推断时间. 2.思考判断 (1)半衰期可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2)半 衰期是放射性元 素的大量原子核 衰变的统计规 律.(√) (3)半衰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控制.(×)
2.α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 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α 衰变方程为:AZX→AZ--24Y+24He,实质是: 211H+201n→42He.
3.β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 电子,放出高速电子流,β 衰变的方程为:AZX→Z+A1Y+-10e, 实质是:10n→11H+-10 e.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
1.基本知识 (1)定义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 或 β粒子 ,则核电荷数变了, 变成另一种 原子核 ,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分类
放出 α 粒子的衰变叫 α衰变
叫 β衰变
.
.放出 β 粒子的衰变
(3)衰变方程
29328U→29304Th+ 42He
29304Th→29314Pa+ -01e.
3.探究交流 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 4 天,若有 100 个这样的原子 核,经过 4 天后还剩 50 个,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时所 遵循的统计规律,不能用于少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情况, 因此,经过 4 天后,100 个原子核有多少发生衰变是不能确 定的,所以这种说法不对.
.
(4)衰变规律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

(2)α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 α 粒子的衰变叫作 α 衰变. (3)β 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 β 粒子的衰变叫作 β 衰变. 2.(1)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 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方程:α 衰变:AZX→AZ--24Y+24He; β 衰变:AZX→Z+A1Y+-0 1e.
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
射出来,这就是放射元素的_α_衰___变___现象;原子核里虽没有电子, 但核内的___中__子___可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 来,这就是__β_衰__变___.
(4)γ 射线产生的本质:原子核的能量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数
值,当原子核发生 α 衰变、β 衰变后,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
2.公式.
N
余=N
原21Tt ,m
余=m
1 t 原2T
式中 N 原、m 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N 余、
m 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t 表示
衰变时间,T 表示半衰期.
注: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
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环境)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或 β 粒子,由于 _核__电__荷__数_ 变 了 , 它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变 了 , 变 成 另 一 种 ___原__子__核_.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___衰__变___. (2)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 量数都___守__恒___. α 衰变:质量数减少 4,电荷数减少 2,衰变方程为:AZ
解析: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 的,与一般外界环境无关.原子核的衰变有一定的 速率,每隔一定的时间即半衰期,原子核就衰变了 总数的一半.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其半衰期也不 同.若开始时原子核数目为 N0,经时间 t 剩下的原 子核数目为 N,半衰期为 T,则有如下关系式:N= N012Tt .若能测定出 N 与 N0 的比值.则就可求出时间 t 值,依此公式就可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或考察 出土文物存在年代等.
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
射出来,这就是放射元素的_α_衰___变___现象;原子核里虽没有电子, 但核内的___中__子___可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 来,这就是__β_衰__变___.
(4)γ 射线产生的本质:原子核的能量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数
值,当原子核发生 α 衰变、β 衰变后,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
2.公式.
N
余=N
原21Tt ,m
余=m
1 t 原2T
式中 N 原、m 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N 余、
m 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或质量,t 表示
衰变时间,T 表示半衰期.
注: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
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环境)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或 β 粒子,由于 _核__电__荷__数_ 变 了 , 它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变 了 , 变 成 另 一 种 ___原__子__核_.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___衰__变___. (2)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衰变前后的电荷数和质 量数都___守__恒___. α 衰变:质量数减少 4,电荷数减少 2,衰变方程为:AZ
解析: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 的,与一般外界环境无关.原子核的衰变有一定的 速率,每隔一定的时间即半衰期,原子核就衰变了 总数的一半.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其半衰期也不 同.若开始时原子核数目为 N0,经时间 t 剩下的原 子核数目为 N,半衰期为 T,则有如下关系式:N= N012Tt .若能测定出 N 与 N0 的比值.则就可求出时间 t 值,依此公式就可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或考察 出土文物存在年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P Q R S 已知P和F是同位素,则( B ) A.Q和G是同位素,R和H是同位素 B.R和E是同位素,S和F是同位素 C.R和G是同位素,S和H是同位素 D.Q和E是同位素,R和F是同位素
半衰期
剩余氡核数N
经1个3.8天后
N
N0 2
2、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外切圆且大圆为α粒子的 轨迹; β衰变呢?
例2: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
提示: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
典例分析: 例3:某原子核A的衰变过程为
A
β
B
α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5;
B、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
1 1
1 0
4 2
He
5.衰变的本质:
β衰变
中子
转化 和 质子 电子
本质: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 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 电子
1 0
n
1 1
H e
0 1
5.衰变的本质:
γ射线的产生: 1.γ射线是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 2.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 3.γ射线不改变电荷数与质量数。
注意: 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C、核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原子核B的 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 D、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1。
课堂总结
1.原子核的衰变:我们把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 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原则: 3.衰变种类: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注意: γ射线总是伴随衰变或衰变产生的电磁波,它不能单独发 生且不改变电荷数与质量数。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注意: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请看下列两个通过实验检验的方程:
238 92
U Th+ He
234 90 4 2
234 90
Th Pa e
234 91 0 1
大家能看出哪些规律呢?
1、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质量数守恒,质量守恒; 3、电荷数守恒,电荷守恒; 4、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 不能杜撰。
衰变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另外还 遵循动量守恒
典例分析:
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 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知 ( AD ) A.该核发生的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β衰变 b a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1、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8 92
238 92
U Pb x He y e
206 82 4 2 0 1
238=206+4x 92 = 82 + 2x - y
x= 8 y= 6
经验: 先算 衰变次数。
5.衰变的本质: α衰变
质子
结合 中两个 中子结合为氦核。
2 H 2 n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1.衰变的定义: 2.衰变的原则: 3.衰变的分类: 4.衰变的通式:
5.衰变的实质: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1.衰变的定义: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 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的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衰变的分类(高中阶段):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4.衰变的通式:
(1)衰变:
A Z
X
A Z
A 4 Z 2
4 Y 2 He
(2)β衰变:
X
A Z 1
Y e
0 1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A Z
X
A 4 Z 2
A、α 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 荷数为90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D、α 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之比 为1︰88
×
×
×
1 × R×
×
× ×
R2
×
×
× ×
× ×
× ×
6.课堂检验:
练习3: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 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 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E F G H
4 Y 2 He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X
A Z 1
Y e
0 1
234 90
24 11
Th Pa e
234 91 0 1
Na ?
24 11
Na Mg e
24 12 0 1
典例分析:
例1:
U 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可 206 ( 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 82 Pb) ,问这一过程 衰变和衰变次数? 解:设经过x次衰变,y次衰变
4 Y 2 He
226 88 238 92
Ra Rn He
222 86 4 2 238 92 230 90
U ? Th ?
U Th He
234 90 4 2 226 88 4 2
230 90
Th Ra He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A Z
X
A Z
A 4 Z 2
经2个3.8天后
N N N
N0 2
2
经3个3.8天后
N0 23 N0 2n
经n个3.8天后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大家听说过吕洞宾“点石成金”的神话传说吗?
物理学家“点汞成金”的科学事实:
日本科学家松本高明进行了一次大型实验:将 1.34吨汞放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然后用五千万电子 伏特的γ射线照射汞,照射时间为70天,最后得到 74kg的黄金。
疑:要改变一种元素,是改变质子数、中子数、还是 电子数呢?
6.课堂检验:
练习1: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 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 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 定( BD )
a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D、不能判定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
b
6.课堂检验:
练习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 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 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 径之比为44︰1,如图,则(ABC )
半衰期
剩余氡核数N
经1个3.8天后
N
N0 2
2、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外切圆且大圆为α粒子的 轨迹; β衰变呢?
例2: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
提示: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
典例分析: 例3:某原子核A的衰变过程为
A
β
B
α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5;
B、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
1 1
1 0
4 2
He
5.衰变的本质:
β衰变
中子
转化 和 质子 电子
本质: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 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 电子
1 0
n
1 1
H e
0 1
5.衰变的本质:
γ射线的产生: 1.γ射线是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 2.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 3.γ射线不改变电荷数与质量数。
注意: 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C、核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原子核B的 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 D、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1。
课堂总结
1.原子核的衰变:我们把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 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原则: 3.衰变种类: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注意: γ射线总是伴随衰变或衰变产生的电磁波,它不能单独发 生且不改变电荷数与质量数。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注意: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请看下列两个通过实验检验的方程:
238 92
U Th+ He
234 90 4 2
234 90
Th Pa e
234 91 0 1
大家能看出哪些规律呢?
1、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质量数守恒,质量守恒; 3、电荷数守恒,电荷守恒; 4、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 不能杜撰。
衰变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另外还 遵循动量守恒
典例分析:
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 运动轨迹分别如图中a、b所示,由图可以知 ( AD ) A.该核发生的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β衰变 b a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1、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8 92
238 92
U Pb x He y e
206 82 4 2 0 1
238=206+4x 92 = 82 + 2x - y
x= 8 y= 6
经验: 先算 衰变次数。
5.衰变的本质: α衰变
质子
结合 中两个 中子结合为氦核。
2 H 2 n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1.衰变的定义: 2.衰变的原则: 3.衰变的分类: 4.衰变的通式:
5.衰变的实质: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又有怎样的规律呢? 1.衰变的定义: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 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的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衰变的分类(高中阶段):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4.衰变的通式:
(1)衰变:
A Z
X
A Z
A 4 Z 2
4 Y 2 He
(2)β衰变:
X
A Z 1
Y e
0 1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A Z
X
A 4 Z 2
A、α 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量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电 荷数为90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D、α 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之比 为1︰88
×
×
×
1 × R×
×
× ×
R2
×
×
× ×
× ×
× ×
6.课堂检验:
练习3: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 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 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E F G H
4 Y 2 He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X
A Z 1
Y e
0 1
234 90
24 11
Th Pa e
234 91 0 1
Na ?
24 11
Na Mg e
24 12 0 1
典例分析:
例1:
U 经过一系列衰变和衰变后,可 206 ( 以变成稳定的元素铅206 82 Pb) ,问这一过程 衰变和衰变次数? 解:设经过x次衰变,y次衰变
4 Y 2 He
226 88 238 92
Ra Rn He
222 86 4 2 238 92 230 90
U ? Th ?
U Th He
234 90 4 2 226 88 4 2
230 90
Th Ra He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A Z
X
A Z
A 4 Z 2
经2个3.8天后
N N N
N0 2
2
经3个3.8天后
N0 23 N0 2n
经n个3.8天后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大家听说过吕洞宾“点石成金”的神话传说吗?
物理学家“点汞成金”的科学事实:
日本科学家松本高明进行了一次大型实验:将 1.34吨汞放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然后用五千万电子 伏特的γ射线照射汞,照射时间为70天,最后得到 74kg的黄金。
疑:要改变一种元素,是改变质子数、中子数、还是 电子数呢?
6.课堂检验:
练习1: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 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 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 定( BD )
a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 D、不能判定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
b
6.课堂检验:
练习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 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 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 径之比为44︰1,如图,则(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