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市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l.【答案】①万物生光辉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长河落日圆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江春人旧年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人迹板桥霜⑧谈笑有鸿儒⑨万钟于我何加焉⑩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2.【答案】C【解析】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以及作者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C项诗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暗示相思之深。

【考点】对诗歌的理解。

3.【答案】xuān衬惶hàn4.【答案】“健步行”活动不但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而且有助于磨炼孩子们的意志。

【解析】“健步行”作为一种健身活动,首先是对身体有好处,其次才是对意志的磨炼。

因此修改时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和“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调换位置。

【考点】修改病句。

5.【答案】示例:您孩子得救了,可您忘了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叔叔。

筋疲力尽的他是被别人拖上岸的。

不需要您做什么,但是不是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呢?(事件说清、理由充分、态度明确、语气得体、字数不超过规定即可)【解析】所说的话要态度明确,即告诉这位妈妈,应该对施救者表示感谢,要做到理由充分,语气委婉。

【考点】口语交际。

6.【答案】C【解析】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名著的主要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

“尼摩船长”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这段文字写了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考点】阅读名著。

7.【答案】D【解析】D项中“走过去”属于动补短语,“得到了证明”是动宾短语。

【考点】综合运用汉语知识。

二8.【答案】A【解析】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

A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忽然召集几个亲戚朋友去聚集吃饭”,会:聚集。

【考点】解释文言词语。

9.【答案】D【解析】例句中“而”的用法是表示转折。

A.表顺承;B.表并列;C.表顺承;D.表转折,与例句相同。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

10.【答案】B【解析】做这类题目要知道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语文(带解析)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语文(带解析)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青岛卷)语文(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91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试卷第2页,共9页第II 卷(非选择题)二、作文(题型注释)2、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题目:有______相伴滋味长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2)命题作文 题目:你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现代文阅读 乡间蜂事 周灿①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

②乡人对堂前的燕子、屋后高树上的喜鹊窝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其实喜鹊、燕子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些许物质上的指望,但他们认为自家屋子周围有这些生灵的鸣叫与飞舞,家中就会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氛,艰辛的生活也就仿佛多了许多盼头。

③而对蜜蜂,乡人更视其为天虫地宝,他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那家定居下来。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带答案)青岛一中2013级阶段性检测语试题命题人:袁春丽审核人:刘敏201.10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分。

考试时间10分钟。

注意事项:1.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

2.第Ⅰ卷共6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共6页,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写在答题纸上。

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试卷卷面分分,如不规范,分等级(、3、1分)扣除。

第Ⅰ卷(36分)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殒身/功勋针灸/内疚逮捕/怠工谙熟/万马齐喑B 隽秀/隽永场合/场院转载/下载行伍/道行很深胴体/恫吓症结/症状勾当/勾销靓女/靓妆丽服D憔悴/淬火着陆/着迷慰藉/狼藉攻讦/宵衣旰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合金钢钻一筹莫展要言不烦B.博弈挖墙脚不可名状额首称庆.熨帖暴发力甘拜下风优哉游哉D.影碟舶品再接再厉美轮美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____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革命物。

③近,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的同时,愈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

A 侵吞搜集品行B 鲸吞收集品行鲸吞收集品性 D 侵吞搜集品性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直到17世纪,数学的观念才从亚里士多德描绘的思维框架中跳出,解析几何、微积分从费马、笛卡尔、牛顿们高速运转的大脑中脱颖而出。

B.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青岛市

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青岛市

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青岛市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

其中,_________①____;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峰、石、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è),千姿百态,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

”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áo)。

棵棵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

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____②____。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áng)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

清晨雪霁(qì),红日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影影绰绰雪霁(qì)B. 峰峦冰雕玉砌(qiè)C. 万籁有声妖娆(ráo)D. 婉若气势磅(páng)礴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隐现辐射云谲波诡B. 隐现映射色彩斑斓C. 隐没辐射色彩斑斓D. 隐没映射云谲波诡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 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② 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B. ① 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② 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C. ① 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② 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D. ① 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② 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专版 青岛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附答案

山东专版 青岛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附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根据提示默写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

(《秋词》刘禹锡)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浣溪沙》晏殊)③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④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诸葛亮)⑤山随平野尽,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⑥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无题》李商隐)⑦而现在/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⑧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吴均)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分)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时间每天在我们手中飘逝,我们每天与时间把盏交臂,就觉得倏.忽之间又是日薄.西山,又是四时更替。

我们不得不打个寒颤.,深深感慨:时间最是公正而吝.啬,它雕刻着丰富着人生,也消磨着销蚀着生命。

A. shū bó zhàn lìnB. shōu bó chàn lìngC. shōu báo zhàn lìngD. shū báo chàn lìn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的世界。

..、深邃、绚丽多采B.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艺术品。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C.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宵......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

D. 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自主练习(一模)试题(B卷)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自主练习(一模)试题(B卷)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语文3月自主练习(一模)试题(B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旗袍是中国女子的宠爱,是东方女子的标签。

它似一张墨香清远的宣纸,_____;似一份陶土时代的铭文..与开放一体。

旗袍的美、旗袍的哲学,..,褶皱里都是古代文化的香气。

端庄与(娇弱/娇媚)并存,矜持仿佛一个巨大的隐喻,描摩..着悬念,潜藏着神秘。

民国那些惊艳四座的女子,将旗袍的美演绎..到了极致。

俯身拣起岁月遗失在风里的荷包,依旧可以从中读出曾经四溢的芳华。

风姿摇曳....的背影,镌刻..在史书里的传奇,在衣袖间墨香暗传,流韵难掩。

那倾国倾城的才华,(扬/溅)起上海十里洋场的水花,如阮玲玉的旗袍是_____,(纵然/因为)其艳冠群芳,终究一夜风雨香消玉殒....,只留下一个红极一时的女子身着旗袍的孱弱身影,在流年里枯瘦成一枝永恒。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铭文香消玉殒B.矜持描摩C.演绎风姿摇曳D.褶皱镌刻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娇媚扬因为B.娇媚溅纵然C.娇弱溅纵然D.娇弱扬因为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烙印着服饰的历史富贵的牡丹B.烙印着服饰的历史香艳的芍药C.书写着服饰的春秋富贵的牡丹D.书写着服饰的春秋香艳的芍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俄罗斯在此次打击叙利亚恐怖组织的行动中首当其冲....,派出战略轰炸机,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进行了空袭。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言积累及运用诗文默写与理解1.(10分)根据提示默写。

①,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③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范仲淹)⑤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李白)⑥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温庭筠)⑦,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辛弃疾)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⑨,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⑩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2.(3分)下面对古诗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中颔联即景设喻,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写出自己孤独抑郁之情,贴切自然B.苏轼的《水调歌头》抒发了对远在千里的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苦闷,但却以良好的祝愿结束,显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C.《苏幕遮》中范仲淹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D.“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3.(4分)注音与书写,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在相应的括号内注音;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假如生命是树,它将心无旁wù地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即使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

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而在戈壁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bá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4.(2分)语言运用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错误,请进行修改。

为了给百姓创设更为优良的就医环境,卫生部准备在全国推广“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

2016年青岛市高三统一一模真题(带答案)

2016年青岛市高三统一一模真题(带答案)

2016年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胃蛋白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需要载体蛋白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膜的融合D.经核糖体合成到达细胞膜的膜蛋白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包装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均存在A-T和U-A的配对方式C.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4种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3.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刚加入斐林试剂时组织样液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遗传病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心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6.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青岛市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2016-03-12 06:53:24)分类:试题汇总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区市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来回(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

晚风起了,夹着细沙,。

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

山脚前有(一泓/一道)泉流,汩汩有声。

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这里的雕塑都有脉博和呼吸,挂着吟笑和娇嗔,千年不枯。

,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

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会合),流泄到了石窟的洞壁。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密?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震撼娇嗔(chēn)B.脉博骠(biāo)壮C.流泄撷(xié)取D.奥密风靡(mǐ)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徘徊一道会合B.徜徉一道会合C.徜徉一泓汇合D.徘徊一泓汇合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吹得脸颊发疼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B.脸颊被吹得发疼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C.吹得脸颊发疼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D.脸颊被吹得发疼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六小龄童没有上央视猴年春晚的话题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众多网友高呼,没有“美猴王”的春晚还是猴年春晚吗?B. 重奖优秀诗文的做法当然是不容置喙的,但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有无获得重奖的资格,获奖能否让大众信服,又是另外一回事。

C. 近年来,随着“微信”这种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被广泛应用,曾是“香馍馍”的综合服务软件“飞信”已成明日黄花。

D. 整个赛季下来,“小飞侠”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世界超级边锋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良好机制,从而推动基层风正气清的政治生态。

B.企业为了避免因生育二孩而可能出现岗位人力紧缺的问题,制定“员工生育时间表”,这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更不合情。

C.欧洲2015年迎来了超过一百多万的难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为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

D.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打开了天体物理研究的又一扇大门。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6A艺术形式,从一个角度看,是一种以感性直觉为基础的构成形态。

因此,在研究艺术形式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感性直觉有所了解。

7A按照柏格森的说法,直觉是指一种挣脱了理性分析而能直捷、整体、本能地把握世界精神和人类意识的能力。

柏格森为了醒目地抬高直觉的地位而构成了对理性精神的轻视,但我们不应矫枉过正,因他的某种偏颇而抹煞了直觉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6C一切忽视艺术形式的主张,几乎都根源于对艺术直觉的轻视。

7B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的直觉,初一看,确实显得匆促、偶然、草率、任性、莫名其妙。

一下子满眼明亮,一下子满耳轰鸣,无端的厌恶,瞬间的倾心,这常常使人疑惑:这种直觉感受是不是真有价值?这种本能性的勃发是不是真有深加重视的意义?于是,处于直觉的迷醉之中的人也就惶恐地拔身而出,力求使自己清醒冷静一些,设法借助理性分析的武器,把直觉解剖开来。

一时解剖不了,则干脆把直觉赶走,认为那是理解不了的东西。

这样,艺术便在整体上退化成了以理性分析为经纬的严密实体,一切感性直觉只有经得起清晰明白的理性分析才能取得存身的权利。

虽然这样的艺术也有形式,但那只是理性分析的消极呈示。

6B我们强调开掘艺术意蕴、人生意识、哲理品格和深层心理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强调本身也包含着忽视直觉形式的危险。

实际上,这种开掘实在像是在“露天煤矿”上的操劳:每时每刻离不开外显,离不开直觉。

因此,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的深刻性,也就应该永远是一种可以直觉的深刻性。

7C当我们在旅游中突然遇到一个美景时,总是立即地、整体地、本能地直觉到它的美之后,才会慢慢作一些分析。

而无数次经验证明,这种分析常常是苍白乏力的,而许多特别美妙的部位则又往往是无可评说、无法分析的。

对一个陌生人的直觉更是如此。

即便是心灵深处的神秘,也希望能从他的气度、势态、神色、谈吐中来寻找踪迹。

艺术主要靠这一途径来把握人,而不是靠那种查出身、履历、籍贯等一系列外在分析方法。

诚然,也有人会伪善地遮盖自己的真相,但伪善本身也可以体现为直觉。

7D我们更加关心的是艺术欣赏中的直觉。

不管哪一种文艺演出的评奖活动,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精心选择一批有可靠的艺术感受力的评奖委员,让他们在看完演出的当时,不受任何干扰地打下“直觉分”。

有人总嫌这种即时打分法太草率,喜欢在演出后反复组织评奖委员讨论,甚至请来创作人员座谈,多方征求意见。

这种做法看似细致、周到,实际上却必然导致最大的不公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割碎了最可珍贵的直觉。

对艺术来说,一切理解都溶化在感觉之中。

评奖委员们的即时直觉,实际上已经包含着他们的全部理性能力。

6D让评奖委员们搁置直觉而进行反复讨论,实则是要他们搁置生命化、本能化了的理性能力而撤退到浮悬于生命之外的理论分析之中。

无疑,这是一种倒逆。

(节选自余秋雨《艺术创造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感性直觉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基础构成形态,在研究艺术形式之前,得先具有对感性直觉的相关认识。

B.对艺术形式的把握离不开感性直觉,欣赏者追求的艺术深刻性,应该是一种可以直觉的深刻性。

C.对艺术直觉的轻视,使欣赏者设法借助理性分析赶走直觉,使艺术欣赏变成理性分析的消极呈示。

D.艺术欣赏者搁置直觉而反复讨论,实质是撤退到浮悬于生命之外的理论分析之中的倒逆行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伯格森为了抬高直觉的地位而轻视理性精神,对他这种带有某种偏颇的认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

B.艺术欣赏者常常疑惑本能性的直觉是否真存有价值,但当他们从直觉中拔身而出后,艺术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C.面对突然而至的美景,我们会立即、本能地直觉到它的美,而之后理性的分析常常显得苍白乏力。

D.文艺演出的评委们打下的“直觉分”,也包含着他们的理性能力,所以认为评委打分太草率是有失公允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次相见彼此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这是他们从对方的容貌、气质上直觉到的。

B.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面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作者最终发出“信可乐也”的感叹,其中就有直觉在起作用。

C.“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这是某评论家阅读《阿Q正传》的体会,体现了直觉对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D.“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艺术。

”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中存在着一种不假思索的直觉判断,审美过程与直觉密不可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小题。

初,会稽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亮,吴主爱之。

全公主既与太子和有隙,欲预自结,数称亮美,以其夫之兄女妻之。

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为天下笑。

”遂有废和立亮之意,然犹沉吟者历年。

秋,吴主遂幽太子和。

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

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①,无所复及矣!”吴主不听。

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

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立子亮为太子。

中郎将陆抗屯柴桑,诣建业治病。

病瘥,当还,吴主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是时,吴主颇寤太子和之无罪。

冬,吴主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

吴主以太子亮幼少,议所付托,孙峻荐大将军诸葛恪可付大事。

吴主嫌恪刚愎自用,峻曰:“当今朝臣之才,无及恪者。

”乃召恪于武昌。

恪将行,上大将军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咸谓之失言。

虞喜论曰:夫托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难也。

兼二至而管万机,能胜之者鲜矣。

吕侯,国之元耆,志度经远,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见拒;此元逊②之疏,机神不俱者也!□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殒首殿堂,死于凶竖之刃!时人奇其英辩,而哂吕侯无对为陋,不思安危终始之虑,是乐春藻之繁华,而忘秋实之甘口也。

昔魏人伐蜀,蜀人御之,精严垂发,而费祎③方与来敏对棋,意无厌倦。

敏以为必能办贼,言其明略内定,貌无忧色也。

况长宁以为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蜀为蕞尔之国,而方向大敌,所规所图,唯守与战,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斯乃祎性之宽简,不防细微,卒为降人郭循所害,岂非兆见于彼而祸成于此哉!往闻长宁之甄文伟,今睹元逊之逆吕侯,二事体同,皆足以为世鉴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七》,有删改)【注】①思子之宫:宫室名。

汉武帝时,戾太子因蛊惑事被迫自杀后,武帝知其冤,于是作思子宫。

②元逊:诸葛恪的表字。

③费祎:字文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司坐谏诛放者以十数坐:因……犯罪B.而哂吕侯无对为陋哂:讥笑C.何可矜己有余,晏然无戚矜:矜持D.往闻长宁之甄文伟甄:鉴别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加□雅性仁孝,天下归心②全公主及侍中孙峻固争之,□止③□因十思之义,广咨当世之务A.①以②乃③若B.①则②且③何C.①则②乃③若D.①以②且③何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B.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C.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D.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全公主与鲁王孙霸从中作梗,吴主最终有了废掉孙和另立孙亮为太子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