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1)_7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1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含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释】①百舌:鸟名。

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②连明:直至天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合理想象,30字左右。

(2)三、四两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有6面,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作答。

要求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运用(22分,1——5题各3分,第6题7分)1.下面选项中,词语书写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kuàng)雕镂(lòu)决(jué)别栩栩(xǔ)如生B.濒(bīn)临贸(mào)然下载(zài)诚惶(huáng)诚恐C.羁绊(bàn)安祥(xiáng)愧怍(zhuò)销声匿(nì)迹D.纤(xiān)维慰藉(jí)宽宥(yòu)跚跚(shān)来迟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50个“最美阅读故事”在本届大会上揭晓,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阅读是如何改变人生的。

B.因地制宜培育运动休闲乡镇,是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创新之举,对全民健身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C.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于文字、图片上的记录,更是历经岁月变迁后生动鲜活的文明传递,饱含时代赋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D.放学后,是远远看到的林梢那随风飘拂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十堰市组织开展2023年“点亮童心·塑造未来”第十九届少儿艺术节,旨在以提高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海湾中学中考语文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综上表可得:本年语文A+和A人数相比前两年不升反降。

二、试卷评析(一)试题难度降低选择题部分,无论是语音认读、词语运用、语病判断,还是语文常识,都比往年降低了难度。

非选择题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都以《考试说明》为中心,以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也降低了难度。

(二)选材富有新意深圳市今年的这份语文试卷在选材方面富有新意。

如说明文选自《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登载的马克·伊佛斯的《萌眼杀手》。

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自《读者》(2012年第15 期)登载的作家宗璞的散文《柳信》。

这篇文章与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基本一致,是关于生离死别的感伤、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思考。

再如文言文选自教材中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三)试卷结构稳定今年的试题虽然所考查的内容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如今年没有考常考的语序题,但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不变,题量也基本维持在18—19道题,每个版块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基本保持不变,这与《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四)关注语法常识深圳市已考语法多年,有时是将语病判断单独成为一个选择题,有时将句子主干分析、简单单复句判断、短语类型判断作为一个选项放在选择题中考。

尽管所考语法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益处,值得借鉴。

三、存在问题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知识积累不足,导致A+和A人数降低。

古诗文名句出错率较高,这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

3.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

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4.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

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模拟卷及答案 (3)

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模拟卷及答案 (3)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积累运用(21分)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情义扰如一位美丽的仙女,把真情(sǎ)_____向大地,让人间飘荡着幸福和甜蜜;情义好像初晨的第一终阳光,(qū)_____散了人们心中的阴玻,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惬意;情义仿佛一阵和(xù)_____的春风,给大地带来春的气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情义宛如一场纤纤的细雨,滋润了你我干(hé)____的心田,让人们经受沐浴和洗礼。

2.下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分)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呖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遐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改为改为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或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试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3分)俗话说:“百菜当属白菜好”,因此古人常以白菜当做养生佳蔬。

白菜不但是菜中佳品,还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

如治伤风感冒可用大白菜根须煎汤服;用白菜、辣椒熬水洗手足,可防治冻疮;用白菜、大葱熬汤温服,不但可以治感冒,对气管炎也有好的治疗效果。

①②③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①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②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③“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④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⑤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上段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可调整为(只写序号):5.根据要求默写。

( 6分)(l)_______ ____ ,君子好述。

(《诗经。

关雌))(2)_______ 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4) ,阴阳割分晓。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阅读富人之子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

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编辑人:丁济亮祝考试顺利!汉字(10分)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bì()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bì他们的灵魂。

(纪伯伦《论孩子》)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再在横线上解释这个字。

(2分)①静影沉□意思:②金□辉煌意思:3.“爱使万家乐”之所以成为一条成功的热水器宣传语,是因为“使”字巧妙生发出至少三层含义。

现提供“使用”一意,请写出另外两层含义。

(2分)①②4.请从下面两句中各找出一个与“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顾”意思相近的字。

(2分)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在房间里挂一幅字,可以寄托主人的意趣。

一个“淡”字示其淡泊志向,一个“鹏”字喻其高远情怀……如果在你的房间也挂一幅字,你将另外选择哪一个字呢?请说明理由。

(2分)①我选择字。

②因为阅读(60分)一、享受生活意趣。

(15分)芙蕖李渔芙蕖之可人①,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②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④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⑤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积累1.请你写一句话,表达对祖国人民的诚挚祝福。

力求正确、规范、美观。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田圃(pǔ) 诘难(j) 恣睢(su) 作揖(yī)B.分外(fn) 灰烬(jn) 狡黠(xi) 星宿(xi)C.禀请(bǐng) 阴晦(hu) 汲取(j) 赔偿(shng)D.晌午(shǎng)襁褓(qiǎng) 瑟缩(s) 拮据(ji)3.请标出下列成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把它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A.润如油膏重蹈复辙孜孜不倦前仆后继B.断章取义刻骨铭心神色张惶面面相觑C.言行相顾与日具增根深蒂固不求甚解D.心无旁骛契而不舍恃才放旷莫名其妙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1)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田家少闲月,__________________。

夜来西风起,______________。

(《观刈麦》)(4)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__。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

(《商山早行》)(5)疑怪昨宵春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模拟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试题(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76分,第Ⅱ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6分)一、(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A.招(pìn) B.(cǎn)无人道C.消除(bì)端D.欲盖(mí)彰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它们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祥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B.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民族气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C.禽流感时期,有不记其数的家禽被宰杀,为了大局,养殖户们没有丝毫的怨言。

D.奥佛士坐在森林的大石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俯首贴耳地伏在他面前。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教师节那天,全校师生汇聚一堂,谈笑风生,,场面很是热闹。

②这次征文,在主题和文体上,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

③新建的烈士陵园,依山傍水,主碑两侧各有一条环山小路伸向远处,造型。

A.无拘无束不拘一格别具一格B.不拘一格无拘无束别具一格C.不拘一格无拘无束独辟蹊径D.无拘无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二、(4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3分)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

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

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

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

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

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

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

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

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

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

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

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

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

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

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

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

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

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

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

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

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

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

她照旧盘发,穿旗袍。

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

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

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

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

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

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4.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

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

(4分)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

试从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

(4分)6.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5分)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8.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分)[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2分)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

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

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

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

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

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

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9.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

简要概括“大灾难”和“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1.“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分)12.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4分)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6分)三、(10分)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意选做6题)(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5)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北朝民歌《木兰诗》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

(4分)(1)《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援疑质理(2)略无慕艳意(3)无冻馁之患矣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18.用原文填空。

(4分)(1)与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2)当年“我”能够忍受“冻馁之患”的原因是:。

19.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第二段加线句子的理解。

(4分)第ІІ卷(共66分)五、(11分)20.阅读下列一则消息,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6分)本报讯《合肥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昨天正式出台。

该礼仪常规是在1998年制订的《合肥市中小学礼仪手册》基础上修订的。

对于中学生,新增了“健康上网,使用文明网络语言”,并把“经常主动地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一项改为“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

尤为明显的是,“礼仪手册”中带“不”的语句达几十处,而“礼仪常规”没有出现一出“不怎么样”、“不要”等语句更易让青少年接受。

(记者蒋勇)(《合肥晚报》2005.4.16)21.下面一段文字,阐述不够充分、完整。

请按照要求补写或插入有关内容。

(5分)①。

②古人读书之道,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录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