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将参试品种按 13% 含水量折算产量,排名前 3 位的依次是濮单 12、豫单 9953 和 C6361,分别比对 照增产 7.33%、5.61% 和 4.00%。产量方差分析结 果表明,新品种濮单 12 较对照郑单 958 增产显著, 豫单 9953 和 C6361 较对照增产不显著;豫单 9953、 C6361、科玉 188 和宇玉 30 产量与对照郑单 958 之 间差异不显著;郑单 7153、京科 968 和道吉 1+1 较 对照郑单 958 显著减产。
2021年第7期
研究论文 53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胡占菊 王文娟 姬社林 高岭巍 马盼盼 岳素可 郭海悦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 457000)
摘要:为筛选适宜濮阳当地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2020 年夏季对 8 个展示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进程、植株性状、 果穗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濮单 12、豫单 9953、C6361 和宇玉 30 这 4 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适宜在濮阳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 8 个,为近年来审定的玉 米品种。以当地主导品种郑单 958 为对照(CK)。 参试品种具体情况详见表 1。
表 1 展示玉米品种基本情况
品种
选育单位
濮单 12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郑单 958(CK)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
审定编号 通过初审 国审玉 20000009
京科 968 道吉 1+1
国审玉 201401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国审玉 2011007
山东登海道吉种业有限公司 由登海 701(鲁农审
2009003)和登海 662
(豫审玉 2009022)组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七届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七届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七届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12.21
•【字号】荆政发[2012]40号
•【施行日期】2012.12.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七届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荆政发〔2012〕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励全市科技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热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荆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市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市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并公示,市政府决定:授予“LGC230连续油管作业机”等12项成果荆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授予“水面流速、流向跟踪测量浮标与管理系统”等18项成果荆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一种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方法”等30项成果荆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具体获奖项目附后)。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学习先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2年12月21日
附件:
荆州市第七届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摘要】Emai 195, a new wheat cu1tivar with high yie1d and good qua1ity, was bred by mu1tip1e pyramid cross with years of pedigree se1ection.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cu1tivation techniques in Hubei province were introduced. This cu1tivar has a good prospect forapp1ication and extension.%鄂麦195系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鄂麦19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55)024【总页数】3页(P6362-6363,6371)【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鄂麦195;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 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 43402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 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 43402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 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 43402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34;S318鄂麦19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多抗广适的优质小麦新品种,2016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6002。

氮肥对农业的影响及科学施用策略

氮肥对农业的影响及科学施用策略
195
资源与环境科学
系的碳氮代谢活性,有利于淀粉的积累,显著促进淀 粉甘薯的生长叫 1.1.2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作物的品质不仅与其本身 的遗传特性有关,而且施肥对其也有重要影响,特别 是对作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如长期 施用氮肥可提高花生的蛋白质含量,施用氮磷钾复合 肥后可提高其产量。氮肥的施用增加了大豆和玉米的 总氨基酸含量,也增加了必需氨基酸含量问。氮肥对大 麦籽粒品质也有一定影响: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 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略有下降[13]。 1.1.3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大多数长期试验站的作物 产量统计表明,施氮对许多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对红花施氮后种子产量增加了 19%, 种子重量增加了 60%,单株种子数增加了 41%网。在 不施氮的情况下,灌水对芒刺生物量产量没有影响, 灌水效果随施氮水平的提升而增强[15]。氮肥增加使大 麦品种产量随之增加,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穗粒数和 穗数来实现增产[13]。 1.1.4对作物吸收养分的影响。不同施肥措施对作物 吸收养分的能力有显著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作物对养分利用的程度。不施肥时,小麦和玉米对氮 的吸收效率较低;施氮或氮磷复合肥时,作物吸氮效 率提高,与磷肥的施用效果呈叠加效应。氮、磷和钾的 联合施用也可以增加玉米对磷的吸收两。 1.1.5有利于保障全球人口粮食安全。在1908—2008年 期间,1 hm2 土地可养活人数从1.9人增加到4.3人,这 主要是由于氮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的农业生产力。如今全球养活了超过70亿人口,主要是 由于施用氮肥提高了作物产量。全球人口从1900年 的16.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近74亿人。哈伯-博世 商业化至今,如果不使用氮肥,全球人口可能减少到 40亿人。世界40%的人口依靠氮肥生产粮食[17]。通过对 全球362个季节的作物产量和营养预算分析得出,产 量增加的30%~50%可归因于氮肥投入[18]。人类食物蛋 白质中85%的氮来自农田[19]。由于氮肥为作物提供了 大约1/2的营养素,氮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贡献 了 40%的膳食蛋白质。如果没有氮的投入,全球产量 将只有目前水平的1/2。 2氮肥的不良影响 2.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作物改良中心名录

农作物改良中心名录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济南市
72
棉花
湖北省棉花改良中心荆州分中心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
荆州市
73
棉花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江苏分中心
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
泗阳县
74
棉花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简阳市
75
棉花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安庆分中心
安徽省农科院棉花所
安庆市
76
苹果
中国农科院国家苹果育种中心
海南省农作物改良中心热带水稻改良分中心
海南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口市52源自水稻沈阳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
沈阳市
53
水稻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州市
54
水稻
长沙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长沙市
55
水稻
合肥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合肥市
56
水稻
吉林公主岭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
99
小宗粮豆作物
山西省小宗粮豆作物改良中心
山西省良种引繁中心
太原市
改良中心
100
蚕桑
中国农科院国家蚕桑育种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镇江市
育种中心
101
蚕桑
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
湖南省桑蚕科学研究所
长沙市
102
橡胶
中国热带农科院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
儋州市
育种中心
103
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市
6
玉米
成都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

潜江市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

潜江市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潜江市种植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以14个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品种适应性试验,对其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鉴定各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

结果表明:综合各品种表现,结合油菜机械化生产需求,在当地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有杂交品种中油杂28、华油杂62、大地199、T2159、利油杂1号、中油杂19和常规品种文油99、利油618,迟播田块适宜的品种有华早291、圣光128。

关键词油菜;品种;适应性;产量;抗逆性;湖北潜江中图分类号S565.4.0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1-0023-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1.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潜江市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适应性研究徐义勇1刘永权2刘天生3(1潜江市高石碑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潜江433126;2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荆州434000;3潜江市浩口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潜江433100)油菜是湖北省第二大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hm 2左右[1]。

湖北省温、光、水资源适合冬油菜种植,但频发的连续阴雨、冻害等农业灾害性天气对油菜生长影响较大[2]。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油菜常年种植面积1.4万hm 2左右[3]。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突出开发冬闲水田油菜,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托管、耕种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油菜多功能开发为主线,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技术集成,推进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为突出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湖北省扩大水稻与油菜轮作模式,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每年针对油菜轮作试点工作下发技术指导意见,推荐一批高产稳产、耐渍多抗、耐密植、耐迟播的早中熟优质高效油菜品种供各地选用。

为筛选适宜潜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特进行该试验。

国审玉米新品种国豪玉181高产制种技术

国审玉米新品种国豪玉181高产制种技术

国审玉米新品种国豪玉181高产制种技术侯锡学 李守国 胡言辉 吴泽江 徐黎峰(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621023)摘要:国审单交玉米新品种国豪玉181是由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单交玉米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6253。

该品种适宜在西南春玉米种植区域,海拔800~2200m之间种植,表现出熟期适中、活秆成熟、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抗性好、耐密植等特点。

在绵阳游仙、陕西榆林、甘肃张掖等地制种产量高、质量好、抗倒抗病、安全系数高,最高产量可达4.5~5.0t/hm2。

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制种技术等进行总结,旨在为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豪玉181;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国豪玉181在绵阳地区制种产量高,质量控制过程严谨,通过后期海南鉴定、大田鉴定以及DNA 鉴定,其种子纯度、发芽率、出苗率均超过国家标准,制种质量和产量都有很强的优势。

本文针对近年来种子生产能力受农村劳动力缺乏、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落实难度增大、生产成本逐年递增的制约,改进原有制种方法,从制种田选择、父母本播期安全设计、大田管理、全生育期去杂去劣、收获保存等制种全程的质量管控,强调种子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以增强种业企业的竞争力。

1 选育过程1.1 亲本来源及其特征特性 父本412 为2013年以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连续10个世代的自交选育,分离纯合产生的二环系。

四川春播全生育期135d,属中偏晚熟自交系。

幼苗第1片叶椭圆形,叶鞘绿色,株高175cm,穗位高90cm,株型半紧凑;全株总叶片数21片,叶片较宽,雄穗分枝较长,平均雄穗长14cm;护颖紫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散粉良好,花丝红色。

锥型穗,穗长16cm,穗粗4.5cm,穗行数18行,行粒数27粒,穗轴白色,千粒重315g,籽粒黄色、马齿型,偏硬。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是以从事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核技术农业应用为主的综合型科研机构。

现有在职职工4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31人,博士7人,硕士14人,内设粮食与果蔬研究室、畜禽与水产研究室、核农技术研究室、功能食品研究室和辐照中心。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分中心挂靠研究所,下设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两个创新团队。

农业部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湖北省农产品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挂靠研究所,为研究所科研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奠定了研发基础。

研究所现拥有5800m2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实验大楼,配备各类仪器设备200多台(套)。

拥有设计建设装源容量为50万居里的钴60辐照装置一座,主要开展了医疗用品及药品辐射消毒灭菌,食品辐照贮存保鲜,化妆品灭菌,商品与文物标本养护,高分子材料改性,农作物辐射育种及农产品辐照贮存保鲜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为省内外200多家企业辐照加工产品300余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研究所主要立足湖北大宗农产品和特色资源,开展了淡水鱼保鲜加工、果蔬保鲜加工、食用菌加工、功能食品、畜禽加工、粮食加工、食品安全、核农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一五”以来,研究所作为主持单位承担了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食用菌保鲜加工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生蔬菜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100项。

共取得科研成果75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2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项;发布国家标准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编写著作8部。

其中,“农业副产物生物转化食(药)用菌及其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淡水鱼虾加工及产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发”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国家 棉 花 原 原 种 扩 繁 基 地 国 家 杂 交水 稻 工 程 中心 湖 北 示 范 中 心 湖 北 省棉 花 新 品 种 引智 成 果 示 范 基 地 等 为 适 应 国家 科 技 体 制 改革 和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需 要 该 院投 资 组 建 的 荆 州 市 农 科 贸开 发 总 公 司 负

























期 间 该 院在 农 业 部 组 织 的全 国 6 2 2 所 农 业 科 研 院 ( 所 ) 综 合 实 力 评 比 中位 列 第 五 九五 2 0 0 2 年被 省政府授 予 湖北 省 地 市 级 农 业 科 研 院 (所 ) 争 先 创 优 评 比 排 名 第 先 进地 市级农科所 20 0 3 年被省委 省政府 授 予 科 技服 务湖北先 进 单位 称 号 2 0 0 6 年 荣 获 荆州 市 十 五 科 技 创 新先 进
品种 2 6 个



















等 奖6 个



等奖6 个

西瓜

甜 瓜 科研 水 平 领 先


该 院西瓜


甜 瓜 育种成 果”Leabharlann 站, ,,



责 该 院 自主 选 育 和 引进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开 发 推 广 ; 拥有 农 业 部 颁 发 的 全 国 农 作 物 经 营 许 可 证 和 经 国家 工
商行 政 管 理 总 局 注 册 的 荆 农 牌 商 标 属 湖 北 省 高新 技 术 企 业 和 荆 州 市 农 业 产 业 化 龙 头 企 业 该院建 院5 0 多年 来 先 后 承 担 和 完 成 了 国 家 省 市 下 达 的各 类科 技 课 题 2 3 0 0 多 项 取 得 科 技 成 果 2 2 0 余 项 共 培 育 出稻 麦 棉 瓜 油 等 农 作物 新 品 种 ( 系) 7 5 个 获 各 级 科 研 成 果 奖 8 0 多 项 科 技 成 果 已 推 广 到 全 国2 6 个 省 市 自治 区 累 计 推 广 面积 4 0 0 0 多 万 公 顷 新 增 社会 经 济 效 益 2 0 0 多 亿 元 已 经 形 成 了 集科 技 成 果 选 育 繁 殖 加 工 推 广 服 务 于 体 的 产 业 化 发 展 格 局
维普资讯
业科学院简
湖 北 省 荆 州 农 业 科 学 院创 建 于 1 9 5 0 年


是 湖北 省重 点 农业 科研 单位


主 要 承 担 国家




市棉 花

水 稻 西 瓜 甜 瓜 大 小 麦 油菜 旱杂 粮 蔬菜等 品 种 改 良及 栽 培 植保 土 肥 种 子 加 工 等科 研 工 作 先 后 建成 国 家棉 花 品 种 改 良 中心 荆 州 分 中心 湖 北 省棉 花 工 程 技术 研 究 中 心 国家 农 作物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全 国 农 技 推广 中 心



































油 菜 1 5 8 份 大 豆 16 0 份 棉花 育 种优 势 显 著


芝麻 10 份



直 以来

蓖麻 10 份 粟 5 份 该 院的棉 花研 究 水平 处在 长 江 流 域 前 列

。 。

八五


















单位
十 五 国家 农 作物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先 进 单 位 称 号 该 院科 技 人 才 资 源 较 为 丰 富 1 4 3 个 在 岗职 工 中 正 高 职 称 8 人 在 全 省 地 市 级 农 科 院 (所 ) 中 绝 对 数 居 第 二 相 对 数 居 第 位 ; 副 高职 称 1 3 人 中级 职 称 3 3 人 中 级职 称 以 上 占在 岗人 数 3 9 % 具 有 正 高 职 称 8 人 中棉 花 育 种 专 业 2 人 园艺 类 2 人 栽 培 类 1 人 植 保 类 2 人 科 技 管 理 类 1 人 这 些 高 层 次 的 科 技人 员在 各 类 学 科 中 合 理 分 布 均 成 为 该 院 科 研 的 学 科 带 头 人 起 到 了 自主 示 范 研 究 加 传 帮 带 的 良好 作 用 该 院 种 质资 源 较 为 丰 富 建 院 5 0 多 年 来 广 大科 技 工 作者 潜 心 科 研 十 分 注 重 科 技 材 料 的搜 集储 存 积 极 广 泛 开 展 种 质资 源 交 流 与 合 作 这 也 是 全 院科 研 能 够 持 续 强 劲 发 展 的 基 础 和 源 泉 目前 共 收 集 保存 种 质 资 源 4 4 6 8 份 其 中棉 花 l 1 3 6 份 小 稻 8 4 8 份 西 瓜 6 5 9 份 甜 瓜 1 3 1 份 大麦 6 1 9 份 小 麦 7 4 2 份
I习家 棉 花 改 良 中 心 荆 州 分

中心

湖 北 省 棉 花 工 程 中心 由此 落 户 该 院


该 院先 后 承 担 国家
、 、

省 级 棉 花科 研 课题 2 8 项

共选 育棉花 新
其 中 国审 棉 5 个 ( 鄂 荆 l 号 鄂 棉 2 0 鄂 抗 棉 7 号 鄂 抗棉 9 号 鄂 杂 棉 2 4 号 ) 占湖 北 省 7 个 国 审 品 种 的 7 1 4 % 其 中 两 个 为 达 到 3 A 级 纺 织 高 档棉 品 种 ; 该 院 选 育 的 鄂 杂 棉 l 号 填 补 了 湖 北 省 杂 交 棉 育 种 空 白 鄂 杂 棉 1 7 号 为 湖 北 省 选 育 的 第 个 抗 枯 萎 抗 黄 萎 抗 病 虫 的 三 抗 杂 交棉 品 种 鄂 杂棉 2 4 号 为 湖 北 省 自育 的 第 个 转 基 因 抗 虫 杂 交棉 棉 花 科 研 共 获 省 部 级 科 技 奖励 1 5 个 其 中 等 奖 3 个 (棉 花 新 品 种 鄂 N 9 2 选 育 棉 花 新 品 种 GS 鄂 荆 l 号 选 育 全 国 不 同 生 态 区 优质 棉 花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与 应 用 ) 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