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初三上化学《阶段性测试题(1)》试卷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题卷(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题卷(一)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九年级化学科试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铝的自我介绍中,属于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A. 我是银白色金属B. 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 我能在氧气中燃烧D. 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B. 蔗糖的溶解C. 酒和醋的酿造D. 食物的腐烂3. 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 量筒读数B. 滴加液体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气体验满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B. 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5. 下列区分各种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B.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C. 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D. 铁粉和铝粉——用磁铁吸引6. 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⑥7. 人们对空气污染程度的关注不断加强,我市也是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

下列气体①二氧化氮;②一氧化氮;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有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8.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A. 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 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 产生氧气缓慢D. 没有影响9. 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 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10.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学业质量阶段监测试题(pdf)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学业质量阶段监测试题(pdf) 新人教版


( 2 ) 该 反应 的文字表 达 式为
(
A

会发 生 座丄
现象丅
将燃 着的蜡 烛 放进 形 成 的大象牙 膏 中
火焰烧的更旺
B
火 焰熄 灭
C
爆炸
原 因是
A
(4)
川浓 度 大的双 氧水 做此 实验
讲获得 更好 的喷 发 效 果

4
页 共 6 页 乻 化学 试题 !
Scanned by CamScanner
(
体积 分数可 能是
A 5 2 0 16
1%
B
19%
"
C
2 5%
D
7 8%
年 6 月 5 日W 界环 境 日中国主题是 符合这 主题 的是
A
改善环 境质量
推动 绿 色发


B
C
D
鼓励 燃煤 发 电 确 保 电力供 应 提倡 公交 出行 减少尾气 排放 就地 焚烧 秸 秆 增加 田 间肥 料 燃放烟 花爆竹 强 节 日气氛
请 参与探 究活 动 并网 答
i ?
问题
探 究活动 亂
课 本实验 亃
试 ( 装 置如 图 1 ) 小伟用红 磷燃烧 的方 法 测 定空 气 中氧 气的含
( I ) 红 磷燃烧 时 冒 出浓 厚 的
( 2 ) 红 磷燃烧 消 耗 氧 气

使 得 集气瓶 内的
四1
减小
并 且 生成 同体
致 使使 坏
中 的水倒吸 入 集 气 瓶

1
页 共 6 页 ( 化学试 题 )
w
w
? y r * F # q n * w
Scanned by CamScanner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考试试卷真题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考试试卷真题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有6步①熄灭酒精灯;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③将药品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⑥实验结束,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 ⑤④③②①⑥B . ③⑤④②①⑥C . ⑤③④②⑥①D . ③⑤②④⑥①二、选择填充题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金刚石切割玻璃B . 工业法制取氧气C . 酒精挥发D . 葡萄变成葡萄酒3.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 动物呼吸B . 钢铁生锈C . 酒精燃烧D . 食物腐烂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 . 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C .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最少应取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 .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5.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下列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 . 可吸入颗粒物B . 二氧化碳C . 二氧化硫D . 二氧化氮6.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 冰水B . 医用的生理盐水C . 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 . 雪碧饮料7. 某学生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错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中,实验后果是()A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B . 反应速率不变C . 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不变D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8. 花花同学在试验时从量筒中取出部分液体,她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20 mL,倒出液体后,她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9 mL,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 . 11 mLB . >11mLC . <11mLD . 不一定9.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九年级上册化学阶段性质量检测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阶段性质量检测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阶段性质量检测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生石灰、熟石灰 B.烧碱、纯碱C.碳酸钠、苏打 D.硫酸铜晶体、无水硫酸铜固体2.下列物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基本不变的是()A.浓盐酸 B.烧碱 C.浓硫酸 D.汉白玉3.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且有气体产生的是()A.KOH B.Sn C.CuO D.Ag4.下列各化学式代表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HNO3、KOH、Na2CO3、O2 B.NaHSO4、Ba(OH)2、NaCl、Zn C.H2SO4、Na2O、MgCl2、C D.HCl、KOH、Na2CO3、SO2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钾肥。

当向一定量的草木灰中加入盐酸时,会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你认为草木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A.K2CO3 B.Na2CO3 C.CaCO3 D.KOH6.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的氨基酸之一,右图是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α-丙氨酸属于有机物,是因为它含有氢元素B.α-丙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C.α-丙氨酸属于混合物D.α-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7.为防止水体污染并回收某种金属,某工厂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滤渣。

取少量滤渣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时会产生气泡,则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A.铁和硫酸铜 B.铁和铜 C.铜 D.铁8.下列4个化学反应均能发生,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9.图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10.下列各组内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BaCl2 、NaCl 、H2SO4 B.Ca(OH)2、HCl、H2SO4 C.KOH、Na2CO3 、HCl D.Na2CO3 、AgNO3、HCl 11.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河北区2017届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区2017届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河北区2017年初中毕业班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湿法炼铜B.黑火药爆炸C.用粮食酿酒D.玉石雕琢成玉器2.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A.黄瓜B.奶油C.玉米D.豆腐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读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D.检查气密性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碳酸氢钙B.澄清石灰水C.二氧化硫D.冰水混合物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产生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事实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7B.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8.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B.燃烧一定包含化学变化C.燃烧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D.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能发生燃烧9.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B.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C.反应生成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D.反应前后C、O、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选项广口瓶内物质用途A空气收集某些比空气重的气体B一定量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C装满水收集某些气体D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等气体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九年级化学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九年级化学

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答案书写时不能越界。

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食物腐烂 B.干冰升华C.分离空气制氧气D.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光2.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A.充入氮气B.充入氧气C.真空包装D.放入一小包铁粉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的气味C.检查气密性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5.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A.木炭B.硫C.红磷D.铁丝6.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A.炭黑B.石墨C.金刚石D.????7.鉴别下列物质方法不正确...的是A.酒和醋一闻气味B.软水和硬水一肥皂水一燃着的木条 D.空气和氧气一带火星的木条C.N2和CO28.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傢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1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31D.1个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9.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可以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B.沉淀可以使硬水软化为软水C.蒸馏可以使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D.吸附是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铝AlOB.两个氢原于H2C.两个铁离子2Fe2D.钙离子Ga211.下列事故处理不恰当的是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火灾12.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地运动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个C.不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会渐渐变大13.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干燥棉球。

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一新人教

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一新人教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2017届九年级(上)阶段测试(一)化学试题(全卷共三个答题满分70分,与物理学科共用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实验B.物体C.运动D.物质2.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爆炸B.湿衣服晾干C.百炼成钢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氢气填充气球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点燃酒精灯氧气验满嗅闻气体量取液体A.B.C.D.5.给液体加热,不能选用的仪器是()A.量筒B.试管C.烧杯D.蒸发皿6.最早通过定量实验提出“空气是由氧气与氮气组成”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拉瓦锡D.门捷列夫7.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防腐B.制化肥的重要原料C.医疗冷冻麻醉D.制成各种有色电光源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石蜡在空气中燃烧B.硫在氧气中燃烧C.碳在空气中燃烧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9.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

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10.下列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动植物的呼吸C.酒和醋的酿造D.煤的燃烧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B.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C.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13.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小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C.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15.蜡烛(足量)在下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17届初三化学《九年级化学综合素质测评试题》试卷

17届初三化学《九年级化学综合素质测评试题》试卷

2016-2017上期期末九年级化学综合素质测评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a-40,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雪碧”喷到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然后再加热,纸花颜色的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7.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三种单质分子B.整个变化过程中没有物理变化C.这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碳在空气中燃烧只发出红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铜在空气中加热,铜表面从银白色变成黑色11.2012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揭秘“速生鸡”》,报道涉及养鸡场违规使用抗生素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品养殖肉鸡,下列关于金刚烷胺(C6H12N4)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烷胺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B.金刚烷胺相对分子质量为140gC.金刚烷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2 D.金刚烷胺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12.已知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其反应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非基本反应类型13.下图是有关CO2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14.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