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专题《神的一滴》第1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件1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件1 苏教版必修1

• 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 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 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 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 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 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 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 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开始时反 响不大,直至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一百多 年后,《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 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如今 瓦尔登湖已经成为梭罗追随者们的圣土。
编辑ppt
一、题解: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指什么
瓦尔登湖
神的一滴 汗水、泪水。、圣水…
编辑ppt
二、《瓦尔登湖》的五种读法
•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哈丁(梭罗研究的专家)
—— 懒散却合理性的生活态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 毫的虚伪!……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 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 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编辑ppt
三. 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 虚掷 zhì 徜徉 cháng yáng
峻峭 qiào 混浊 hùn 黑魆魆 xū
涟漪 yī 挥霍 huò 油腻 nì
吞噬 shì 慵懒 yōng lǎn缪斯 miù
山凹 āo 湿漉漉 lù
蓊郁 wěng
镶边 xiāng 游弋 yì 甬道 yǒng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专题:《神的一滴》课件(共31张PPT)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专题:《神的一滴》课件(共31张PPT)

“神的一滴”的命名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整篇文 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 意味悠长。 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 洁净作用。
小结:走进瓦尔登湖的怀抱,如同 走进了一个安详静谧的世界。纯净 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和长满 红叶的远山,瓦尔登湖是美丽的, 就是它的静美深深的吸引了梭罗。 在这个湖边,他看到了湖水的澄澈 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四季的灵 动变换,虫鸟的悠闲快乐。在这个 湖边,他也开始了深刻的思想之旅。
湖山沉思 ———思考和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握文章脉络
第1段
对湖的礼赞 瓦尔登湖的美及受到的破坏 进一步描述破坏生态的行为 及其恶果 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 顽强
第2段
神 的 一 滴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 美瓦尔登湖 第6段 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 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 地位。


梭罗(1817--1862)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家,文 豪爱默生、霍桑等的朋友,超 验主义(强调直觉作用,对纯 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 自然、荒芜人烟的旷野丛林一 往情深)的中心人物之一。 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 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 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 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 出版了《瓦尔登湖》。
梭罗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 科德,20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大学 毕业后,热爱大自然的他远离了繁华而 喧嚣的都市,在乡间作了4年的教师, 然后便开始写作。1845年7月4日美国独 立日这天,28的梭罗撇开金钱的诱惑, 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 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自食 自耕2年多。
梭罗强调亲近自然、学习自 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 平等对待自然,追求“简单 些,简单些,再简单些”的 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 思想精神丰盈而完美富有。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神的一滴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神的一滴课件苏教版必修

) ) ) )
【答案】 huá huà hú n hù n chuānɡ chuà nɡ hé hè
2.语境辨析法 (5)手拿缪 ( . 未雨绸缪 ( . )斯女神的精致塑像,缪 ( . )东伟要求全体员工运用智慧,
),确保这次发布会圆满结束。 )白、 )亮的燕 )浮物
(6)随着消费者对白燕窝需求量的增加,商家也开始挖空心思去漂 ( . 染色、黏胶使燕窝变白来迎合消费者。所以那些外表看起来非常漂 ( . 窝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燕窝。买来炖制一两个小时后,水面会有油状漂 ( . 或黏液。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蓊 郁( . 甬 道( . 涟漪 ( .. 水漉 漉( . ) ) )( ) 峻峭 ( . 徜徉 ( .. ) 一瞥 ( . 引擎 ( . ) ) ) )( 虚掷 ( . ) 黑魆 魆( . 深邃 ( . 游弋 ( . ) ) ) )
【点评】 平静、澄澈且富有生机的瓦尔登湖催生了梭罗深刻的思想,使 之在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中释放了自我。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在自然中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 庄子,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他那里 ,我们看到了 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 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冰天雪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 一身蓑衣, “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 起伏,没有浊浪滔天。当“竹林七贤”隐身修篁,粪土王侯;陶渊明采菊东篱, 心远地偏;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 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释放了自我。

高中语文 4.3.1《神的一滴》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3.1《神的一滴》课件 苏教版必修1
整理ppt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 的亨利·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 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 生活,身体力行他的“简单生活” 哲学。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 月,完成了《瓦尔登湖》初稿的 大部分。
整理ppt
在梭罗看来,向宁静靠近的最 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最好的伴儿, 因为寂寞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 识自己。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心 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了, 人才会去思考自己;而只有思考了, 他才可能认识自己。
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 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 属于现时代的。。
整理ppt
整理ppt
徐迟(1914.1O.15——1996.12.12 )中国“报 告文学之父”,当代著名作家,五十年 代即产生巨大影响,更以《歌德巴赫猜 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它将当时 受人非议的走“白专道路”的知识分子 陈景润,作为正面主人公进行赞颂,并 且第一次对“文革”做出了否认,因此 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2002年我国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
2,大自然的寂寞:瓦尔登湖是寂寞、孤独的,也许 正因为这种孤独寂寞,它才更纯洁、更美丽。
实际上,寂寞也许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佳境界!
整理ppt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没有经商 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 了瓦尔登湖。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 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 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 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 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 病在康科德死去。
整理ppt
A.汆(tǔn)水 懒(lài)惰 黝 黑(yǒu) 黑魆魆(xū) B.鱼鳍(qí) 峻峭(qiào) 深 邃(suì) 湿辘辘(lù) C.漪(yī)澜 水蝎(xiē) 虚 掷(zhì) 黯淡无光(àn) D.鸟瞰(kàn) 鼓膜(mó) 蓟 (jì)草 缪(móu)斯女神

高中语文 4.3.1《神的一滴》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3.1《神的一滴》课件 苏教版必修1

• “我好象坐了轻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 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他 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 或做或有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 饱满地张挂着。”
• “有时候那被它们激荡的水波,好像有一阵 微风吹过,或者像有一阵温和的小雨点落下.”
• “他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 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鞭挞了水波, 立刻他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
涟漪 摇曳 鼬 蓊郁 篱笆 叩门 忧悒 咆哮 瞭望 追溯 鱼篓 曙光
鳘鱼 气氛 仲秋 莴苣 酢浆草 司酒行觞
精选课件
与大自然作伴
寂寞 不寂寞
在暴雨中思考 两位知己
(周围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己心灵)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精选课件
“寂寞”有什么含义?
1,个人的寂寞:作者独自生活在湖边,生活是寂寞 的,但这样的生活又是最甜蜜、最温柔的,因为拥 有大自然这个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
精选课件
“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环境: 湖面——“出奇地平静”,“反映出了四周 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 湖水——“这样透明、似乎无底”
鲈鱼: 数量“成亿万” 身长五英寸或三英寸 身色是“华丽的铜色” 动作是“盘旋、飞翔”,有时“跳跃得比 以前高,半 条鱼身精已选课件跳出水面”
(比喻)——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精选课件
抒情—抒发对瓦尔登湖的热爱:
在写景的同时抒发情感: “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
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 的眉毛。”(比喻)
在写到“梭鱼或银鱼在捕捉一个虫子”时感慨到:
“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 这么精巧地显现”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ppt15 苏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神的一滴ppt15 苏教版精品课件


( 它 ) 是 本 静 静 的 书 , 极 静 极
>
他有无 的道论 忠德在 实的什 读,么 者爱地 。美方
的, 人只 ,要 爱 一有 默 定学 生 都问 是,
——
——
了著失的《 。作了好瓦
便田书尔 被园,登 整的严湖 个宁重》 世静的是 乔 界,污一 治 阅所染本 读以使超 艾 和梭人凡 略 怀罗们入 特 念的丧圣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 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滥伐树木并以机巧之 心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之情,鲜明地表现了 作者批判工业文明和坚守纯朴自然的立场和姿 态。
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 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 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之水”作比, 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
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 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 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必须 教给我而我却没能领悟到的,想 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 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并没 有真正地生活过毫无觉察。”
第1段 第2段
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 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的 神的一滴


梭罗
小木屋
很果书它静
——
<
徐 迟 《 瓦 尔 登 湖 译 序 》
难 进 入 到 这 本 书 里 去 。 ”
你 的 心 没 有 安 静 下 来 , 恐 怕 你
, 它 只 是 一 本 一 个 人 的 书 , 如
是 一 本 寂 寞 的 书 , 一 本 孤 独 的
的 书 , 并 不 是 热 热 闹 闹 的 书 ,

语文:第四专题《神的一滴》第1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语文:第四专题《神的一滴》第1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地的眼睛”的精彩比喻,引导读者去思考文章
内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最美”、 最有“姿容”的眼睛,我们能看出人的自然本
性。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为日益 膨胀的欲望所遮蔽,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瓦尔登湖 就像一面镜子,让到她这儿的人发现自己的最初的本性 还保留了多少,从而对自己进行反省认识。 这句极富哲理的话放在文章开头,对全文起到一个总领 及点题的作用。既引起了读者对瓦尔登湖的美好想像, 又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②作者以脸面作比,通过设喻,将湖人格化,用“眼睛” 比喻“湖”,用“睫毛”比喻“树木”,用“眉毛”比 喻“群山和山崖”,生动形象。既描绘了瓦尔登湖的清 澈、明亮、纯洁,又引起读者无限美好的想像,表达了 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此时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悦之 情也尽在不言之中。
4.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 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这句话的含 意?“这湖当然是……瓦尔登湖,是你吗?!” 一段文字中有人称转换,请简析它的好处。
作者在本段文中引用了一首诗,该如何理解诗
的内容?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对湖的理解。 湖是自然的精灵,它让人们心灵得到净化,思 想受到启迪。湖以其自然和真实让人们感受到
三、写作特色 1.写景传神,手法多样。
写景是本文的重要内容,而文中写景极有特
色: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善 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
全景、特写等不同的写景方式,多角度展现出瓦
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 2.语言质朴,耐人寻味。 本文语言质朴,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 式的幽默也都尽弃浮华,显得真切自然,而这些
的思想中”,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性和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专题 《神的一滴》 (共32张PPT)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专题 《神的一滴》 (共32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 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 剧。
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 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 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 因时而化,如同戏剧上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这是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明确: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 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 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 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 之水”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 湖的热爱与崇敬。
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 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蓊郁 wĕng 惬意 qiè 虚掷 zhì 缪斯 miù 吞噬 shì 深邃 suì 引擎 qíng 停泊 bó
游弋 yì 峻峭 jùn qiào 徜徉 chángyáng 黑魆魆 xū 厮守 sī 一瞥 piē 湖泊 p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木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1845年, 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 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 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 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 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 《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 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 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5岁。
(神的眼泪为世人而流,客观的, 是重生和轮回。而人的眼泪是为自 己流的,是自私和虚伪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湖是自然风 景中最美、 最有表情的 姿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 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 己天性的深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纰缪 ) 谬论 ) 杀戮 ) 戳穿 )
碟( 牒( ⑤ 谍( 蝶(
碟子 ) 通牒 ) 间谍 ) 蝴蝶 )
镶( 镶边 ) 嚷( 叫嚷 ) ⑥ 攘( 熙熙攘攘 ) 壤( 土壤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姿容: 容貌。 ②蓊郁: 形容草木茂盛。 ③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④黑魆魆:形容黑暗。 ⑤吞噬: 吞食,并吞。本文取前者。 ⑥譬喻:打比方。 ⑦受之无愧: 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当之无愧。
的思想中”,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性和
亲近它的人的高尚思想和情感也同处一个空间, 不分彼此。诗概括了作者理想中的人与自然相处
的状态——尊重自然,理解自然,物我合一,和
谐相处,深化了文章中心。
5.第6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 ①感情:真诚地邀请人们回归瓦尔登
一、初步感知 1.请概括节选部分的各段落大意,并梳理课文脉 络。 答案 第1自然段:总写瓦尔登湖,尤其是开
头一句,是对全文的一个重要概括,极富哲理。
第2自然段:写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第3 自然段:描述破坏瓦尔登湖生态的行为及其恶
果。第4自然段:赞美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让人感受到它所包含的生命力。第5自然段: 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表现出它纯洁的本 性。第6自然段:突出瓦尔登湖的巨大作用。
基本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对湖的印象。(形象
生动的比喻透露出欣喜之情)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湖的环境的破坏及作者 的不满。(含蓄地表达出愤怒之情) 第三部分(4~6自然段),希望人们关注自然、融
入自然。(发出呼吁)
二、深层探究
2.第1段中“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
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 自己天性的深浅。”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 样的内涵?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1段用 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①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 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对她进行 了热烈的赞美,而且将她人格化,运用了“大
3.阅读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把2~3自然段合并在一起,我们可以按文 意把它分成两层,这两层各写了什么?第2自 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里像一个圆形剧
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第3自然段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①第一层(从第2自然段开头到“我挥霍 着它们”),以亲身荡舟瓦尔登湖上之经历写 环境的原生态。通过写自己划船、漂流的经
纯洁的瓦尔登湖;也可以理解为一滴汗水,因为
瓦尔登湖源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有大自然的 伟力,才能让它拥有如此美妙的湖光山色、清新
纯净的空气、恬淡宁静的环境,拥有那纤尘不染
的令人陶醉的清澈纯美的风格。
6.课文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从作者的议 论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哪几个方面的深刻思 考? 答案 ①对瓦尔登湖的歌颂,由此推广到对整
业文明的厌恶和对瓦尔登湖能够坚守原始风貌的
希望。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二、中心主旨 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风光,
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远离尘嚣
后心灵获得自由的愉悦;同时表达了对工业文明 侵害自然造成的破坏的痛惜之情。它告诉人们: 人生的真谛在于不应将时间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 求方面,而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净化心灵、固守 家园的神圣上。
⑧涟漪: 细小的波纹。
⑨厮混: 彼此生活在一起,相处(多含贬义);混
合,混杂。 ⑩一泓:水一道或一片。
⑪缪斯女神: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的女神。
⑫特洛伊木马: 希腊人攻特洛伊城,久攻不下, 全军撤走,只留下一只木马。特洛伊人将木马运 入城中,不知其中藏有对方的将士。希腊攻城大 军又至,里应外合,特洛伊城被攻破。
地的眼睛”的精彩比喻,引导读者去思考文章
内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最美”、 最有“姿容”的眼睛,我们能看出人的自然本
性。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压抑、扭曲,为日益 膨胀的欲望所遮蔽,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瓦尔登湖 就像一面镜子,让到她这儿的人发现自己的最初的本性 还保留了多少,从而对自己进行反省认识。 这句极富哲理的话放在文章开头,对全文起到一个总领 及点题的作用。既引起了读者对瓦尔登湖的美好想像, 又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②作者以脸面作比,通过设喻,将湖人格化,用“眼睛” 比喻“湖”,用“睫毛”比喻“树木”,用“眉毛”比 喻“群山和山崖”,生动形象。既描绘了瓦尔登湖的清 澈、明亮、纯洁,又引起读者无限美好的想像,表达了 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此时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悦之 情也尽在不言之中。
湖,接受彻底的洗礼,永葆精神的洁净,因为
人们毕竟不同于无生命、无思想的火车。 思想:回归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反对工业文明 对自然的侵蚀和污染。
②最后一句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
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 “神的一滴”可以理解为一滴圣水,因为“这是 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可以理解为一滴泪 水,因为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一点点侵蚀庄严而
chánɡ yánɡ ) ②徜徉 ( .. ④譬 喻 ( pì ) .
⑥湖泊 ( pō ) . chénɡ) ⑧澄 清 ( . ⑩瞥 见 (piē ) . ⑫吞噬 ( shì ) .
suì) ⑨深邃 ( . ⑪引擎 (qínɡ )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愧( 惭愧 ) ①傀( 傀儡 ) 槐( 槐树 ) 蓊( 蓊郁 ) ③翁( 老翁 ) 瓮( 瓮中捉鳖 僻( 偏僻 ) ②辟( 开辟 ) 癖( 癖好 ) 缪( 谬( ④ 戮( 戳(
河”,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
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③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如叙述人们大 砍大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 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 望鸟儿歌唱?”这还算温和的批判。再如叙述工
业文明侵入了宁静原始的瓦尔登湖后,作者写道: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 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 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 景吞噬了。”这已是近于呵斥了。可见作者对工
三、写作特色 1.写景传神,手法多样。
写景是本文的重要内容,而文中写景极有特
色: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善 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
全景、特写等不同的写景方式,多角度展现出瓦
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 2.语言质朴,耐人寻味。 本文语言质朴,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 式的幽默也都尽弃浮华,显得真切自然,而这些
历,抒发了自己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追寻
生命本真的人生态度。
第二层(从“可是”到第3自然段结尾),写人们破 坏瓦尔登湖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与第一层的今
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遭到破坏的痛苦与
忧虑。瓦尔登湖的美在于树和水,而人们破坏的 也正是树和水。 ②“圆形剧场”形象地说明了从西端高处看瓦尔 登湖的样子;而“山林舞台剧”一喻表明,四周 的山林风物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变,如 同戏剧上演。
个大自然的歌颂。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
洁的水”、“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 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②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
思考。如“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 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
的光阴这样虚掷……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
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这种懒散的 生活态度,或许会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 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 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否定。再如“这湖当 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 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④梁启超对于解放思想的认识,不但在百年前的 中国可谓凤毛麟角,就是在当代中国也可属____ B
之声。
A.震耳欲聋 解析 B.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
声音很大。而“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响声, 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 麻木的人。“震耳欲聋”没有这个比喻义。
⑤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不要大声____ A 。
己有,二指淹没。“吞噬”一指吞食,即不嚼或 不细嚼,整个儿或整块儿咽下去;二指并吞。 ⑦她今晚的____ A 淡雅大方,引来了许多羡慕的眼
光。
A.妆饰 解析 B.装饰 都表示有所修饰。“妆饰”一指打扮,二
指打扮出来的样子。“装饰”一指在身体或物体
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动词;二指装饰 品。
文本互动
③“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运用了比 喻。用恒河之水来比喻瓦尔登湖,足见她在作者 内心地位之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 爱与崇敬;同时突出了瓦尔登湖的圣洁,为下文 喻作“神的一滴”作铺垫。 “恶魔似的铁马”、“肮脏的工业脚步”这些句 子则运用了比喻、拟人相结合的修辞手法。现代 社会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方便与舒适, 却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摧毁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 关的事物。这一切追根溯源,是由人类的欲望不 断发展造成的。作者痛恨因为贪婪而对自然进行 的劫掠行为。比喻、拟人手法让物带上了作者的 强烈主观情感,突出了作者对破坏自然行为的强 烈的抨击。
自然的美好,从而让人们的思想更加深邃,感
受到自然的伟力。
②一开始用“他”称呼瓦尔登湖,用拟人手法,
赞美他的伟大创造,而后用“你”直接呼唤,更 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赞美和亲切 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③小诗表现了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指出湖是人
类内在本性的精神引导,它可以纯化我们的灵魂。
A.徜徉
解析
B.徘徊
二者都有“走动”的意思。“徜徉”是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