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教材四年级
四年级校本教材

第一周学习内容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园主人大概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意】我非常喜欢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110元钱黄斌我14岁那年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五中。
在别人家里,这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在我家里,却成了天大愁事。
当时,我家居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母亲领着3个孩子过日子。
母亲病重,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妹妹都还小,除了知道读书、吃饭、哭着闹着向家里要钱以外,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
全家5口人只有父亲一人是劳力,种着那么几亩贫瘠的土地,每年的收成除了勉强填饱肚皮以外,没有一丁点儿的富余,更不用说供我继续读书了。
可我还是不甘心,即使不能够到那所自己向往已久的“圣殿”去上学,我也要见一见它的模样。
于是,连父母也没有告诉,我便在放假后第五天的清晨,背上一罐凉水,沿着那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偷偷地出发了。
长途跋涉了6个小时,我终于找到了市五中。
趴在宽敞的铁栅栏门外,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向里面望了许久。
哇!那么宽那么大的操场!那么高那么好看的楼房!那也本该是属于我的天堂啊。
那一刻,我流泪了。
靠在铁栅栏门外,我一边默默地抽泣着,一边在内心慨叹命运的不公平。
也许是过于劳累和伤感的缘故,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睡着了。
等我一觉醒来,天已经蒙蒙黑了。
我叹了口气,拍了拍饿得咕咕直叫的肚皮。
这时,口袋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哗啦哗啦”直响。
掏出来一看,我不禁吓了一大跳——那竟然是一张崭新的面值10元的人民币。
校本课程 趣味科学 四年级

校本课程趣味科学四年级简介本文档介绍了四年级的校本课程——趣味科学。
该课程旨在通过富有趣味性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该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内容单元一:科学探索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认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他们将研究如何提出有关科学现象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找到答案。
单元二:物质与变化本单元将重点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各种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单元三:能量与运动学生将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形式的能量。
他们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能量转化和运动的原理。
单元四:生物多样性本单元将介绍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单元五:地球与环境学生将研究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相关环境问题。
他们将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总结趣味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校本课程。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学生将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新四年级校本教材 (1)

上册第一单元诗词诵读1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 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从军行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6、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校本课程 趣味历史 四年级

校本课程趣味历史四年级
介绍
本文档是关于四年级校本课程《趣味历史》的详细介绍。
该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以下是该课程的内容和研究目标。
内容
1. 古代文明
-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将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等。
- 学生将参与模拟考古挖掘活动,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通过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
2. 名人传记
- 学生将研究并撰写一份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如中国历史上的孔子、诸葛亮等。
- 通过研究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学生将学会欣赏和尊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他们撰写的传记,增强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3. 历史地图
- 学生将研究如何阅读并绘制历史地图,了解不同时期的地理界限和变化。
- 通过制作和分享自己的历史地图,学生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理解。
4. 时间线和事件检索
- 学生将研究如何制作时间线和事件检索表,以便更好地组织和记忆历史事件。
- 通过合作项目和小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研究目标
通过参与《趣味历史》课程,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时空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希望通过《趣味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更加热爱历史,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并培养出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第一章:认识校本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教材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概念和意义。
2. 校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3. 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校本教材。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校本教材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使用校本教材的心得。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使用校本教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目录和结构。
2. 校本教材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校本教材的练习和评价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熟悉校本教材的目录和结构。
2. 教授学生阅读校本教材的方法和技巧。
3. 安排学生进行校本教材的练习和评价。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目录和结构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阅读校本教材时的方法和技巧。
3. 评估学生的校本教材练习和评价结果。
第三章: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
2. 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 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3. 学习笔记和复习方法的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教授学生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
3. 教授学生学习笔记和复习的技巧。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校本教材学习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学习笔记和复习方面的技巧。
第四章:校本教材的互动与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校本教材的互动和讨论方法。
2.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四年级校本教材

四年级校本教材南依涧小学2010.09目录第一课-------恰当使用礼貌用语第二课-------常用礼貌用语第三课-------学校礼仪常规第四课-------家庭礼仪常规第五课-------社会礼仪常规第一课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何为礼貌: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
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
礼貌与礼貌用语:“谢谢你”、“对不起”和“请”这些礼貌用语,如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谢谢在西方国家,无论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
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备感温暖。
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
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
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对不起社交场合学会向人道歉,是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
如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一声“对不起”即可化解对方的不快。
道歉时最重要的是有诚意,切忌道歉时先辩解,好似推脱责任;同时要注意及时道歉,犹豫不决会失去道歉的良机。
在涉外场合需要烦人帮忙时,说句“对不起,你能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则能体现一个人的谦和及修养。
请在西方国家,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
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请关照”等等。
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办法。
第二课常用礼貌用语1、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2、学校常用礼貌用语:(1)问候老师、家长、嘉宾:老师(叔叔、阿姨)好、老师(叔叔、阿姨)早、老师再见(2)问候同学:某某同学,早上好、某某同学,你好,某某同学,再见(3)学校学习、生活用语:●进教室迟到:报告,我能进来吗?●进教师办公室:报告,我能进来吗?●寻求帮助:某某同学,你能帮一下我吗?(好的,别客气)●主动帮忙:某某同学,你需要我帮忙吗?(好的,麻烦你!或:不用啦,我能行!)●借东西:某某同学,你能借××给我用用吗?(好的,你拿去用吧。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

四年级下册校本教材教案一、第一章:认识春天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学内容:春天的气候特点、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春天的活动。
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
4. 教学步骤:1) 观察春天的气候特点,如温暖的阳光、春雨等。
2) 观察春天的植物,如树木发芽、花草盛开等。
3) 观察春天的动物,如小鸟迁徙、蝴蝶飞舞等。
4) 讨论春天的活动,如踏青、放风筝等。
二、第二章:我们的校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环境、设施和活动,增强对学校的热爱。
2. 教学内容:校园的环境、校园的设施、校园的活动。
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互动法。
4. 教学步骤:1) 观察校园的环境,如绿化、水源等。
2) 讲解校园的设施,如图书馆、操场等。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里的活动经历。
三、第三章:家庭生活小常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家庭生活小常识,提高生活能力。
2.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烹饪简单食物、家庭安全。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
4. 教学步骤:1) 讲解整理房间的技巧和方法。
2) 演示打扫卫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讲解烹饪简单食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讲解家庭安全常识,如电器使用、防火防盗等。
四、第四章:交通安全我知道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标志、行走和骑车的安全常识。
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看视频、互动讨论。
4. 教学步骤:1) 讲解交通法规,如红灯停、绿灯行等。
2) 观看交通安全视频,了解交通事故案例。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第五章:环保小卫士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环保的含义、环保行动、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活动、互动讨论。
4. 教学步骤:1) 讲解环保的含义和重要性。
四年级校本教材 教案

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四年级校本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运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2.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2.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学习教材知识点(25分钟)a. 教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例如单词、词组、句子结构等,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示范。
b.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逐步掌握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
3. 阅读理解(30分钟)a.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并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
b. 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c.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30分钟)a.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描述一个人、一个地方或一个事件等。
b.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教师。
c.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5. 团队合作活动(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教材中的课文或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
b.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型教学活动,包括导入、知识点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c. 各小组轮流进行教学活动,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b. 学生展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校本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材;2. 板书或多媒体设备;3. 阅读理解短文;4. 写作题目;5. 小组活动设计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材四年级侯建辉昌黎县第三学区第二完全小学目录◆第一版块绕口令1、绕口令简介2、练习◆第二版块唐诗赏析1、唐诗概述2、《赠汪伦》赏析3、《早发白帝城》赏析4、《独坐敬亭山》赏析5、《望庐山瀑布》赏析6、《静夜思》赏析7、《绝句》赏析◆第三版块课本剧1、课本剧的相关知识2、课本剧《陶罐和铁罐》3、课本剧《守株待兔》◆第四板块生活实践与口语交际唐诗概述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①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
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
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
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③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④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
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
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
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赠汪伦》赏析一、古诗內容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二、李白《赠汪伦》赏析: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
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
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知识积累:背诵并默写《赠汪伦》。
《早发白帝城》赏析一、背景简介李白因为永王李嶙事件被流放夜郎,到四川白帝城时传来被赦免的消息,诗人万分喜悦之时在返还的船途中写了此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愉悦之情。
二、古诗内容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诗句赏析‚朝辞白帝彩云间‛气势不凡,深得李白奔放之风。
高高的白帝城矗立白云霞光中的形象展现眼前。
一个‚辞‛字拟人了白帝城,传神,难怪大散文家余秋雨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把白帝想象成一个穿着白袍的长者了,‚辞‛字隐含诗人对山水一贯引为知己的态度(可参看我的以前赏析李白的作品类),也表现了诗人欣喜情态。
‚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言船行极快,反映了诗人舒畅自由的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尽‛,此猿声当不是悲啼,有前人说此句借悲哀的猿啼反衬诗人的喜悦之情,很是牵强。
从整首诗看,诗人融情与景,情景浑然一体,不存在反衬、‚以衰写乐‛与整体气氛相违背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反衬说‛在这里很不和谐,如果是反衬,应该把猿声写的更悲切才对,但在翻译上显然不通。
合理的翻译应该是‚两岸猿声不停,平时感觉悲凉这时却没有,反而感到有些清脆了‛,实际上还是融情与景,诗人的愉悦心情冲淡了猿声的悲凉。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写法一样,但更加显得诗人心情之轻松,一幅‚轻舟‛顺流直下,轻飘飘的越过‚万重山‛的动态画面犹在眼帘,让人无限轻松。
唐朝另一位诗人登科后曾写诗云:‚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其艺术手法和此诗相近,心情也大约可同李白此时心情。
全诗无一处写情,又处处含情,王国维云:‚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诗就是这样,我和物浑然一体,无法分辨了。
知识积累:背诵《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赏析【内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释义】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背景】: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赏析】: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
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