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杨 礼 赞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3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 第
不是平凡的树。 8段:白杨树实在
是
不
平
凡
三的 ,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作 者 为 什 么 礼 赞 白 杨 树 ?
答: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
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三我们民族解放斗
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 不是多余呢?
答: 不是。第八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 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
整体形象: “力争上游”
力
争
干: “笔直而高”
上
枝: 叶:
“一律向上,三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绝不倒垂”
游 外 形
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美
➢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整体感知
内在气质 的不平凡
倔强 不折不挠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积 极 向
上
温和 坚强不屈 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
精 神 美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2-3)生长环境
不平凡
( 4 - 5 )外 形 、 精 神
(7) 象征意义
整 课体 文感 详知 解
➢第二段描写了怎样的黄土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 作用?
答: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三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5《白杨礼赞》优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5《白杨礼赞》优课教学设计15 白杨礼赞【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
【设计理念】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领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1。
分析5、7段内容,归纳托物抒情的写法。
2。
学习托物抒情的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难点】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
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感情。
2.领会并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诗歌朗读,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
课件出示: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生:白杨树。
师:没错,就是白杨树!你们看,它笔直的干,聚拢的枝,白得朴素,绿得生机。
《白杨礼赞》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部编版)

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 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 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 的形容词……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 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3.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 军民呢?
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 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 斗争精神。
4.文章标题有何好处?
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表达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奠定了感情的基 调。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
杨
礼茅 盾赞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 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4.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部分
1.阅读第2段,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特点: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让人恹恹欲睡。 2.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接着却不写白杨树怎样"不平凡", 紧接着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 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
《白杨礼赞》ppt课件

我要高声赞美你,不折不挠、坚强不屈;
我要高声赞美你,普通、正直、参天耸立;
我要高声赞美你,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不平凡
任务三:学习7—8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然后思考问题
女生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 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 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男生读:“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 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文体知识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 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 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作特点:形散神不散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 树的句子。
整体感知
任务一:学习1—4自然段
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会写黄土高原呢?快速浏览 相关段落并思考:
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 基人之一。处女作有《蚀》三部曲(包括 《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 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此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作者于 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 学,10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 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 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 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 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篇 激情洋溢的散文。
《白杨礼赞》PPT优质课件

茅盾
-.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 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 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 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 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 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 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 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发现章法美
从哪些方面礼赞 反复礼赞白杨的句子
点评式背读
发现章法美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赞美之情倾腔而出 乍见白杨,惊讶感叹脱口而出 再次过渡,反复强化激情喷薄 照应开头,再次疾呼,赞美之情难以抵挡
(学生)当___________走过,看见_______白杨树,难道
_________?难道你就不想到它_______,至少也象征了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_________,就像这白杨树一样 ________?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___________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_________?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 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 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新的一年开始啦,各位朋友要继续加油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
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
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
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白杨礼赞(预习)

文体知识:散文
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 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 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 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 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2、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 性散文。
那些树·那些人
独 木 成 林
高 大 伟 岸
攀 枝 花
永不屈服
千 年 胡 杨
大地哨兵
白杨树
白杨礼赞
茅盾
解题:
《白杨礼赞》:“礼”是敬礼、 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 思是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读准下面加点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音。
大毡子(zhān) 开垦(kěn)
主宰(zăi)
坦荡如砥(dĭ) 丫枝(yā)
.
象征的作用
一、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 “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 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象征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 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句来说的,只表 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四个反问句中,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
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 自然环境)。第4
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
( 赞美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形象 )
和( 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
白杨树象征为
( 农民,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
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白杨树与楠木
进行( 对比 ) ,赞美白杨树收尾。
快乐探究:
1、课文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它是以什 么线索来展开描写的?又是怎样来描写 的?
《白杨礼赞》仿写作文

《白杨礼赞》仿写作文《白杨礼赞》是著名作家矛盾的写于1941年3月一篇散文。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使读者也从白杨树的形象联想到当时中国的现实,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白杨礼赞》仿写(通用8篇),大家快来看看啦。
《白杨礼赞》仿写作文篇1白桦树的确是很高尚的,我歌颂白桦树!汽车穿梭于高山丛林之间。
映入眼帘的,是干枯盘虬的矮植被。
萧条如生锈般的针叶如同干瘪的线条,百万年前它们就不冷不热地扎根在这里,让你的心中涌入了无限的恐惧与悲哀。
这里有褐色主宰着,铺天盖地,森严冷寂,如果不是偶尔有鸟鸣轻轻提醒你,你还会以为自己走在了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呢!这时你可能觉得这很“原始”,也许会觉得“壮观”。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定会感到干涩,另一种味儿萦绕在你心间——“冷落孤单”。
可不?有一点儿吧?然而山回路转的一瞬间,若是你猛地望到前方有一小片超群的白桦林,委婉地施礼,神秘、热情而又娉婷,那你抑郁的心情又将如何?那就是白桦树,东北一种蛮常见的树,然而却又是无比高尚的一种树。
那是生机焕发的一种树,细直的干、端庄的枝。
它的干约有丈把高,似乎是挺拔向上的拐杖,虽不笔直却稳中虬劲。
它大大小小的枝丫如孔雀开屏般罗列,如同密而光洁的扇骨,决不依傍交错。
它柔软细腻的叶子簇拢在枝杈周边,一层叠着一层,不留下丁点空隙,组成了一把微微张开的结实的太阳伞。
它的皮尤为斑驳,有着老虎身上的冲淡的花纹,恰似一张纯白的皱纹纸上,用毛笔侧锋即兴涂抹了几道浓墨一般,还映着点生机盎然的青绿。
这是一种能写字的树皮呢!哪怕这树仅细一拳,它却努力地生出蒲扇般层叠的叶子,参天耸立,在风沙中闪烁着斑斓的光。
这就是白桦树,东北一种很常见的树,然而绝对是一种无比高尚的树。
它没有壮山河的气势,没有轻软撩人的芽条。
也许你要说它不够英武,也不算娇媚。
如果英武专指“气壮山河”,娇媚也意味着“轻软撩人”,那么白桦则显得过于平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课题:(宋体,一号,粗黑)课时:(宋体,三号)备课环节名称:(宋体,四号,粗黑)正文(宋体,四号)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2016年月日教学目标:(按单元为主写)1、知识与能力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解决方法:(教法、学法...)课程资源:教学过程;1、首课民族团结教育:2、前提测评:3、导入新课(创设情境):4、课题:5、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审批人意见(签名)课后反思:(进入电子备课的教师必须手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数学SHUXUE五年级上册___ 年级___ 班姓名____________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学年度第1学期第9册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授课时间:2016年8月29日——2016年月日课题:(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 授课时间:2016年8月29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课型:新课型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课程资源:(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1、首课民族团结教育:“歌舞之乡”新疆歌舞新疆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盛誉。
新疆的1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音乐舞蹈,丰富多彩,灿若明珠。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艺术,以动作的健美、轻柔和富于变化而著称。
每当节日在城乡举办“麦西莱甫”时,男女老少,参加者成百上千,人人都能登场起舞。
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3.5元扩大10倍 3 5角× 3× 31 0. 5 元 1 0 5角缩小10倍105角就等于10.5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5× 53. 6 0 3 6 0缩小100倍(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 7 ×4 0.7×4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 4二、运用1、填空。
4.5 ( ) 0 .7 4 ( )× 3 × 3 × 2 × 2( ) 1 3 5 ( ) 1 4 82、做一做书p3 2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练习一 1、2、3五、板书:小数乘整数列:13.5元 3 5角× 3 × 31 0. 5 元 1 0 5角例2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5×53. 6 0 3 6 0缩小到它的1/100六、课后记:第二课时课题: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授课时间:2016年8月30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课型:练习型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课程资源:(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首课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化近来发展迅猛,据最新的统计,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疆有近6成的农户从农业产业化受益,户均增收850元以上全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目前已发展到6174个,带动农户144万户。
其中,国家、自治区、地(州)三级龙头企业总数有近300家。
近三年来,我区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期间共认定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0家(不包括兵团),总资产近350亿元,年销售收入191亿元。
一、引入尝试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2、尝试计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 示范: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0.8 扩大到它的10倍× 8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0.1 4 × 0.0 2 69 6 7 82 4 2 60.3 3 6 0.0 0 0 3 3 8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三、应用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5 8 6 . 2 5 2 . 0 4× 4. 2 × 0 . 1 8 × 2 81 1 6 5 0 0 0 1 6 3 22 3 2 6 2 5 4 0 82 43 6 1 1 2 5 0 5 7 1 2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作业P.8 7、9题。
P.9 13题。
六、板书小数乘小数七、课后记第三课时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授课时间:2016年8月31日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课型:新课型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课程资源:(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1、首课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一、复习准备: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0.12×6 1.6×5 4×0.25 60×0.5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3(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