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阅读题 ( 一)雨夜念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念书蓬户间。

但与先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原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落落魄。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如何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5 分)9.诗歌里包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6 分)【参照答案】 ()8.写出一幅清静的“雨夜念书”图。

( 2 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醉在古书里。

(3 分)9.①叹息青春凋落,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貌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宦途失落。

功名本来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可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小气。

③依旧固守志向,盼望立功。

固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小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立功立业。

(每点 2 分)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现在。

说明:①戴复古(1167 年— 1248 年后 ) ,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河山破碎风飘絮 . ,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袖剑飞吟. ,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 指剑 ) 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 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 分)(2) 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现在. 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4分 )【参照答案】()阅读题(三)江村元末明初金涓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和诗人。

其一世幽居在野,不该招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代崇敬。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绘江村之景的请联合诗句赏析。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最新整理)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最新整理)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的全部内容。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中考考查内容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

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2.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分)【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分)(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

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最新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最新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八)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九)新晴(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表达效果.(十)送友游吴越①(唐)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注】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的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字的妙处.(十一)秋江(宋)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注】①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徕生意.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十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各有怎样不同的形态?(十三)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四)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十五)题奉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十六)夜雪(唐)白居易已讶①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②声.【注】①讶:惊讶.②折竹:竹子折断.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2、从诗歌描写的情境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十七)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长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十八)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十九)江上渔者①(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十)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参考答案)(一)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二)1、从空间的间隔,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在贬居生活期间的孤苦情绪.2、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三)1、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四)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五)1、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2、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六)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七)1、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八)1、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九)1、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2、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十)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十一)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2、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十二)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十三)1、柳条、藤蔓、黄莺.2、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十四)1、答:景物:江、鸟、山、花.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2、“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十五)1、吟余小立闲干外.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十六)1、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层次.2、孤寂凄冷的心境.(或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十七)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十八)1、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2、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十九)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二十)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阅读题(一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5分)9.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

(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3分)9.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每点2分)阅读题(二)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①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4分(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参考答案】(阅读题(三)江村元末明初金涓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

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1)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江村之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4分)(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①远近结合,颔联写了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独树。

点明江村的环境。

②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江村。

“晴有色.和“暖无声.。

③动静结合:颈联写动景,与颔联静景相映衬。

④虚实结合,看到江边鸥鹭在水面飞行,联想到江中应该溪鱼肥美,眼前虽不见渔人,应该是进城卖鱼去了。

(答案任选两点作答即可得4分)(2)尾联以“孤舟.“无人渡.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幽居山野不应征聘的孤高之情怀。

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在其位的无奈之情。

但“两岸夕阳明.又给这一丝无奈增添了暖色,表达了安于幽居,乐于传道授业的情感。

阅读(四).比较赏析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诗)[乙]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诗)(1)杜牧、王安石两位诗人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的观点不同,请各找一句表达他们不同观点的诗。

(用原诗作答)答:杜诗:王诗:(2)①[甲]、[乙]两诗涉及的人物是谁?②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详细记载的是哪部书?③这部书的作者是谁?④鲁迅对这部书有两句精辟的评价,请写出来。

23.(1)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为君王卷土来?(2)①项羽②《史记》③司马迁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阅读(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2分)阅读(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分)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分)阅读(七)、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2分)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2分)阅读(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2分)阅读(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2.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分)阅读(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分)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阅读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白发老农如鹤立”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在《农家望晴》和《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4分)阅读(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3分)阅读(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阅读(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阅读(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阅读(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冰壶洞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道,谁缩庐山此洞中。

1.诗中第一、二句中的“斗”备受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中考改题)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

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 “芙蓉”各有什么比喻意?(2分)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