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NT-proBNP、HFABP和cTnI对重症心衰的临床价值探讨

受干扰
不受干扰。
第二十二页,共58页。
三、NT-proBNP、HFABP和cTnI生物 特性
• 近年来NT-proBNP报道非常多。
• 没解决的问题:
•
NT-proBNP诊断HF的临界值?
诊断重症HF的临界值?
死亡风险预测的临界值?
NT-proBNP正常参考值<250.00 ng/L,
其价值作重于对HF阴性预测(HF阴性预测价值99%)。
• HFABP与cTnI比较:高灵敏性
• 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导致心肌细胞膜的通
• 透性增加,小分子的HFABP能够透过细胞膜释放
• 入血。
• cTnI:胸痛发作后3-6h 血清水平升高,
•
12-16h达到峰值,
•
5-10天内恢复正常。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三、NT-proBNP、HFABP和cTnI生物 特性
三、NT-proBNP、HFABP和cTnI生物特 性
• 说明, cTnI0.001~0.15ng/ML,虽未达到急性心 梗
•
的诊断标准,但可能存在心肌损伤。
•
因为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易引起重视。
• 有研究报道,HF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cTnI,虽多在
• 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一旦检出, 即意味着患者预后不
第十六页,共58页。
二、心力衰竭
• X线检查: • 心脏扩大,心影增大。 • 肺淤血的程度。 • 影像学检查缺点: • 1、无法诊断早期心衰. • 2、受仪器、操作人员影响。
第十七页,共58页。
二、心力衰竭
我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0 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BNP/NTproBNP作为HF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5-08-11T09:28:34.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吴红潘杰锋刘一鸣[导读]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吴红潘杰锋刘一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检验科 8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所有血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为749.8±388.9,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91.7±25.9,观察组比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疾病的鉴别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分级的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
研究表明,心力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的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期、II 期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的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血清NT-proBNP的浓度往往是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通过检测患者血的清NT-proBNP水平,可以对于心力衰竭早期、无症状的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NT-proBNP;心力衰竭;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13-02 心力衰竭由心脏结构、功能不全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多指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cTn-I测定及临床意义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和cTn-I测定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2-02-01T10:42:03.05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林峰[导读]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林峰(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测定60例不同心力衰竭级别老年患者治疗前及出院前NT-ProBNP和cTnI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老年CHF程度越严重,NT-proBNP和cTnI的水平越高;治疗后随着老年CHF心功能的改善,NT-proBNP和cTnI的水平也随之降低。
结论:NT-ProBNP和cTnI 测定在老年CHF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上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16-0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如何对心力衰竭患者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在心力衰竭的诊断方面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近年来研究证实,心脏生化标志物分析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监测的新一代指标,本文通过观察60例CHF患者NT-ProBNP和cTnI的变化,探讨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确诊为CHF的患者60例。
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0~88岁,平均(70.4±7.8)岁。
其中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及cTnI检测的价值

注: 与对照组相 比. } : P < O . 0 5 ; 三 组 间 相 比 #: P < 0 . 0 5 ; △: ・ O . 0 5
浆B N P水 平 与 心 功 能 的 关 系 十 分 密 切 。 正 常 人 血 液 循 环 中存 在少量 的 B N P.在 心 室 充 盈 压 升 高 和 心 肌 纤 维 受 牵 拉 刺 激
床应 用 价 值
关键词 : 慢 性 充 血 性 心力 衰 竭 ; N 端 脑 钠肽 前 体 肌 钙 蛋 白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4 1 . 6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6 — 1 3 3 4 — 0 1
2 5例 。 其中男 4 5例心脏病 1 3例 、 扩张 性 心 肌病 1 2例 、 风 心 病 8例 、 甲亢 性 心 脏 病 4例 。除 外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 肾功 能 不 全 、 急 性 i f , 肌
长. 血浆浓度更高 . 更 适 用 于 临床 检 测 。 ( N T — p r o B N P临 床 应
摘要 : 选择 8 6例 确诊 为慢 性 心 衰 竭 ( C H F ) 的老年患者 , 据N Y HA 的心 功 能 分 级 , 分 为 Ⅱ到 Ⅳ 级 。对 照组 为非 老年 心 脏病患者 3 0例 .两 组 均 在 人 院 4 8 h内 同 时 检 测 血 浆 N T — p r o B N P及 c T n I 浓 度。结果 C HF组 的血 浆 N T — p r o B N P及 c T n I 均 明 显 高 于对 照 组 ( P < O . 0 5 ) 。且 血 浆 N T - p r o B N P浓 度 与 N Y H A 心 功 能 分 级 呈 正 相关 。C HF三组 间 血 浆 N T — D r o B N P浓 度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O . 0 5 ) 。但血浆 c T n I 浓度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O . 0 5 ) , 老年 C HF患 者 随着 N Y H A 分 级 的增 加 血 浆 N T - p r o B N P及 c T n I 浓 度 均渐 进 增 高 。 两 者 联 合 检 测 对 于 判 断 老 年 C HF患 者 的心 功 能 有 良好 的 临
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

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CHF患者196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非慢性心衰病人1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人群NT-proBNP和cTnT的检测值差异情况和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NT-proBNP和cTnT检测值情况。
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NTproBNP和cTn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的加重,NTproBNP和cTnT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
结论 NT-proBNP和hs-cTnT可作为反映心衰病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对于病情诊断、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NT—proBNP;cTnI;慢性心力衰竭,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出现不断增高的趋势[1]。
CHF不仅让患者的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生活造成不便,而且长期性发展还可能成为急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性梗死,极大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
虽然目前CHF的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病人的预后情况仍较不理想[3]。
由于心衰可以激活相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因而,可以使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预测心衰的预后观察指标,如常规性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4]。
然而,由于此前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失代偿期住院病人的评估,而针对于慢性稳定心衰的病人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上述两项指标进行临床联合监测,探讨NT-proBNP和cTnI对稳定性CHF病人的临床预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CHF患者196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脏瓣膜病、甲状腺疾病、肾功能衰竭、腹水硬化以及肿瘤异位性分泌等相关性病症。
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意义

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意义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1月住院的心脏病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cTnⅠ和NT-ProBNP同步测定。
根据cTnⅠ、NT-ProBNP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吗,A组:cTnⅠ、NT-ProBNP 均低于临界点;B组:cTnⅠ、NT-ProBNP其中之一高于临界点;C组:cTnⅠ、NT-ProBNP均高于临界点。
出院后随访1年,指标包括心功能恶化再住院或心力衰竭恶化死亡。
结果:心衰越重患者NT-ProBNP升高越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TnⅠ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心功能Ⅰ、Ⅱ、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结果:B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TnⅠ和NT-ProBNP,更能准确预测心衰患者预后,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标签:心力衰竭;cTnⅠ;NT-ProBNP;预后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各种心脏病治疗手段的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持续上升,尽管治疗策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4年生存率仅50%,与恶性肿瘤相当,且再住院率高,故对心衰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评估,以更好的分配卫生资源和制定更有利的研究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肌钙蛋白(cTn)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标志物,NT-ProBNP在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舒张时分泌增加,且半衰期长,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标志物更敏感。
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cTnⅠ和NT-ProBNP,并分组随访1年,探讨其对心衰预后判断的意义。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血清NT—proBNP、cTnI联合检测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82例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7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并作为参考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 以及血清cTnI。
结果研究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参考组研究对象,2组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浓度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NT—proBNP、cTnI浓度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T—proBNP、cTnI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T—proBNP、cTnI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血清NT—proBNP、cTnI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使其病情得到延缓。
标签:慢性心衰;血清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多发性严重心血管疾病,引发原因主要包括感染、用药不当、心律失常、精神因素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品质,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其预后改善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血清NT—proBNP、cTnI在心力衰竭诊断以及病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血清NT—proBNP、cTnI联合检测的价值,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基本资料随机抽取82例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并作为研究组,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24—77周岁,平均(46.7±5.1)岁,31例心功能Ⅱ级患者、27例心功能Ⅲ级患者、24例心功能Ⅳ级患者,同时选取37例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并作为参考组,所选研究对象身体机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年龄20—77周岁,平均(48.3±5.2)岁,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

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88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观察近2年后,根据所有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将其分为每组各144例。
cTnI组分为cTnI阳性组和阴性组各72例。
NT—proBNP组分NT—proBNP阳性组和阴性组各72例。
为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再次急性加重住院作为终点事件。
对比各组间风险。
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76例发生终点事件。
患者为cTnI阴性和NT—proBNP阳性时,发生的风险比最小,但是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为cTnI阴性和NT—proBNP阴性时的风险比为2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为cTnI阳性和NT—proBNP阴性时的风险比最大,为44.44%。
结论:对稳定性的慢性心衰病人进行预测时,cTnI和NT—proBNP水平的升高是该类病人预后进行预测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意义。
标签:血清cTnI;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随着医疗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进步,现今对于稳定性的慢性心衰进行治疗的药物以及器械均具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
但是,慢性心衰病人的预后效果仍旧有待提高。
心力衰竭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多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激活,例如利钠肽系统等。
临床中采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而心衰进行预后预测时,cTnI和NT—proBNP便成为了经常涉及到的指标之一。
为了研究cTnI和NT—proBNP 在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预测中的价值,本次研究选取了286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88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观察近2年后,根据所有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将其分为每组各144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G
, Q , ⅣG
, G A O
,
ⅣC a i — l i a n
P T e n g — b o . ⅣG
, G U X i u j u a n
( 1 .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a n 7 1 6 0 0 0, C h i n a ; 2 .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a n 7 1 6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s e F u m N—t e r m i n a l b r a i n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N T—p r o B N P )a n d c a r d i a c
z e r a n d DXI一8 00 a u t o ma t i c c h e mi l u mi ne s c e nc e i mmun o a s s a y a n a l y z e r . S PS S1 7. 0 s o f t wa r e wa s us e d f o r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ly a s i s . Re s ul t s T h e a v e r a g e l e v e l o f NT —p r o BNP a n d c Tn I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t he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g r o u p wa s s i g n i f i c nt a l y
王 璐 , 李 琦 , 汪 佩 , 高 枫 , 阮彩莲 , 裴腾勃 , 王 玉 , 谷 秀娟
( 1 .延 安大 学 医学 院解 剖学教 研 室 ; 2 .延 安大 学 附属 医院检 验科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 血清氮末端脑钠肽前体 ( N T—p r o B N P ) 和心肌 肌钙 蛋 白 I ( c T n I ) 联合检测 在心力衰竭诊 断 中的
第 1 3卷第 3期 2 0 1 5年 9月
延安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Me d S c i )
Vo 1 .1 3 No . 3 S e p. 2 01 5
血清 N T—p r o B N P和 c T n I 联 合 检测 对 心 力衰 竭 的诊 断价值
t r o p o n i n I( c T n I )c o mb i n e d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 Me t h o d s 9 3 c a s e s o f h e a t r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 a n d 4 5
h e a l t y s u b j e c t s w e r e t e s t e d t h e s e r u m N T— — p r o B N P a n d c T n I l e v e l s b y C o b a s e 4 1 1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l u m i n e s c e n c e a n l a y - ・
测的灵敏度远高于单项 检测 ( P< 0 . O 1 )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结论 指导临床更好 的诊 断和排除心力衰竭 。 联合检测 血清 N T— p r o B N P和 c T n I 水 平可 以
关键词 : 氮末端 脑钠肽前体 ; 心肌肌钙蛋 白 I ; 心力衰竭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2 6 3 9 ( 2 0 1 5 ) 0 3— 0 0 0 1— 0 3
D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s e r um NT — — p r o BNP a nd c TnI c o m bi ne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he a r t f a i l ur e
价值 。方法 应用 R o c h e C o b a s e 4 1 1电化学发光分析 仪和 B e c k ma n D X I 一 8 0 0全 自动化 学发光免疫 分析仪 检测 9 3 例心衰患者和 4 5例健康 体检 者血清 N T— p r o B N P和 c T n I 水 平。采用 S P S S 1 7 . 0软 件进行统计 分析 。结果 心衰
组N T—p r o B N P和 c T n I 平 均水 平和阳性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 0 1 )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心衰组 N T—p r o B N P和
c T n I 联合 检测 的阳性率明显 比单独检测 的阳性 率高 ( P<0 . 0 1 ) , 差 异有统 计学意义 ; N T—p r o B N P和 c T n I 联合 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