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湘教版

A.经济差距 C.气候
(2)现在黑龙江人口出现“雁南飞”迁往
山东的原因是(
A.人口密度差异
)
B.两地城镇化水平差异 C.两地经济收入差异 D.两地资源丰富程度的差异
(3)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
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 济因素,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往往会引
有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加强了迁出地 与外界社会的经 济、科技、文化 人口迁出导致当 迁 等联系,有利于 地人才外流,劳 出 社会经济的发展; 动力不足,从而 地 ②人口迁出可缓 影响迁出地经济 解当地人地矛盾; 的进一步发展 ③可以更好地开 发利用土地资源
学以致用 1.(2012· 长春模拟)读图和下面材料, 回答(1)~(3)题。
思维升华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 口迁移的流向是怎样的? 答案:主要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
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民
工潮”。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地关系 1 .根本原因:不协调的 __________ 。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 力) 拉力(吸引力)
材料: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
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
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
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
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
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 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 是( ) B.战争 D.水源
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要素共同界定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二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模块二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而引发人口迁移。
02
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吸引力
某些地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对特定人群
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发人口迁移。
03
地域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吸引力
一般来说,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对迁移人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为这些地区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和发展机会。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概念及特点
地域文化概念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 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 现象。
地域文化特点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传承性 、相对稳定性等。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特征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经济 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 域文化。
人口特征差异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人口在数量、 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 异。
多做真题模拟,提高应试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真题模拟题,熟悉考试题 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鼓励与祝福
鼓励自己,保持信心
在备考过程中,要鼓励自己,保持信 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祝福自己,取得佳绩
在即将迎来高考之际,要祝福自己能 够取得佳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也要祝福所有的考生都能够 取得好成绩,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及案例分析
01
高考可能会结合具体案例,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影响以及应
对措施。
地域文化的特点、传承与保护
02
高考可能会关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考查学生对地域文化
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 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
右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 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 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解析 答案
考 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
迁移
口迁移
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 正常、合理进行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 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 国家解体
举例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
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交通拥堵加重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
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分析要素
气候 水 土壤(土地) 矿产
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
满分术语
推力
拉力
环境污染
气候宜人
水资源短缺
水源丰富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资源枯竭
资源丰富
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
分析要素
经济 交通 社会 政治
满分术语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13-
项目 主要原因 积极 影响 消极 影响
内容 农村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 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优 惠政策 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城乡思想文 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 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5-
一 二

三、地域文化和人口
1.地域文化 :是在一定地域 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文化背景与人口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婚俗 初婚 年龄 婚姻稳 定程度 发达国家 晚婚乃至不婚、 不育者 司空见惯,人口的出生 率低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 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 低了出生率 较稳定,离婚率较低,出生率较高 发展中国家 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亲子年 龄差距缩短,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9-
一 二

1.点拨:在这个阶段,拉丁美洲是人口迁入地区,欧洲是人口迁出地区。 3.点拨:家庭因素是老人和少年儿童迁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4.点拨:人们追求好的生活环境,人口会从环境较差的地区迁往环境较好的 地区 ,例如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地区迁往南部和西部。 5.点拨:宗教一般鼓励人口增殖。 7.点拨:虽然减少了人口数量,减轻了环境压力,但是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地、山区、 发达区和大城 贫困区 市


-12-
2.“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项目 迁移规模 方向 类 型 主要 方式 主要 目的 特点 内容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自发性流动为主 务工和经商 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 区;②“ 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 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 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名师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5.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名师课件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人口迁移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地域间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移越频繁 (2)经济因素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 (3)政治因素政 较强 策因 的素组:织导性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 战争 (4)社会文化因素文 家化 庭教 婚育 姻
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
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择 皆商”
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表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人 从“安土 “父母在,不远游”的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之间的
口 重迁”到 儒家孝道观念。定居是 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和工作的
素 政治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因素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 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社 文化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
会 教育 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民”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
化 婚姻 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 军人家属的从军
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交通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

通信 迁移困难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国家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 政 政策 进行
三峡移民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

专题5.2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5 •北京模拟)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下图为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

读图,回答1〜2题。

1 •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解析:第1题,亦庄是北京的卫星城,新增城镇人口主要来源包括中心城区迁出人口、本地原有农业人口和来京务工人员。

第2题,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1.C 2.A考向二人口迁移的影响(2015 •泰安模拟)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图中迁入人口当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

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

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第4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

答案:3.B 4.D5. (2014 •高考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必修II)(原卷版)

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201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必修II)(原卷版)

【考情解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提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高考目标定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纲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就世界范围来说人口迁移对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

2.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3)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4)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及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三、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二战前: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中、印→东南亚、美洲、非洲二战后:亚、非、拉→西欧、北美、西亚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3、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表 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先立业后成家”、 “晚婚晚育”;在人口 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 国,适当晚婚晚育逐渐 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生 育
从早婚早 育到晚婚 晚育
“早生贵子”、“人丁兴 旺”、“成家立业”。在人口 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 早 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举 例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 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 减少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 通信 迁移困难 潮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国家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 合理 政 政策 进行 治 因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 流落到邻 近的国家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本题组侧重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
三峡移民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 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素 政治 因素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影 响
举 例
社 文化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 生活期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 会 教育 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文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 军人家属的从军 民”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表 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多子多福”、 “不孝有三, 无 “只生一个好”、“男 生 育 从多育多 后为大”。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 女都一样”;当代中国 子到只生 产力水平低下, 家庭增殖财富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 一个 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 尤 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不 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断完善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地域文化与人口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洲仍为人口迁入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北美洲 成为人口迁入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洲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 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迁入,仍然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4.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并非都是经济因素。 目前,除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外,还有政 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国土开发等。如西部开发、沿边开放导 致人口向西部、边疆地带迁移的影响因素是政策因素,大型水库建设, 导致环境改变引起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婚姻家庭引起的人口迁 移属于社会因素等。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表 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 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 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 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职 从“学而 业 优则仕” 选 到“全民 择 皆商”
“仕”“农”“工”“商”是中 国传统农业社会人们所 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国少儿人口比重上升,缓解老龄化问题。 (2)C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文化背景对人口的影响 文化差异 初年 婚 龄婚 对人口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盛行,加快人口增长; 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不婚、不育,降低出生率
俗 婚姻稳 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高,会降低 定程度 出生率 宗教 对人口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宗教不反对人口增 殖,导致高出生率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第(1)题,重男轻女指数受民族传统习俗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我 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受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结合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 需求,所以我国民间一直就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表中巴基斯坦、尼泊尔、 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都较高,说明他们的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
)
第(1)题,结合题意,不难判断得出①为 16~59 岁,②为 0~15 岁,③为 60 岁以上。 (1)B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逐步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 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 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 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我 )
二、地域文化与人口
【方法技巧】 巧记婚俗对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地域文化与人口
【盲区辨析】 1.人口流动不等于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而人口迁移 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 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2)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地域文化与人口
3.中国文化与人口
从 早婚 早育到 晚婚 晚育 (1)生育 从 多育多子 到 只生一个
(2)职业选择:从“ 学而优则仕 ”到“ 全民皆商 ”。 (3)人口流动:“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地域文化与人口
1.地域文化:是指在 一定地域 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外国文化与人口
初婚 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 小 ,出生率高 低 年龄 欧美国家:初婚年龄 大 ,出生率 (1)婚俗婚姻 发展中国家:婚姻关系比较 稳定 关系西方国家:婚姻关系 不稳定 ,会降 低 出生率
一、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们变更 定居地 的空间流动行为。 (2)近、现代世界人 欧洲到 美洲 口迁移路线中国到美洲、东南亚 印度到 美洲、东南亚
特点: 自发性、流量大 (3)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主流:中部向东部迁移
国际迁移 空间范围 国内迁移 (4)分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 要类型是 从农村到城市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表 现
影响
传统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现代文化观念及其成因
人 从“安土 “父母在,不远游”的 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区之间的 口 重迁”到 儒家孝道观念。定居是 交流日益频繁, 婚姻和工作的 流 “四海为 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 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现代交通 动 家” 本要求 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C.中部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D.东北地区
)
本题组侧重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 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的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 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落后 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1)D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例 1】 (2014· 高考广东卷)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 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 于 (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会促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但春运期间长途客运量会减少, 故 C 项正确。注意选“不利于”的选项。 C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点演练 1】 (2015· 江西上饶质检)读山东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 答(1)~(2)题。
化 婚姻 重要因素,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 因 家庭 人、 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 素 用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特别提示】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 增加了公共设施
迁入 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 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 地 济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 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 业的发展 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自 然 环 境 因
淡水
土壤
农业社会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伯明翰、 大庆、 攀枝花由于矿产 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素 矿产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 资源 人口迁移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经 经济 济 因素 因 素
影 响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 高的经济收入, 从而能有更高的 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的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 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落后 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2)C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典例导入 【例 2】 (2015· 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 2005~2034 年分年龄段(0~15 岁、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人口迁移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地域间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移越频繁 (2)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