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6年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市房价增长快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C.产业升级和转移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

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传统文化C.生育政策D.自然灾害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5、黑龙江黑河一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半壁地狭人稠、西北半壁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全国卷)新2020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测试卷【下载】

(全国卷)新2020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测试卷【下载】

01 人口选择题(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 C 2. D始减缓,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

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A. 1980年B. 2000年C. 2015年D. 2025年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答案】3. C 4. A(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

第1~2题 人口-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

第1~2题 人口-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

第1~2题人口-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

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气温C.地形D.植被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

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

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3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4.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新疆B.乙——安徽C.丙——浙江D.丁——吉林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

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6.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矿产C.水源D.土壤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完成下面小题。

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8.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2020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人口(学生版) 精品

2020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人口(学生版) 精品

人口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2题。

省市人口总数(万人)年净增人口(万人)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GDP(亿元) 海南省817.83 7.32 14.77 8.98 45.8 790.12 北京市1492.736.3 6.1 0.7 83.64283.3 上海市1352.410.62 6 -1.2 90.37450.27 新疆1963.1129.16 16 10.91 21.82200.15A. 自然增长人数多B. 机械增长人数多C. 逆城市化现象D. 死亡率低2. 该年四个省、市、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 )A. 海南省B. 北京市C. 上海市D. 新疆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原有人口基数小D. 大量人口迁入4. 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B. 劳动就业压力增大C. 社会劳动力不足D. 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5~7题。

5.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6.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7.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2020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预测07 区域人口变化-(原卷版)

2020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预测07 区域人口变化-(原卷版)

预测07 区域人口变化在近两年的全国高考Ⅰ卷中都出现了区域人口变化的试题,通过区域人口增长变化或人口流动变化,考查影响人口变化因素的分析能力及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

分析人口现象,关注人口问题,考查考生对人口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引导社会关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等。

在各省试卷中,“出镜率”较高。

1.从题型角度看,多为选择题。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容量等主干知识运用和人口金字塔图、人口“三率”变化图、人口增长变化折线图、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坐标统计图、人口迁移方向统计图等图表判读,值得继续关注。

1、人口特征和人口问题常通过统计图表进行呈现,统计图表正确判读是分析此类试题的“突破口”,但统计数据的呈现变化多样,需要熟练准确判读统计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2、利用“人口地理学”的主干知识,结合数据信息,对人口现象或人口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寻问题的根源。

一、单选题(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2019·江苏省高考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4.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2019·海南省高考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6.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7.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二、综合题8.(2019·北京市高考卷)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知识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水平较高时,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主要受经济因素和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是家庭和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二、例题分析浦源古村位于福建省周宁县,自南宋以来就有保护鲤鱼的传统。

流经村落的溪流成为鲤鱼生活的保护地。

村民沿溪建房时,在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下图),同对还在溪侧植上绿葛蒲等水草,以方便鲤鱼衔咬。

近年,当地政府投资打造鲤鱼溪旅游项目,弘扬人鱼和谐相处的文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推测村民修建“L”形下水道的主要目的是A. 方便游客喂食鲤鱼B. 便于村民洗菜取水C. 方便村民捕捞鳃鱼D. 便于鲤鱼躲避山洪2.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古村。

这得益于A. 当地致府的号召B. 古村基础设施的完善C.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 爱鱼、护鱼文化的传承【答案】1. D 2. C【解析】1.从材料得知鲤鱼溪附近自古便有保护鲤鱼传统,建设L型下水道,并不是为了捕捞鲤鱼,而是保护鲤鱼,C错误。

村民在溪侧种植水草,方便鲤鱼衔咬,主要是为了山洪爆发时鲤鱼有藏身的地方,D正确。

村民建L型下水道主要目的是保护鲤鱼,不是取水或洗菜,B不选。

鲤鱼主要吃食自然生长的饲料,无需人工投喂,A错误。

2.从材料得知,政府扶持开发鲤鱼溪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村就业,C正确。

政府的号召对年轻人回流吸引力不大,关键是旅游业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才回村的,A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2020【考向预测】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匹一人口亡出对兰吧呼珀出电:7遡展了本比区人北予辰■②血强了四川与畀界社皂的经济、科拣蘇和丈化I專: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1)有利影响一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可以分析该地区未来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方法】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可能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大量外迁等。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也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017年世界整体及主要国家的横向比较:1、世界整体:世界整体处于典型的扩张性态势,各种数据看起来都很美好2、中国:40~55岁人口规模最大,其次是25~45年龄段,25岁以下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就问问怕不怕。

3、美国:美国的是典型的稳定性状态,其中20~30 岁段和40~50 岁段稍微多一些。

三、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趋势1980年:那年我一岁,难怪国家要搞计划生育,确实是被吓住了。

1990年:强制计划生育十年之后,情况已经开始变化。

年:变化很大了,关于放开计划生育,学界的声音已经很大2000.2010年:已经很明显了,但一孩政策依然没改下面是未来的预测2020 年:延迟退休不搞不行了2030年:你能抢到一个养老院的床位么?2040年:好像一把火炬,不出意外这一年我已经退休。

2050 年:最后一波老龄化人口来袭,那年我70,希望我还在。

2060年:再忍忍,老家伙就死个差不多了2070年:估计已经没我啥事了。

再等50 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基本稳定,但依然是上高下低。

人口数量及分布专题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⑷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人口素质较低;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外媒称,全球人口在1987年积攒到50 亿,这个过程用了数千年时间。

大约32 年后,人类接近80 亿。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7月11日报道,这种爆炸性增长令联合国领导人感到担忧,他们在1989年将每年的7月11日设立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过剩所造成的问题的认识。

地球人口目前为77亿。

这个数字有多么庞大?如果从现在起计算77 亿秒,那么要到2263 年才能完成。

到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再增加20 亿。

如果人们现在已经面临人口过剩的问题,就必须想象一下对未来的影响。

下面密切关注一些全球人口趋势。

部分地区人口在流失。

据联合国称,自2010年以来,有27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已经减少1%或以上。

这一下降是由生育率持续走低造成的,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等国家。

事实上,全球生育率已从1990年的每名妇女生育3.2 个孩子降至2019年的2.5 个,预计还将进一步下降。

许多国家变得人满为患。

这些地方生育率的下降与其他地区的人口激增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预计到2050 年将翻一番。

根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从现在到2050年,9 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的人口增长将占全球人口预计增长的一半以上。

由此带来的人口过剩会造成全球变暖、资源枯竭、污染、过度拥挤、营养不良、两性不平等和致命疾病蔓延等社会和环境问题。

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们的人口模式还呈现出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我们正在老龄化。

岁以上的人数65年,人们又达到另一个里程碑——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2018.超过了5 岁以下的人数。

预期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

随着日本老龄化加速和出生率保持在低水平,日本人口将继续减少。

但这对全球经济不利,因为劳动年龄人口相应减少,老年人数量增加,后者推高了医疗成本。

另据埃菲社7 月11 日报道,在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11 日发表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受到出生率下降的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人口增长日趋下降,人口数量到2058 年将达到峰值,随后将日趋减少。

报告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上述趋势与全球人口走向形成对比,全球人口至少在未来80 年中不会出现负增长。

报告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年均新增人口从1950年至1955年间的480万人增加到1985年至1990年的820万。

从1990年起,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开始放缓,目前以年均600 万人的速度增加。

在人口趋势转变的过程中,生育率的加速下降和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导致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

预计在2020至202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口抚养比,即15 岁以下及65岁以上依赖型人口与16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将增加,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负担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压力将增加。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规划》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供给体系、科技支撑和社会环境五个维度,综合来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 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 年左右的时间。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热点解读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坚定不移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随着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又一大难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制约经济的发展,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的含义、衡量标准、表现、产生的原因、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问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老龄化产业等。

考点链接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2、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3、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

4、原因: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老年比重上升;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低。

5、影响:劳动力短缺;压力大、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不旺。

&缓解措施: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7、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古巴、韩国已严重老龄化)。

8、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1)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2)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倒置;(3)高龄化趋势加剧;(4)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

9、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1)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问题突出;(3)人口老龄化加重了我国经济负担;(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5)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

、不同类型国家人口问题及对策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