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新课标卷)word版含解析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新课标卷)word版含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福建卷)生物解析版(2)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福建卷)生物解析版(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生物部分精校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为是()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皿世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板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人夜间,叶肉细胞内ATP 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答案】B【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

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

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

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

【试题点评】本题以豌豆为背景,考察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相关内容。

主要涉及细胞呼吸、叶绿体等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试题中文字简洁,但是信息量大,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来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答案】A【解析】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

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试题点评】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背影材料,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理综真题讲解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理综真题讲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选择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 )A. tRNA 种类不同B. 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 、b 、c 、d 四组。

将a 、b 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 、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 、b 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 A. 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 a′组尖端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 c组尖端的生长素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新课标卷)word版有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新课标卷)word版有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至9卷II页,第8至1卷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I卷(选择题)和第I本试卷分第分。

300页,共16 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 1.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2B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I第2.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II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3. 卷I第一、选择题: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1. )B(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A. tRNA 碱基序列不同B. mRNA 种类不同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D. 核糖体成分不同C.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2. )D(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A.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B.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D. )B(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3. 血浆渗透压降低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C.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D. )C(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4.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B.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b、a 四组。

将d、c、b、a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5.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d、c段切除,再从′a′两组胚芽鞘。

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精编版)(Word版含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精编版)(Word版含答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答案】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

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

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答案】B【解析】A、B、C、D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答案】D【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其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有关,ABC正确。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新课标)Word版 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新课标)Word版 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一、选择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A. tRNA 种类不同B.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试卷word打印版版(含答案)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综试卷word打印版版(含答案)

2012高考新课标理综卷第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 tRNA种类不同B.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异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电”信号的转化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插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2012高考试题—理综化学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pdf

2012高考试题—理综化学生物部分(安徽卷)解析版.pdf

第13章 热和能 比热容 海 边 沙 漠 一、比热容: 首先让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生活中烧水的时候,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结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一、比热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一、比热容: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一、比热容: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 ] -
1 0.13 ×10 铅 0.9
2 ×10 砂石 0.14 ×10 水银 1.8 ×10 蓖麻油 0.39 ×10 铜 2.1 ×10 冰 0.46 ×10 铁、铜
2.1 ×10 煤油 0.84 ×10 干泥土 2.4 ×10 酒精 0.88 ×10 铝 4.2×10 水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二、热量的计算: 1、例题讲解: 二、热量的计算: 2、习题讲解: 散热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 4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 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如33题。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答案】B 【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的酶的种类相同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均含有少量的DNA,A正确。叶绿体中的ATP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无ATP的产生,B错误。有- 2 - / 4

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整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产生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C错误。线粒体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有关的酶;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A、B、C、D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具分层现象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阶段 【答案】D 【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其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且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有关,ABC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到射在地面上的光照强度,进而影响到草本层的水平分布,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5. 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的碳源 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 【答案】D 【解析】自养型微生物需要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需要的是有机碳源,A错误。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B错误。芽孢是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结构,在稳定期形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增长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1. 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棵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1)该研究探讨了 对金鱼藻 的影响,其中,因变量是 。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 lx。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 微摩尔。 - 3 - / 4

(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 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 (2)12.5 8 (3)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在小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升高,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在高于最适pH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不断减小。 【解析】(1)NaHCO3能提供CO2;不同浓度的NaHCO3能提供CO2浓度不同。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或每小时每克释放氧气的微摩尔数。(2)由第二幅图可以直接看出,光照度为12.5lx时,金鱼藻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光照强度为0时,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第一幅图可以直接看出,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8微摩尔。(3)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识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2. (11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 (3)一种病毒含有 (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 。 【答案】(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2)机体免疫系统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1 (4)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1)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的内部,须经吞噬处理后才暴露出来,进而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2)见答案。(3)一种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根据其含的核酸的种类不同,病毒又被分成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4)灭活的仙台病毒为诱融剂,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免疫学的原理及应用、病毒的遗传物质、细胞工程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3. (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的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答案】(1)③将5支试管放入37℃环境中 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在70℃恒温水浴中,人唾液淀粉酶可能会失活(或活性很低) (2)④应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在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详解见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 4 - / 4

34. (12分)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和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和 。 (2)两各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雄蝇的基因型为 。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其理论比例为 。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 【答案】(1)3:1 1:1 (2)BbEe Bbee (3)4 1:1:1:1 (4)BBEe 和BbEe bbEe 【解析】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都为Bb;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为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出亲本的基因组成为Ee和ee。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