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1、叙述景观生态学得主要内容及目前得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1)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空间得异质性与格局a) 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得景观格局形成得物理、生物过程与干扰过程;b) 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与群落得空间分布;c) 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变化;d) 人类对景观变化得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就是对空间异质性得研究与管理a) 景观镶嵌体得空间结构与组成;b) 景观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c) 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得变化;d) 景观结构与功能得优化与管理。

目前研究得重点:①干扰对景观格局与过程得影响与干扰在景观中得传播与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得关系或景观格局得生态学与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与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得多重价值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得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得作用与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得特点。

(必考)欧洲与北美在起源与发展上均有着显著得不同。

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与整体论得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得生态学内容与还原论为基础得方法论。

具体得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得学科,它与规划、管理与政府有着密切得与明确得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得方面,但它更大得兴趣在于景观格局与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就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得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得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得景观也有着浓厚得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她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得作用与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得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得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得空间格局( Spatial pattern ),就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得景观空间单元(斑块) 在空间上得分布与组合规律。

景观生态学考试

景观生态学考试

景观生态学考试第一篇:景观生态学考试名词解释:1.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2.象,景观生态学和变化,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以景观为研究对功能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3.物质,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能量,素之间的流动形式)的表现形物种和其它信息在景观要式。

4.学过程的拓扑作用或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单元之间的拓扑作用。

5.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复杂性。

6.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景观空间异质性:景观尺度上变异性和复杂性。

7.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边际(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的现象。

8.景观在空间结构,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功能机制和时9.境的非线性代表区域。

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同质性,具有相对和功能单元。

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10.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从景观内在特征,自然资源的条件出发,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观整体功能最优,使景调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达到人活动与11.的结构,尺度效应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是指生态学系统的表现,应。

也会产生不同的尺度效12.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能量景观过程的基本功能:是指和物质流动,互作用。

以及景观要素的相13.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是作用的结果。

14.狭长地带,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或带状斑块。

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15.连通性最好,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景观性质,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填空:1.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景观形成的因素包括:地质地植被因素,干扰。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2007年试题及答案一名词概念解释(20分,每个2分)1景观机制模型:也称景观过程模型,是从机制出发来模拟生态学过程的空间动态。

2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有能力供养并维持一个平衡、完整、适应的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需求的同时,维持着系统本身的多样性特征。

3八邻域规则:eight neighbor rule,与中心细胞直接相连的上、下、左、右以及两个对角线上的8个细胞都为其相邻细胞,因此整个邻域由9个细胞组成。

4半方差分析5高光谱遥感: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

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6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7斑块及斑块动态: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8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9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10MODIS: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

二简答题(30分,每个15分)1、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2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1)植被和xx分类(2)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的定量化a不同尺度上缀块的空间格局b植被的结构特征、生境特征以及生物量c干扰的范围、严重程度及频率;d生态系统中生理过程的特征。

(3)景观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axx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b植被动态(包括群落演替);c景观对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

景观生态学考试总结2.0

景观生态学考试总结2.0

【景观概念、价值】概念——景观是一个有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美学价值。

——肖笃宁价值——1.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生产力、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2.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环境功能等方面3.美学价值:表现为宜人性,文化传承,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回归【景观稳定性】从两个方面理解,一种是从景观变化趋势来看景观稳定性,一种是从景观对干扰的反应来看景观稳定性【景观空间格局】指大小、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再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发育影响因素——景观空间格局形成原因】1.气候影响景观结构2.人类对景观结构干扰从未停止1)改变了景观中植物优势度、多样性,特别是森林优势树种2)扩大或缩小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区3)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改变的同时,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机会4)改变了土壤的营养状况5)人类定居和土地利用改变了景观镶嵌格局3.自然干扰,如气候、地貌变化及动植物定居【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

【环境敏感区】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分为生态、文化、资源生产、天然灾害敏感区。

【异质性】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属性在时空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包括时间、时空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反应一定空间层次景观的多样性,时间异质性反应不同时间尺度景观空间异质性差异。

时空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导致景观系统的演化发展和动态平衡。

【边缘效应】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形成的狭窄地区。

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因环境条件不同,导致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也不同。

【边缘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边缘效应在性质上有正、负效应1.正效应:效应区(交错区、交接区、边缘)比相邻群落具有更优良的特性,例如生产力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等等2.负效应:主表现在交错区种类组分减少,植株生理生态指标下降,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等【干扰对景观异质性、破碎化影响】——(物极必反)异质性——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空间尺度上频繁发生低强度干扰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

一、定义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各具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

5、干扰: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7、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8、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9、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是不断完善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0、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变现方式,研究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了解景观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2、适度干扰:人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13、景观生态流:种群、物种、群落、物质、能量、信息、干扰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14、景观稳定性: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15、亚稳定性:是指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16、景观破碎化: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地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7、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锁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景观生态学考试

景观生态学考试

名词解释:1.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2.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它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形式)的表现形式。

4.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拓扑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拓扑作用。

5.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6.景观空间异质性: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7.边际(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两侧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和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与斑块内部不同的生态学特性和功能的现象。

8.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9.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代表区域。

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0.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11.尺度效应:是指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的尺度效应。

12.景观过程的基本功能:是指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能量和物质流动,以及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

13.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4.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15.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景观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填空:1.景观形成的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干扰。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景观生态学重点1.名词解释①景观④景观结构成分⑦景观连接度①干扰斑块④残存斑块⑥边缘效应⑦景观孔隙度④生态交错带⑤景观边界①景观格局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①景观异质性⑦空间异质性③时间异质性④景观破碎化⑤景观多样性④中继站⑨景观生态流③景观阻力①干扰④中度干扰假说①景观变化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①群丛2.简答题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③简述廊道的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⑦如何判断景观中的基质?③简述孔隙度及其生态学意义。

①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步骤简述景观镶嵌性原理简述网眼大小的生态意义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要素及景观类型简述研究景观格局的重要意义。

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④随着尺度的增加,景观宏观异质性和微观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①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③简述景观中的无机流对景观的主要影响。

④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特征⑤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①试述干扰的生态学意义①简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侧重点有何差异?②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衡量景观的稳定性?⑦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①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3.论述题②试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②简述廊道的宽度效应①试述景观边界的特征及主要功能④试述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的作用⑤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①试述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园林生态学重点

园林生态学重点

1、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并简述其理由。

(1) 以群落为基本单位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群落中,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物种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2) 地带性原则根据所处气候带选择主要树种和群落类型。

重视乡土植物。

(3) 生态演替原则改善生境条件,改变种类组成,直接建立顶极群落或其前期阶段,缩短进程,尽快稳定。

当希望保持某一种演替阶段时(如草坪或湿地群落等),通过人工措施,阻止演替的发展。

周期性干扰条件下,利用演替初期群落。

(4) 潜在植被原则找出可能发展的自然植被类型。

气候顶极、土壤顶极或地形顶极。

(5)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保护城市自然植被,湿地,关键地点(种源);模拟自然群落增加植物和鸟类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

避免纯林慎重引进外来植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6) 景观多样性原景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7)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把城市开敞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络。

城乡一体化。

建设大块绿地,较大的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

2.城市植被与自然植被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城市内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物或植被。

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一种城市用地覆盖率低;多呈孤岛状分布☆;重庆山水城市,植被特点。

自然群落比例少,人工、半人工群落比例增加;结构简单;演替缓慢或停止。

干扰,散布更新困难。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概念:植物,吸收营养物质,进入生命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

三个不同层次:生物个体生态系统层次: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圈层次: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或核心概念(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与异质性景观是由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景观由异质性要素组成,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2) 景观的时空尺度性空间尺度-等级结构, 分辨率, 反应时间;尺度效应-小尺度的剧烈波动与大尺度上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与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与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就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就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与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与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与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与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就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就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就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就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就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就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植被:就是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植被的发育与变化就是景观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自然干扰2、干扰定义:在目标尺度内,改变景观生态过程与生态现象的不连续事件,或造成生态不整合的不连续事件。

描述指标:干扰频率、恢复速率、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景观范围的大小。

类型:火干扰、放牧干扰、践踏干扰、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干扰、其她干扰。

3、斑块定义: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类型:①干扰斑块②残存斑块③环境资源斑块④引入斑块4、廊道定义:不同于两侧基质,以条带状出现的狭长地带。

类型:①按廊道形成原因分为: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再生性廊道。

②按廊道空间位置分为:低位廊道与高位廊道。

③按廊道起源分为:人工廊道、自然廊道。

④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分为: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⑤按廊道结构与性质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景观生态功能:①传输通道功能。

作为景观生态流的通道与传输功能。

②过滤与阻抑功能。

廊道对景观中的物质、能量与生物流有过滤、阻碍、截流与屏障的作用。

③生境功能。

廊道可提供特殊的生物生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④物种的源——汇功能。

即河岸带与树篱防护林带等廊道。

⑤文化与美学功能。

廊道不仅有丰富的景观生态学意义,在城市学领域与城市建设中,更被赋予了深层次的人为内涵。

5、本底(基质)定义:基质就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构特征:控制景观走向就是基质最根本的特征。

判断:①相对面积。

当景观中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她要素大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就可能就是基质。

②连接度。

基质的连接度较其她景观要素类型高,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其她所有现存景观要素时,其空间未被分为两个开放的整体(即不被边界隔开),则可认为该要素就是基质。

③动态控制。

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她景观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就是基质。

6、网络的定义由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络状结构。

7、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

形成机制:①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异。

②生态演替。

③干扰作用。

8、景观格局定义:一般指空间格局,即大小与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空间类型:①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

②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③线状格局。

④平行格局。

⑤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9、景观异质性具有哪些生态学意义?①满足物种不同生态位的需求,有利于不同物种存在于空间的不同位置,从而容许物种共存;②影响群落的生产力与生物量;③导致群落内物种组成结构的小尺度差异;④控制群落物种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因子;⑤对生态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10、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定义与内容。

第四章1、景观生态流定义:能量、物质、物种与其她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类型: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植物流。

2、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①扩散:它就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作用力,也就是一种低能耗过程,主要取决于不同景观斑块间的温度或密度差。

②重力:物质沿重力梯度移动的基本作用力。

③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力。

3、景观生态过程的媒介物答: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与人。

4、景观破碎化定义: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多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与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空间过程:①穿孔:就是在大面积景观要素单元中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小面积斑块的过程,就是景观破碎化最普遍的方式。

②分割:就是用宽度相等的带来划分一个区域,形成几个较小斑块的空间过程。

③破碎化:就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的过程。

④收缩:意味着研究对象规模的缩小。

⑤磨蚀:就是景观中破碎化形成的斑块被重复破坏而消失的过程。

生态学意义:①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就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②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给景观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

③景观的破碎化使斑块对外部的干扰表现得更为脆弱。

④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与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

5、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运动方式对动物的分布格局有什么影响?运动方式:在巢域范围内运动、疏散运动、迁徙运动。

6、植物传播根据其繁殖体传播机制及各自适应性类型①风播植物:种子以风力作用作为传播的动力。

②水播植物:有些植物的种子表面有蜡质、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洋流传播。

③动物传播植物:浆果、肉质果或带有可黏附的结构的种子。

④重力传播植物:成熟后果实或种子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

⑤自体传播植物:蒴果及角果的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第五章1、景观稳定性含义:景观系统对干扰的反应能力。

一就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

二就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亚稳定性概念:就是指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亚稳定模型意义:有助于理解稳定性与亚稳定性的本质,能进一步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第六章1、景观生态分类定义:根据景观系统内部状况分布与物质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统一考虑景观的自然属性、生态功能与空间形态特征,按照一定原则用指标反映这些差异,从而将各种景观生态类型划分与归并,并构筑成景观生态分类体系。

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七章1、景观评价概念:对景观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特点:①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与针对性。

②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发展性。

③评价指标与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④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主要内容:①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

②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

③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2、景观美特性①景观美的多样性。

②景观美的社会性。

③景观美的可愉悦性。

④景观美的时空性。

3、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第八章1、什么就是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概念:在关注区域生态特征的基础上,以大中尺度的景观单元利用与配置为主要目标。

内容:①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

包括景观的生态分类、格局与动态分析、功能分化等内容,就是从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其景观生态过程予以研究。

②景观生态评价,包括经济社会评价与自然评价。

即评价景观对现在用地状况的适宜性,以及对于已确定的将来用途的适宜性。

③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根据景观生态评价的结果,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

④景观管理。

一方面就是负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成果的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人员,使其对于规划与设计能够不断进行修改,使之完善。

2、景观生态规划典型案例分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景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漏斗效应:人们常见的在半岛顶端,动物路径密度高的现象。

2、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3、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与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4、景观连接度:就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

5、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度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由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特征。

6、边缘效应:边际效应也叫边缘效应。

它就是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现象。

7、孔隙度: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

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

它就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

8、弯曲度: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与沿廊道的移动有关。

9、本底: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斑块:斑块就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例:天空的云、嵌花路面的石子。

11、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区域,可以瞧作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例如:树篱、公路12、景观:就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填空1、斑块的起源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与引入斑块。

2、动物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疏散、迁移3、景观生态学就是由特罗尔提出的。

4、景观格局形成原因:物质,非物质,人为5、廊道的作用有:具有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的双重作用。

具体表现在:运输、保护、资源、观赏6、景观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7、复合种群种类:就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2个或2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