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

景观生态知识点总结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强调了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它旨在推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

景观格局指的是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连接性;景观过程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对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影响。

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过程、景观生态演替和景观生态保护等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实地到理论的多个层次。

二、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1.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景观。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包括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功能原则、演变原则和文化整合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促进景观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景观的演替和演变过程;文化整合原则强调了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模拟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动态、多尺度的景观信息;GIS可以对景观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景观模拟可以对景观演替和景观规划进行模拟和预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对不同的景观管理目标进行优化和协调。

2.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景观生态规划的工具包括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景观优化模型、景观评估方法和景观监测系统等。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什么是景观,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1. 景观结构,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基质的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斑块:思考题: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4、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性和系统性(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5、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1)一门横断学科(2)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学6、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1)萌芽阶段:是地理学的景观学与生物学的生态学从各自独立发展逐步走向结合的时期。

海克尔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定义为生态学;坦斯利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2)形成阶段:随着景观学和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观点在景观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批生态学家、地理学家和林学家,试图借助景观概念的综合特征解决生态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发展阶段:1982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提高阶段7、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应用研究8、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8、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2)湿地(3)文化景观(4)城—乡过渡带和胜太脆弱带(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再空间在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3、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生态景观知识点总结

生态景观知识点总结

生态景观知识点总结一、生态景观的定义生态景观是指地表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或图片,其总体特征是由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决定的,而且是一种经常变化和动态发展的空间结构。

生态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和地域景观组成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界定清晰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地域性综合自然景观的有机整体。

二、生态景观的要素1. 地形地貌要素:包括地表地形、地貌、地势等因素,是生态景观形成的基础。

2. 植被要素:包括植被种类、植被形态、植被结构等因素。

3. 土壤要素:包括土壤类型、土质、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因素。

4. 水体要素: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要素。

5. 动物要素:包括动物的物种、数量、生境等因素。

6.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气候因素。

7. 人文要素:包括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与改变。

三、生态景观的类型1. 森林景观:森林景观类型丰富,树种组成多样,由不同树种交错组成的林地形成了多样的层次结构,形成了丰富的植被景观。

2. 草原景观:草原景观以草原植被为主,地貌类型广泛,植物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景观。

3. 湿地景观:湿地景观具有水体要素和湿地植被组成,多样的水生植物和水体环境形成了湿地景观。

4. 沙漠景观:沙漠景观地貌单一,植被稀疏,动植物种类少,形成了典型的沙漠景观。

5. 海洋景观:海洋景观以海水和海洋生物为主要要素,多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形成了海洋景观。

四、生态景观的功能1. 生产功能:提供作物、木材、药材等自然资源。

2. 保护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基因资源。

3. 生态调节功能:维持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的稳定。

4. 文化、休闲功能:为人类提供观赏、游憩、休闲等服务。

5. 美学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情感。

6. 经济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经济价值。

五、生态景观的保护1. 加强立法保护:制定和完善生态景观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景观的保护与管理。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梳理斑块:考虑题:1、啥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啥特点?1)定义:依靠于尺度的、与身边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别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延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能够是有生命的,也能够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降。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凌晨,我们迫别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

这是一具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

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

经对其考察,发觉几个虽有火焰跳过但还是保留有植被的斑块。

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

那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彻底别同的动植物。

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遥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觉了几种起源基本别同的斑块类型。

这些斑块的要紧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

若干年后,假如再观看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依照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普通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要紧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可以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时期;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逝(图)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刻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刻较长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

一、定义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各具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

5、干扰: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7、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8、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9、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是不断完善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0、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变现方式,研究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了解景观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2、适度干扰:人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13、景观生态流:种群、物种、群落、物质、能量、信息、干扰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14、景观稳定性: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15、亚稳定性:是指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16、景观破碎化: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地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7、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锁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

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了解:影响空气污染散播的主要因素。

4.水流
了解:下渗、地表径流、中间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含义。

了解:水流的物质成分。

理解:土壤侵蚀的概念、类型和后果。

了解: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5.动植物的运动
理解:2种运动格局。

了解:动物运动的3种方式。

理解:动物运动的一般概括。

理解:植物散布的主要媒介物。

6.山地森林和河岸森林与河流的相互作用
了解:河流对河岸森林的作用。

理解:山地森林和河岸森林对河流的作用。

掌握:河岸森林的经营管理的2种方法。

7.林带与毗邻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林带对农田的影响。

第六章景观分类
1了解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类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景观生态体系的分类方法;
3理解景观组成要素的空间格局分析
第七章景观评价
1理解景观评价的意义
2了解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选择方法。

3掌握景观生态体系的评价方法(包括工具与技术);
4理解几种典型景观系统评价(城市景观、森林景观、自然保护区)。

第八章景观生态规划
1.概念
理解:景观规划的定义、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异同
2.内容和方法
理解:景观规划的类型、原则。

掌握:景观规划的方法(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

第九章景观管理与保护
1理解景观管理的概念
2掌握景观管理的内容
3掌握景观管理的方法
4理解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5了解生态伦理的概念
6掌握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刘茂松、张明娟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格局
2.景观结构
3.空间异质性
4.景观连接度
5.廊道
6.景观多样性指数
7.尺度
8.复合种群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9.简述景观格局对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10.简述景观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特点。

11.景观多样性指数反映什么样的景观特征,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12.说明景观结构的内涵和具体体现。

13.说明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三、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4.人居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生态理念的缺乏,人居环境质量并未得到改善。

景观生态学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对人居环境建设具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角度论述人居环境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区系组成受到
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景观生态学
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
认为在景观生态学上,城市是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景观要素—基质、廊道、斑块
构成的景观。

试述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本底(基质) 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
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16.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项艰巨任务, 它需要考虑到所要恢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
构, 多样性和其动态的整体性和长期性。

现在对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已经要使
生态学家们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所面临的挑战
是理解和利用生态演替理论来完成并加速恢复进程。

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
维持的, 由不同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组成的能够满足不同需要如生物保护和粮食生产
需要的景观。

景观生态学关注于大的空间尺度的生态学问题。

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
方法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践提供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