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重点

合集下载

1景观生态学重点

1景观生态学重点

1景观概念: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3尺度推绎通常是指把信息从一个尺度转译到另一个尺度上4景观格局概念: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格局好似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的尺度上作用的结果5斑块概念:是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9斑块动态:斑块结构是指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

干扰、环境资源的异质性以及人为引进都可能产生生物斑块。

斑块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

森林、农田、草地、湖泊等生态系统通常镶嵌在一起,形成景观,而每一景观内部又由大小、内容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斑块组成。

许多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都由斑块和斑块动态来决定,斑块动态是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核心概念。

13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14河流连续体概念:从河流到河口,生态条件逐渐变化,存在生态梯度。

18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25景观破碎化过程定义: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30斑块的基本原理:①斑块大小原理②斑块形状原理③斑块数目原理④斑块位置原理31廊道的基本原理:①廊道数目原理②廊道构成原理③廊道宽度原理④廊道连续性原理32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①景观阻力原理②粒度大小原理③景观变化原理33整体格局原理:①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②必要格局原理34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①自然优先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持续性原则④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⑤综合性原则2对景观的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这个地域空间范围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④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⑤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⑥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重点整理

景观生态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景观定义: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2、作为大地综合体,景观具有多种含义,包括:A、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B、作为生物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融为一体;C、作为系统,与人、物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D、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景观规划的过程: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麦克哈格)。

●·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实现可储蓄性的景观或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系统:1、自然景观系统。

2、人造(人文)景观系统3、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文景观系统在特点的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经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形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创造性的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理念:1、设计结合自然2、结合地方性的设计3、和谐健康的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体系P6●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A、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B、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C、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即垂直生态关系D、生态关系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E、生态关系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借助各种学科(如社会学、文化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对景观进行研究●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McHarg)。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

一、定义1、景观: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各具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4、景观格局:一般是指空间格局,它表示景观要素斑块和其他结构成分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模式。

5、干扰:相对来说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6、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7、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8、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9、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准确认识和把握概念的科学内涵是不断完善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10、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变现方式,研究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了解景观多样性。

1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2、适度干扰:人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13、景观生态流:种群、物种、群落、物质、能量、信息、干扰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14、景观稳定性: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15、亚稳定性:是指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16、景观破碎化: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地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7、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锁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

景观生态学考点

景观生态学考点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概述1、景观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 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性]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3、景观分类是一个中尺度的宏观系统,是一个以无机环境为基础、生物为主体、人类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

5、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学科。

其核心主题包括:景观空间格局(从自然到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关系,人类活动对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尺度和干扰对景观的作用。

6、景观生态学研究范畴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具体地讲,景观动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

第二章一、概念1、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2、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3、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1)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2)景观异质性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是时空耦合异质性。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景观生态学重点1.名词解释①景观④景观结构成分⑦景观连接度①干扰斑块④残存斑块⑥边缘效应⑦景观孔隙度④生态交错带⑤景观边界①景观格局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①景观异质性⑦空间异质性③时间异质性④景观破碎化⑤景观多样性④中继站⑨景观生态流③景观阻力①干扰④中度干扰假说①景观变化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①群丛2.简答题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③简述廊道的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⑦如何判断景观中的基质?③简述孔隙度及其生态学意义。

①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步骤简述景观镶嵌性原理简述网眼大小的生态意义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要素及景观类型简述研究景观格局的重要意义。

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④随着尺度的增加,景观宏观异质性和微观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①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③简述景观中的无机流对景观的主要影响。

④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特征⑤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①试述干扰的生态学意义①简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侧重点有何差异?②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衡量景观的稳定性?⑦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①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3.论述题②试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②简述廊道的宽度效应①试述景观边界的特征及主要功能④试述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的作用⑤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①试述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 景观生态学讲的就是各种景观怎么相互作用呀!比如说,森林和草地,它们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呢,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影响着。

2. 斑块这个概念很重要哦!城市里的公园就是一个斑块呀,它对周边的环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呢,难道不是吗?
3. 廊道也很有意思呀!像河流不就是典型的廊道嘛,它连接着不同的地方,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呢,这多神奇啊!
4. 景观的异质性可不能小瞧!好比一片山区,有高的地方有矮的地方,有不同的植被,这就是异质性呀,对生态很关键呢。

5. 景观的稳定性也需要关注呀!如果一个地方总是容易被破坏,那可不行,就像房子不牢固总是摇摇晃晃,让人担心啊。

6. 生态流很重要呢,像风带着花粉传播,这就是一种生态流呀,简直像个小使者在传递着什么。

7. 尺度在景观生态学里也很关键哟!从宏观的大尺度到微观的小尺度,差别可大了去了,好比从看整个城市到看一朵小花,是不是完全不同?
8. 景观生态规划很有意义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让景观变得更好呀,让动物植物都能开心地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景观生态学真的特别有趣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研究呀!。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1.名词解释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④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①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速率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①群丛1.简答题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答1)德国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定义景观为:将地球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类建筑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体。

2)荷兰景观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景观是由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和维持的,作为地球表面可识别的一部分,包括其部分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综合体。

3)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和法国地理学家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4)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答:1)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环境资源斑块的持续时间较长,即斑块寿命较长,周转速率很低2)斑块与木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可能很宽,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答:1)能量流动或物质交换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大型斑块有利于敏感物种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躲避所;小型斑块为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

③简述廊道的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答:特征:曲度、连通性、间断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

生态意义:廊道可提供特殊生物生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特性。

⑦如何判断景观中的基质?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基质的判定标准有三个:1、相对面积:当景观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他要素打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就可能是基质,它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

2、连接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通常为线状或带状要素)连接得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

3、动态控制: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

③简述孔隙度及其生态学意义。

孔隙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内斑块密度的量度。

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1、一般地说,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对能流、物流和物种流有重要影响。

2、景观的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

(多孔,跳跃)①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步骤简述景观镶嵌性原理景观的镶嵌性是研究对象聚集或分散的特征,在景观中形成明确的边界,使连续的空间实体出现中断和空间突变。

景观的镶嵌格局为斑块—廊道—本底组合格局,景观斑块是地理、气候、生物和人文等要素构成的空间综合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形态和独特的物质、能量或信息输入与输出特征;斑块的大小、形状和边界。

廊道的曲直、宽窄和连接度,本底的连通性、孔隙度、聚集度等构成了景观镶嵌特征丰富多彩的不同景观。

景观的镶嵌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也是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

简述网眼大小的生态意义由于物种觅食、饮水、休息、保护领地等活动都对网眼大小很敏感,因此网眼大小对生物栖息地的生境适宜性有很大影响。

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要素及景观类型主要要素:斑块,廊道,本底;类型:森林,草地,灌丛,河流,湖泊,农田,村庄,道路等简述研究景观格局的重要意义。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一般来说,景观格局就是指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反映景观的基本属性,与景观生态过程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构成景观动态变化的动力基础,景观结构对景观过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而景观尺度上的不同生态过程,也相应的在景观结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揭示生态学过程成因机制的根本途径,但景观格局一般比景观过程和功能更容易把握,通过建立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景观格局特征预测景观过程的基本特征,开展生态监测评价,可以显著的提高景观生态研究的预测能力,进而指导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设。

景观格局和过程都具有尺度依赖性,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都依赖于不同的尺度认识和理解景观格局需要确定适当的时空尺度,在不同的尺度上研究解决不同的景观生态学问题。

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1、数字景观图层的生成;2、数字景观图层建好后,在GIS软件支持下,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取样法和统一网格样点取样法获取景观的样方和样点的属性数据,用来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个建立景观模型。

3、对景观的总体空间格局进行4个方面的分析即景观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性判断;景观空间格局规模或尺度分析;景观要素斑块空间相互关系;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规律或模式;最后建立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景观规划和管理。

④随着尺度的增加,景观宏观异质性和微观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尺度增加,异质性降低①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简述景观中的无机流对景观的主要影响空气流:大尺度的空气流起着输送水分和热量的功能。

带有水汽的气团可以形成降水,有利于植物生长,反之,空气下沉又会造成干旱,出现沙漠。

景观尺度上的风起着传播花粉、孢子、小昆虫、种子的作用。

水流:地表水流可以携带土壤颗粒在不同地带散布沉积,起着施肥的作用,频繁的干扰会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地下水分可以补给地表水和大气降水。

潮汐引起水位变化和海浪运动对海岸地形的塑造作用,海流起着传输热量的作用。

养分流:养分流伴随水流和土壤侵蚀,。

④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特征⑤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1)景观的生产功能,(2)景观的生态功能,;(3)景观的美学功能,(4)景观的文化功能①试述干扰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本身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系统。

因此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这个弹性范围之内的干扰波动就是适度干扰。

适度干扰可以为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外界刺激,为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活力。

适度的干扰可以给生态系统带来环境上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为更多的物种提供了生存条件,增加了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①简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侧重点有何差异?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特性的优化利用和保护为主要目的的规划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生态规划是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②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优先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整体规划设计原则、地域化原则、综合性原则、人本化原则。

①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衡量景观的稳定性?(1)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2)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力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高低,是否有助于保持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4)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

⑦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称为景观基质;(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①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为条状。

成因: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即其以热量为主要基础。

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陆地自然带)2、经度地带性规律: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显示自然带的逐渐更替,大致与经线项平行伸展为条状带。

成因:以水分条件为主要影响。

分布: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变化较小,经度地带性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大陆东部:(季风、常绿、落叶)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大陆西部:地中海式气候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3、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从山顶到山麓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每增加1000没米,温度下降6度。

低纬地区的高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1.论述题②试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研究内容①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③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④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特点①强调异质性②注重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③整体性和系统性④综合性和宏观性⑤人类主导性③简述廊道的宽度效应廊道的宽度影响生活于廊道内部物种的生存,同时具有保护廊道内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的能力,廊道随宽度的增加,环境异质性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

(答:廊道宽度直接影响其功能,无论纵向的通道功能还是横向的过滤和屏障功能,都与廊道宽度有关。

对廊道宽度的认识要全面分析,除了关注廊道上的节点和断点外,对一些特殊的狭窄处也要予以充分重视。

廊道上出现的类似狭窄地方,对对物种在景观中沿廊道的运动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