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质量分析报告-2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虑很容易。

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有透彻的理解。

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

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

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

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

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

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

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质量分析

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高台一中高三文综组赵伟吉2014 4 18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高台一中高三文综组赵伟吉张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已结束,在听取本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阅卷过程中的情况,对本次试卷的总体概况和学生答题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高三历史学科今后的复习策略。

一、试卷总体概况本次的历史试题无论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比较符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和命题趋势。

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中外关系、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教材各主要章节;从题型看,包括12个单选题(48分),和3个材料解析题(52分),主观、客观题的比例和高考一致;全卷分值分布亦较合理,粗略统计了一下:必修一约29分,必修二约26分,必修三约30分,选修部分各15分。

从题量和试题难度看,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死记硬背类题目几乎没有,比较符合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只是题量稍微偏大,造成部分同学没有做完。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全卷重点考查历史主干知识,既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渗透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

命题紧扣教材,所选的材料既对教材提供史料支持,又对教材加以延伸,材料观点明确,基本没有歧义或阅读方面的困难,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这一要求与特点。

试卷总体来说对二轮复习以来历史学习的复习效果具有较强的甄别与诊断功能,对后期高三历史复习也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其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均较好。

二、学生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有487人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具体分析如下:(表一)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班基本情况统计表班级参考人数平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文15班43 44.12 0 0.00% 1 2.33% 65 24 文16班48 60.17 0 0.00% 25 52.08% 77 44 文17班50 49.2 0 0.00% 7 14.00% 67 36 文18班54 53.87 0 0.00% 13 24.07% 76 31 文19班44 47.18 0 0.00% 4 9.09% 62 26 文20班55 55.73 0 0.00% 22 40.00% 75 37 文21班44 47.7 0 0.00% 3 6.82% 63 28 文22班42 47.62 0 0.00% 5 11.90% 70 28 文23班45 47 0 0.00% 4 8.89% 70 31 文28班29 63.34 0 0.00% 22 75.86% 84 47 文29班33 56.97 0 0.00% 11 33.33% 78 45 合计487 51.8 0 0.00% 117 24.02% 84 24(表二)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班分数段数据表-(满分100) 班级[100,90) [90,80) [80,70) [70,60) [60,50) [50,0] 文高三15班0 0 0 1 8 34 文高三16班0 0 3 20 21 4文高三17班0 0 0 5 15 30 文高三18班0 0 3 8 22 21 文高三19班0 0 0 2 14 28 文高三20班0 0 1 20 17 17 文高三21班0 0 0 2 15 27 文高三22班0 0 0 5 10 27 文高三23班0 0 0 3 14 28 文高三28班0 1 1 18 8 1文高三29班0 0 1 9 18 5 合计0 1 9 93 162 222(表三)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班级题号题名答案满分平均分得分率全校 1 024 D 4 0.87 0.22全校 2 025 A 4 3.24 0.81全校 3 026 A 4 2.45 0.61全校 4 027 A 4 1.65 0.41全校 5 028 C 4 3.47 0.87全校 6 029 B 4 3.20 0.80全校7 030 A 4 2.43 0.61全校8 031 D 4 2.60 0.65全校9 032 D 4 3.56 0.89全校10 033 D 4 2.51 0.63全校11 034 C 4 2.06 0.52全校12 035 A 4 2.84 0.71全校13 40-1 9 5.97 0.66全校14 40-2 8 2.78 0.35全校15 40-3 8 2.28 0.29全校16 41-1 6 2.00 0.33全校17 41-2 4 0.49 0.12全校18 41-3 2 0.59 0.29全校19 历史选考题15 6.81 0.45(表四)高台一中2014年4月高三历史学校各小题分析报告题号题名满分平均分得分率最低分最高分满分率零分率难度区分度1 024 4 0.87 0.22 0 4 0.2177 0.7823 0.22 0.252 025 4 3.24 0.81 0 4 0.809 0.191 0.81 0.163 0264 2.45 0.61 0 4 0.6119 0.3881 0.61 0.364 027 4 1.65 0.41 0 4 0.4127 0.5873 0.41 0.275 028 4 3.47 0.87 0 4 0.8665 0.1335 0.87 0.296 029 4 3.20 0.80 0 4 0.7988 0.2012 0.8 0.287 030 4 2.43 0.61 0 4 0.6078 0.3922 0.61 0.548 031 4 2.60 0.65 0 4 0.6509 0.3491 0.65 0.179 032 4 3.56 0.89 0 4 0.8891 0.1109 0.89 0.2110 033 4 2.51 0.63 0 4 0.6283 0.3717 0.63 0.5511 034 4 2.06 0.52 0 4 0.5154 0.4846 0.52 0.4612 035 4 2.84 0.71 0 4 0.7105 0.2895 0.71 0.4813 40-1 9 5.97 0.66 0 9 0.0144 0.0041 0.66 0.0914 40-2 8 2.78 0.35 0 6 0 0.0287 0.35 0.1415 40-3 8 2.28 0.29 0 6 0 0.1273 0.29 0.0916 41-1 6 2.00 0.33 0 6 0.0349 0.2608 0.33 0.317 41-2 4 0.49 0.12 0 4 0.0185 0.6201 0.12 0.1918 41-3 2 0.59 0.29 0 2 0.0267 0.4415 0.29 0.2319 选考题15 6.81 0.45 0 13 0 0.0595 0.45 0.22三、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1.基本史实、基本概念不落实。

陕西渭南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陕西渭南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渭南市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文综试题历史部分1.先秦时期各种货币流通一方。

“铲”形币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形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形钱来源于纺轮或玉壁,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

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 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B. 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C. 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D.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先秦时期不同货币形制源于各自所在区域的特色生产活动,说明了“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A项正确;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各地货币形制的不同不能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活跃”推动了货币产生,D项错误。

2.西汉武帝时期,一方面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

晚年的汉武帝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

据此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A.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融合B. 儒家思想始终是指导思想C. 西汉社会矛盾非常突出D. 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推行“独尊儒术”,任用信奉法家理念的“酷吏开边兴利”,还为避免亡秦之祸,实行“与民休息”黄老之治等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汉武帝“融合”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A项错误;儒家思想并非“始终”是汉武帝统治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西汉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3.唐陵石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气势雄伟。

(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姿态神情各异,神武有力,栩栩如生;(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学名“翼马”,头上有角,两肋间有飘逸的翅膀,体态健硕,呈凌空翱翔之势;唐睿宗桥陵的一对华表古朴端庄,景象雄奇。

这类作品A. 反映了唐朝高度繁荣的物质财富B. 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C. 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D. 体现了大唐豪迈恢弘的气象【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皇帝们的陵墓石刻题材广泛,技艺精湛,气势雄伟,体现出大唐豪迈恢弘的气象,D项正确;唐陵石刻不能说明其物质财富的“高度繁荣”,A项错误;唐陵石刻的骏马、华表不能说明“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B项错误;唐陵石刻的艺术造型没有反映“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C项错误。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印象及二轮备考思路一、试卷总体印象及成绩分析1、对于试卷的总体印象毫无疑问,对于这次皖西高中联考之阶段性检测,命题者是予以高度重视的。

从命题的思路、试卷的呈现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命制者把握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的脉搏,并使试卷命制力图贴近课标全国卷的用心。

该次历史命卷呈现出如下特点:1)、在考查的范围及内容方面力图贴近新课标全国卷本次历史学科检测采用全国卷文科综合样式命题,以历史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册为考查范围,突出学科骨干知识,考点分布符合全国卷考试大纲要求。

尤其突出表现在选择题的命制方面。

在中国古代史方面命制了4道,近代史部分3道,现代史部分1道。

世界史方面4道。

可见命卷者以考查中国史为主。

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突出文化史和经济史,在题例和分值分布方面基本符合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来的命制规律。

不过中国现代史部分分值比重过大。

考查范围、内容及分值比重具体分布如下表:2)、原创性强虽然个别题目其文本部分令人熟悉,但该卷命制的题目基本是以全新的内容呈现,富于新意。

尤其是在非选择题方面,基本都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史实、历史现象进行考查,不但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而且创新性强,令人耳目一新。

3)、体现一定思辨性新课标全国卷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不再以认知技能为测试中心,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思辨性特别强。

具体说来,首先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于文本的历史分析能力,相应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比较、解释等能力。

这次历史命卷力图体现学科思辨性特点,在考查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巧妙设置知识和思维陷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试卷难度,达到考查的目的。

如选择题第25题唐朝筒车题。

该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辨识诗句所描述的是何种灌溉(生产)工具。

但这只是考查的一层。

选项中没有“筒车”这一文本信息呈现,命制者巧妙地给出了与“筒车”同一时期的“曲辕犁”这一信息,通过思维转换增加了思维难度。

此题还辐射出对历史时序性的考查。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根底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根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根底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表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表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总分为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总分为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与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根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根底知识不结实,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局部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应不与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根本常识,对根底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结实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开展。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总结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总结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总结根据对高三历史试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高三历史试题的难度适中。

试题涵盖了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试题中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整体而言,试题难度与高三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试题的形式多样化。

在试题的设计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也有分析材料和写作题。

这样的设计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对于分析材料题和写作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再次,试题的命题思路新颖。

高三历史试题中,有一部分试题是针对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变革进行思考与分析的。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将历史事件与现实联系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这样的命题思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试题的评分标准明确。

对于高三历史试题而言,评分标准的明确性对于学生的备考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试题中,解答题通常会给出详细的评分要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答题的要求和得分点。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评分标准,更加有针对性地备考和答题,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试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试题的难度适中,形式多样化,命题思路新颖,评分标准明确,这些特点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要充分利用试题作为学习的参考和对知识掌握的检验,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为历史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英文回答:The analysis report of Senior Three History Test Papers. Chinese 回答: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英文回答:1.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is good. The students have a good grasp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flexib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of some knowledge points, and the lack of ability to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Chinese 回答:1. 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总体情况良好。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灵活答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部分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等。

英文回答:2. The Specific Problems.(1) Lac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ome knowledge points. For example, in the question about the Opium War, some students can only answer the basic facts, but cannot explain the deeper reasons behind the war.(2) Lack of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For example, in the question about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ome students can only list the events of the revolution, but cannot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revolution.Chinese 回答:2. 具体存在问题。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命题是在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领导下和组织下,在第一次质检的基础上,对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诊断,目的是查找我市高三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和探讨出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我市历史二轮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在命题中依然遵循了如下原则:1、命题注重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其诊断功能。

2、充分体现高考导向的功能。

根据2011年历史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向,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十分注重考查学科意识和学科的思维能力,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比较和综合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社会教育功能。

命题突出时代特征,联系现实社会热点,关注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力图贴近高考、贴近学生。

4、回归教材,适当创新。

通过全市第一次质检考试,发现不少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课本不熟悉。

因此,本次考试增加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5、难度系数力求控制在0(6—0(75之间。

二、基本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分析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各县人平统计北湖区资兴市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全市人均分 60.8 63.5 69.6 59.1 60(5 61.3 62.7 61.0 67.9 61.1 59.7 63.1排名 8 3 1 11 9 5 4 7 2 6 10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省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一中资兴市二桂阳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一安仁全市市立中三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一中中一中人平人均分 64.5 69.2 72.8 62.7 50.2 67.1 67.1 62.3 62.3 67.4 58(9 67.1 65.2 排名 7 2 1 8 12 5 6 9 10 3 11 4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市示范性中学人平统计市三中资兴永兴永兴宜章宜章临武汝城安仁安仁市示范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六中二中二中二中三中人均分 57.4 50.0 60.4 62.1 51.0 52.7 45.2 47.2 52.7 47.1 52.9 排名 3 7 2 1 6 4 10 8 5 9郴州市2012届高三第2次质检普通中学及预科人平统计明星学校菁华园湘南中学永兴五中苏仙预科桂阳预科嘉禾预科汝城培训桂东教工人均分 66(6 64.4 69.4 45.7 70.8 81.1 64.9 72.0 73(8排名 6 8 5 9 4 1 7 3 22、选择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率统计表(%)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83% 31% 22% 44% 78% 65% 76% 76% 91% 80% 64% 78% 76%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69% 60% 25% 95% 89% 96% 89% 78% 93% 78% 51% 91%说明:本次分析主要选取宜章一中为对象,进行了抽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洛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洛南中学任怀武2013-1-29
一、考务评卷工作总结
我校本次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评卷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年级组的安排,以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来完成这项工作,在备课组长的具体领导下,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在备课组办公室阅卷;阅卷前先由备课组长组织研究熟悉试题及答案,先进行试评。

由两位老师(专业和非专业)负责阅一卷选择题,我们四位专业任课教师负责阅二卷主观材料题,阅卷工作各人分工明确,严格遵守阅卷工作操作程序,流水作业,认真细致,宽严适度,标准始终如一,既要保证阅卷的速度,更要保证评卷质量。

统分,复核,登分全员参与,细致入微,努力把失误降低到最小程度。

保证了这次市统考历史成绩的质量和信度。

二、测试成绩概况汇报
年级人均分64.6分,三个重点班和四个补习班及格率达90%,五到十人不及格,80分以上各班10人左右,年级80分以上总共79人。

六个普通班各班80分以上2-3人,普通班及格率48%。

年级选择题最高46分,材料题最高45分,年级最高成绩达91分,最低成绩34分。

总的来看重点班和补习班的成绩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高分人数均较
多,远远高于普通班。

本试卷选择题以材料分析题型为主,突出能力考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如3、6、7、11、17、19题,主要暴露了学生的分析审题能力较差以及基本史实史论记忆不牢固。

材料题总体回答普遍较好,平均达32分,最高分45分,尤其26题得分较好。

28题最容易得分,但学生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涉及内容选修教材没有学过,好像就觉得题难,其实恰恰相反,所考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必修中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点。

29题选修教材内容,考察王安石变法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在7-8分左右。

这次考试成绩基本上反映了我校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现状,达到了本次考试检测的目的。

三、对历史试卷的评价
总的来讲,试题难易程度切近高考,材料题略低于高考,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分值比例适当,试题文字阅读量大,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材料题命题能力立意非常明显,体现新课程理念,紧跟高考命题趋势,足可见命题人下了一番功夫,是一份较高质量的试题,应该能够反映我市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情况。

四、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题丢分较严重,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基本史实概念识记不到位,个别同学粗心大意,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解题思路方法存在问题。

3、表
述问题较为突出。

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相当薄弱。

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混乱空泛。

表达的逻辑性不强,层次性差,甚至自相矛盾。

字迹潦草,错别字。

五、教学意见和建议
1、立足课改,转换观念
在新课程高考背景下,要求教师转换教学观念,那就是课程观取代教材观。

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要充分动用各种课程资源。

更特别要加强对新课程下的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教辅资料,多分析多琢磨多研究近三年来的高考题,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实战能力。

2、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要继续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教学。

夯实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争求准求稳求实。

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线索,重视对历史图表的判读,注重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效地避免基础知识记忆的遗漏。

特别是三基的落实,基本史实,史论,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该记的就必须记准记牢记死,该理解的就必须吃透,弄懂,横向纵向扩展联系比较,知识要灵活掌握并学
会运用。

复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总结历史规律,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3、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加强对学生审题和解题方法的训练,选择题是关键,拉分就在选择题,必须加大专项训练,利用高考原题及典型试题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不断熟练,以减少选择题失分。

针对材料题要加强对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最大限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用活,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正确辨认情景的再现。

在训练中,应加强的审题和解题指导,应讲清解题时的思维途径,教会学生进行思维切换,以真正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运用自如的境界。

4、语言朴实,格式规范
答历史题不同于作文,不容许想象,也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答案虽然在教材中找不到原原本本的表述,但都出自于教材,是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时广泛联系教材内容,把相关知识点迁移过来,按题意要求进行整理,形成答案。

文字表达要符合历史学科特点,言简意赅,切忌絮叨,答案必须分点,做到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

一轮复课重在三基的夯实,二轮复课中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推进学生全面进一
步搞高,目前复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会认真总结这次考试的得失,努力进一步提高我校历史复课质量。

201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