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绥棱黑陶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绥棱黑陶品牌文化性格及塑造刍议

绥棱黑陶品牌文化性格及塑造刍议作者:孟庆义来源:《活力》2014年第02期这种现代陶器没见过,乡土味很浓,古拙、朴素、不俗。
这是民间的东西,要很好扶持。
——郭沫若陶的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的启蒙时期,陶的出现,不但给原始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助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928年考古学家在山东龙山城子崖遗址挖掘出大量的“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的黑色陶片,被命名为“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
中国现代黑陶创始人寇化林于20世纪初随长辈闯关东来到了绥棱,在绥棱创办了第一家民间土陶坊上集寇家窑,这是绥棱黑陶业的先河。
绥棱这个祖国北部边陲名不见传的小城,竟成了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
绥棱黑陶成为当代中国陶业一个知名的品牌,它融合了绥棱地域文化的性格,于是进一步塑造及发展绥棱黑陶文化性格及品牌,是今后绥棱黑陶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只有做好了这篇文章,才能保持及巩固绥棱黑陶灵性、特点,以及在祖国陶业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绥棱黑陶品牌形成中的地域文化因素绥棱黑陶是一个品牌,其品牌性格是其产品设计者,生产者及消费者赋予品牌人格化、人文化特征的集合,是品牌文化塑造个性化的集中体现,是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文化特质的感知,当然是对绥棱黑陶文化特质的感知。
塑造鲜明的绥棱黑陶品牌性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把握品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绥棱黑陶品牌性格深受龙江文化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品牌性格来源地效益。
地域文化性格影响品牌性格,也就是说龙江文化性格影响着绥棱黑陶品牌性格。
世世代代生活在龙江这一特定文化区域内的人们在黑土地文化熏陶下,形成了稳定的定理定式及价值取向,即地域文化性格。
数千年悠久历史造就了黑土地务实、稳定、执著、大气、包容的文化,这种地域性文化也深刻影响着绥棱黑陶品牌的性格。
反过来,从分析绥棱黑陶品牌的性格,也可以追溯到影响绥棱黑陶品牌性格的黑土地文化特征的因子。
绥棱黑陶品牌特征具有黑土地文化性格,这是通过深入透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黑陶文化_精品文档

黑陶文化引言黑陶文化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中的一种独特的陶器文化,其起源于大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黑陶文化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流传,至今仍有许多遗址和文物可以证明其存在。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陶文化的历史、特点以及其对中国陶器制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黑陶文化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黑陶文化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陶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黑陶文化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而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黑陶文化逐渐衰落,但在中国南方仍然有部分地区保留下来。
二、特点1. 原材料黑陶文化主要使用的陶土是一种特殊的深色泥土,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黑陶。
这种深色泥土富含铁质,经过烧制后,陶器呈现出深黑色或深灰色。
2. 制作技术黑陶文化的陶器制作技术相对简单,通常是手工制作。
制作过程包括挖掘陶土、制作陶胚、雕刻花纹、晒干和烧制等环节。
相比其他陶器制作技术,黑陶的制作过程更加粗糙,这也成为了其独特之处。
3. 象征意义黑陶文化的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黑陶制作的陶器中常常镶嵌着各种图案和纹饰,这些图案和纹饰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意象和象征。
三、黑陶文化对中国陶器制作的影响黑陶文化对中国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黑陶文化推动了陶器的发展和创新。
它的出现使得陶器成为了一种更为普遍且日常使用的物品,促进了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
其次,黑陶文化对后世的陶器制作产生了启发。
当代的一些陶器制作者在创作时常常参考黑陶文化的设计和样式,从而使现代陶器在艺术性和审美上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黑陶文化也在其他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比如它的象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书画、建筑和服饰等领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论作为中国古代陶器制作中的一种重要文化,黑陶文化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深黑色的陶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对中国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陶起源

黑陶起源黑陶作为中华五千年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它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是原始社会后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先祖们勤劳和智慧的杰作。
即使最粗砺的陶,也会让我们联想到承载人类生活的土,照耀人类精神的火,以及滋养人类生命的水,因此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
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从吴金鼎先生发现黑陶残片之后,几代学者经过61年不懈地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在1989年被诠释破译。
研究表明,我们的先人早在46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让弥漫在窑中的浓烟通过科学的“熏烟渗碳”技术,将烟中的碳粒渗入了坯体而呈黑色。
黑陶的“熏烟渗碳法”被载入了世界工艺美术史。
龙山文化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
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坍塌,使一处距今四千多年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得以重见天日,也确凿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
龙山黑陶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
纹饰一般比较简单,仅以磨光透亮的光泽作为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是黑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
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作工精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
“非遗”视角下中国现代黑陶文化生态发展研究以绥棱黑陶为样本

3、举办非遗节庆活动:黔西南州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非遗节庆活动,如苗族银 饰节、侗族鼓楼节、布依族扎染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4、加强非遗技艺培训:黔西南州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对青少年和非 遗传承人的技艺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掌握非遗技艺, 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内容
非遗视角下中国现代黑陶文化生 态发展研究
中国黑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工业化的冲击,中国 现代黑陶文化生态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从非遗视角探讨中国现代黑陶文化生 态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来说,黔西南州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 的地区能够采取生产性保护策略,共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谢谢观看
5、建立非遗数据库:黔西南州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对各个非遗项目进行数字 化记录和保存。这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 据。
四、贵州黔西南州民族“非遗” 生产性保护的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贵州黔西南州在民族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首先,许多传统的非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避免了消失的风险。 其次,非遗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 了新的动力。
失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 次演示将以黔西南州民族非遗为例,探讨贵州民族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模式,为 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提供参考。
二、贵州黔西南州民族“非遗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不仅有汉族, 还有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非遗,如苗族的银饰制作技艺、侗族的鼓楼建造技艺、布 依族的扎染技艺等
黑陶的名词解释

黑陶的名词解释黑陶,又称黑陶器,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陶瓷艺术品。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烧制工艺和外观特点,以及代表的文化内涵。
黑陶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涉及到对其历史渊源和烧制工艺的解释,还需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黑陶起源于中国的古代陶瓷艺术中,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中国黑陶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尤以河北省著名。
黑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烧制工艺黑陶器的烧制工艺独特且复杂。
它采用的是模拟古代陶器烧制方法,多是在封闭的大坑中进行,以实现陶器独特的黑色效果。
烧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燃烧材料和适宜的燃烧温度。
黑陶采用长时间、低温的烧制过程,以保持其黑色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还要根据不同的形状和用途,采用不同的造型和纹饰技巧。
三、外观特点黑陶器的外观特点与传统陶瓷艺术迥然不同。
它以其独特的黑色外观而闻名,这一特点是由于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的。
黑陶器表面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其黑色的色泽仿佛散发着神秘的韵味。
除了黑色外,黑陶还常见于自然色泽的纹饰,以及简洁而别致的造型。
这些独特的外观特点使黑陶器充满了现代气息,成为许多人追捧的收藏品。
四、审美意义黑陶在审美意义上独树一帜。
其黑色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代表着一种内敛的美。
相较于其他陶瓷艺术品的绚丽多彩,黑陶器的简约和素雅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和联想。
黑陶器散发出的独特气质使其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艺术形式,许多艺术家将其作为表达自我情感和美学理念的媒介。
五、文化价值黑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黑陶器常用于祭祀活动和丧葬仪式。
它不仅彰显着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还代表了一种对祖先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黑陶调研报告

黑陶调研报告一、引言黑陶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黑陶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推广和保护这一传统工艺。
二、黑陶的起源与发展黑陶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早期的黑陶主要是用来制作生活用具,如饭盆、水壶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陶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艺术性也得到了提升。
宋代以后,黑陶逐渐成为宫廷和贵族的专属器皿,被广泛用于宴会和礼仪活动中。
三、黑陶的特点1. 色泽独特:黑陶以其独特的黑色闻名,这是由于其釉面经过特殊烧制工艺形成的。
2. 质地坚硬:黑陶的质地坚硬,耐磨性强,使用寿命长。
3. 纹饰精美:黑陶上的纹饰精美细腻,常见的纹饰有云纹、莲纹、花卉纹等,展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4. 造型多样:黑陶的造型多样,既有古朴简约的器皿,也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黑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黑陶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黏土、制作胚体、上釉等。
这些工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黑陶作为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增添了活力。
五、黑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黑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黑陶的制作工艺和纹饰设计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黑陶的传承和推广,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六、黑陶的保护与推广为了保护和传承黑陶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大对黑陶工艺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黑陶的推广和宣传,通过举办展览、培训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黑陶的制作和传承中来。
七、结论黑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它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陶的历史意义

黑陶的历史意义黑陶是中国陶器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黑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器技艺的巨大飞跃,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陶的出现填补了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一大空白。
在此之前,中国陶器主要以红陶、灰陶为主,而黑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技艺的束缚,为陶器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黑陶采用了独特的燃烧工艺,使得陶器表面呈现出深沉的黑色,同时还赋予了陶器更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
这一突破为后来的青铜器、瓷器等陶瓷制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黑陶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黑陶出现之前,陶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红陶和灰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陶器的生产往往依赖于家庭式的作坊,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而黑陶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其烧制工艺的改进使得陶器的生产规模大幅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黑陶的出现也带动了相关的陶瓷产业的兴起,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黑陶的出现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黑陶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从原料的选取、制作工艺的设计到烧制过程的掌握,都需要陶工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陶器制作经验和技术,为后来的陶瓷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同时,黑陶的出现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为后来的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黑陶作为中国陶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陶器技艺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陶的出现填补了陶器发展史上的空白,为后来的陶瓷制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黑陶的制作工艺的改进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黑陶的出现还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为后来的陶瓷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因此,黑陶的历史意义不可忽视,它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黑陶的艺术魅力与未来发展趋势

黑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其制作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黑陶被用于祭祀、礼器、日常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见证了古代社会的文明进程。
黑陶的历史发展
总结黑陶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发展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黑陶这一古老的工艺美术逐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未来,黑陶将更加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材料、工艺、装饰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数字化技术应用
02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3D打印、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将逐渐应用于黑陶制作中,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03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黑陶制作将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同时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材质创新
现代黑陶在材质上有所创新,除了传统的黏土材质外,还尝试了紫砂、瓷土等不同的材质,丰富了黑陶的质感与表现力。
装饰创新
现代黑陶在装饰上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刻划、镂空等手法外,还引入了绘画、镶嵌等艺术形式,使黑陶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现代黑陶的创新
当代黑陶作为一种艺术品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收藏家们的热门收藏品。
挑战
尽管黑陶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传统工艺传承困难、市场需求与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黑陶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黑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探讨黑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黑陶不仅是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观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0年 8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 … 。 … 。…
V0 . No 4 18 .
Au u t 01 g s 2 0
浅 析 绥 棱 黑 陶 的 历 史 渊 源 与 现 代 发 展
黄 志 欣
( 化 学 院 , 龙 江 绥 化 12 6 绥 黑 5 0 1)
在我 国 , 陶器 的制 作工艺 极其发 达 , 样式 和 其
[ 稿 日期 】 2 1 0 —3 收 0 0— 1 0
的发祥 地 , 为 中国现 代 黑 陶 的发 祥 地—— 黑 龙 作
[ 作者简介]黄志欣 (9 7一) 女 , 17 , 哈尔滨木兰人 , 绥化学院视觉艺 术系讲师 ; 研究方 向 : 美术学
绥棱 , 成立 了第一 所 民间土 陶作坊 , 生从事 土 陶 一
( ) 朴、 一 古 凝重
原 料 取 自绥棱 西 部 地 表层 下 特 殊 的 土质 , 经
式丰 富多样 、 构成元 素独特 等特 殊风格 及 艺术特 点。 [ 键词 ] 陶器 ; 关 绥棱 黑 陶 ;现代 ; 艺术特 色 [ 中图分类 号 ]57 J2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6230 (00 0 - 7 -3 17 .85 2 1 )40 00 0
一
贵, 独具韵 致 , 到 了古 代制 陶工艺上 一个代 表性 达
的艺术 高 度 。 由于 中华 古 代 民俗 尚黑 ( 汉 以 秦 前 ) 黑 陶在 历 史 上 曾经 一 度 兴 盛 发 达 。但 汉 代 , 以后 ,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 陶器 工 艺 的基 础上 , 在 我
国劳动人 民又创 造 了 瓷器 , 瓷 器 工艺 日益 发展 在
的黑色 陶器 。黑 陶 和一 般 的 陶器 一 样 , 是 当时 都 人 们用作 饮食 、 盛水 、 炊煮等 生活用 具 。他 的样 式 多样 , 布地 区很广 , 山东 、 分 如 河南 、 陕西 、 河北 、 江
人类 文 明发 展 的重 要标 志 , 人 类第 一次 利 用天 是 然物 , 按照 自己的意志 , 创造 出来 的一种崭 新 的东
生 活条件 , 人 类 发展 史 上 开辟 了新 纪元 。随着 在 人类 的进 步与 社 会 的发 展 , 陶器 也从 实 用性 渐 渐
的被广泛 地应 用于祭 祀 、 交 、 饰等方 面 。它 的 社 装
苏 等省都 有发 现 。 考古 表 明 , 陶最 早大 约 出现 于仰韶 时代 , 黑 大
第 4期
黄志 欣 : 析 绥 棱 黑 陶 的历 史 渊 源 与 现 代 发 展 浅
江省 绥 棱 县 , 已有 百余 年 生 产 、 造 黑 陶 的历 史 制 了 。绥棱 黑 陶创始 人寇 华林 , 祖籍 山东 省莱州 府 ,
世代从 事 瓦盆 、 瓦罐等 制作 工艺 。清末 民初 , 到 来
量 出现则 是在龙 山时 代 即新 石 器 时代 晚期 , 这便
是 中 国著 名 的龙 山文化 。黑 陶器皿 以其典 雅 的造
型、 精美 的雕刻 和乌黑 莹润 的质地 : 合 , 融 神秘 , 高
身 价也 随之更 为 高贵 , 时它 也更 具 有 了象 征 性 同
和艺 术价 值 。成 为一 种平 民和 贵族都 能从不 同角 度各 自拥 有和 广泛使 用 的器物 。原始社 会 的陶器 约有 以下 三个 特点 : 是 、 、 、 、 、 、 、 、 等 其 盆 罐 壶 鼎 杯 钵 豆 鬲 陶器 ; 二是 原始 陶器又 是实 用性 与审美 性 的统一 。 很多 器 型 简洁 、 圆润 、 丰满 , 面的纹 饰 已进 人 到 上
艺术 风格更 是绚 丽 多彩 , 在 新石 器 时 代就 有 风 远
陶器是 人类 发展历 程 中最早发 明和 应用 的生 活用 品及装 饰器 皿之一 , 出现 于原 始社会 晚期 , 是
格粗 犷 、 实 的 灰 陶 、 陶 、 朴 红 白陶 、 陶和黑 陶等 。 彩 其 中一 种独 具 特色 的陶 器—— 黑 陶 , 是 中 国古 便 陶器 中独具 艺术魅力 的瑰 宝 。黑 陶是 指一种古 代
[ 摘
要 ] 黑 陶是 一种 古代 的黑色 陶器 , 中国古 陶器 中独具 艺术 魅 力 的瑰 宝。绥棱 黑 陶是 是
“ 中国现代 黑 陶第 一窑 ” 是 中 国现 代 黑 陶 的发祥 地 。绥棱 黑 陶在 近 百年 的 发展 历 程 中, , 由于
所 处 的地 域 和不 同时代 给予 的不 同影响 , 渐 演变 成 绥棱 黑 陶 , 今 古朴 、 重 、 逐 如 凝 多层透 雕 、 形
的情 况下 , 陶工 艺慢 慢 地 衰 落 。黑 陶器皿 已极 黑
个 重要 阶段 。第 三 , 是 制 陶工 艺 已达 到 了土 原
其 罕见 , 烧 制 工 艺也 随之 失 传 , 约两 千 多年 其 大 前, 这一古 老 的技 艺神秘 失传 了 , 出现 了一个 漫长
的 断代时期 。 直到现 代 , 多专家 学者 、 许 有志之 士又开 始研
西 。人 们把 黏土加 水混 合后 , 制成各 种器 物 , 干燥 后 经火 焙烧 , 产生 质 的变化 , 成 陶器 。它 的发 明 形 揭 开 了人类利 用 自然 、 改造 自然 的新 篇章 , 有重 具
大 的划 时代 的 意 义 。陶器 的 出现 , 志着 新石 器 标 时代 的开端 。 陶器 的发 明 , 大 大改 善 了人类 的 也
与火 的完美 结 合 。原 始 人对 原 料 的选 配 、 型 的 器
加工 、 烧窑 的设计 和对 火候 、 温度 的掌握 等都 已达 到 了很高 的成就 , 为我 国陶 瓷 的发 展 奠定 了牢 固
的基础 。
究制作 黑 陶 , 使埋没 多年 的 民间艺术 又重现光 芒 。
其 中坐落于 黑龙江 省 的绥棱 是 我 国现代 黑 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