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王之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夸。

(自夸:自己夸奖自己)B. 这次比赛我们队大获全胜。

(全胜:完全没有胜利)C.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复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D. 老师的话使他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突然感到很困惑)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红楼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D. 《红楼梦》以诗词、歌曲、曲艺等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4、下列诗句出自杜甫《春望》的是: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 落花时节又逢君。

5、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畅快淋漓情不自禁B. 遥相呼应遥不可及C. 雕梁画栋精雕细琢D. 纵情山水情深意长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行为令人侧目。

(侧目:尊敬)B、这篇文章立论新颖,别具匠心。

(匠心:独特的巧妙构思)C、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

(见多识广:见识少)D、在学术讨论会上,他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低声细语地说话)7、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被称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8、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持(chí)续B. 塑造(sù)C. 疏远(shū)D. 酝酿(niàng)10、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A.《静夜思》B.《春望》C.《赋得古原草送别》D.《江雪》二、Ⅱ卷-文言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7分,共3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中大网校

2008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黑暗喑哑韵脚黯然失色B. 调动雕刻稠密民生凋敝C. 稍微讥诮末梢形销骨立D. 阻止狙击租赁神情沮丧(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畏葸参掸鸠占雀巢摩肩接踵B. 寒喧坎坷严惩不贷一愁莫展C. 伸张宏伟鞭辟人里轻歌曼舞D. 题纲参与功亏一溃牵强附会(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②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____部分刚剐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③对生恬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____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A. 受权启用扶养B. 授权起用扶养C. 受权起用抚养D. 授权启用抚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 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C. 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大显身手。

D. 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细致入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B. 刚刚上市的这种玉米,是经过改良而制成的、吃起来有水果味的,被称为“水果玉米”。

C. 鸟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进行几年的艰苦奋战,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 如何避免生猪收购价格不再上涨,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是需要相关部门着力考虑的问题(6)填人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单选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A.凤凰涅盘B.天狗C.炉中煤D.地球,我的母亲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凤凰涅榘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第2题单选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A.张勋复辟B.九斤老太的唠叨C.七斤的苦闷D.辫子事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第3题单选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A.张爱玲B.冰心C.萧红D.丁玲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相关内容.应试指导春水是冰心的诗集.此外,冰心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散文和短篇小说舍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第4题单选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是一篇政论文.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第5题单选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艾青的诗歌语言自由多变、富有节奏感,形式上长短句结合,不刻意追求格律押韵,故A项的说法不正确.第6题单选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拔本题考查了“分崩离析”一词的出处.应试指导“分崩离析”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一句中,意为四分五裂.第7题单选先秦诸子中最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人彀’’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孟子的论辩手法.应试指导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事作比喻.让其迅速对“五十步笑百步”作出判断.使对方不知不觉入套,自己否定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故应选B项.第8题单选在契诃夫小说苦恼里,车夫姚纳向小母马倾诉的主要原因是( )A.年老多病,无依无靠B.生活困窘,缺乏救助C.儿子死了,无人赡养D.社会冷漠,百姓麻木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契诃夫小说苦恼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小说中,姚纳因刚失去爱子,想要找人诉说自己的悲痛,却无人倾听,并多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社会的冷漠和百姓的麻木让他只能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痛苦.第9题单选黄省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断魂枪B.曰出C.雷雨D.北京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曹禺戏剧曰出的主要人物.应试指导黄省三出自戏剧曰出,是一个被剥削、被欺凌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第10题单选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的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IH时相识C.想佳人、妆楼隅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想佳人、妆楼颞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前半句“想佳人、妆楼湡望”指自己思念佳人;后半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设想佳人在家想念自己.故选C项.第11题单选称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家是( )A.鲁迅B.茅盾C.胡适D.周作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应试指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着作,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12题单选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屈原B.陶渊明C.杜甫D.陆游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杜甫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第13题单选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C.记述乡间访民的情景D.阐述“养民治国”的思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意图.应试指导文章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表达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愿望,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第14题单选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是( )A.杜甫B.韩愈C.白居易D.李商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应试指导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批评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第15题单选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象征着( )A.敌人设下的陷阱B.囚禁革命者的监狱C.革命者的秘密组织D.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门槛里的象征手法.应试指导“门槛”象征着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门槛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全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一座大楼”象征着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门内的声音”,象征着对投身革命者的考验;“一位姑娘”,则喻指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而“傻瓜”,象征着市侩们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污蔑;“一个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第16题单选下列句子中,“其”表示期望、命令等语气的是( )A.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百亩之田,无夺其时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其”的用法.应试指导B项中的“其”为语气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ACD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第17题单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应试指导D项中的“为”都是“作为”的意思.A项中的“故”分别为“缘故”“从前”的意思;B项中的“于”分别为“在”“到”的意思;C项中的“焉”前一个为“怎么,如何”的意思.后一个为语气助词.第18题单选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的是(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D.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宾语前置的用法.应试指导A项“未之逮”倒装,宾语前置,为“未逮之”;B项“姜氏何厌之有”,“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何厌有之”;D项“以何市而反”宾语前置,为“何市以而反”.第19题单选下列各句中,带横线字解释错误的是( )A.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忽:忽然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问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顾:访问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字词释义.应试指导A项,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迷漫,视野不清.第20题单选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去不复顾:离开之后就不要再回头去看它.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广为圜陈外向:李广命令士兵面向外布成圆形的阵势.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负戴于道路矣:不用身背头顶地在道路上奔波了.D.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佛寺上的浮雕与图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应试指导D项,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向寺庙里的佛塔.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蘩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第21题简答颍考叔为什么要“食舍肉”文章表现颍考叔的“纯孝”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引起郑庄公的注意,引出下文.(2分)反衬庄公的伪孝.(2分)第22题简答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表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参考答案:虚伪.(2分)第23题简答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这是文章的“尾声”,它使故事更加完整,(2分)也使庄公的性格更加突出.(2分)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第24题简答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参考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4分)第25题简答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4分)参考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4分)第26题简答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骈散相间.(2分)阅读诗经·周南·桃天,然后回答试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黄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嫁.②黄:大.第27题简答“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属于“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分)参考答案:用了“兴”的手法(或“比兴”).(2分)借桃花起兴,将女子比作桃花,形容女子貌美如花.(2分)第28题简答诗中对桃花的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第一章借桃花写女子年轻美貌;第二章借桃实达结婚生子的祝愿;第三章写桃叶祝福婚后生活美满.(2分)这样写使自然与人事融为一体.(2分)第29题简答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2分)参考答案:这是庆贺姑娘出嫁的诗.(2分)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文章的通病就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第一步是选择,斯蒂芬生说:文学是“剪裁的艺术”.剪裁就是选择的消极方面.有选择就必有排弃,有割爱.在兴酣采烈时,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样样都好,尤其是费过苦心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似未免可惜.所以割爱大是难事,它需要客观的冷静,尤其需要谨严的自我批评.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遇到一个题目来,不肯朝深一层处想,只浮光掠影地凑合一些实在是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意思,就把它们和盘托出.我常看大学生的论文,把一个题目所有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每一点都约略提及,可是没有一点说得透彻,甚至前后重复或自相矛盾.如果有几个人同做一个题目,说的话和那话说出来的形式都大半彼此相同,看起来只觉得“天下老鸦一般黑”.这种文章如何能说服读者或感动读者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晃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读者看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印象,不由得他不受说服和感动.这就是选择,这就是攻坚破锐;第30题简答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写文章要善于选择材料,突出主旨,舍得割爱 (4分)第31题简答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来说明什么道理这是一种什么论证方法(4分)参考答案:选择材料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2分)类比法.(2分)第32题简答引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属于何种论据.(2分)参考答案:以名人名言做理论论据.(2分)阅读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那三位麦琪,读者都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第33题简答文中的两个“笨孩子”具体指谁(2分)参考答案:德拉和杰姆.(2分)第34题简答他们各自为对方卖掉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买回了什么圣诞礼物(4分)参考答案:德拉卖掉长发买回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回发梳(4分)第35题简答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和授受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4分)参考答案:因为他们所奉献和接受的都是真挚的爱心,这是金钱买不到的.(4分)阅读冰心我的家在哪里,然后回答试题.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啊走啊,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①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屿大姐和以后进到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曰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注:①文藻,冰心的丈夫.第36题简答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从“梦”说起作者由“梦”想到了什么(4分)参考答案:因为梦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2分)引发了她对“家”的思考.(2分)第37题简答作者认为什么才是自己“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她为什么说其他住过的地方“都不是我的‘家”’(4分)参考答案:只有住着父母和弟弟们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2分)因为其他地方都没有童年亲情的记忆.(2分)第38题简答文章的结尾,冰心发出了怎样的慨叹(2分)参考答案:世间一切皆可抛弃,只有亲情无法割舍.(2分)四、作文:50分.第39题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也有人说:“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略.。

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卷答案

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卷答案

2008年大学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CBAC 6-10 CBCDB 11-15 BDBCC 16-20 CDBCD二、填空21、竟无语凝噎22、白头搔更短23、楚天千里清秋24、沙头空照征人骨2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词语解释26、存:看望、问候27、斟酒28、流逝的江水29、辽阔渺茫的样子30、做鞋靴穿四、翻译31、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要应适可而止,让百姓休养生息。

32、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消失或增长。

五、简答33、作者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批判了加强给他的“侵害、生事、征利、拒练、以至天下怨滂”的观点。

作者对论敌的反驳是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

34、“地底下”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当时,指的是领导中国人民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人。

35、《张》第二部分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有三个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如南雾云的抽刀断指,引箭射塔;2、注意从人物的相互关系入手,张,许和南三个英雄相互映衬,反面人物贺兰进明对英雄人物起反衬作用;3、多处运用侧面烘托,为一座大惊,船上人指以相语.36、题目《关山月》全诗每4句为一层,前4句概括出议和后造成的悲惨景象。

然后,围绕“关山月”内外之景,三个不同的场景的描写都发生在“关山月”内外,紧扣题目,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六、阅读分析题37、1、在短短的诗行里,一再用“悄悄”这一叠词,表达诗人认识怕惊扰康桥的静谧,对她近乎崇拜的神圣情感。

2、重要运用比拟手法,拟人如“夏虫沉没”,拟物如“别离的笙萧”,把云彩写成了可带走的东西。

3、善于捕捉形象,把情感熔铸与形象之中,创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体现作者诗歌创作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韵律美和色彩的绘画美,以及纤丽委婉,轻盈飘逸的诗风。

38、1、项王所唱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每一句加“兮”字。

这种特点在古代属于楚词。

2、既表达了自己英雄末路,悲歌慷慨的本色,也表达了对虞姬深深爱恋的儿女情怀。

2008年浙江专升本试题及答案《大学语文》

2008年浙江专升本试题及答案《大学语文》

⼀、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家”⾸位的作家是:( )A.苏轼B.王安⽯C.韩愈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的是:( )A.《左传》B.《论语》C.《史记》D.《战国策》 3.下列⽂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A.《答李翊书》B.《谏逐客书》C.《答司马谏议书》D.《报刘⼀丈书》 4.汉代代表性的⽂学样式是:( )A.诗B.词C.曲D.赋 5.《诗经·氓》中⽐喻⼥⼦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陨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感伤未成年男⼦的早逝B.感伤楚国将⼠⽃志的衰败 B.⿎舞为楚国捐躯的⽃⼠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 7.“想佳⼈、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A.远远眺望B.举⾸凝望C.低头凝思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A.⾸联与尾联B.颈联与颔联C.颈联与尾联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乃⽽是过与?B.且尔⾔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貌的作家是:( )A.⾟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11.在《秋⽔》中,庄⼦⽤以说明“⼈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不可以语于冰 C. 曲⼠不可以语于道 D. ⼩⽯⼩⽊之在⼤⼭ 12.典故运⽤是⾟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楚天千⾥清秋)的⼀⼤特⾊,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A.红⼱翠袖B.鲈鱼堪脍C.树犹如此D.求⽥问舍 13.阅读下列句⼦,不是唐⼈作品的⼀组是:( ) A.⼀骑红尘妃⼦笑,⽆⼈知是荔枝来。

2008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8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词语解释题 4. 简析题 5. 作文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正确答案:C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强调大学宗旨时所批评的不良风气是A.不正当娱乐泛滥B.求学为升官发财C.不尊重师长学友D.不注重购置书籍正确答案:B3.《吃饭》中,用音乐与烹调来阐发“和而不同”的治国道理,这种联想方式是A.时间统一性联想B.对比联想C.地点统一性联想D.相似联想正确答案:D4.《冯谖客孟尝君》中写到冯谖“弹铗”,孟尝君“左右”“皆笑之”“皆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A.对比反托B.侧面映衬C.类比显现D.象征暗示正确答案:B5.《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A.功名难就B.乐观旷达C.人生无常D.适意自然正确答案:C解析: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见解)。

从中可知,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客代表其思想中消极的一面,故排除选项A、B、D。

答案为C。

6.《马伶传》的中心意旨是A.反映当时金陵梨园的激烈竞争B.讽刺当朝宰相顾秉谦C.叙述名演员马伶一生经历D.赞扬马伶深人生活、精益求精的精神正确答案:D7.《香市》的主要特点是A.层层深入B.夹叙夹议C.即小见大D.因人见我正确答案:C8.《纪念傅雷》:“我的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正确答案:D9.《哭小弟》中使主题升华的关键转折句是A.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B.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C.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D.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正确答案:C解析:《哭小弟》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 柳宗元B. 韩愈C. 欧阳修D. 王安石【正确答案】D第2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 英国哲学家B. 英国文学家C. 美国哲学家D. 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A第3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叠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声声慢》中的9组叠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出色的语言技巧,而且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国破家亡之痛。

第4题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A. 黛玉B. 王熙凤C. 宝钗D. 袭人【正确答案】C第5题"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 《天净沙》(秋思)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第6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论证B. 类比论证C. 归纳论证D. 对比论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题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 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 《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歌行》是乐府诗,《饮酒》是田园诗,《杜陵叟》也是乐府诗,《国殇》是一首挽歌。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

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第一篇: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最终版)山东省2008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1.《诗经》分为、、三部分。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4.茅盾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主义巨著。

5.徐志摩是派的代表诗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其诗作中的句子。

6.李清照《醉花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

7.《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8.班固用“感于衰乐,缘事而发”评价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9.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游园》选自他的剧作。

10.老舍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二单选题11.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A.高适与岑参B.李白与杜甫C.王维与孟浩然D.韩愈与孟郊 1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 13.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A.茅盾B.郁达夫C.巴金D.鲁迅 14.鲁迅的杂文集是A.《坟》B.《呐喊》C.《彷徨》D.《故事新编》 15.有“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作家是A.契可夫B.莫泊桑C.欧.亨利D.巴尔扎克三词语解释16.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1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18.辟邪说,难壬人。

难:19.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斗:20.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过:四翻译下列句子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3.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五简答题24.阅读《疾氏将伐颛臾》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孔子的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错误观点?(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2)运用什么修辞方法?25.下面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