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蛋鸡养殖成本的技术措施
降低农村蛋鸡饲料成本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适 时 断 喙 .
发 挥 它 组 成鸡 体 组织 或 产 蛋 的 作 用 .
造 成 蛋 白 质 浪 费 :相 反 , 日粮 能 量 过
蛋 潜 力 的 限 制 产 蛋 量 不 可 能 大 幅 度 提 高 ,蛋 料 比居 高 不 下 . 造 成 饲 料 的 浪
的 重 要措 施 。
1 选 用 优 良高 产 蛋 鸡 品 种 在 同 样 的饲 养 条 件 下 . 优 良高 产
蛋 鸡 的 产 蛋 量 比 一 般 鸡 提 高 2%~ 0 3 %。 中低 产蛋 鸡 由 于产 蛋 性 能 受 到产 5
会 使 得 饲 料 转 化 率 降 低 , 造 成 饲 料 损
还 浪 费 饲 料 3 5 。 在 7 1 日龄 及 时 —% ~0 断 喙 ,不 但 可 以 防 止 以后 啄 癖 , 而 且
能 有 效 地 减 少饲 料浪 费 。
32 限 制 饲 喂 .
饲 喂 单 一 种 的 饲 料 或 饲 喂 几 种 组 合 不 当 的 饲 料 . 由 于 日粮 营 养 不 全 或 比 例 失 调 ,尤 其 是 粗 蛋 白 质 水 平 低 或 质 量 较 差 ,而 不 能 满 足 鸡 的 营养 需 要 .
失 。 例 如 , 日粮 中能 量 低 而 蛋 白质 高 , 会 使 部 分 蛋 白 质 转 化 为 能 量 . 而 未 能
买 浓 缩 饲 料 , 自配 全 价 饲 料 。 如 果 使
用 替 代 料 , 蛋 白 质 饲 料 尤 其 是 鱼 粉 的 价 格 较 高 , 可 用 一 些 廉 价 的 昆 虫 、蚯 蚓 、 当 地 的 小 鱼 虾 、 肉 类 加 工 的 副 产 品 、鱼 的 下 脚 料 、粉 渣 、糖 渣 、豆 腐 渣 、酒 糟 等 ,经 适 当 加 工 调 制 后 替 代 部 分 蛋 白 质 饲 料 喂 鸡 , 可 大 大 降 低 饲 料成本 。
减少蛋鸡饲料浪费的技术措施

.
积大 , 鸡不容易跳进去采食 , 把饲料刨 出、 钩出槽外 , 还能 把料吃净 。标准平养 、 散养鸡最好在料槽上部安装能滚动
的木棍或铁丝 , 以减少饲料浪费。过小 、 过大 、 过浅 、 无檐
或外檐过窄 、 底平 口宽 、 密封不严等料槽都会造成掉料 、 漏
料, 饲料浪费可达 5 %~1 5 %。
即处理 ( 外涂消毒液 ) , 重者应单笼饲养并每天消毒 , 趾甲
过 长应 及 时修 剪 处 理 ; 扩 大种 鸡 于 笼底 的接触 面 积 , 增 加
2 . 4 . 1 鸡 舍 内部 卫生 整理不 彻底
清除鸡舍内如风机 、 房梁、 窗户 以及其他角落的灰尘 、
饲 料粉 屑 、 蜘蛛 网等 ; 及 时清理过 道粪 便 、 破蛋 等污物 。
2 0 1 3 年( 第3 4 卷) 第2 期
防止相互感染 , 必须每输 1 只母鸡用消毒棉花擦拭输
精管 1 次。
2 . 4 环 境垫 、 趾 甲发展情况 的监测
制度 , 开产 后 尤其 是 产蛋 4 5 W以后 , 若 出现脚 垫 问 题需 立
2 0 1 3 年 ( 第 3 4 卷 ) 第 2 期
2 . 2 使 用优 质 全价 饲料
食时 , 容易将饲料啄到槽外造成饲料浪费 ; 放置过高 , 鸡啄
能量 、 蛋 白质等营养成分不足或失衡 , 能使鸡只的生
产力下降 , 造成饲料的间接浪费。但是 , 全价饲料配方合 理、 营养全 面 , 鸡不形成 “ 挑食 ” 恶习, 避免 出现“ 刨食” 现 象, 不会因饲料外溅而造成浪费 , 且能充分满足蛋鸡生长 发育和产蛋 的需要 , 耗料也少 , 使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 故
蛋鸡无抗健康养殖

05
蛋鸡无抗养殖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
《兽药管理条例》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 法》
《蛋鸡无抗养殖产品认 证标准》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防疫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蛋鸡无抗养殖技术规 范》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 理条例》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 法》
解决方案:加强疾病预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问题:饲料质量不佳,影响蛋鸡生长 解决方案:选 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解决方案: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问题:环境污染,影响蛋鸡健康 解决方案:加强环 境管理,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
解决方案: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清洁卫生
问题:蛋鸡产蛋量下降 解决方案:调整饲养管理, 提高产蛋率
饲料添加:在饲料中添加适 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
物质,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水源管理:保证水源的清洁、 安全,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影响蛋鸡的健康
疫病防控技术
消毒灭菌:对鸡舍、设备、 饲料等进行定期消毒,防止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疫苗免疫:定期进行疫苗接 种,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隔离措施:对新引进的鸡只 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
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提高养殖技术: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 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养 殖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绿色养殖: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减 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 高产品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拓展市场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 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养殖户的成功案例
张大爷:采用无抗养殖技术,提高鸡蛋品质,增加收入 李阿姨:采用无抗养殖技术,降低鸡群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王大哥:采用无抗养殖技术,提高鸡蛋产量,增加收入 赵大姐:采用无抗养殖技术,降低鸡群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一、蛋鸡养殖技术的概述蛋鸡养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蛋鸡进行养殖和管理,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安全、营养丰富的禽蛋需求的增加,蛋鸡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现代化的蛋鸡养殖技术。
二、合理选用品种1. 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在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其产蛋率、耐寒性、耐热性以及繁殖力等指标。
常见适应性强的品种有白羽母(白羽新城)等。
2.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高产优质品种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禽蛋的品种。
通过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禽蛋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三、科学管理环境1. 温度管理温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蛋鸡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调节鸡舍内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光照管理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率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调节蛋鸡内分泌系统,促进其产蛋。
3. 通风管理通风是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和控制温湿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定期清洁和消毒鸡舍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并提高蛋鸡养殖效益。
四、科学合理的喂养管理1. 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和需求,科学配制适宜的日粮配方可以提高禽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提高产蛋率。
2. 饲喂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自由饮水设备、自动喂料设备等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饲养效率。
3.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证蛋鸡的生长发育和行为需求,减少蛋鸡之间的竞争和压力,提高产蛋率。
五、疾病防控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消毒、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提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2.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蛋鸡出现异常情况或患上某种疾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进行隔离管理,以避免传染。
3. 定期检测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体检和肠道菌群检测等工作,及时了解其健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成本过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
养殖密度过高可能导致蛋鸡生长缓慢、疾病传播;饲料成本过高则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污染严重会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建议改进措施包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优化饲料配方。
要实现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改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的策略,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应被置于首位,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科学的饲料配方也是关键。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使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问题、建议、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成本过高、环境污染、改进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养殖密度、饲料配方、改善方向1. 引言1.1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规模化蛋鸡养殖是现代养殖业中一种常见的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养殖密度过高导致鸡只生长受限,健康状况下降,饲料成本过高增加了生产成本,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改进措施包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优化饲料配方等方面。
通过改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管理方式和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障鸡只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改善方向在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优化饲料配方,以此来提高养殖效率,保障鸡只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养殖业的要求,为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问题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密度过高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为了增加产量和利润,许多养殖场采取过高的密度放养鸡只,导致鸡只生长受限,易发生疾病,同时也增加了饲料和药物的使用量。
饲料成本过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养殖场为了提高鸡只的产蛋率和生长速度,会使用高成本的饲料,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养殖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好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保证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下面介绍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1. 饲料管理饲料是蛋鸡成长发育的必需品,饲养管理中需要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料质量,加强饲料筛查。
特别是在鸡群各个阶段合理搭配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
保证蛋鸡正常生长和满足产蛋期间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有效控制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2. 鸡舍管理鸡舍管理是影响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关键因素之一。
鸡舍应新旧换代,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卫生,消毒严格。
通过科学规划鸡舍的湿度、温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蛋鸡群体的健康和舒适性。
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合理改变鸡舍的管理措施,增加足够的采食空间,减少鸡之间的竞争,有效预防鸡群疾病。
3. 疾病防控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过程中常常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因此疾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每日检查鸡群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防控效果。
全面加强卫生、消毒、杀菌等措施,注意水源、饲料、环境等因素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完善防疫措施,明确发病及时报告制度,密切与兽医的合作,切实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4. 养殖技术提高蛋鸡是高产、高效、高档次的现代饲养模式,要求工人具备较好的养殖技术,切实加强对饲养管理方式和常用设备、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提高工人的管理水平。
要注重蛋鸡的品种选择、饲养方式、卫生管理、药物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鸡群的成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总之,蛋鸡饲养管理要点是一个细致的、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生产者时刻注意卫生、营养和生长发育等多个环节,积极推广高效、节约的养殖技术,为蛋鸡的快速成长发育和健康保驾护航。
蛋鸡行业政策

蛋鸡行业政策一、产业规划政府对蛋鸡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制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合理布局蛋鸡养殖区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蛋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生产标准政府制定蛋鸡生产标准,规范养殖技术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包括养殖设施、饲料和水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确保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三、环保要求政府对蛋鸡养殖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养殖企业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如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等。
同时,对养殖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养殖企业,推动绿色养殖。
四、疫病防控政府加强蛋鸡疫病防控工作,制定疫病防治计划,建立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
对蛋鸡养殖企业实行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强化疫苗接种和药物管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五、市场销售政府加强对蛋鸡产品销售的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销售体系。
要求蛋鸡养殖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鼓励蛋鸡养殖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质量监管政府建立健全蛋鸡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对蛋鸡养殖企业实行严格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抽检制度。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蛋鸡产品进行处罚和追责,保障消费者权益。
七、财政支持政府加大对蛋鸡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蛋鸡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蛋鸡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八、技术创新政府鼓励蛋鸡养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对蛋鸡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蛋鸡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蛋鸡养殖的效率和品质。
总结:政府在蛋鸡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规划、生产标准、环保要求、疫病防控、市场销售、质量监管、财政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我国蛋鸡产业健康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蛋鸡技术指导方案

蛋鸡技术指导方案1. 引言蛋鸡技术指导方案旨在向养殖场提供关于蛋鸡养殖的详细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文档将介绍蛋鸡养殖的基本原则、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以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养殖场提高蛋鸡产蛋量、生存率和经济效益。
2. 蛋鸡养殖的基本原则蛋鸡养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品种选择选择符合养殖区域气候和市场需求的蛋鸡品种。
常见的蛋鸡品种包括白羽肉鸡、豪华白以及褐色蛋鸡等。
2.2 饲料供给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
注意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及新鲜,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饲料。
2.3 饮水管理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及时清洗、消毒饮水器。
饮水设备的供水量和压力要合理调节,以满足蛋鸡的需求。
2.4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避免病原体和病毒的传播。
3. 饲养管理3.1 温度控制蛋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确保鸡舍的适宜温度。
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夏季要注意通风和降温。
3.2 光照管理光照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有重要影响。
要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3.3 鸡舍环境卫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除鸟粪和杂草。
合理管理鸡舍床层,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器,减少病原菌滋生的可能。
3.4 技术培训与员工管理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提升养殖员工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班组长、兽医等岗位的管理与培训。
4. 疾病预防与控制4.1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区域的疫情和季节变化,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确保蛋鸡按时接种常规疫苗,并与兽医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疾病状况。
4.2 疾病监测定期对蛋鸡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监测,提前发现疾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建立疾病监测档案,记录并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趋势。
4.3 防疫措施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鸡舍的消毒和清洁。
加强场内外环境的管理与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蛋鸡养殖成本的技术措施
作者:韩勇涛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8期
摘要:从科学调制日粮、精细日常管理、及时淘汰病鸡、低产鸡、注重后备鸡培育等方面加以探讨降低蛋鸡养殖成本的技术措施,供广大蛋鸡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蛋鸡;成本;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78-02
2014年,由于受H7N9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禽蛋价格连续数月在盈亏平衡点上下徘徊,盈利空间有限。
因此,如何科学喂养,降本增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降低蛋鸡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1 科学调制日粮
1.1 采用优质饲料
饲料营养不全易造成极大的浪费。
当鸡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时,料蛋比达2.3~2.4:1。
利用预混料或浓缩料自配饲料既省运费,又可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
饲料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更换,如需更换应有一个不少于5 d的过渡期,使鸡能够逐渐适应。
1.2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鸡在不同生理时期,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应鸡的需要。
在实际生产中,坚持科学管理的情况下,高产鸡的产蛋高峰可持续5个月以上,高水平饲料营养应适当延长维持时间。
此后,应根据产蛋率的情况控制蛋白质用量,避免营养浪费。
鸡群在免疫接种、分群、转群、断喙时,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和蛋白质水平可适当增加。
1.3 添加砂砾
砂砾虽不含营养物质,但是让鸡自由啄食一定量的砂砾,可促进消化,提高产蛋率。
2 科学管理
2.1 喂料少喂勤添
每次给料不超过饲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饲料吃净后再加料,严防剩余饲料发霉变质。
2.2 适时正确断喙
断喙比不断喙的鸡节省饲料6%左右,一般在7~9日龄时断喙(断喙前后2~3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拌料浓度为2 mg/kg)
2.3 科学贮存饲料
将饲料置于阴凉、干燥通风、防雨防晒、防虫蛀的地方,不要长期贮存,夏季要防饲料霉变。
2.4 降低破蛋率
一般生产中破蛋率在2%~5%,除饲粮钙磷比例外,可增加捡蛋次数,以减少因相互碰撞和啄食(有啄蛋癖的鸡应放在上层笼内,若本身为低产鸡,则可提前淘汰)而造成的破损。
2.5 预防鼠害
一只老鼠一年可盗食饲料9 kg左右,而且会污染饲料、毁坏鸡舍的设备及用具、咬伤雏鸡及偷食鸡蛋等,给养鸡场(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消灭老鼠是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
2.6 科学合理的用药
在消毒、防疫方面要科学。
进鸡前坚持清扫、洗刷、药液浸泡及熏蒸消毒。
进鸡后坚持带鸡消毒。
防疫要有的放矢。
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以对症用药。
用药时剂量要足,选择最佳给药途径,用足疗程。
2.7 节约水电费用
采用乳头饮水器比水槽饮水可节约用水80%~85%,又能保持鸡舍干燥和饮水清洁卫生,鸡群感染疾病的机会也少。
从雏鸡开始就要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光照程序,1~3日龄每日光照22 h或全天光照,便于熟悉周围环境,以后每周降2 h,直到7周龄,每天光照时间9 h,16周龄后每天增加光照1 h,直到光照时间达16 h,以后保持不变。
光照过强过长,不仅鸡群发生啄癖,又浪费电力。
2.8 加强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确保中后期产蛋具有良好的持续性。
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3~6 周、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
限饲过程中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下降过快。
2.9 巧用有色光,增加产蛋量
使用橙色光线有增加鸡蛋产量的作用,鸡舍用红色灯光照明,或将鸡舍门窗玻璃涂成红色,可以有效防止鸡啄癖,并提高产蛋率。
2.10 固定饲养管理程序,减少不良影响
饲养员常换服饰色彩,也会对鸡产生不利影响。
鸡习惯了养鸡人员服饰的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增加。
若饲养员突然更换服装颜色,鸡群会有惊恐表现,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和产蛋。
因此,饲养员除了不穿光色禁忌的外衣,也不宜随意更换服装。
3 及时剔除病鸡、休产鸡和低产鸡
平时注意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弱鸡、低产鸡及时淘汰。
主要抓两个阶段:①开产后到产蛋上升到80%前为一个阶段,通过详细观察鸡精神状况、鸡冠颜色,触摸腹部和耻骨联合处蛋窝等方法挑出病鸡和假母鸡。
②产蛋高峰期过后到产蛋率降为80%后,加强对休产鸡、低产鸡及病鸡的淘汰,提高饲料利用率。
(1)看外形。
不产蛋母鸡性情较神经质,易惊吓,羽毛往往较整洁,但鸡冠萎缩苍白;而产蛋鸡则性情温顺,被毛不清洁,但鸡冠鲜红,神态活泼,眼睛明亮。
(2)看头脚。
不产蛋母鸡的喙、眼圈及脚趾处皮肤较黄,而产蛋鸡则白。
(3)看腹部。
不产蛋母鸡腹部收缩,羽毛粗糙,两耻骨间仅能容纳1~2指;而产蛋鸡则腹部饱满、柔软,耻骨间可容纳3指以上。
(4)看肛门。
不产蛋鸡肛门干燥而皱缩,圆形,呈黄色;而产蛋鸡肛门呈白色,且湿润,较大呈椭圆形。
母鸡开始产蛋后,这些色素因为逐渐转移到蛋黄里,而在母鸡肛门、喙、眼睑、耳叶、胫部、脚趾等的黄色素缺乏补充,逐渐变成褐色-淡黄色-白色。
一般情况下,春天育雏的鸡到秋天,产蛋鸡的这些部位的表皮层黄色素已经褪完,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
(5)看粪便。
不产蛋鸡粪干燥,多呈绿色;而产蛋鸡粪便饱满,湿润,表面被覆一层白色粘液(即尿酸盐)。
4 注重后备培育
4.1 首选节粮品种
据有关资料测算,鸡体重如果每增加0.5 kg,每年多消耗饲料3 kg;在相同的饲养面积内,饲养白壳蛋鸡数可比褐壳蛋鸡多25%,总体效益至少要提高25%。
4.2 提高后备鸡整齐度
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其整齐度是一个重要指标。
体形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也高。
在管理中努力从雏鸡开始提高其整齐度,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
饲养密度要适中,杜绝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按体重适时进行分群,分为大中小三群,对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饲,对体重小的群体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一致。
4.3 后备鸡体重达标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密切相关。
在管理中使开产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都能同时达标是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过肥时性机能较差。
骨髂的发育用胫长来表示。
体重达标而胫长未达标,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
在调整体重时应掌握的原则是: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摄入能量高时,增重加快。
因此在育成过程中,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
4.4 合理的光照,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性成熟的早晚与环境及遗传有关。
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
一般蛋鸡1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光照能促进性成熟。
在生产中应注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鸡的体成熟与性成熟达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证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如果体重达标,应自18周龄或20周龄每周延长1 h,直到增加到16 h。
如果20周龄体重仍不达标,则将补充光照时间向后推迟一周,并在此阶段加强营养,促进体重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