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质量和密度、力、光现象基本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二、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计算公式:。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
Ⅱ变速运动:A、定义: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1mm= m 1m= μm 1m= nm 1μm= 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至第六章的知识点涵盖了力学、光学、声学等多个领域,下面将对这些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概述。
由于1600字的要求过于庞大,我将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精炼且全面的内容。
第一章:机械运动参照物: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所选取的另一个物体或一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用于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v=s/t)。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来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噪声: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等造成干扰的声音。
减少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秒才能被人耳区分开。
声呐:利用回声原理制成的探测仪器,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鱼群位置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和电阻温度计等。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会伴随吸热和放热现象。
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同样会伴随吸热和放热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2.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平均速度: v=s/t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匀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八年级物理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温度熔化规律:晶体凝固时,放热晶体熔化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熔化吸热摄氏温度:单位:℃用途温度计制作原理:热胀冷缩使用方法种类规律:晶体凝固时,晶体凝固放热但温度不变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吸放热:凝固放热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蒸发发声条件:任何温度影响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发生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吸放热:液化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光速反射规律基本概念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用反射现象基本概念折射规律折射光线折射角规律:光路是可逆的色散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基本规律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成像规律物距:u>2f像距:f<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f<u<2f 像距:u>2f 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u<f像距:u>2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应用照相机: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日常生活投影仪: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眼睛组合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科技望远镜显微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工具天平: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测量其他工具:台秤,杆秤等对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符号:ρ单位:千克每立方米(3m kg)克每立方厘米(3cm g)公式:Vm =ρ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液体特殊测量:只用天平求m应用求V 求ρ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质量第七章力力力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弹力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基本概念汇总

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4、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5、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6、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7、次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第二章光现象9、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0、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的直线表示光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使用建模法)1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不过人眼看不见的光,我们把这样的光叫做红外线。
13、紫外线:在光谱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使用14、光心: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15、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16、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第四章物态变化17、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8、1摄氏度:在一个大气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分别用0ºC和100ºC表示。
0ºC和100ºC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19、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像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2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也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2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25、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的世界。
以下是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于车我们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我们就是运动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二、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噪音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持续吸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四、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3第二章声现象3、4第三章物态变化4第四章光现象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第七章力7第八章运动和力8第九章压强8第十章浮力8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8第十二章简单机械9第十三章内能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1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2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3第十八章电功率13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4第二十章电与磁14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5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
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
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一是化曲为直法。
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
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机械运动+物态变化+质量和密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点拨】①为了清晰地观察到光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②显示光路的方法:在空气中喷水雾、点燃蚊香,在液体中滴入几滴牛奶等。
③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举例: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实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
4、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拓展】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
1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1、光遇到水面、桌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点拨】(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中,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本实验是一个归纳性实验,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点拨】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垂直镜面入射),反射光线也与法线重合。
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
【解题有妙招】剖析作图题类型,正确解答光的反射作图题。
(1)根据入射(反射)光线画出反射(入射)光线,标明反射(入射)角。
作图步骤:过入射点作镜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确定反射角或入射角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和密度]基本知识
1、质量: 。
质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有,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2、在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生活中用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
②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③调节右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此时横梁水平。
④物体放在盘上,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盘内( );
⑤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出天平的。
②砝码要用夹取,并轻拿轻放。
③天平要保持。
④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
⑤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5、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累计法。
如:测大头针的质量,可以先测2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m,在用m/20计算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6、密度:,它是物质本身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无关;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7、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仪器:天平和砝码,量筒(或量杯),石块,水,细线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①用测石块质量②用和测出石块的体积()③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8、对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
(1)ρ不变(同种物质),m与v成;即有:
(2)v一定,m与ρ成,即有:
(3)m一定,v与ρ成,即有:
9、冰化成水:m ,ρ,v ;
水冻成冰:m ,ρ,v 。
基本知识
1、力:,力的作用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①可以改变物体的,②可以改变物体的。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物体的改变和的改变)
3、力的单位是:。
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N。
4、测力计: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叫。
其原理是。
使用注意事项:①首先使指针指向()②看弹簧称的③不能超出弹簧称的
5、重力:,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比值,物理意义是。
6、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两个力的,求两个力的合力,叫。
7、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合力的方向。
8、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合力的方向。
9、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的,大于这两个力之,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牛顿(英国)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公认的定律不是实验的结果,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
11、惯性:。
(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不变的性质。
)
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叫。
1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
1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
14、摩擦力:在接触面上产生的物体运动的力。
1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②。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压力③利用代替④使摩擦面脱离接触,例如:加,,。
18、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我们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
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____性。
2、物体在运动中,如果_________________不变,运动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这
个物体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____,
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
6、15m/s=__________________km/h 36km/h=_______________m/s
7、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
8、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
9、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为了减小测量中的误差,可以通过对同一物体采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11、一个中学生身高160_____________,一本物理课本长3_________________。
1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的,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14、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上课时,我们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老师讲课的声
音是由______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15、登月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波交谈,而不能直接对话,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m/s。
17、鱼能被它们喜欢的音乐吸引,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
18、“土电话”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传声的。
19、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____________,其中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0、有效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防止噪声的_____________,阻断噪声的
______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________。
21、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
运动叫做.
22、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
止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23、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
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1、光在___________中沿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光
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
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4、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________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像与物
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像与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
5、某人逐渐向竖直悬挂的穿衣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
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____________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
折射角______________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折射角___________于入射角。
7、游泳池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些,这是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
凹透镜。
9、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上一点,这
个点叫做______________,焦距是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10、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把冰魔制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取火,这是利用
了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_____作用。
1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2、填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