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思考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挑战。
未来,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角色和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以期帮助读者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数字化资源和开放知识共享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图书馆将继续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在于其容量大、检索方便、永久保存等特点,使得用户可以更快速、便捷地获取到所需的知识。
开放知识共享是未来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开放知识共享,图书馆将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更是一个促进知识共享和合作的平台。
图书馆将加强与其他机构以及个人的合作,推动知识的开放与共享,为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二、学习空间的转型传统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里阅读书籍、学习知识。
然而,未来图书馆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空间,而是转变为多功能的社交和学习空间。
图书馆将提供更加舒适和灵活的学习环境,为用户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工具。
除了书籍和数字资源,图书馆还将提供创客空间、合作学习区、多媒体设施等,以鼓励用户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此外,图书馆还将成为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举办各种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增加人们对图书馆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推荐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推出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和个性化推荐系统。
未来,图书馆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通过智能化服务,图书馆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
无论是图书推荐、学习指导还是文献检索,都将通过智能系统来实现。
这将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使图书馆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中心。
四、社区参与和社会服务未来,图书馆将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社会服务。
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图书馆服务需求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系统逐渐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 增强用户体验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即时化的需求。
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而言,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便捷的检索功能以及智能化的推荐系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用户需求理解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获取和阅读需求。
2. 强化数字化资源管理传统的图书馆以纸质图书为主,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图书等电子资源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加强对于数字化资源的管理能力,包括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等,提供友好的浏览界面和全文检索功能。
通过有效整合、管理和利用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于资源的需求。
3. 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和阅读偏好的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使读者能够更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
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聊天机器人等方式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4.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涉及的数据量日益增大,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读者的隐私成为重要的任务。
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备份和恢复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明确读者的隐私权利,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
5. 推动合作与资源共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各图书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实现资源的互通互联,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
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充分利用其他图书馆的资源,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服务。
总结:图书馆管理系统在不断适应和引领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变化中,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系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就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目前,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在一些先进的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整合化管理: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管理平台。
不仅能够管理图书、期刊、文献等传统的纸质资源,还可以管理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
还能够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包括借阅、咨询、培训、活动等。
通过整合化管理,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2. 智能化服务: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服务。
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借阅行为、偏好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咨询和解答,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3. 开放式架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
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将系统与第三方应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
还可以加入各种新兴的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1. 智能化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智能化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系统将会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智能检索、智能推荐、智能服务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多元化整合: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将会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整合。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传播者,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服务升级,以适应未来的需求。
本文将从数字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社交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
一、数字化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传统的纸质图书虽然仍然是图书馆的主要资源,但数字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图书馆在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中,必须加强数字化服务。
图书馆应该构建全面的数字资源库,包括电子书、期刊、数据库、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源。
这些资源应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检索,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图书馆还可以结合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向用户推送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还可以开设线上图书馆服务,如在线咨询、在线阅读、在线借阅等。
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或应用程序进行网络借阅,实现远程借阅和归还,大大提高了借阅效率,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如举办数字图书馆推介会、举办数字阅读讲座等,引导用户积极利用数字化资源,培养用户的数字化阅读能力。
二、个性化服务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升级中,个性化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以图书借阅、阅览为主,服务对象相对较为单一。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样化需求的出现,图书馆必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画像系统,通过用户借阅记录、检索记录、阅读偏好等信息,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图书馆馆藏的有效利用。
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个性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通过用户画像系统了解用户的学科背景、研究兴趣等,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学术指导和研究咨询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和学习。
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个性化的文献资源整理服务。
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资源整理和归纳,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承载者和知识传播的中心,也需要进行服务升级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我对图书馆未来服务升级的一些思考。
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图书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应该加大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力度,建设一个全面的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电子书籍、期刊、报纸等数字化资源,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图书馆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应该积极引入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供图书推荐服务,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阅读记录,智能推荐相关的书籍和资源;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服务和资源的规划。
图书馆应该加强社区和学术交流。
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书籍的仓库,更应该成为一个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场所。
图书馆可以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读者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图书馆还可以与周边社区和学校合作,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和社会服务,为社区居民和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提升图书馆在社区和学校中的地位。
图书馆应该加强个性化服务。
每个读者的需求和兴趣都有差异,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可以建立读者档案系统,记录读者的阅读偏好、兴趣领域等信息,为读者量身定制阅读推荐和服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咨询和辅导,帮助读者解决学术疑惑和提升研究能力;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阅读工具和服务,方便读者在不同设备上进行阅读和学习。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应该包括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和学术交流以及加强个性化服务等。
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娱乐和信息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服务也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
面向未来,图书馆应该如何进行服务升级思考呢?本文将从数字化服务、社交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升级的重要方向。
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建设数字展厅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传统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资源,提供在线浏览和借阅服务,满足读者对于多样化、多元化阅读需求。
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可以建设数字展厅,将馆藏的文献、文物等数字化展示,为读者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资料展示服务。
在数字化服务的图书馆还可以开设在线学习课程、文献检索、远程服务等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知识服务。
二、社交化服务社交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升级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社交平台、组织读者交流活动、推出社交化阅读推广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
图书馆可以建设自己的社交平台,如建设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等社交平台,与读者建立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即时化的服务。
图书馆可以组织读者交流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作文比赛等,增进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图书馆可以推出社交化阅读推广活动,如读者打卡、读书挑战等形式,调动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推动阅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三、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升级的一个重要特点。
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化服务、定制化服务、私人图书馆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体验。
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帮助读者更快捷、精准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资料等资源;图书馆可以开展定制化服务,如提供定制阅读、定制文献检索等服务,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服务方案;图书馆还可以建设私人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专属的学习和阅读空间,让读者在这里得到更加舒适和专注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

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思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升级。
传统的图书馆已经逐渐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面向未来的服务升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字化服务、智能化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三个方面,对图书馆未来的服务升级进行思考。
一、数字化服务众所周知,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
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标配,通过数字化技术,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图书馆的资源,无论是书籍、期刊还是文献,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浏览和借阅。
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需要更加便捷、高效。
图书馆需要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整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线上和线下的资源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的数据库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使得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也需要与社交媒体进行接轨,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推送最新的资源和资讯,增加读者的参与度和黏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个性化服务,推荐符合读者口味的书籍或资源,提供定制化的阅读推荐等。
二、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服务已经在一些先进的图书馆中得到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可以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帮助读者更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书籍或资源。
通过室内定位技术,读者可以在手机或平板上查看图书馆的地图,实时了解资源的位置,快速到达目的地。
智能化服务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智能咨询和推荐服务。
通过智能问答技术,读者可以直接向图书馆的智能咨询系统提问,得到快速、准确的答复;根据读者的阅读记录和兴趣偏好,智能系统可以为读者推荐符合其口味的书籍或资源。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服务提供自助借还书服务、自助打印服务等,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减少读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系统也随之展现出新的趋势和现状。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改进,还在用户体验、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本文将对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趋势进行探讨。
一、技术方面的趋势1. 云端化: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数据存储和管理转移到云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便捷访问。
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2. 大数据应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读者借阅行为、阅读偏好等信息的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读者行为的深入了解,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推荐。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智能化地处理读者咨询、图书馆资源检索等工作。
通过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技术,读者可以更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二、用户体验的改善1. 多样化服务: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包括电子资源借阅、数字化阅览、在线咨询等,满足了读者在信息获取和学习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3. 移动化应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支持移动端应用,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便捷地访问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利和普惠。
三、管理模式的变革1. 开放式管理: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管理模式,与其他图书馆、知识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2. 社区参与:图书馆利用新一代管理系统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讲座等服务,促进了图书馆与社区的深度融合。
3. 数据驱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管理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了对图书馆资源、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和优化,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1. 融合社交平台: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将与社交平台进行融合,通过社交化的交流和互动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不断 出现 , 原有 的“ 集成管理 系统 ” 早 已退缩
到众多系统 “ 之一” 的地 位 , 老 的 应 用 引 入 了 新 的 元素而需要重 新定义 , 新 的 应 用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不
基本模块 . 却 一 直 无 法 成 为 不 可 或 缺 的 统 一 整
体, 一再推迟 的承诺使 他们 几乎 沦为笑 柄 。虽 然
不断听说有新 的装 机或迁 移 , 但 大 多是新 瓶装 旧 酒, 并 没有听到多少来 自我们 同行 的掌声和欢 呼。 现在 的图书 馆真 的已不 再是 我 们 所熟 知 的
“ 下一代图 书馆 系统 ” 翘 首 以盼 、 满 怀期 待 , 但最 有 可能的一个 结果是 : 具有 统一 业务模 块 和支持
标 准业务流程 的“ 下 一 代 图 书 馆 系 统 ”已失 去 了 存 在 的 理 由和 根 基 。 不 再 可 能 出现 。
越大 , 甚 至大 到能包容其 它非 图书馆 行业 所经 营
重要 . 重 要 的 是 透 彻 地 了 解 用 户 的 需 求 和 行 为 方
本身也 在 转 向各 种 网络格 式 , 如 向基 于 R D F的 B I B F R A ME转变 : 此外 , 大量 的其 它规范标准也都
式, 以及当今技术所 提供 的各种可能性 , 从而 把图 书馆的职能和效用发挥 到极致 ; 对服 务商而言 , 必 须尽快实现 从卖 系统到 卖服 务 的转 变 , 成为 图书 馆前台服务 的坚强后 盾。国外 公司在这方 面全 可 以不 需要 专 门 的
行业性软件系统来 提供 服务 。流 行 的搭 积 木 、 松
散耦 合 的 应 用 组 合 方 式 也 为 图 书 馆 灵 活 的 解 决
2 0 1 5.5
总第 1 0 1 期
7
・
政 策 与 法 规研 究 ・
告诉 我们事实真相 , 依 旧在兜 售他们 对 图书馆 业
务和 服务 的认识 . 以及 修修 补 补 、 东拼 西凑 的 系
统 。 他们 提 供 的 系 统 虽 然 采 用 各 类 时 髦 技 术 用 以支 持 各 类 新 型应 用 , 但 缺 乏 对 未 来 图 书 馆 愿 景 和形态 的 统 一 认 识 . 于 是 千 差 万 别 各 不 相 同。 Ma r s h a l l B r e e d i n g在 三 年 前 总 结 的 “ 下 一 代 系
的那些业务 , 如阅览 、 流通 和咨询 , 在方法 、 手 段 和 范 围 方 面 也 有 了 巨 大 的 不 同 。 满 足 新 需 求 的 新
到学 习 、 交流 、 信息素 养教育 、 脑 力激荡 和创 新创
造 的作 用 。 图 书 馆 的 空 间 是 物 理 实 体 空 间 与 虚拟 知识 空问进行交 互 的场 所 , 也就 是 0 2 0的界 面 。
系统 提供 商 , 是不 会承 认这 一点 的 , 他 们也 不 会
图书馆作为提供公 共文化 服务 的基础 设施 之一 , 更加重视保 障公众 普遍均 等 的阅读权 益 ; 高校 图
书馆为配合教学 和科研 工作 , 在 学 科 和 主 题 专 深 服务方面不断开 拓 ; 研 究 型 图 书 馆 在 数 据 驱 动 科 研和数字人文大行 其道 的背景 下 , 进 一 步 细 化 知
融合 、 万物互联 的时代 需要 行业 的大联 合和 大整 合, 需要上下游贯通 的“ 智慧型 ” 服务 , 而不需 要 自
成一体 、 孤芳 自赏 的 独 立 系 统 。 每 一 个 图 书 馆 都 是 真 实世 界 通 往 虚 拟 世 界 的 一 扇 大 门 . 用 时 髦 的 名 词 就是 0 2 0 ( O n l i n e t o O f f l i n e ) 的界 面 , 其 背 后 是
那 种 图书 馆 了 ! 首先 . 图 书 馆 业 务 和 服 务 的 特 殊 性 逐 年 减 弱, 几 乎 已丧 失 殆 尽 。在 万 维 网 和 移 动 应 用 为 主
了根本性 的变化 。我们 的上游 已不再是传统 转型
的出版行业 , 而是 被数 字化熔 炼一 炉 的媒 体 大家
庭: 下游也不再是 传统被动 的信息 接收者 . 而是一 边获取信息一边创造 内容 的“ 薛定谔 的猫 ” 。媒体
识单元 的粒度 . 探索从 语义层 面对 资源进 行 揭示 和组织 。总之 。 各类型 图书 馆在用 户需 求和 资源 特点方 面 的 不 同把 图书 馆类 型 学 演 绎 到 新 的
层次 。 图书 馆 业务 的外 部 技 术 环 境 和 社 会 环 境 发 生
统” …, 现在仍 然在痛苦地挣 扎 , 貌似定 义 了一 些
・
政 策 与 法 规研 究 ・
关于 “ 下 一 代 图 书馆 系 统 ’ ’ 的思 考
刘 炜
图 书馆 界近 2 O年来 一直 饱受 数 字 化 、 网 络
化、 移动化之苦, 新 概 念 与 新挑 战层 出不 穷 , 对
方案提供 了可能 。
其次 , 不 同类 型 的 图 书 馆 之 间 的 差 异 性 越 来
的“ 数字 图书 馆 ” 。公共 馆 、 高校 馆 、 研 究 馆 以及 各 类 专 门 图书 馆 在 资 源 、 服 务 对 象 和 服 务 方 式 等 方 面 的一 致 性 越 来 越 小 , 有 时 甚 至 背 向而 行 : 公 共
当然 . 目前 的各 类 “ 相 关利 益 者 ” , 如 图书 馆
的技术 环境 下 , 图书馆 服务 与 出版 发行 、 电子 商
务、 物流 等行 业 的服 务并 没有 根本 的不 同. 围 绕 图 书 馆 独 有 的 数 据 格 式 MA R C 的 业 务 流 程 逐 渐 变得不重要 , 因 为 MA R C主 要 针 对 印 本 资 源 , 其
整个行业乃至相关行业整体力量的支持。 对 图书馆而 言 . 应 用什 么软件 系统 已经 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