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教案-精品课程
化学工艺学教案2(化工12本)-胡江良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案
⑵、湿气:用作热裂化制低级烯烃原料或民用燃料。
目前天然气化工用途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合成甲醇原料气、制备羰基合成的合成气和裂解生产有机化工原料。
具体用途如下图1。
】
图1 天然气的化工用途
2.1.3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
生物质:泛指农、林、牧、副、渔业的产品及其废弃物(壳、芯、杆、糠、渣)等,不同于化石燃料,生物质是可再生资源。
生物质不但可以直接燃烧利用,还可以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转变为基础化学品或中间产物。
如:①糠醛的生产,②乙醇的生产,③丙二醇的生产。
2.1.4其他资源开发利用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废塑料制成液体燃料,其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空气和水。
化工生产过程及流程
2.2.1化工生产过程
定义:化工生产从原料开始制成目的产物要经过一系列物理的或化学的加工处理步骤,这一系列加工处理步骤总称化工生产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包括的步骤:(1)原料预处理——达到所需状态和规格,(2)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反应器,(3)产品的分离与精制——得到符合规格的产品回收利用副产物。
2.2.2化工生产工艺流程
化工工艺流程图多采用图示方法表达,称为化工工艺流程图,按用途。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理解化工工艺学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
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化工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化工工艺学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工工艺学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化工过程及其检测2.1 教学目标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化工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学会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操作。
2.2 教学内容化工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化工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
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来加深对检测方法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检测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检测原理的理解。
第三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3.1 教学目标理解化工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掌握化工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会进行化工过程优化和调整。
3.2 教学内容化工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化工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化工过程优化和调整的方法和步骤。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化工过程控制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工过程控制的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工过程优化和调整的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化工安全与环保4.1 教学目标了解化工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理解化工环保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4.2 教学内容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如防火、防爆、防毒等。
化工工艺学教案标准稿

教 师 姓 名:
学院(部、中心): 化工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环境工程
2010 年 2 月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讲 稿 用 纸
讲 授内容
教学设计∕备注
《化工工艺学》
目的和要求: 化学工艺学介绍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
过程与工艺条件和过程涉及的设备等。具体包括基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生 物化工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了 解化工原料生产的资源变迁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并清楚化工清洁 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本课程重点讲述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具体讲授烃类热裂解、 芳烃转化过程、加氢与脱氢过程、烃类选择性氧化、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氯化过程。 要求学生能了解这些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 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与工程考虑。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 性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并具有综合应用大学三年所学知识对工业化实际过程进行 分析的能力。
主要参考教材: 1、 廖巧丽、米镇涛主编,《化学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年 7 月 2、 吴指南主编,《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6 年 5 月 3、 梁仁杰等编,《化工工艺学》,重庆大学化学工业——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制造工业。
石油
乙炔和萘
石油、天然气、煤
甲醇
2.1.2.1 石油的组成
1、 物理性质:有气味的棕黑色或黄褐色粘稠液体,密度与组成有关,相对密度大约
在 0.75~1.0。
2、 组成:石油组成非常复杂,由分子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合物
化工工艺教案

废弃物处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通过破碎、分选、过滤等方法分离废弃物 中的有用成分,减少处理量并回收资源。
采用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 为无害或低毒物质,如酸碱中和、氧化还 原等。
生物处理
热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弃物中的有 机物质,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通过高温焚烧或热解等方法将废弃物中的 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实现减量化、无害化 和资源化。
04
产品分离与纯化技术
分离方法分类及原理
机械分离法
利用物料在机械力作用下 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离,如 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 。
传热分离法
利用物料在热量传递过程 中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 如蒸馏、蒸发、结晶等。
传质分离法
利用物料在质量传递过程 中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 如吸收、吸附、萃取等。
纯化技术介绍
设计原则
根据物料性质、分离要求和经济 效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离方 法和纯化技术,制定详细的操作
步骤和工艺参数。
方案实施
按照设计方案,准备相应的设备 和试剂,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 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和评估。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 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实验数据进 行准确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
化工工艺教案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化工工艺概述 •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 反应原理及设备 • 产品分离与纯化技术 • 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 安全生产与防护措施 •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01
化工工艺概述
化工工艺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化工工艺是将原料通过化学反应 或物理操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 涉及反应原理、设备设计、操作 条件等多个方面。
化工工艺说课PPT学习教案

速度式
离心式压缩机 轴流式压缩机 混流式压缩机
第10页/共29页
3.型号解释
4 M 32 – 190 / 54 - BX
德瑞技术 最终排气压力(5.4MPa) 打气量(190m3/min)
活塞推力(32T) 对称平衡型(M型)
四列气缸
第11页/共29页
4.结构简述
四列四级对动平衡型、气缸水冷、 压力循环润滑、电机(汽轮机) 拖动,刚性直联,各列气缸水平 布置并分布在曲轴两侧。
证备用完好。 4)严格进行润滑油的管理制度,作到“五定三过滤”
工作,保持油温在指标以内。 5)及时排除油、气、水管路接头、法兰等密封点的泄
露。不能消除的及时挂牌示意待停机处理。 6)备用压缩机应排净积水,每天盘车两次。 7)及时消除油污,、灰尘,保持压缩机周围环境清洁,
作到文明生产。
第17页/共29页
如何判断活门损坏
➢压力 ➢温度 ➢声音
处理方法
根据损坏情况减量,如无法维持生产,联系调度 ,停车进行更换。
第16页/共29页
9.夏季生产注意事项与维护
1)夏季气温高,必须禁止超温、超压、超电流 生 产。 2)雷雨天气多,做好电机及设备防雨、防洪工作,同
时注意雷击断电停车。 3)空气湿度大,注意防潮,备用设备按规定盘车,保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脱硫工段的水煤气脱硫工段的水煤气入口总管水入口总管水分离器分离器一段气缸一段气缸一段出口缓一段出口缓冲器一级冷却器冷却一级冷却器冷却一级油一级油水分离器水分离器二段入口缓冲器二段入口缓冲器二二段出口缓冲器段出口缓冲器二段冷却器二段冷却器二二段油水分离器段油水分离器送净化工段送净化工段从净化工段来的净化气从净化工段来的净化气三段入三段入口缓冲器口缓冲器三段气缸三段气缸三段出口三段出口缓冲器缓冲器三段冷却器三段冷却器三段油水三段油水分离器分离器四段入口缓冲器四段入口缓冲器四段四段气缸气缸四出缓冲器四出缓冲器四段冷却器四段冷却器四段油水分离器四段油水分离器合成工段合成工段第14页共29页7
化学工艺学教案1(化工12本)-胡江良

(3)基本有机化工的定义,按所用原料分类可以分为那几大类?
(4)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基础原料和基本原料,分别阐述他们的定义?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反思:
化学工业是应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化工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发展史:
1。生产生活必需品
2.应对战争
(2)我国的化学工业
1.1.2.2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发展农业的支柱
(2)工业革命的助手
(3)战胜疾病的武器
(4)改善人类生活的手段
1.1.3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3.了解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4.理解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主要的化工原料。
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1。1、化学工艺学的研究范畴和任务
绿色化工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溶剂和催化剂;应用反应选择性高的工艺和催化剂;将副产物或废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提高原料中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淘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产品,开发和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等。
21世纪绿色化工技术将会全面取代传统化工,使化学工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1.3.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⑴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⑵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化学工业装备复杂、技术密集,属于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生产部门,并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发展。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工工艺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控制原理。
2. 掌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基本参数的检测和控制技术。
3. 学会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进行化工过程的监控与调整。
4. 能够分析并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和控制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工艺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及仪表温度检测仪表:热电阻、热电偶等压力检测仪表:弹簧管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等流量检测仪表:电磁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等液位检测仪表:超声波液位计、雷达液位计等2.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表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控制器类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等执行器类型: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案例3. 操作控制技术化工过程的稳定性分析控制参数的优化与调整故障诊断与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物图片、示意图和动画,增强学生对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直观认识。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工生产过程,分析其检测和操作控制方法。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检测和控制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工艺学》相关章节。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
3. 实验设备: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检测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验装置。
4.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手册、企业案例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活动安排:第1课时:介绍化工工艺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

《化工工艺学》教案检测和操作控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工工艺过程中检测和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控制原理。
3. 能够运用检测和操作控制知识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检测和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检测的定义和作用操作控制的概念和分类2. 常用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化学检测方法(如pH值、成分分析等)生物检测方法(如生物传感器等)3. 操作控制原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PID控制原理先进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检测和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常用检测方法和操作控制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检测和操作控制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相关文献资料。
2. 实验室设备或模拟软件,用于演示和实践检测和操作控制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检测和操作控制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检测和操作控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检测和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2课时)讲解检测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操作控制的概念和分类2. 常用检测方法(3课时)物理检测方法(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化学检测方法(如pH值、成分分析等)生物检测方法(如生物传感器等)3. 操作控制原理(2课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PID控制原理先进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4. 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检测和操作控制案例学生提问和讨论5. 实验室实践(2课时)使用实验室设备或模拟软件进行检测和操作控制实践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检测和操作控制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