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合集下载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纲领:[记忆]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途径 [记忆]
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为――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基数大
人口问题
素质低
资源问题
需求量大 人均占有量少
利用率低
可持续发展
必然之路
《21世纪议程》 途径: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在蔓延 生态破坏在加剧
江门银洲湖纸业基地
1.集中供电、热、冷、水
发电厂利用高品质的蒸汽发电,将发电后仍具有一定能量
的低品质蒸汽供给造纸厂干燥纸品,又分出小部分供给大型冷 机集中制冷;同时利用发电厂烟气余热制冷,年节能量为1.2万 吨标煤,提高了蒸汽的能源利用率。工业水首先供给高档纸品
生意产线义,:其水污染轻,经过轻度处理后用于中低档纸生产线循
环再用。
集中提供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集中治污、废弃物综合利用、物流
资源纸业的基循地环集中利建用设,大型实污现水资处理源厂可,持集中续处发理展造纸;企业排
放污水,达标后大部分供纸厂循环利用,使基地每年的总取水
量保和总护排环污境水量等减少1900万m3,减少COD(化学需氧量,越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2.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
市 场
饲料加工厂
畜牧场
农民

食品加工厂

粮 棉
沼气池
蛋 鱼





种植场

养鱼塘
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
(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相互补充促进,提高利用率 (2)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净化环境,保护土地
(3)开发利用新能源 节省开支,净化环境
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排放1900吨。并大量使用 废纸等二次纤维作为原料,年利用废纸210万吨,年节约木材 900万立方。基地统一建设公用码头、轮船、物流公路网,方便 电厂燃料、原材料、产品的运输降低造纸企业港口物流。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挑战,中国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不耗尽资源,使后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中国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中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重点领域来推动,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加强了对传统能源的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城市建设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中国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去。

中国积极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推广回收再生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

中国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倡农作物秸秆还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另外,中国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生态保护,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植被恢复等。

中国还加大了对湿地、森林、沙漠等特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最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注重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环境组织和合作机制,并倡导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
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解析]
本题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第(1)题, 由图不难得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这种趋势
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的变化所驱动。第(2)题,
产基础条件的联系等。 答案:C
(3)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
)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追求 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
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 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 续恶化)。 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 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
A.自然、市场、资源 C.自然、资源、市场 4.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
B.资源、市场、自然 D.资源、自然、市场 ( )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பைடு நூலகம்,真正实
现了零排放
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 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经济 的途 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
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 生态
业 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 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返回

[例2]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
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解析:由于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经济发展和生态退耕 都需占用一部分耕地,所以短期内粮食增产举步维艰。由于 人口基数庞大,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比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
势日益明显。能源利用的种类随科技进步会不断增加,环境
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问题 使中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庞大压力,这也是中国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的原因所在。其中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 大障碍。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人口数量,实现
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返回
项目
含义
循环 经济
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
循环
返回
项目
含义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
实现 工 清洁 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
循环 业 生产 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返回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
)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 )
C.商品率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

的途 径
农 业
生 态 农 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 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 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节选)充分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要求。
•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第(1) 题。
• 【答案】 (1)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
• 原因:处于沿海平原、地势低,不易形成 地形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较少。
• (2)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 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 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 化居住环境;
• 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 (3)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 年略有下降;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 国。
• 图丙
• (3)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 征。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 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为东南 丘陵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地 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形雨少于处于山地迎风 坡的A地,同时位于台湾山脉雨影区,降水较少。 第(2)题,结合模式图中有关农业生产、生活和 生态方面的内容回答。第(3)题,依据图示即可 分析。需注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与不赞 同均可。
•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
原则
公平 性原

持续 性原

含义
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公平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 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之内,寻求可 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21/2/6
3
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
做天下帝王
(《管子·轻重甲》)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轻重甲》)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
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
有多余的木材
A 等工作后,再培养环保意识 B 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C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D 购买无绿色标志产品
2021/2/6
42
2021/2/6
1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2.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3.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21世纪议程》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2021/2/6
2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8
资料一: 1995年,黄河断流122天,下游灌区小麦因少浇水减产约 15亿公斤以上;山东德州有139家工厂因缺水停产减产;山东胜利 油田工人的饮用水实行限时、限量供应;曾有人将一吨黄河水卖到 40元钱…
资料二: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
依賴灌溉。美国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物从依賴灌溉的农地上收成,
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 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021/2/6
10
1998年,世界卫 生组织公布的材料 显示,在全球“大 气中的总悬浮物、 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等完全污染物含 量”领先的前十个 城市里,贵阳、重 庆、太原、兰州、 北京、广州等8个 中国城市榜上有名。

最新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最新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观点2: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 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观点3: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能力, 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北京 1994
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
《宇宙飞船经济观》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经作过一个比喻,说 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 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 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 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转寿命…… 提出由“单程式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变。
的单向流动
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经济 特征 不同
高 投入 低利用 高排放
低 投入 高利用 低排放
循环经济过程及3R原则
减量化原则
再利用原则
“ 源头 控 制 ” “过程控制”
资源投入
生产过程
产品


再循环原则 “末端治理”
废弃物处理
{Reduce: 减量化原则
3R Reuse: 再利用原则 原则 Recycle: 再循环原则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含义:
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 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 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经济 模式 不同
线性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分析工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认真倾听,快乐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标注关键词,熟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基本概念,学会案例分析和表述的方法。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如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经济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等,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结合身边实际,请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2.我们身边有许多环境问题,请写出我国环境危机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循环经济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从你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2.请分析身边的案例,说明清洁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

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产业品牌展会,每年4月20日-5月20日在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举行。

3.你到过寿光蔬菜博览会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生态农业的含义。

★请为你所在村庄、熟悉的企业的循环经济出谋划策吗?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一: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

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规范,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

请你结合所学和生活体验思考:防治霾天气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探究二:材料一“中国•长沙现代农业投资合作洽谈会”在长沙县星沙举行。

此次活动以“绿色创想现代农庄”为主题。

据悉2008年长沙县决定在8个农业重点发展乡镇和4个综合发展乡镇规划创建“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的对外窗口。

材料二湖南现代农庄生产过程结构图。

(1)该农庄农作物为畜禽提供________,畜禽粪、尿为沼气池提供________,沼气池为农户提供________,同时沼渣、沼液为作物提供______。

因此可见该农庄生产过程体现了______原理,是一种________农业。

(2)该农庄肉蛋奶蔬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3)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4)简要分析该农庄生产模式的重要意义。

我的知识网络【学以致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④经济发展速度较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据新华社2009年10月27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十一五”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13%以上。

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直接原因是()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②能源资源相对短缺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我国各行各业节能降耗运动的大力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 A.人口战略B.资源战略C.环境战略D.稳定战略4.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6.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7~8题。

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生活方式。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10.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C.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D.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二、综合题11.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中国两处湿地的分布区图资料二A地区为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区,面积达8 640平方千M。

资料三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区外平均海拔约3 500M。

(1)分别简述图中A和B地区形成沼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

除此以外,破坏湿地环境的其他人类活动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三江平原沼泽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M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平原(2)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M以上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利用和改造环境深度、广度大,产生的废弃物多),从而造成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3)反思归纳.A2.D3.B4.A5.D6.C7.B8.B9.B10.C11.(1)A地区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气温低,蒸发微弱;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漫溢。

B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平坦,水流不畅;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

(2)A地区为过度开垦,B地区为过度放牧。

其他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工程建设等。

(3)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12.(1)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组合不协调生产成本(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可持续发展(3)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技术经管水平(4)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其潜力,促使其增值;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育? ? ?? >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3)混合农业优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制约因素: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4)乳畜业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集中、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材料: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范例。

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桑基鱼塘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示意图(1)饲料原料燃料肥料循环经济生态(2)市场(3)3(4)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