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然而,ICU患者由于其特殊病情,往往需要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和药物治疗,这使得他们在医院感染方面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因此,对ICU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ICU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2)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可能破坏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3)药物使用:ICU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2. 环境因素(1)空气质量:ICU室内空气质量不良,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2)物品交叉感染: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3)人员流动:ICU内人员流动频繁,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3. 医疗操作因素(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
(2)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3)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二、ICU感染控制措施1. 加强患者因素的管理(1)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适度锻炼等手段,提高患者免疫力。
(2)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侵袭性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2. 改善环境因素(1)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2)严格物品消毒: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PPT课件

关注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 血液培养和药敏试验。
03
ICU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建立防控管理体系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负责制定和实 施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 员的培训,提高医院 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
设立医院感染监测系 统,定期对ICU进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目 标性监测。
定期监测与反馈
01
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病原体 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聚集性 事件。
02
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包括定期 会议、报告和内部通报,确保信 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培训与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 技能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竞赛、技 能操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医护人员学 习积极性。
强化手卫生管理
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规定手卫 生时机、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 手池、洗手液、干手设备等。
定期监测手卫生执行情况,对医 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考
核。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明确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和原则。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
针对特殊病原体防控措施
根据病原体特点和耐药性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 加强手卫生、使用抗菌药物等。
对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本市某三甲医院ICU感染防控案例
案例概述
本市某三甲医院ICU在近 年来的感染防控工作中取 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降低 了感染率。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防控 策略ppt课件
ICU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一、风险评估
1.评估指标
对ICU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传播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
空气传播
隔离设施和装备
感染管理政策和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惯
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食品安全等
2.评估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检查医院环境,特别是ICU的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
审查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调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惯
分析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过程
对医院的食品安全程序进行检查
二、感染控制措施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ICU应采取以下措施:
1.隔离措施
针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
传染病防护措施。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其进入ICU,减少外界病菌污染。
隔离病房内应有完备的隔离设施和装备,包括负压隔离设备等。
2.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
服等。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个人卫生惯。
3.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ICU内的各类设备和表面。
严格按照消毒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4.食品安全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ICU内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和检查,___绝不合格食品进入ICU。
5.健康监测
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ICU内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定期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
以上是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

。
评估流程
收集数据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 身体检查,收集与感染相关的 数据。
制定防控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抗 生素治疗等。
确定评估对象
选择需要评估的患者,通常是 入住ICU的患者。
评估风险等级
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估患者感 染的风险等级。
定期复查
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 感染的发展和防控措施的效果 。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三甲医院ICU医院感染事件
• 事件经过:某三甲医院ICU病房收治了一位重型肝炎患者,由 于患者病情危重,医生给予了多种侵入性操作,如深静脉置管 、机械通气等。但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经 痰培养发现是对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最终导致患者死 亡。
案例一:某三甲医院ICU医院感染事件
• 背景介绍:某二甲医院ICU病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医院感染 防控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案例二
防控措施 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细菌培养。
案例二
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 防控培训。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及其家属的依从性。
成效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措施, 该ICU病房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降 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得到
案例三
改进措施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细菌培养,及时发现 并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结词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详细描述
ICU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避免使用耐药性的抗生素。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

控策略2023-11-08CATALOGUE 目录•ICU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风险评估•ICU医院感染防控策略•ICU医院感染监测与反馈•ICU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评估01ICU医院感染概述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在ICU,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免疫力低下,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特点ICU医院感染具有以下特点:感染类型多样化,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感染菌种复杂,如细菌、真菌等;易出现耐药菌感染。
定义和特点如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严重、接受有创操作等。
患者因素医护因素环境因素如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等。
如病房布局不合理、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03感染风险因素0201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减少医疗费用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防控医院感染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维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的防控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接触病原菌的机会,保护他们的健康。
降低患者病死率医院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防控医院感染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02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使用专门设计的量表对ICU患者进行全面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
评估方法风险评估量表在ICU设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感染指标等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实时监测对ICU患者进行个案追踪,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情况的变化,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
个案追踪评估内容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部位的感染。
感染部位了解患者是否感染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等。
耐药菌感染评估ICU病房的环境卫生状况,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清洁情况等。
医院环境因素03ICU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定期对ICU内的环境和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医疗器械、床单、被套、地面、墙面等。
ICU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60%
1科室组织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进行各类送检标本采集的培训
3.自评本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情况,督促达标
4.了解本科室前5位病原菌
5.向全科室反馈,通报检查结果,持续质量改进
3.多重耐药菌管理
60%
1.学习多重耐药的相关知识培训
2.加强多重耐药菌定植菌筛查,预防与控制临床耐药菌
3.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4.加强环境卫生消毒管理,每日督查
5.每月进行自评、整改
4.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
60%
1.落实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的SOPo
2.严格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
4.糖尿病病人做好血糖控制。
90%
1.规范库房及一次性物品间管理,物品架清洁,离地220cm、离墙25cm、离天花板250Cm
2.每周自查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
3.每月进行一次性物品效期自查,近效期黏贴醒目标识
4.每日对使用中一次性物品进行自查,确保在有效期内
3
目的
项目
执行措施
资料来源
资料收集者
收集、分析、报告
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目标的监测
手卫生考核
每季度考核
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实时反馈
以减少职业暴露为目标的监测
应急演练
科室组织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资料
实时反馈
以规范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为目标的监测
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
1.每月自查
2.不定期抽查
1.抽查
2.现场查看
实时反馈
减少院内感染为目标的监测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建立持续监测和评估机制,对ICU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 进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收集相关数据,如患者基本信 息、诊疗过程、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等。
制定防控策略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 控策略,降低感染风险。
确定评估对象
明确评估对象,如特定科室、 病区或诊疗项目等。
分析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 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监测与反馈
定期监测医院感染情况,对防 控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 控策略。
日常监测
定期对ICU内患者进行体 温、血象等指标的监测, 以及呼吸道、泌尿道等常 见感染部位的观察。
目标监测
针对特定感染病原体,如 VAP(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CRBSI(中心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等进行 专项监测。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验 室检查报告等途径收集感 染监测数据。
同一类感染患者集中隔离。
隔离病房的设置和使用应遵循相 关规定,加强空气、接触物等的
消毒和清洁工作。
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应穿戴 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 手套、隔离衣等,以降低交叉感
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 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 此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 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规范应张贴在显眼位置,加强 宣传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 识。
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接触血液、 体液等高危险物质后,必须进行手卫 生处理,包括洗手、手消毒或使用一 次性手套。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

保障患者权益
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有助于 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 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维 护患者权益。
提升医院形象
有效的感染防控工作有助 于提升医院形象,增强患 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感染风险的来源与分类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等自身 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
医疗操作因素
手术、侵入性检查、药 物治疗等医疗操作可能
感染风险进行评估。
03
案例分析法
04
对ICU中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 进行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原
因和防控措施。
感染风险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 间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感染风险特点
医院感染风险具有普遍性、潜在 性和不可预知性,与医疗操作、 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密切 相关。
感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医疗质量
准确评估感染风险有助于 医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 低感染发生,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科学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应基于科学依据,如流行病学 调查、临床研究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可操作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评估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 用和实施。
定性评估方法
01
专家评估法
02
邀请感染防控专家、临床医护 人员等,根据经验对ICU医院
引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染。
环境因素
医院内环境、医疗器械 、医务人员手卫生等环 境因素也是感染风险的
来源。
病原体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彦淖尔市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办法各重点科室: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感染较高风险部门有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及感染控制措施。
我院制定完善针对以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监测体系,针对ICU、新生儿科、手术室、血液科、母婴同室病房、血透中心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由感控科定期全院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我院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1总则按照《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09 风险管理术语》等标准。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参照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2 概念风险(Risk):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医院风险: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评估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
风险评估量化需要计算两部分,潜在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3方法3.1按照规范要求我院采用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检查表法结合评估风险及开展风险管理。
3.2 评估协作,感控科召集相关科室人员开展评估培训,指导相关科室开展评估并制定控制措施。
3.3 评估周期,按季度相关科室感控管理组结合二级感控管理负责人员开展科室内评估,科室与感控科同时存档。
出现风险因素变化时候即使评估(例如科室新技术项目的引进,新灭菌器械的使用,布局流程的改变等等)4 评估相关术语及流程4.1 评估相关方法术语出自“头脑风暴”一词。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即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在感染控制上是对提出的风险因素大家畅所欲言,使每位成员对这些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1.2 列表法:列出相关的风险因素,计算风险得分,分高中低或强中弱等三级等级,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策略。
4.1.3 SWOT法:SWOT是一种企业内部环境优劣势的分析方法,后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风险中,包括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w)、机会(opportunity.0)、威胁(threat.T)四个系统环节。
4.2 风险评估步骤风险识别: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风险分析:增进对风险要素的理解风险评价:行动决策4.3 计算公式计算平均数(具体分值讨论决定)- 事件发生可能性(4、3、2、1、0)或三档(3,2,1)- 严重程度和影响(5、4、3、2、1)或三档(3,2,1)- 目前体系(5、4、3、2、1)或三档(3,2,1)三者相乘排序(prioritization)4.3.2 风险优先系数(RPN)计算公式即RPN=SPD=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结果: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根据医院感染风险优先系数(RPN)的分布范围,将风险水平分为高、中、低。
由此优先解决高风险水平的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5 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列举风险因素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量化打分划分风险等级列举解决措施或方案措施或方案的分析进行量化打分选择合理、可行、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并实施效果评价6 医院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科室按照因素可以讨论补充)○1不重视手卫生;○2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3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4缺乏必要的设备:消毒设备等;○5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6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7临床操作不规范;○8血液来源不安全;○9医疗用水不安全;○1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11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自身屏障及功能破坏;○1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13生物媒介引起的传染病发生;○14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和隔离力度不够;○15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16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7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8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19未定期培训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ICU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1不重视手卫生;○2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多创伤,多管道;○3患者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自身屏障及功能破坏;○4环境因素:基本卫生设施差、清洁卫生差,空气质量差,未认真执行终末消毒;○5废弃物处理不规范;○6临床操作不规范;○7不合理使用抗生素;○8使用抗生素前标本送检意识差;○9科室患者多科共管,非本科医生相关感控制度、规范落实困难;○10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对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和隔离力度不够;○11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12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13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布局不当;○14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不高;巴市医院ICU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1、风险性评估: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医院应对现状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水平高中低无很高高中低无高中低3 2 1 04 3 2 1 0 1 2 3使用中心血管导管 2 4 2 16 中呼吸机 3 4 3 36 高导尿管 2 4 2 16 中洁净屏滤网消毒 2 1 1 2 低设备与设施的配置 2 2 2 8 低耐药菌定植与感染 3 3 2 18 高通风适度温度难达要求 3 2 1 6 低手卫生不规范) 3 3 3 27 高无菌技术操作 2 2 2 8 低隔离病人措施不到位 2 4 2 16 中引流管 2 2 1 4 低气管切开 3 3 2 18 高气管插管 3 3 2 18 高呼吸器械污染 2 3 1 6 低介入性操作 2 4 2 16 中环境的常态保洁与消毒 2 2 2 8 低诊疗物品的交叉污染 2 3 1 6 低消毒效果监测 2 2 2 8 低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 2 3 2 12 中陪探视人员的管理 2 1 3 6 低自身菌群失调 3 2 2 12 中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 2 2 2 8 低病情重自身抵抗力低下 3 2 2 12 中营养状态 2 2 2 8 低医疗垃圾处理 2 1 3 6 低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9<RPN风险水平评定为高2列举风险因素及分数评估清单评估日期:评估科室:目标评估存在风险危险因素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药物、探视者、感染源不明1、医务人员的着装不规2、手卫生不规范3、探视者管理不规范4、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5、职业防护不到位6、科室患者多科共管,非本科医生相关感控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侵入性操作制度、规范落实困难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年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床旁血虑、激素、血液病、营养不良、抗生素大量应用1、输血、吸氧、吸痰2、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的污染、气囊上分泌物下流、呼吸器械污染、侵入性操作3、低血压、缺氧、酸中毒4、留置不鼻胃管5、抗生素应用不合理6、自身菌群失调高危因素(病人易感因素、环境、细菌耐药性)中心静脉导管、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建筑布局不合理有耐药菌定植或感染1、ICU环境污染2、空气消毒滤网清洁不到位3、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4、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泌尿道插管5、气管插管、气管切开6、低体温7、耐药菌定植或感染8、输液液体污染9、引流管其他3、降低危险的措施:任务目标采取措施负责人1、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0% 1、由院感小组负责手卫生管理;2、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3、对手卫生规范实行专项考核4、每月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5、每季度进行手卫生监测并反馈。
各小组组长组内监督院感小组每周随机抽查2、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逐季降低1、科室组织管路相关感染的培训2、提高医务人员对防控措施知晓;3、规范手卫生,4、严格无菌操作,禁止使用清洁薄膜手套吸痰,如需打开呼吸机接口放置于无菌吸痰包手套内皮5、使用密闭式吸痰管6、管路标识清楚,每周更换7、做好管路冷凝水处理8、每班监测气囊压力,控制压力在20-25mmhg10、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口腔护理至少4次11、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及时评估,尽早脱机拔管12、质控人员落实好职责,监管控制措施到位感控科科室质控人员4、监测计划:目的项目执行措施资料来源资料收集者收集、分析、报告以ICU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1、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2、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3、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2、医院内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3、留置导尿管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5、与ICU医生沟通6、翻阅病例7、现场查看8、实验室报告感控科专职人员ICU 护士1、实时报告2、月总结、报告4、手卫生依存性4、督查手卫生规范执行、5 针对科室风险防控要点评估日期:评估科室:序号要点1 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早发现、早报告、意识和能力2 加强手卫生监测,提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开展全面监测4 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5 严格无菌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制度6 加强病房规范管理,严格探视制度7 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管理8 常态化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9 落实好科室医院感染一级质控职责6效果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效果评价手卫生依存性(%)一月88.5 二月96 三月94.3 季度92.9 手卫生督查到位,措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医院感染发生率(%)一月3.5 二月3.6 三月1.4 季度2.8 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呼吸机相关感染发生率(%)一月11 二月19.6 三月12.5 季度14.36 防控措施落实到位,VAP发生率达到预期目标且呈下降趋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一月0 二月0 三月0 季度0 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执行良好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一月1.4 二月0 三月4.8 季度2 尿管相关在科室质控目标范围内但有上升趋势,需加强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