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学院实验 土壤测定
土壤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壤容重、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土壤性质的认识和测量技能。
二、实验原理土壤测量实验主要包括土壤容重、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以下分别介绍三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1. 土壤容重测定: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通常用g/cm³表示。
土壤容重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和孔隙度,是土壤质地和结构的重要指标。
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有环刀法、烘干法等。
本实验采用环刀法进行测定。
2. 土壤pH值测定:土壤pH值是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反映了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pH值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测定土壤pH值的方法有电位法、比色法等。
本实验采用电位法进行测定。
3. 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等。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量筒、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pHs3C型数字酸度计、钢制环刀、烘干箱、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胶塞、木板、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
2. 实验材料:风干土壤样品、纯水、1MKCl溶液、烘干土样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容重测定(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
(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
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摇摆,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
(3)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
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4)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研究土壤改良、肥料加施、植物生长及土壤质量评价等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碱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即采用碱液(高氯酸或稀硫酸)氧化有机质,然后通过BaCl2溶液进行检测,最终得出该种有机质的重量分数。
三、实验方法
1.采集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后,按照相应重量(抽样量为300~500g),将土壤样品置于一容器中,接着,加入相应量的分解剂(用1:1酒精醋酸混合物浸泡30min),同时,将土壤样品加入50ml 稀硫酸,摇匀后,用50ml高氯酸进行二次混匀,置于水浴中回收有机质,滤过纸后,收集上清液(碱液)。
2.实验测定:将碱液容器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比重为1.25),至出现明显的黄色反应,然后,采用稀释法加入分析纯水,调节比重为1.2,通过试管热能计热量法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实验结果
实验后得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1.5%。
五、结论
本实验通过碱氧化法成功地测定了该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样品的有机质含量为31.5%。
土壤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土壤检测的方法和步骤一、引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土壤的性质和质量成为农民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检测的方法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土壤检测的过程。
二、土壤检测的方法1. 野外取样土壤检测的第一步是野外取样。
取样时应选择代表性好的土壤样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取样方法包括固定点取样法、区域取样法等。
在取样时,应注意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与空气接触,以免污染样品。
2. 样品处理取样回到实验室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首先,将样品中的杂质去除,如大颗粒的石块、根系等。
然后,将样品进行晾干或低温干燥,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性。
3. 样品分析样品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各项土壤指标的分析。
土壤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也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4. 数据分析分析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样品的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得出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
同时,还可以将检测结果与土壤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问题。
三、土壤检测的步骤1. 确定检测目的在进行土壤检测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不同的目的可能需要检测不同的指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检测方案。
2. 选择采样点位采样点位的选择应代表性好,能够准确反映该地区土壤的质量状态。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3. 野外取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采样点位,在野外进行土壤样品的取样。
取样时应避免外界干扰,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4. 样品处理将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并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5. 样品分析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或仪器检测,测定土壤指标。
西南林学院实验 土壤测定

土壤采集及养分测定实习四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的意义为了解土壤资源情况,除在实地进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外,还需要采集分析样品,以便进行各项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样的采集,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决定的,采集的土样一般不应少于一公斤。
土壤的差异性很大,要使分析结果能正确反映土壤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采样的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土壤层次。
二、采集的方法由于研究土壤的目的不同,土样的采集可有以下几种:1.原状土壤样品原状土样的采集,主要是为了解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的测定,可用环刀在各土层中取样,采样时必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
采集和携带的样品,土块不应受挤压而变形,为此通常将样品放于铝盘中,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2.土壤盐分动态样品为了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可自地表向下每10cm或者20cm采集一个样品。
3.平均混合样品为了解苗圃地或试验地的土壤条件,通常采取一定深度(随栽培植物的根系深度而定)的土壤或耕层土壤,并分数处采集土样进行混合。
具体方法如下:(1)选点:为获得平均土样,必须采取多点混合样品。
样点的多少可根据土地面积和地形情况来决定。
每亩约取5~10个样点,选取样点时,应避免在非代表性的地方布点,应取“S”形布点。
(2)取样:每一点采样数量应大致相等,取表土样时可由上向下取一片土壤,将各样点所取土样均匀混合,用四分法逐次弃去多余部分,最后将剩余的1公斤左右平均样品装入样袋,填写标签,带回室内。
4.土壤剖面样品是为了解土壤发生、发育的化学过程和理化性质。
一般按发生层次采样,对于每一种土壤类型,至少取三个重复剖面,各重复剖面的同一层次样品不得混合。
有关剖面点的选择、挖掘,请参阅“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一节。
而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一般是从每层中间部分采取,若土层过厚,可在该层的上部或下部各取两个样品,样品一般不应少于0.5~1公斤。
若含较多石块或侵入体时,应采样2公斤以上,取样时先从剖面下部层次开始,取出的土样分层分别装入布袋内,并填好标签一起带回室内。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水分含量、质地、酸碱度等指标,从而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1)样品,我们选取了田间常见的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作为实验样品。
(2)实验仪器,包括天平、pH试纸、试剂瓶、玻璃棒等。
2. 实验方法:(1)水分含量测试,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后计算水分含量。
(2)质地测试,利用手感和挤压试验,判断土壤的质地。
(3)酸碱度测试,用pH试纸测试土壤的酸碱度。
(4)其他指标测试,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等指标的测试。
三、实验结果。
1. 水分含量测试结果:沙壤土,15.2%。
壤土,22.5%。
粘壤土,31.8%。
2. 质地测试结果:沙壤土,砂质。
壤土,壤土质。
粘壤土,粘土质。
3. 酸碱度测试结果:沙壤土,pH值7.5。
壤土,pH值6.8。
粘壤土,pH值5.5。
四、实验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质地和酸碱度存在明显差异。
沙壤土水分含量最低,质地为砂质,酸碱度偏碱性;壤土水分含量适中,质地为壤土质,酸碱度接近中性;粘壤土水分含量最高,质地为粘土质,酸碱度偏酸性。
这些差异与土壤的成分、结构和环境有关。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类型土壤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质地和酸碱度差异较大,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农田管理和土壤调理中,应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质量。
六、参考文献。
[1] 李华. 土壤理化性质测试与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张明. 土壤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七、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验中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参与本次实验的土壤样品提供者。
以上就是本次土壤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测定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壤测定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土壤pH值、土壤容重、土壤质地等指标的测定方法,为后续土壤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1.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指土壤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pH值表示。
土壤pH值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
2.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本实验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矿物颗粒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PH酸度计、环刀、比重计、电子天平、烘箱、烧杯、玻璃棒、土壤筛、滤纸等。
2. 试剂:蒸馏水、1mol/L氯化钾溶液、饱和甘汞电极、玻璃电极、待测土壤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过1mm筛的风干土样2份,各15克,分别置于50ml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40ml纯水,于烧杯中。
(3)用磁力搅拌机搅拌5分钟左右。
(4)用PHs3C型数字酸度计测定,测定前先要进行标定。
2. 土壤容重测定(1)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3. 土壤质地测定(1)称取过2mm筛的风干土样50克,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溶液倒入比重计中,调整至溶液面与比重计水平。
(4)读取比重计的读数,即为土壤比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pH值:通过电位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pH值为6.5。
2. 土壤容重:通过环刀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容重为1.35克/立方厘米。
3. 土壤质地:通过比重计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比重为2.60。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土壤容重和土壤质地,掌握了土壤测定的基本方法。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了解所测土壤的酸碱性状况,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酸碱度通常用 pH 值来表示,pH 值的范围为 0 14,pH 值小于7 表示酸性,pH 值大于 7 表示碱性,pH 值等于 7 表示中性。
测定土壤pH 值的方法主要有电位法和比色法。
本实验采用电位法,其原理是将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插入土壤悬浊液中,构成一个原电池。
由于玻璃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而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固定不变,因此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该电位差与溶液的 pH 值呈线性关系。
通过测量电位差,再根据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值进行校准,即可求出土壤悬浊液的 pH 值。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pH 计玻璃棒烧杯(50ml、100ml)天平量筒(50ml)容量瓶(100ml)2、试剂pH 401 和 pH 686 的标准缓冲溶液去离子水氯化钾溶液(1mol/L)四、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选定的采样区域,用土钻采集 0 20cm 深度的土壤样品。
采集多个点的土壤,混合均匀后,去除其中的杂质,如石块、植物根系等。
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风干,然后用研钵研磨,通过 2mm 孔径的筛子。
2、土壤悬浊液的制备称取 1000g 过筛后的土壤样品,放入 50ml 烧杯中。
加入 25ml 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 1 2 分钟,使土壤充分分散。
再加入 25ml 氯化钾溶液(1mol/L),继续搅拌 5 分钟。
3、 pH 计的校准将 pH 计接通电源,预热 30 分钟。
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
选择 pH 401 和 pH 686 的标准缓冲溶液,按照 pH 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校准。
首先将电极插入 pH 401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待 pH 计读数稳定后,调节校准旋钮,使读数与标准缓冲溶液的 pH 值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采集及养分测定实习四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的意义为了解土壤资源情况,除在实地进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外,还需要采集分析样品,以便进行各项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样的采集,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决定的,采集的土样一般不应少于一公斤。
土壤的差异性很大,要使分析结果能正确反映土壤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采样的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土壤层次。
二、采集的方法由于研究土壤的目的不同,土样的采集可有以下几种:1.原状土壤样品原状土样的采集,主要是为了解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的测定,可用环刀在各土层中取样,采样时必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
采集和携带的样品,土块不应受挤压而变形,为此通常将样品放于铝盘中,带回室内进行处理。
2.土壤盐分动态样品为了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可自地表向下每10cm或者20cm采集一个样品。
3.平均混合样品为了解苗圃地或试验地的土壤条件,通常采取一定深度(随栽培植物的根系深度而定)的土壤或耕层土壤,并分数处采集土样进行混合。
具体方法如下:(1)选点:为获得平均土样,必须采取多点混合样品。
样点的多少可根据土地面积和地形情况来决定。
每亩约取5~10个样点,选取样点时,应避免在非代表性的地方布点,应取“S”形布点。
(2)取样:每一点采样数量应大致相等,取表土样时可由上向下取一片土壤,将各样点所取土样均匀混合,用四分法逐次弃去多余部分,最后将剩余的1公斤左右平均样品装入样袋,填写标签,带回室内。
4.土壤剖面样品是为了解土壤发生、发育的化学过程和理化性质。
一般按发生层次采样,对于每一种土壤类型,至少取三个重复剖面,各重复剖面的同一层次样品不得混合。
有关剖面点的选择、挖掘,请参阅“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一节。
而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一般是从每层中间部分采取,若土层过厚,可在该层的上部或下部各取两个样品,样品一般不应少于0.5~1公斤。
若含较多石块或侵入体时,应采样2公斤以上,取样时先从剖面下部层次开始,取出的土样分层分别装入布袋内,并填好标签一起带回室内。
5.土盒标本样品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形态特征和对土壤进行比较,应从剖面的下部层次采集,放入盒中的最下一格,依次向上层采集,并逐格盖上盖子,以免上层对下层之污染,最后注明编号、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和土壤名称,并在土盒侧面注明各层深度。
6.土壤整段标本的采集(见图5-1):在土壤剖面垂直的坑壁上,掘出一个与整段标本木箱大小吻合的长方形土柱(长100宽20厚5cm),然后将箱框套在土柱上,将箱框中凸出部分削平后,把箱盖盖上,用螺丝钉旋紧,再从箱底面切土,使整段标本逐渐脱落下来,将装满木框而过多的土壤用剖面刀从标本箱底面除去,旋上底板,在箱盖上写明编号、时间、地点、采集者和土壤名称,同时在箱侧面也应写明剖面编号。
土壤整段标本是为陈列土壤资源而采集的,一般情况下应用不多,应用较多的是土盒标本的采集、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以及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
图5-1 整段标本采集示意图(选自罗汝英主编《土壤学》)三、土样处理方法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1.样品的风干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亚铁等)的速测,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
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置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等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
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以防污染。
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1cm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
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
一般3~5天即可风干,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2.样品的制备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
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品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
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
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石砾含量=(石砾重/全部风干样品重)×100%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100g,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1mm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在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0.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100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等使用。
3.样品的保存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
标准样本或对照样本则要长期妥善保存。
实验四土壤样品制备和土壤水分的测定一、土壤样品的处理和制备野外采回来的样品,经登记编号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风干、磨细、过筛、保存等,才能用于各项分析。
⒈样品的风干取回的样品除了某些项目(如自然含水量、硝态氮、铵态氮、亚铁等)的速测。
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项目都用风干样品进行分析。
因潮湿的样品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保存。
样品的风干可挂于通风橱中或是干净的木盘上摊开,压好标签进行风干。
风干时应保持通风良好,无氨气、尘埃、酸蒸汽或其它化学气体的污染,应经常翻动样品以加速干燥,并用手捏碎土块土团,使其直径在1cm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磨。
另外,捏碎土块可及时剔除其中的动植物残体,避免日后碾碎混入土样中,而增加有机质等含量,并注意除去动、植物残体或新生体等物。
一般3~5天即可风干。
潮湿季节可适当延长。
⒉样品的制备风干后的样品还需经过磨细,使其通过一定的筛孔。
因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而且称量样品很少或样品分解较困难,因此,必须经过磨细等处理。
将风干样用木棒碾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
凡经研磨都不能通过者,记为石砾须遗弃。
必要时应称重,计算石砾含量。
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100g。
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至全部通过1mm孔筛,同上法取平均500g,贮于广口瓶中供一般化学分析,其余样品再研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孔筛(使用研钵时不应敲击,以免损坏研体)。
通过0.25mm孔筛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g,其中100g进行精选,在放大镜下剔除草根与植物残体及其半分解产物,把精选的和未精选的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前者供腐殖质及全氨分析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用。
⒊样品的保存供生产和科研工作分析用的土样,通常要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样品应放在磨砂广口瓶中,在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酸碱气体等影响的环境中保存。
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集人和过筛孔径等。
标准样本或对照样本则要长期妥善保存。
使用工具:剖面刀、小铲、样品袋、标签、标本盒、铅笔、木棒、木盘、镊子、放大镜、台称、研钵、广口瓶、土壤筛(孔径2mm、1mm、0.25mm)等。
二、土壤水分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因素之一。
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分布、转化和有效性,以及土壤的通气状况,所以土壤水的含量与林木生产有很大的关系。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是不同的,进行土壤理化常规分析时,必须以绝对干燥的样品为基准才能使分析结果在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使整个分析结果有一个合理的相对性数值,因此必须对土壤水分进行测定。
(二)测定方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多种,常见有的烘箱法、洒精燃烧法、红外线法以及中子测定法,本实验着重介绍烘箱法,并对酒精燃烧法、红外线法做些简单介绍。
(三)方法原理(烘箱法)土壤水分可分为分子内部结合水、分子间的吸湿水和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自由水三类。
结合水要在600~700℃的高温下才可除去,而由于分子间引力所吸附的吸湿水,只要转变为气态水即可除去,对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采用105±2℃的温度烘烤。
(此温度下同时可除去自由水)烘烤时间。
应达恒重为此,对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则需要用减压低温法(70~80℃温度,<20毫米汞柱),根据土样在烘烤时失去的重量。
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含量。
(四)测定方法⒈风干土吸湿水的测定将称皿(或铝盒)编号连盖置于105~110℃烘箱内烘烤半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后(约半小时),连盖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得W1。
粗称5~10g过1mm孔筛土样平铺于称皿中,再精确称重得W2,移入加热至105~110℃的烘箱内,烘烤8小时(此时,应把盖子斜放在皿侧),取出加盖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半小时)立即精确称重得W3,再放入烘箱中烘3小时(以求恒重)取出冷却称重得W4,直到恒重(两次重量之差<3毫克)。
表4-1 结果记录与计算⒉自然含水量的测定⑴烘干法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只是需称量25g自然湿土,且只要感量1/10或1/100天平即可(因新鲜土样含水量常在10%以上,25g土样就含水分几克,普通天平即可满足其要求精度)。
⑵红外线法将样品置于红外线灯下,利用红外线照射的热能。
使样品水分蒸发,而测其含水量。
此法快速简便。
固定红外线灯于铁架上,下面垫一石棉板。
(距灯中心5~10cm),称取5g(精确至0.01g)土样平铺于已知重量的称皿(或铝盒)中,置于红外灯下(每次可放4~6个样品,照射3~7分钟称重(有机质含量少的样品7~15分钟),时间太长,易引起有机质碳化而造成误差。
结果计算同烘干法。
⑶酒精燃烧法本法是利用酒精在土壤中燃烧,使其水分蒸发,由燃烧前后的重量算出土壤含水量,与烘箱法相比差值在0.5~0.8%左右。
称取10g土样(大的植物根系及石砾应剔除)放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精确至0.01g)。
加入适量酒精至土样浸透,点火燃着连续灼烧2~3次,使达恒重。
按下式计算含水量烧失重是指称量土样前后的重量差。
(六)仪器设备称皿、铝盒、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普通天平、95%酒精、玻棒、火柴等。
注意事项:烘箱法测定含水量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称皿。
冷却后应立即称重,且称量时应迅速、准确。
烘时应揭开皿盖,称量时则应盖上皿盖。
实验五土壤质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质地是各粒级组反映出来的特征,它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林业生产上常以土壤质地作为苗圃地、造林树种选择、排灌量估计、土壤肥力判断以及耕作,施肥措施等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