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五代词优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5(课件+试题,打包15套) 课件4

三、文题背景 1.《菩萨蛮》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 次第的一组作品。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 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2.杨柳《论韦庄词》 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 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 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 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 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二、诗词故事
秦妇吟秀才 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走。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 吟》一诗。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腐败、 残暴。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人称其“秦 妇吟秀才”。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分满,话留三分软。不清楚我的路子,就别打听我的底线。二、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回复他所有的动态,而是研究下面的可疑评论。三、车子有油、手机有电、卡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指望别人都是扯淡!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方向盘。四、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讨厌我,我也未必喜欢你,何必咄咄逼人费了口舌也讨人嫌,你闲得慌但是我没空陪你。
答案
3.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但本词却偏偏 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词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 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 这一切的美景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 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 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中国古代文学 唐五代词

第十章 唐五代词
一、什么是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请欣赏下面四首词,体会词和 一般诗歌有何不同。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⑹?长亭连短亭⑺。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晚唐时期
晚唐是唐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填词成为文人们的普遍爱好, 词的专业作家和专集也涌现出来(温庭筠成为第一位以词 名世的大家)。晚唐文人词着重抒写男女之情和身世之感。 温坛(花间词)
西蜀词坛以花间派词人为主。其内容多为花前月下、男 女之情。
②南唐词坛(南唐词)
讨论:谈谈你对唐代文学的印象。
②李煜词的创作情况
李煜词现存约32首,主要可分作前后两期: 前期词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题材较窄,风流妩媚。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 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温庭筠词题材比较狭窄,几乎所有的词都抒写闺情怨思, 但在艺术技巧上很有特色。
③精读:《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 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 析) 肖像、 动作(细节)、着装。 3、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浓丽婉约”这一风格的认识。 词采浓艳华丽,如“金”、“雪”、“花”、“金鹧 鸪”等 抒情委婉含蓄,只提供一个闺妇晨起梳妆的场景。
一、什么是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请欣赏下面四首词,体会词和 一般诗歌有何不同。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⑹?长亭连短亭⑺。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晚唐时期
晚唐是唐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填词成为文人们的普遍爱好, 词的专业作家和专集也涌现出来(温庭筠成为第一位以词 名世的大家)。晚唐文人词着重抒写男女之情和身世之感。 温坛(花间词)
西蜀词坛以花间派词人为主。其内容多为花前月下、男 女之情。
②南唐词坛(南唐词)
讨论:谈谈你对唐代文学的印象。
②李煜词的创作情况
李煜词现存约32首,主要可分作前后两期: 前期词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题材较窄,风流妩媚。 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 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温庭筠词题材比较狭窄,几乎所有的词都抒写闺情怨思, 但在艺术技巧上很有特色。
③精读:《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 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 析) 肖像、 动作(细节)、着装。 3、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浓丽婉约”这一风格的认识。 词采浓艳华丽,如“金”、“雪”、“花”、“金鹧 鸪”等 抒情委婉含蓄,只提供一个闺妇晨起梳妆的场景。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5(课件+试题,打包15套) 课件5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词人名片 (基本情况见《商山早行》此部分)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 人,为“花间词派”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温词意象绵密, 风格以秾丽为主,《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二、诗词故事 “温八叉”的由来
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总共叉了八次手而八韵成,时号“温 八叉”、“温八吟”。言其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答案
4.温庭筠的词被认为“窈深幽约”。试分析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的含意及写作手法。 答案 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主人公穿着 新做的、熨帖好的绣花丝绸短袄,彩衣缀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 鸟。词人看似平平淡淡地写来,实际上却是一种绝好的反衬。女主人 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又给她 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愁闷,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 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三、文题背景 1.温庭筠的代表作《菩萨蛮》十四首,是词史上的丰碑。这是第一首, 是《花间集》的开篇之作。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2.花间词派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所选的18个 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 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 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
答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南唐五代词PPT课件

第二讲 唐五代词
第一节 唐五代词发展概述 一、敦煌曲子词 词起于民间,这从敦煌曲子词可得到证明。光 绪26年(1900),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词 的抄卷,王重民辑为《敦煌曲子词集》三卷,所收 共一百六十一首。除少数著名的作者如温庭筠、欧 阳烱、李杰(共四首)外,大多数为民间无名氏作 者,这是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大多作于唐玄 宗时至五代。其中的主要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 共三十首。
1.关于词的起源有各种看法。 ①南朝乐府里某些歌辞即其雏形。如梁 武帝萧衍有六首乐府: 《江南弄》、 《龙笛》、《採莲》、《凤笙》、《采 菱》、《游女》、《朝云》。如武帝 《江南弄》云: 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 连手躞蹀舞春心。 舞春心,临岁腴。中人望,独踟蹰。
沈约《江南弄· 赵瑟曲》:
敦煌曲子词风格自然朴素,感情真挚明快,
洋溢着浓郁的生气息。在形式上有衬字、有 和声、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严,咏 调名本意者多,等等,说明处在初他阶段的 早期词尚未定型,格律上还较粗糙,也表现 了了间词清新质朴甚至俚俗的风格。
二、中唐文人词 文人染指词者,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 伦、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传世作品不多,且 限于小令,但佳作不少。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 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刘禹锡【忆江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 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 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 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一名 山花子)】李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南 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 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 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 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 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 易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南唐中宗《山花子》云: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 看。” 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 绝。后主虽善言情,辛不 能出其右之。
【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精品课件5(课件+试题,15套)2

三、文题背景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 或《浣沙溪》。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 派词人所常用。词的作年不详,似在即位初写的,又好像在丧败不支时 所作。是一首秋思词。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第一片黄叶的落下,叫醒了秋天;第一声箫笛的 响起,吹来了一季的忧伤。直吹得香消散,荷花 残,催老了容颜。究竟何人独倚栏杆,把天涯路 望断,依然心有不甘?思念向谁诉,韶光如流水, 终不堪看!有多少恨,又有多少怨,在咫尺和天 涯之间何时已成寒?痛,痛,痛!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突出了词眼“残”字? 答案 “ 菡萏香销翠叶残 ” 是落残,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是秋残, “ 细
答案
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备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 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答案 ①“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再加 上“远”、“寒”两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 妇的相思之苦。 ②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 出相思之苦。 ③情景交融。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词人名片
李璟 (916 ~ 961) ,字伯玉,初名景通,改名璟,
后因避周讳又改名为景,徐州 ( 今属江苏 ) 人,
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中主。好读书,多才艺,
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产生过一定的
【高中语文】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精品课件5(课件+试题,15套)3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 △ △
天上/人间。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之情。
全篇仅“帘外雨潺潺”是写景,其余全是不堪囚徒生活的悲怨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这样一个乍暖还 寒的春夜,面对着交织缠绵的细雨,许多愁苦往 事难免会纷至沓来,震颤心灵最深处的忧伤。几 分不尽如人意的苦闷,夹杂着几缕不随波逐流的 孤清,雨让我们冷静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又不得不在这样
的漩涡中挣扎、迷惘。身为头?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春意阑珊”所表达的两层含义。 形容寂寞冷落的残春。 ①表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时不再来的慨叹与无奈。 ②深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故事
宋太宗鸩杀李后主
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宋太祖赵 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 下毒手。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 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赵匡义赶忙去听他们在唱什 么。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词作一唱三叹,曲折反 复地表现了被俘虏的南唐君臣们的愁苦心情。赵匡义听后,知道再也不 能让南唐君臣们继续这么颓废下去影响民心了。第二天,他就暗地里下 了一道命令,把李煜给毒死了。
2.简要分析上片所运用的倒叙手法、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本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
一饷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
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对比,倒叙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 △ △
天上/人间。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之情。
全篇仅“帘外雨潺潺”是写景,其余全是不堪囚徒生活的悲怨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这样一个乍暖还 寒的春夜,面对着交织缠绵的细雨,许多愁苦往 事难免会纷至沓来,震颤心灵最深处的忧伤。几 分不尽如人意的苦闷,夹杂着几缕不随波逐流的 孤清,雨让我们冷静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又不得不在这样
的漩涡中挣扎、迷惘。身为头?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春意阑珊”所表达的两层含义。 形容寂寞冷落的残春。 ①表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时不再来的慨叹与无奈。 ②深层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故事
宋太宗鸩杀李后主
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宋太祖赵 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 下毒手。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 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赵匡义赶忙去听他们在唱什 么。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词作一唱三叹,曲折反 复地表现了被俘虏的南唐君臣们的愁苦心情。赵匡义听后,知道再也不 能让南唐君臣们继续这么颓废下去影响民心了。第二天,他就暗地里下 了一道命令,把李煜给毒死了。
2.简要分析上片所运用的倒叙手法、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本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
一饷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
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对比,倒叙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4(4份打包) 课件1

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 感慨。
林花谢去,是因为朝朝暮暮的风吹雨打,而作者 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过多的人生风雨打击。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 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 态环境的感怆。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 中。
亡国给他带来的无法忍受的悲凉
2.按时间顺序概括上片写了哪些内容?
梦境(虚写)----不知是客----梦醒后的所闻(听 觉)------梦醒后的所感(寒)
一、整体感知
3.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特点?
意象:春雨,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烘托诗人惆怅悲凉的心境: 无限江山-----江山无限,多娇美好,可惜已经沦落在 北宋的铁蹄之下,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对于故国 的怀念。 流水——流水绵绵不绝,恰似内心的怨恨。表达诗人 对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 落花——好景不长、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 和哀愁
词的末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 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 落,春去人逝,暗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这里词人以 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 恨,交织着绝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美好已逝: 国家灭亡
个人遭遇 (人上君-----阶下囚)
哀愁
君 对 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阶故
融入哀愁 暗含遭遇
下 国 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身寒更是心寒
囚思
的 念 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无及
一晌贪欢
限作 哀为
心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课件十

答案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答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 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 毛[注]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案 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案 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 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 (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惊”字蕴含了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
△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全词表现的是悲秋怀人之情。“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是通 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象,来构筑一种凄凉感伤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 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比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 园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已潜寓着极其 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愁绪。“细雨梦回”二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 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 幽怨暗恨正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 断,其执着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亦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 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答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 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 毛[注]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案 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案 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 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 (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惊”字蕴含了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
△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
△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全词表现的是悲秋怀人之情。“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是通 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象,来构筑一种凄凉感伤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 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比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 园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已潜寓着极其 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愁绪。“细雨梦回”二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 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 幽怨暗恨正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 断,其执着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亦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 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五代词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 一、燕乐的兴起 • 1、词的概念。词原配合对隋唐以来新兴燕乐 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 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 称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 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 趣等。 • 2、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 起的燕(宴)乐。燕乐是中原音乐融合胡乐 (主要是西域音乐)的产物。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 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 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 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 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在两情最 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 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 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 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錘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 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 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 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 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 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 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 的本色。
三、早期文人词
盛唐和中唐的一些诗人如张志和、韦应 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向民间词学习,开 始了词的创作。早期文人词的特点反映的生 活内容比较广阔,既有边塞风光,又有江南 景色,并非只是局限在离愁别恨、男女恋情 的范围中,大多数词风格轻快活泼,语言朴 素清新。这写都显示出他们受了民间词的影 响,与敦煌曲子词较为接近。早期文人词多 限于小令,没有长调。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 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 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 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 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 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 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 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 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 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 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 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 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 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突出了 “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 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 “宿鸟归飞急”意 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 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 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 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 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 之“空”字相应。
二、词的起源
• 1、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 诗繁荣、燕乐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还 与酒令著词有关。 • 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大多为 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 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 词过渡的特征。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rú, 双双金鹧鸪。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调笑令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的编辑及其花间词派、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 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 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 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 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欧阳炯《花间集序》 描述西蜀词人的创作情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无不清绝之 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在 这种生活背景和文艺风气下所写的词都是供歌筵酒席宴演唱, 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 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 腻粉的气味。
• 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 • 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 人,《花间集》收入其词六十六首词。温庭 筠的词风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之作, 也有一些较为清丽疏朗通俗明快之作,但总 体上多写闺阁题材,清·刘熙载《艺概·词 曲概》评其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 怨。”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 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 “温李”。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 一、燕乐的兴起 • 1、词的概念。词原配合对隋唐以来新兴燕乐 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 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 称词。曲子时就音乐而言的。词又叫诗余、 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 趣等。 • 2、词是“倚声填词”,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 起的燕(宴)乐。燕乐是中原音乐融合胡乐 (主要是西域音乐)的产物。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 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 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 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 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人公是在两情最 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明他们 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 为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 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錘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 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 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 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 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那 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 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 的本色。
三、早期文人词
盛唐和中唐的一些诗人如张志和、韦应 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向民间词学习,开 始了词的创作。早期文人词的特点反映的生 活内容比较广阔,既有边塞风光,又有江南 景色,并非只是局限在离愁别恨、男女恋情 的范围中,大多数词风格轻快活泼,语言朴 素清新。这写都显示出他们受了民间词的影 响,与敦煌曲子词较为接近。早期文人词多 限于小令,没有长调。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 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 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 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 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 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 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 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 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 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 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 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 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 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突出了 “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 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 “宿鸟归飞急”意 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 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 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 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 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 之“空”字相应。
二、词的起源
• 1、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 诗繁荣、燕乐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还 与酒令著词有关。 • 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大多为 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 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 词过渡的特征。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rú, 双双金鹧鸪。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调笑令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一、《花间集》的编辑及其花间词派、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 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 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 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 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欧阳炯《花间集序》 描述西蜀词人的创作情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无不清绝之 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在 这种生活背景和文艺风气下所写的词都是供歌筵酒席宴演唱, 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 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 腻粉的气味。
• 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 • 温庭筠精通音律,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 人,《花间集》收入其词六十六首词。温庭 筠的词风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之作, 也有一些较为清丽疏朗通俗明快之作,但总 体上多写闺阁题材,清·刘熙载《艺概·词 曲概》评其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 怨。”词风秾艳细腻,绵密隐约,代表了缛 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号 “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