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论文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毒肽,生物碱,抗肿瘤作用
_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是一种半寄生植物,常寄生于榆树、槲树等树上,其茎、叶入药。槲寄生化学成份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多糖、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素、生物碱等。传统医学认为槲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等功效,中医用来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症状[1,2]。近年来,有关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增多,其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为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肽、生物碱。本文就植物凝集素、槲寄生毒肽、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槲寄生提取物作为天然的抗癌药物在欧洲被应用已有几十年,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是槲寄生凝集素、毒肽、生物碱,本文就其抗肿瘤作用做一综述。
_1凝集素的抗肿瘤作用
_槲寄生凝集素(mistletoe lectin,ML)是一种糖蛋白,能够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糖链,由A链和B链两个亚基组成。它的B链与细胞表面受体末端的半乳糖结合,然后经细胞的二硫键裂解系统,将A链释放,经胞饮作用使A链进入细胞内,A链与60S核糖体亚基中的28SRNA结合,并断裂糖苷键,使60S核糖体不能与延伸因子EF-2反应,致使蛋白质合成停止,细胞死亡[3]。
_诱导肿瘤细胞凋亡ML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Kim等[7]研究了ML对肝癌Hep3B细胞凋亡的作用,发现其是通过诱导产生活性氧(ROS)和下调线粒体膜电位使Hep3B细胞凋亡的。其中,SEK1/JNK1信号途径起了关键作用。ML-1(VAA-1)可通过Caspases途径诱导PLB-985和X-CGD细胞凋亡,细胞学检测出现明显DNA“梯状带”,并发现细胞骨架蛋白降解,核纤层蛋白B1是其作用的靶点[8]。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引言槲寄生(学名:Viscum album L.)是一种寄生植物,常见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槲寄生在中医中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镇痛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槲寄生药理作用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文对槲寄生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一、槲寄生的化学成分槲寄生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粘液质、多糖类、甙类、酚酸类、黄酮类、挥发油等。

其中,多糖类化合物是槲寄生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二、槲寄生的免疫调节作用槲寄生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

研究表明,槲寄生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细胞,比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同时,槲寄生还能增加细胞间的免疫效应,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免疫效应。

因此,槲寄生在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三、槲寄生的抗肿瘤作用槲寄生的抗肿瘤作用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研究表明,槲寄生中的多糖类化合物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并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

此外,槲寄生中的其他化学成分也具有抗肿瘤作用。

比如,槲寄生中的甙类、酚酸类等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四、槲寄生的镇痛作用槲寄生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其镇痛作用是其药理作用之一。

槲寄生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镇痛作用,比如槲皮素、7-O-甲基槲皮素、Q I-Ⅲ等。

研究表明,槲寄生中的多糖类成分也具有镇痛作用,且能够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副作用。

五、槲寄生的临床应用槲寄生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证明其治疗作用。

槲寄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同时对缓解疼痛、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槲寄生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六、结论槲寄生是一种传统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等。

槲寄生凝胶骨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

槲寄生凝胶骨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

辅 料 及 用 量 。通 过 正 交试 验 确 定 最优 处 方 为 : 羟 丙 甲 纤 维 素 粘 度 为 K4M ,乳 糖 用量 为 6%, 乙醇 浓度 为 70%。 该 处 方在
12h时 累积释放 度达到 90% 以上 ,符合 2015版 《中国药典 》规定的标准且释 放速度稳 定。
【关键词 】槲 寄生 ;凝胶 骨架片 ;释放度
槲 寄 生 提 取 物 粉 骨 架材 料 填 充 剂
15g
化 、抗 衰老 、抗骨 质疏松 及免疫 调 节等作 用 。凝 胶 骨架 片具
乳 糖 旧
有生 产工 艺 简单 、安全性 高等 优点 。将槲 寄生 提取 物制备 成 凝胶 骨架 片 可以提 高该药 材有效 成 分的生 物利用 度 ,扩大 其 应 用 范 围 。
农 艺 ·园 艺
表 1 因素水平表
表 2 t-9(34)正交试 验设计与结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07期(总第435期)
结果表明 ,骨架材料 羟丙 甲纤维素 的粘度影 响比较 明显。 由此确定 最佳处方为 :A。B C ,即骨架材料羟 丙 甲纤维素粘度 为 K4M,乳糖用量 占 6%,乙醇浓 度为 70%。 2.3 样 品释 放 度 测 定
剂 均为分 析 纯 ,辅 料均 为药用 级 ,由吉林农 业科 技学 院实 验 剂 。
室 提 供 。
2.2 正 交 试 验 优 选 槲 寄 生 凝 胶 骨 架 片 处方
2 方 法 与 结 果
按文献方法 稍作 修改 ,得到槲寄生醇提物浸 膏 ,干燥 ,粉 碎 备 用 。 2.1 槲 寄 生 凝胶 骨 架片 辅料 筛 选
拟 定 处 方 :
按陈冰等建立 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硫酸 阿托 品为对 照品, 按 HPLC法测定 总碱含量 ,计 算累积释放量 。根据辅料筛选结 果 ,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 ,考察骨架材料粘度及乳糖用量 及润湿剂浓度三因素 ,因素水平表见表 1,设计 L畸(34)正交试验, 正 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见表 2和表 3。

凝集素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物功能

凝集素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物功能

Vol. 14,No. 8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4卷第8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6年4月21日技术进展凝集素的研究历史及其生物功能熊川男3李伟白雪芳杜昱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大连116023)摘要: 介绍凝集素的发现和发展历史,在近20年中,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了多种凝集素,并且结构已经被确定。

同时,对凝集素的结构和生物功能进行了概述,如凝集素的保护和共生作用,凝集素在复杂生物系统中具有识别分子的作用,在细胞与分子间、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识别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凝集素; 葡聚糖; 甘露糖; 生物功能Research History of Lectin and Its Bio2functionsX IONG Chuan2nan, L IW ei, BA I Xue2fang, DU Yu2guang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 China)Abstract: The history on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lectin are introduced. In recent twenty years, many lectinswere discovered extracting from the p lants, animals andmicrob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m are determined. Meanwhile, thestructure and bio2functions of lectins are narrated, such as the p rotective action and symbiotic action of lectins, indentifyingmolecular actions in the comp lex organism, the important actions of recognition between cell and molecular and intracellularsignal indentification and so on.Key words: lectin; glucan; mannitose; bio2function 凝集素作为一种非酶和非免疫起源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槲寄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研究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是一种常用中药。

传统医学认为槲寄生为祛风湿药物,其味苦、平,归肝、肾经,临床上用于祛风湿、降血压、安胎等[1];国外还用于治疗癌症。

近年来对槲寄生的研究发展比较快,本文对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1 抗肿瘤作用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被鉴定为植物凝血素、槲寄生毒肽、多糖、生物碱、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王庆瑞等[2]从槲寄生中提取生物总碱,对动物实体性、腹水性肿瘤生长及小鼠Lewis肺癌肺转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槲寄生总生物碱按50、70mg/kg给动物注射,对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EAC)、肉瘤S37、肉瘤S180、腹水网织细胞肉瘤(ARS)及白血病L1210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较明显的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肺转移。

当用药量达到90mg/kg,120mg/kg时,对实体瘤及瘤性腹水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多瘤小鼠的寿命[3]。

槲寄生碱还对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7]。

槲寄生碱在60~120mg/kg 剂量时,对移植胃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可达33.6%~71.9%;槲寄生碱在0.03125~0.125mg/mL剂量时,对食管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9.8%~67.0%,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2.7%~70.2%。

槲寄生碱在120mg/kg剂量时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可达73.8%。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1 降压作用槲寄生浓缩煎液对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显著(P<0.05),对参与高血压发病机理的中枢脑腓肽系统的异常改变有双向调节作用[8]。

槲寄生短时降压成分为胆碱、乙酰胆碱、丙酰胆碱,持久降压成分为槲寄生毒肽(为非纯品)。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 摘
04 0 1 1 0;
要J 槲寄 生提取物作为天然的抗癌药物在欧洲被应 用已有几十年, 近几年 来人们发现其抗肿瘤 活性成分主要是槲寄生凝集素、 毒肽、
生物 碱 . 文 就 其抗 肿 瘤 作 用做 一 综述 。 本
【 关键词】 槲寄生 ; 凝集素; 毒肽 ; 生物碱 ; 抗肿瘤作 用
槲寄生 ( i u cl au ( m. aa) Vs m oo tmKo ) k i为桑寄生科槲 寄生属植 物, 1 . 增 强 化 疗 药 物 的作 用 c r N .6 2 B ne 等i研 究 发现 ML作 为 辅 助 治 疗 药 物 可 以增 强 拓扑 异构 酶 atl t 是 一 种 半寄 生 植 物 , 寄 生于 榆 树 、 树 等 树 上 , 茎 、 人 药 。 寄 生 常 槲 其 叶 槲 化 学 成 份 主要 包 括 三 萜类 、 酮 类 、 糖 、 物凝 集 素 、 寄 生 毒 素 、 黄 多 植 槲 生 抑 制剂 依 托 扑 沙 的抗 癌 作用 。
21 00年
第 1 期 9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0临床与医疗 。
科技信 息
槲寄生抗肿瘤作用研究
孔 凡 青 ’ 吕 学 谦 杨 艳 红 。 (. 1包头 医学 院 内蒙古 包头 0 4 4 ; . 1 0 0 2土默特 右旗 医院 内蒙 古 土 默特右旗 3包 头 医学 院第 一附属 医院 内蒙古 包 头 0 4 1 】 . 1 0 0


集 素 、 寄 生 毒 肽 、 物 碱 。 文 就 植 物凝 集 素 、 寄 生 毒 肽 、 物碱 抗 酶 的活 性 , 果 显 示 ML以 不 依 赖 p 3的方 式 抑 制 端 粒 酶 的活 性 并 呈 槲 生 本 槲 生 结 5

槲寄生凝集素粗提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论文

槲寄生凝集素粗提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论文

槲寄生凝集素粗提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摘要】目的:建立槲寄生凝集素的提取方法,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jarket 、nb4 、u937 和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优化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槲寄生凝集素提取物,mtt法测定其对四种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建立了槲寄生凝集素的提取方法并证实其对四种白血病细胞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初步确定多种凝集素为槲寄生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槲寄生叶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1.2.3]作用。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白血病细胞【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96-02槲寄生为桑寄生科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属、苹果属、白杨属、松属各树木,有害于宿主。

我国大部分省区均产,仅新疆、西藏、云南、广东不产。

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4]。

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5]。

本文采用优化的乙醇回流提取法对槲寄生凝集素提取物进行提取,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为阐明槲寄生抗肿瘤作用并筛选出有效物质打下基础。

1 材料及方法1.1 材料干燥槲寄生植株,采自云南;白血病细胞 jarket 、nb4 、u937 和k562,均为悬浮细胞,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mtt(四甲基噻唑蓝),美国sigma公司;mcfd 5508型台式冻干机,美国 sim公司;u-20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南京宇恒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重庆四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olympus型倒置显微镜,日本;酶标仪,美国tecan公司。

1.2 方法1.2.1 槲寄生凝集素的初步提取将槲寄生植株粉碎,过60目分样筛。

准确称量粉末10g,25份,置于锥形瓶中,每5份为一组,分别加入50%、60%、70%、80%、90%乙醇150ml,85℃水浴回流24h。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1. 白果槲寄生的概述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又称桑寄生、槲寄生,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状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果槲寄生就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其主要功效包括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抗衰老等,对于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遗精滑精、久咳虚喘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鞣质、脂肪油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随着对白果槲寄生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也得到了更为详细的揭示。

在中医理论中,白果槲寄生被认为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固涩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阳痿早泄等病症。

白果槲寄生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延缓衰老过程。

由于白果槲寄生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安全性和副作用问题也亟待进一步研究。

在使用白果槲寄生时,应遵循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药。

1.1 植物概况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又名槲寄生、鸡骨草、牛筋草等,为桑科槲寄生属植物。

其原产于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白果槲寄生为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上有许多突起的皮孔。

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雌雄同株异花,花期在5月至6月间。

果实呈扁球形,成熟时呈黄绿色,内含24颗种子。

白果槲寄生的根状茎肥厚,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常依附于树木、岩石等物体生长。

白果槲寄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状茎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白果槲寄生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肝炎、肾炎、胃病等多种疾病。

白果槲寄生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等。

1.2 药用历史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da o ts o ap s-ee d n dC 9 一e e d n n e ; o l f c v l t lae瑚 ’e rle t ni 吣 u e ppoi i bt aC saedp n e t D 5 d p n e t sn h n a man r MLc ude e t eysmu t i i c lp i ri ad o fa o n
中 国 图 书分 类 号 R 9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0-8 X(09 O-Og0 O044 20 )lOS-4
[ 摘
要 ] 目的: 分析从中 国槲 寄生 中提取的 5 I凝集素诱 导 T淋 巴细胞增 殖和肿瘤细 胞凋亡 的免疫 学活性 。方 法 : 5k)
通过 C .ehr e Cn M Spao 和 oA柱分离和纯化 了分子量为 5 D的槲 寄生凝 集素 。用流式 细胞术和 E IA检测 纯化 的槲 寄生 凝集 s 5k LS 素诱导 T淋巴细胞表型 和细胞 因子分 泌格局 。并经 A nx nei V染色法研究其诱 导肿瘤 细胞 凋亡 的免疫学机制 。结果 :k n b 中国 槲寄生 中分离纯化 了由两个 3 D亚基组成 的 5 I槲寄生凝集素蛋 白, 具有特异诱导人 Ok 5k) 其
Pr p r to n n l ne m o l to fM ite o e t e a a in a d il nu du a i n o sl t e l c i n
Y i e Z A i i G N , M a — u , H NG W i h , H N u— u , nLn, H NG U Q— n, H NG J Y g, O G W —n 2 A Y hH i C E e Z i C E X e a MA A —u Z A g, — H
余奇文等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 与免疫学功能


中 医 中药 与 免 疫 ・
槲 寄 生凝 集 素 的制 备与 免疫 学 功 能研 究①
余奇文 张继英 龚 芳 马妍慧 程伟志 陈雪华② 马安伦③ 张冬青④
( 上海交 通大 学 医学院上 海 市免疫 学研 究所 , 上海 202 ) 005
, — i . h n hi i t g U i r t Sho o d i , hn h i ntu b m  ̄oy S n h i 00 5 C i l Q n S ag a a o nv sy colfMein S g z t e m m I ,h g a 0 2 , h一 g g Jon e i c e a a l ito f g a 2
f m h n s s eo n t e e t o a n 7 T elc tt ii . emo uain i yo ie n t o k a d a p oi d c o a t de r C iee mi lt a d i f c n h ma b c l yoo c y t d t n c tkn e r n p tssi u t n W su i o t e s s ' x t h l o w e n i s d. F S a d E I A a ay i w r p l d t u ni rn lc t n o t ec l me rn h s h l i h s h t ys r e a d n ce r D A a ・ AC n L S n ls e e a pi q a t yt so ai f e mb a e p o p o pd p o p ai l i u la N f g s e o f a o h i d en n r me tt n d r g a o tss 1 1 c ttxc p o e t so 6 " el a v lae y u i C ee s s Re ut :t a o n a : - nai u i p po i . 1 yoo i rp r e f " c l w e au td b sn a5 rrla e t t s l I w sfu d t t ML i o n e i 73 s s g 1 e s h n
n ad

i t — e n e t i r ML ice e T c l c ttxct ; o d mo uae l o oy a c a ie id c d c tkn ee s  ̄ i a ma me d p d n me ; ra d e ma n s e yoo ii ML c u d lt p p ls c h r - u e yo ie r l e i a p n m — y l i d n a n f tr n e y ice ig rla e o no e r s co- ee s d ihb t e rla e o t if mm tr ne l k n 1 . o cu i n o y ma n rb n ra n ee s ft lrn c o i f tr rl ae a i in t ees f i n a a oy itr u i- 0 C n lso : s u sa a n n i h g n a —l e 1 e rs l dc t a sa p tn r ut i iae t t h e s n h ML i oe ti mmu o d ltrt u n n mo u ao oh ma c l c ttxct , y kn rd c o d a o t i o mo e s e yoo ii c t ie p o u t n a p po s f u rc l . y o i n s t l

I btat O jc v :oep r im n- ou tno ilo c n( ) Me os I ti s d , 5k 胤 w spr e A s c] bet eT xle m u o d a o famge el t ML . t d : s t y a5 D r i o m l i tt e i h n h u a u fd i i
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 中具有应用价值 。
细胞扩增和 以 C sae aps 依赖途
径诱导 Jra 细胞 凋亡 , u t k 并能促进 T F N_ 释放和抑制 I 0的释放的作用 。结论 : D1 中国槲 寄生凝集 素具有免疫学 调节作用 和诱 [ 关键词] 槲寄生凝集素 ; a ae 细胞 凋亡 ;6 C ps; s 7T细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