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高中生物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合提升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选修

第二部分酶的应用章末整介提升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整合重点提升技能突破1定量探究某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一定梯度的自变量进行实验。

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合适 (即是否出现最适值)。

① 如果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合理。

② 如果不出现最适值,说明自变量的范围设置不合理,可将此实验作为预实验,然后根据实 验结果重新设置自变量的梯度和范围。

第三步:如果要提高实验的精度,应减小实验自变量的梯度,且梯度差越小,实验结果越精 确。

【突破体验:n.jn腑理ft 讨:林围定 在「足*4肉常禺搠fl:学祐合 權、 叱附法14底化苓饋tn mvi^tt皿:时何,单时 积11反謂樹的姑辆■・-捉粉龍圄3戏谅丄.摆 豪融住内,林推育鶴桩,便 酸和枇匕径通过,而应碇我叩以 Nil.址塊样淀档转化仔•摘朋的应用■阳化的Mlh7梨胶御玄杲汕 生产中的3用分酬 «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制备苹果汁: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汁匀浆。

加热苹果汁到100 C,再冷却至50 C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m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mL、4 g/mL、6 g/mL、8 g/mL、10 g/mL 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汁(如下图)I ml ] I ntU I ml{ I mL| I ml f I mL|■■- mt® 三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

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因是⑵步骤①中,苹果汁先加热到100 c的目的是⑶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m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同步教案 浙科版必修1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同步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一、课标内容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概述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第三节细胞质第四节细胞核、第五节原核细胞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教学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教学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和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第三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

总之,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加深对质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活动:观察叶绿体”。

教学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溶酶体的功能以及“活动:观察叶绿体”。

教学中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及协同作用。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倒络整合婆点整合网络构建精(卵)原纳胞染色体虹制初级精(卵)即細胞联會、㈣分协(迪)同源變色体伽抉缀衲(剜母细胞抒吃拉分贺. 染色体与遗传衲细胞〔貼细胞) 精子弗细胞受特即基因在染色伸上性诰邑体与佯性遗ft考点突破I考点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核心强化僦类旁通【名师解读】1 •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种。

(设某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2)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2种。

(3) —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 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种。

⑸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种。

(6)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1)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 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1)有丝分裂异常(以A、a所在染色体为例)(2)减I 分裂A a 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 X Y 未分离----------------- 产生T 体细胞AaBb ---- >配子AaB 或 Aab【典例剖析】1 •基因型为AaXY 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 的配子,A 、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 AY aX\ aX 1B. A X\ aX\ aYC. A 乂、aX\ AYD. A 乂、aX 1、Y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 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Y 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Y aX 1、aX 1。

生物高中第二章讲解教案

生物高中第二章讲解教案

生物高中第二章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4. 能够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特点。

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提出问题:“细胞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思考。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 定义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解释细胞的重要性。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3. 细胞的功能:营养吸收、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功能的介绍。

三、示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示意图展示细胞内部结构,让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作用。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让学生理解两者的特点。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设计细胞结构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

2. 评价标准:准确描述细胞结构,清晰说明细胞功能,符合语言规范。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主题,通过导入、概念讲解、示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评价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细节描述和逻辑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结构》教案(1)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2章《细胞的结构》教案(1)浙科版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2-1细胞概述一、细胞学说(一)、主要科学说:1、英国:胡克发明显微镜,看到细胞。

2、德国:施莱登、施旺、菲尔肖提出细胞学说。

(二)、细胞学说主要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有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有别的细胞产生的。

(三)、意义:生物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及种类(一)、大小最小的: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最大的:鸵鸟蛋的卵黄(二)、数目:生物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多(三)、种类:1、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细菌、蓝藻真核细胞植物、动物、真菌动物细胞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动物细胞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亚显微结构§2-2 细胞膜和细胞壁一、细胞膜——质膜(一)、质膜具有选择透性(二)、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1、质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的多糖。

2、质膜的结构(1)、脂双层(2)、磷脂分子的透性:头部亲水,尾部亲脂疏水。

两层磷脂分子构成质膜中的一层单位膜。

质膜中磷脂分子头部朝外,与水环境接触,尾部朝内,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其既有流动性又很坚实结构蛋白质分子露在膜表面嵌插或贯穿多糖: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成细胞外被结构特点:流动性。

功能特性:选择透性(三)、质膜中各种成分的功能1、脂双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2、膜蛋白的作用:(1)、控制某些分子、离子的出入;(2)、生物催化剂;(3)、细胞标志物。

二、细胞壁(一)、分布:植物、真菌、细菌(二)、植物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功能:保护细胞,支撑植物体§2-3 细胞质一、概述概念:由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结构细胞溶胶细胞器定义:真核细胞中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种类: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液泡、中心体、细胞骨架。

2021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章末达标验收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第2章 章末达标验收 Word版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41一、知识达标|用课标之要求自检所学知识课标要求1说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知识回忆]1.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概念是什么?2.减数分裂过程是怎样的?各时期有何特点?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用坐标曲线图表示)课标要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知识回忆]1.简要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简要说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比拟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课标要求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知识回忆]1.说出受精过程.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有哪些?课标要求4概述伴性遗传[知识回忆]1.伴X隐性遗传病有哪些特点?2.伴X显性遗传病有哪些特点?3.怎样对遗传病或相应性状进行概率计算?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能力达标|在综合检测中评价自我(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A.复制→同源染色体别离→配对→着丝粒分裂B.配对→复制→同源染色体别离→着丝粒分裂C.配对→复制→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别离D.复制→配对→同源染色体别离→着丝粒分裂解析:选D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别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子细胞.2.以下有关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正常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仅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B.同种生物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分子数和神经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相同C.同种生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粒数目相同解析:选A动物性腺中的细胞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也有进行有丝分裂的,故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止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还应该有精原细胞.3.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解析:选C图①为后期Ⅰ ,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图②为后期Ⅱ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图③为中期Ⅰ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图④为中期Ⅱ ,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4.下面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1解析:选D图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后期Ⅰ ,③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④为后期Ⅱ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例为1∶1 .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别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间期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5.右图表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N与n的别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M与m的别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M与m的别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解析:选C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既含M又含m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即染色体1上的M、m与染色体2上的M、m都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其上的M与m 也分开.6.以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此图假设表示有丝分裂,那么ef时期的细胞中都含有与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数B.此图假设表示有丝分裂,那么赤道面和纺锤体都出现于de时期C.此图假设表示减数分裂,那么cd时期的细胞都有23对同源染色体D.此图假设表示减数分裂,cd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别离解析:选D图中纵轴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所以假设图表示有丝分裂,那么cd 段为有丝分裂前、中期,ef段为后、末期;假设图表示减数分裂,那么cd段为减Ⅰ前、中、后期,减Ⅱ前、中期,ef段为减Ⅱ后、末期.所以假设图表示有丝分裂,ef时期细胞中含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2倍或相等.赤道面是不存在的假想结构.假设图表示减数分裂,那么cd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别离.7.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以下图,从以下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乙组细胞中有一局部可能正进行DNA复制B.丙组细胞中有一局部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的细胞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合成,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解析:选B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细胞,乙代表有丝分裂间、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丙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假设DNA复制合成受到阻断,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都不能正常进行,乙组细胞数目将增多,甲、丙组细胞数目都将减少.8.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 .以下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减数分裂B.细胞甲、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C.细胞甲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有丝分裂D.细胞甲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可能进行减数分裂解析:选A从题干所给的信息可知,该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4 ,而细胞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为24、48、48 ,可以推测细胞甲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量依次为12、24、24 ,即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9.假设某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变异) ,以下哪一个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解析:选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假设不考虑变异,细胞内也无等位基因.10.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解析:选D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故此时细胞内含有两条Y染色体.由于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X、Y染色体彼此别离,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 .对于初级|精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虽然DNA已经复制,但染色单体仍在同一个着丝粒上,Y染色体数仍为1条.11. 以下有关性别决定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拟普遍B.雄性果蝇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豌豆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析:选A A项表达为XY型性别决定,这是自然界比拟普遍的性别决定方式;在某些生物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些,如果蝇;X染色体既可以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以出现在雄配子中;有些生物(如豌豆)没有性别之分,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12.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 .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说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伴性遗传C.实验Ⅲ的结果说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选B后代出现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为伴性遗传.13. 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猫的毛色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B控制黑毛性状,b控制黄毛性状,B 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假设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C.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黄色雄猫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解析:选A因猫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 与b为共显性关系,那么黄猫(X b Y)与黄底黑斑猫(X B X 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 B X b)∶黄色雌猫(X b X b)∶黑色雄猫(X B Y)∶黄色雄猫(X b Y)=1∶1∶1∶1 .14.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双亲中的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F1中,雌果蝇眼色与亲代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眼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那么亲代雌果蝇、雄果蝇、F1代中雌果蝇、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B.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C.X a X a X a Y X A X A X A YD.X A X A X A Y X a Y a X a Y解析:选A F1雌果蝇与亲本雄果蝇表现相同,F1雄果蝇与亲本雌果蝇相同,且亲本一方为红眼,一方为白眼,雌性有两个XX ,假设保证F1雄性只一种性状那么亲本雌性为纯合,所以亲本雌性为白眼X a X a ,雄性为红眼X A Y, 由此可推出F1雌性为X A X a ,雄性为X a Y .15.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那么F2代卵细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A.卵细胞:R∶r=1∶1精子:R∶r=3∶1B.卵细胞:R∶r=3∶1精子:R∶r=3∶1C.卵细胞:R∶r=1∶1精子:R∶r=1∶1D.卵细胞:R∶r=3∶1精子:R∶r=1∶1解析:选D因F1全部为红眼,所以亲本红眼雌果蝇为X R X R ,白眼雄果蝇为X r Y;F2雌性个体有两种类型:X R X R和X R X r ,比例为1∶1 ,产生卵细胞R∶r=3∶1 ,雄性个体有两种类型X R Y、X r Y比例为1∶1 ,产生精子R∶r=1∶1 .16.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对狭叶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C.子代雌雄各一半,全为宽叶D.子代为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且比例相等解析:选A因为狭叶基因使花粉致死,所以狭叶雄株后代只有一种可育花粉Y ,所以后代全是雄株.17.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都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她们的孩子是色盲的概率是()A.1B.1/2C.1/4 D.1/8解析:选D夫妇正常那么他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 B X-和X B Y ,女性的弟弟是色盲,所以其母为X B X b ,那么女性为杂合子的可能为1/2,1/2X B X b与X B Y可产生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8 .18.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②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④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A.只有1种说法正确B.只有2种说法正确C.只有3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均正确解析:选A图中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应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19.人类先天性聋哑病(d)和血友病(x h)都是隐性遗传病.基因型DdX H X h和ddX h Y的两人婚配,他们子女中表现正常的概率是()A.0 B.25%C.50% D.70%解析:选B Dd与dd后代1/2听力正常,X H X h与X h Y后代有1/2不患血友病,所以后代正常个体为1/4 .2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 ,白眼雄果蝇占1/4 ,红眼雌果蝇占1/2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别离定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选C由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交配,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推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由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性连锁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才表现自由组合.21.在XY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A.精子B.卵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解析:选A XY型的个体能产生X和Y两种精子,XX个体只产生X一种卵细胞,当其与X 型精子结合后代为XX(雌性) ,与Y型精子结合后代为XY(雄性) .22.蛙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现有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蝌蚪,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终发育成了一只具有生殖功能的雄蛙.假设由该蛙与正常雌蛙抱对,适宜条件下,所得后代的雌、雄性别比应是()A.1∶1 B.2∶1C.3∶1 D.1∶0解析:选D环境只影响生物表现型,不改变其遗传组成,所以该蝌蚪变成雄蛙后基因型依然是XX .23.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 h表示,显性基因以X H表示.下面是一个家族系谱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假设1号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那么1号母亲的基因型肯定是X H X HB.假设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那么1号父亲的基因型肯定是X H YC.假设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8D.假设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解析:选A由于1号和2号正常,6号患病,可推知血友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1号的父亲为血友病患者(X h Y) ,那么1号的基因型为X H X h ,其中X h来自父亲,X H来自母亲,所以1号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 H X H或X H X h;假设1号的母亲为血友病患者(X h X h) ,肯定将X h遗传给女儿,女儿的基因型为X H X h ,其中X H来自父亲,即父亲的基因型为X H Y;4号基因型可能是X H X H或X H X h ,其中X H X h的概率为1/2 ,1/2X H X h×X H Y→1/2×1/4X h Y;4号与正常男性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为血友病患者(X h Y) ,可以判断4号的基因型为X H X h ,X H X h×X H Y→1/4X h Y .24.下面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 ,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个体5两病皆患的概率是1/160C.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3D.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选C由图中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 ,与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为B、b ,那么Ⅰ1的基因型为AaX B Y、Ⅰ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Ⅱ1为甲病女性,故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 ,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个体3中与甲病相关的基因型为1/3 AA、2/3Aa ,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1/2X B X B、1/2X B X b,个体4的基因型为30%AaX B Y、70%AAX B Y ,故个体5患甲病的概率是2/3×30%×1/4=5% ,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 ,故个体5两病皆患的概率是5%×1/8=1/160 .25.下面是某家庭遗传病系谱图.请分析,假设7号与8号婚配,所生子女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A.2/3 B.1/3C.3/4 D.3/8解析:选A依图解,5和6个体患病,而其女孩9个体表现正常,可判断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7个体基因型为aa,8个体的基因型为1/3 AA、2/3 Aa ,故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3×1/2=2/3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4分)以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请据图答复:(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2)图a~e中与曲线②和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图曲线代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①~③段表示有丝分裂.②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图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d为有丝分裂中期,图e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 .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a、d、e .答案:(1)有丝染色体(2)e、b(3)a、d、e④⑤⑥(4)a、d、e(5)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27.(13分)人类白化病(a)对正常(A)为隐性,并指(B)对正常(b)为显性,它们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如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中仅表示相关染色体的变化,假设相关染色体上没有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基因.(2)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分裂完成时将生成4个子细胞,其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该个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条,此时染色体组的数目为________ .(4)图中染色体1和2的关系是________;假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1与2没有分开,那么该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正常与异常的比值为________ .(5)此人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结婚,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从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别离,可推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图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 .(2)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已确定,故其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也就确定了.(3)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92条,有4个染色体组.(4)当同源染色体1与2在减数分裂时移向同一极,那么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异常,其形成的四个精子也都是异常的.(5)此人(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婚配,后代有3×2=6(种)基因型;后代中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正常=1-3/4×1/2=5/8 .答案:(1)见以下图(2)初级|精母AB、AB、ab、ab(3)92 4(4)同源染色体0∶4(5)65/828.(13分)以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答复:(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_病,而另一种病属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Ⅱ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Ⅱ9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能否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_ .解析:(1)分析题中遗传系谱图,Ⅱ5和Ⅱ6都正常,Ⅲ11患甲病,可判断甲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为乙病.(2)Ⅲ11患甲病,Ⅱ6一定为Aa;Ⅰ1患乙病,Ⅱ6一定为X B X b ,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Ⅱ7为aa ,可判断Ⅰ1和Ⅰ2为Aa ,Ⅱ8为AA或Aa ,且Ⅱ8患乙病,为X b Y ,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AAX b Y或AaX b Y .Ⅲ14患乙病,Ⅱ9一定为X B X b ,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因此Ⅱ9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3)由Ⅱ8和Ⅱ9的基因型可以判断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的概率为0;Ⅱ8和Ⅱ9的后代男女都可能患乙病(都不患甲病) ,因此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不能确定后代是否会患乙病.(4)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Ⅱ代中Ⅱ8和Ⅱ9 ,Ⅱ8来源于Ⅰ代中的Ⅰ2、Ⅱ9来源于Ⅰ代中的Ⅰ3 ,因此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Ⅰ2和Ⅰ3 .答案:(1)乙常隐(2)AaX B X b AAX b Y或AaX b Y AAX B X b(3)0不能,因为后代男女都可能患乙病(4)Ⅰ2和Ⅰ329.(10分)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长硬毛与短硬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现有两只果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表所示.(1)果蝇的黑身与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的判断正确,那么用上表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应出现什么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短硬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如果给你提供长硬毛雌果蝇、长硬毛雄果蝇、短硬毛雌果蝇、短硬毛雄果蝇,你将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对上述判断加以验证?(只要求写出遗传图解) 解析:(1)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出现3∶1的别离比,且子代中这对性状的表现与性别不相关联,因此灰身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假设选取子代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选出的杂交组合有AA×AA、AA×Aa或Aa×Aa ,因此杂交子代的结果为全部灰身或灰身与黑身呈现3∶1的别离比.(2)子代中长硬毛与短硬毛出现3∶1的别离比,且短硬毛均为雄性,因此长硬毛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验证方法是取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短硬毛雌果蝇与长硬毛雄果蝇杂交.答案:(1)灰身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呈现出3∶1的别离比全是灰身或者灰身与黑身呈现出3∶1的别离比(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图解如下:短硬毛雌果蝇长硬毛雄果蝇P X b X b×X B Y↓F1X B X b X b Y雌果蝇均为长硬毛雄果蝇均为短硬毛。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一、课标内容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关键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

可在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和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

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等现象。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正确的遗传学观点。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何第整合 县二I 呱:上【名师解读】1 •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 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n 种。

(2)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 2种。

(3) —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 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 种。

⑸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 种。

(6)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 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1)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 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 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1) 有丝分裂异常(以A 、a 所在染色体为例)||考處澳叢I考点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设某生物含n 对同源染色体,不考(2)减I 分裂A a 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 X Y 未分离____________ 产牛 ____________T 体细胞AABB ――亠配子AAB----------------- 产生 T 体细胞AaBb --- >配子AaB 或 Aab体细胞AAB B —产T 配子AA B【典例剖析】1 •基因型为AaXY 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 的配子,A 、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 AY aX\ aX 1B. AX'、aX\aYC. A 乂、aX\AYD. A 乂、aX 1、Y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 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Y 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Y aX 1、aX 1。

答案 A 【对点小练】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汇编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章末整合
考点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
【名师解读】
1.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设某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种。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2种。

(3)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种。

(5)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种。

(6)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
(1)有丝分裂异常(以A、a所在染色体为例)
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导致


⎪→体细胞
AABB
――→
产生
子细胞AAAABB →
体细胞
AaBb
――→
产生
子细胞AAaaBb
(2)减Ⅰ分裂A、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X、Y未分离减Ⅰ分
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



⎪→体细胞AABB――→产生配子AAB
→体细胞AaBb――→
产生
配子AaB或Aab →体细胞AaX B Y――→
产生配子AX B Y
或aX B Y
(3)减Ⅱ分裂A、a所在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X染色单体未分开减Ⅱ分
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导致




⎪→体细胞AABB――→产生配子AAB
→体细胞AaBb――→
产生
配子AAB或AAb
或aaB或aab
→体细胞AaX B Y――→
产生配子AX B X B
或aX B X B
【典例剖析】
1.基因型为AaX n 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Y、aX n、aX n B.AX n、aX n、aY
C.AX n、aX n、AY D.AX n、aX n、Y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Y、aX n、aX n。

答案 A
【对点小练】
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1 B.1∶2
C .1∶3
D .0∶4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两个精子。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致分裂的两个精子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次级精母正常分裂,生成两个正常的精子,所以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

答案 A
2.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 和a 、B 和b 、C 和c 为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
A .AbC 、aBc 、AbC 、aBc
B .aB
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 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因此,只有A 选项符合。

答案 A
考点2 探究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加试)
【名师解读】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隐性雌×显性雄—⎪⎪⎪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雄性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或雌性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X 、Y 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 染色体上
(1)X 、Y 染色体结构分析(如下图):
①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 区段,在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
等位基因。

②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 区段,在X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③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 、C 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2)实验设计方案:
选取纯合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

⎩⎪⎨⎪⎧ ①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
于X 染色体上
【典例剖析】
2.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一对X 和Y 性染色体,X 和Y 的结构模式图如图中甲所示,其中Ⅰ表示X 和Y 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 和Y 所特有的基因。

果蝇是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果蝇的X 和Y 上分别含有图中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 和b 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 和r 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 和b 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R 和r 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 和Y 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区域。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 和b 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 和b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 和b 基因分别位于X 和Y 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位于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域(Ⅰ),R 和r 基因只有X 染色体上才有,说明其位于X 染色体的Ⅱ区域。

在减数分裂时,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域有联会和交叉互换现象,非同源区域则没有。

含有B 和b 两种基因的刚毛雄果蝇基因型可能有两种,即X B Y b 或X b Y B
,要确定B 和b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可以让该
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 b X b)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答案(1)ⅠⅡ(2)Ⅰ(3)①X B Y b或X b Y B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③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X 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Y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对点小练】
3.现有一表现型为短尾且稳定遗传的小鼠种群,偶然出现了一只长尾雄性小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

科研人员将这只长尾小鼠与多只短尾雌鼠交配,F1全部为短尾小鼠。

F1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雌鼠全部表现为短尾,雄鼠中短尾和长尾的比例是1∶1,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F2个体表现型可知,控制长尾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长尾基因的位置,请从亲本小鼠种群和F1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或XY的同源区段上
(2)从F1中选取短尾雌鼠与长尾雄鼠杂交得到长尾雌鼠,然后利用该长尾雌鼠与亲本种群中的短尾雄鼠测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4.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答案能。

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