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合集下载

高一浙科版生物必修1课件第3章 第3节 酶

高一浙科版生物必修1课件第3章 第3节 酶
D.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及本质, 分析如下:
【尝试解答】 __B__ 【探规寻律】 (1) 酶是蛋白质,不等于蛋 白质就是酶。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酶不一定只存在于 细胞内,而酶的作用也并非只能在细胞内或 生物体内才能发挥。
跟踪训练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①是由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 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 产生酶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 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 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酶的专一 性(特异 性)
比较项目
曲线
酶的活性
底物浓度 对酶促反 应的影响 酶浓度对 酶促反应 的影响
解读 (1)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随着温 度(pH)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在 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大,超 过这一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 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 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 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在其它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 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 酶与底物结合,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在底物充足,而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 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 .酸碱度:同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情况基本一样,
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不同的
酶最适pH是不同的。
五、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pH、温度、酶的浓度、
底物浓度、反应产物的浓度等。
核心要点突破

高中生物: 33 酶(课件)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33 酶(课件)浙科版必修1

反应条件
在60℃恒温下保温10-15min
鉴定 班氏试剂 1滴
1滴
1滴
1滴
反应 反应条件
沸水浴3min
实验结果
1
2
3
4
淀粉液 + 水
淀粉酶 + 水
淀粉酶 +
淀粉液
淀粉酶 +
蔗糖液
3 vs 4: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3 vs 1:不是淀粉与班氏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3 vs 2:不是淀粉酶与班氏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萨姆纳尔(1887—1955)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切赫和加拿大人奥特 斯曼发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核酶。
二、酶的概念
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作用 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
三、酶的催化特性
探究1. 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
过氧化氢酶
2H2O2
2H2O + O2
123 4
1. H2O2 2. H2O2 + FeCl3 3. H2O2 + 鲜马铃薯小块 4. H2O2 + 熟马铃薯小块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细胞内的新陈代谢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一、酶的发现
1. 胃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1773年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研
究发现,鹰胃中的分泌物对
肉有消化作用。
斯帕兰扎尼(1729-1799)
2.对于酵母发酵的争论 19世纪中期
巴斯德(18221895)
发酵离不开酵母菌的生命活动, 发酵的动力蕴涵于活细胞中, 具有生命活力。
发酵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 菌
3.酶(Enzyme)的名称的提出
1877年
德国人库恩提出酶(Enzyme) 这个名词,取自希腊语“来源 于酵母”之意。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 3.3 教学课件 《酶》(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 3.3 教学课件 《酶》(浙科)

四、酶的催化特性
过氧化氢酶
2H2O2
2H2O + O2
12 12
3
3
1. H2O2
2. H2O2 + FeCl3
实验一
3. H2O2 + 鲜肝脏研磨液
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二
淀粉
蔗糖 糖
酶 酶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麦芽糖 (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 (还原性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4.酶的化学本质
1926年美国人萨姆纳尔 从刀豆种子中得到脲酶的结 晶,证实了酶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萨姆纳尔(1887—1955)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 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核酶。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二、酶的本质
李比希:发酵是一种化学反应,与 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无关;细胞中的 某些物质在发酵过程中起作用。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3. 无细胞发酵的发现
把酵母菌细胞研磨,获得不含酵母菌细 胞的提取液。把提取液加入到葡萄糖中, 可以生成酒精。
毕希纳(1860-1917)
结论:发酵确实可以在无细胞的条件下 进行发酵所需要的物质是活细胞产生的
第三章 ● 第三节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一、酶的发现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1. 胃液对食物的消 化作用1773年 斯帕兰札尼
2. 对酵母发酵的争论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1
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酵母菌代谢 活动的结果;整个细胞在发酵过程中起作用。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酶(第2课时)精品课件

最新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酶(第2课时)精品课件
B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解析】选B。图中实线表示最适条件下的反应,当温度(wēndù) 下降10℃时,酶活性降低,反应中获得最大生成物量所需时间延 长,但生成物总量不会改变。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影响的情况,下列
解释不正确的是 ( ) B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fǎnyìng)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第五页,共39页。
酶活性受到抑制 (yìzhì)但未失活
酶已失活
酶的活性与温度(wēndù) 关在系较:低温度(wēndù)时(低于
最适温度(wēndù)),酶的活 性随温度(wēndù)升高而增强;
达到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强;
高于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 度升高而降低;直至失去活性。
总结: 在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 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六页,共39页。
2.酶浓度、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sùlǜ)的影响:
(1)图1中,在一定(yīdìng)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 率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yīdìng)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 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图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 度呈正相关。
第十四页,共39页。
H2O2溶液
②加缓冲液及___(_r_ó_n_g_y,è)同时将量筒注满水。
③安置(ānzhì)反应小室上,面放好量筒:将反应小室放在盘中的水里,
反应小室
(shàng
贴有滤纸片的内壁应在_m_i_ɑ_n_),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复习课件-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复习课件-新版

2.酶的分布与作用机理
(1)分布: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胞外酶(如各种消化
酶)。
(2) 作用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这
种复合物很容易发生反应,变成产物并且放出酶。酶对
于它所作用的底物有着严格的选择。酶与底物的结合如
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 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互补形状
蛋白质 _________ RNA ,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 _____
核酶 称为_____
[ 思维激活 1] 归纳“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试着给 酶下一个较完善的定义。
提示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是生物催化剂
,使底
质会发生一定的
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 恢复原状 又 。 (4)酶作用的强弱可用 酶活性 表示。
[ 思维激活 2] 刚吃馒头时没有甜味,咀嚼一会 儿,馒头就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提示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
糖,从而产生甜味。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化学本质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来源
分酶变性失活导致的,而低温时酶没有变性。
1.酶催化效率的实验验证
(1)变量分析 自变量 催化剂的类 因变量 底物分解速率或 无关变量
试剂的量、反应温度
和pH(无关变量要求 等量、条件最适)
型(单一变量) 产物形成速率
(2)实验流程
试管号 H2O2溶液 MnO2 1 3 mL 少许 2 3 mL -
B.有的酶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有的酶可以从体内 转化合成 C.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D.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酶》教案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术状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的催化机理和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效率和特异性。

[过程和方法]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验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体验生命科学价值学习教育。

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方程式。

(ppt展示:n2+3h22nh3)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进行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高温、高压、催化剂。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酶课件 浙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三节酶课件 浙教版必修1

淀粉酶 + 水
淀粉酶 +
淀粉液
淀粉酶 +
蔗糖液
3 vs 4: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3 vs 1:不是淀粉与班氏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3 vs 2:不是淀粉酶与班氏试剂发生了颜色反应
1、酶的高效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适宜2的、温酶度的专:
一性
低温抑制酶活性,
适宜的pH值:
过酸、过碱都使酶失活
高温抑制酶活性,直至使酶失活
过氧化氢酶
2H2O2
2H2O + O2
123 4
1. H2O2 2. H2O2 3. H2O2 + FeCl3 4. H2O2 + 鲜马铃薯小块
+ 熟马铃薯小块源自实验结果编号 底物 H2O2(2%)
反应条件
现象(气泡)
1
1 ml 自然分 不解明显
2 1 ml FeCl3 少/慢
3
4
1 ml 1 ml
李比希 (1803-1873)
3.酶(Enzyme)的名称的提出
1877年
德国人库恩提出酶(Enzyme) 这个名词,取自希腊语“来源 于酵母”之意。
库恩(1837–1900)
4.无细胞发酵的发现
1897年
德国的毕希纳发现无细胞的 酵母汁就可以完成发酵。
毕希纳 (1860-1917)
发酵确实可以在无细胞的条件下进行 发酵所需要的物质是活细胞产生的
鲜马铃 熟马铃 薯多小/快块 薯不小明块显
123
4
探究2. 淀粉的分解实验
试管编号
底物1ml
酶促 反应
实验处理
反应条件
1
2
3
4
淀粉液 无 淀粉液 蔗糖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共17张PPT)
第3节 酶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共17张PPT)
为什么用过氧化氢(H2O2) 清洁伤口时会产生很多气泡?
血液和细胞内有过氧化氢 酶,该酶能促进过氧化氢 分解产生氧气
一、酶的作用
H2O2
H2O+O2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
加热、加压、催化剂
脲酶是 蛋白质
毕希纳 萨姆纳
死细胞中的物 质和活细胞都 能引起发酵
少数酶是 RNA
胃蛋白酶等许多 其他科学家 酶也是蛋白质
切赫和奥特曼
二二、、酶酶的的本本质 质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3.3酶
酶产生的部位: 活细胞 酶的作用: 催化作用 酶的化学本质: 蛋白质或RNA
作用部位: 可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定义:酶是 活细产胞生的具有 催的化有作机用物,其 中绝大多数酶是 ,少蛋量白的质酶是 。
RNA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

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 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3 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动动小手
自变量
因变量
步骤
试管编号
12
3
4
一 3%新制H2O2 溶液 2ml 2ml 2ml
2ml

反应条件
常温
90℃
2滴3.5% FeCl3
2滴20%新鲜 肝脏研磨液
结 果
气泡产生观测指不标明显 少量 较多
大量
卫生香燃烧
变亮
复燃
2滴 肝脏研磨液
O
2mlH2O2
O OO
酶的作用机理
a c
b
正常条件下分子活化能的是 C , 酶促反应所需活化能的是 b , 酶降低的活化能的是 a 。
酶的作用机理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 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 催化效率更高
二、酶的本质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发酵与 活细胞 有关
巴斯德
争论 李比希
发酵与死细胞 中的物质有关
O
OO
OOO O
4mlH2O2
(连线)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加热 H2O2的量、浓度 小试身手 H2O2分解速率
肝脏研磨液的量及新鲜程度
加入肝脏研磨液
FeCl3的量及浓度 加入FeCl3
12
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说明
加热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1号试管与3号试管对照,说明
13
FeCl3能促进H2O2分解
1号试管与4号试管对照,说明
14
பைடு நூலகம்
过氧化氢酶能促进H2O2的分解
3号试管与4号试管对照,说明
3 4 加率热。过、氧F化eC氢l3、酶H比2FOe2C酶l3都的能催加化快效反率应高速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加热为什么能加快化学反应?
H2O2 (常态)
H2O2(活跃状态)
能量
加热
•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 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