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导学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设问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三、新课导学:(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①AB 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的过程)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048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这是海波熔化过程)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2、非晶体(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含答案)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一、情景引入上物理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请同学们认真体会对联的意思,水结冰时冰的温度真的没有下降?冰化水时水温不会升高吗?你信吗?让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二、教材研究问题1——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参照课本图4-27,把装有一些小冰块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慢慢的给小冰块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
问题2——水的凝固时温度会变吗?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水会不会结冰?水结冰是什么过程,想想水要结成冰要达到什么条件?结果表明:水放入冷冻室后,温度渐渐 ;到达 ℃时开始结冰;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 ;当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温度 。
三、典例分析如图4.3.1为某物质受热熔化的曲线,这种物质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计时初温为 ℃,熔化过程一共用了 min ,AB 段物质处于 态,BC 段处于 态,CD 段处于 态。
解析:我们从冰熔化中知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答案:晶体;40;10;8;固;固液共存;液。
四、达标训练1、无线电维修人员,经常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路用焊锡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焊锡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锡的熔化过程需要 热;凝固过程需要 热。
2、小明在做一种物质凝固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 (1)据实验数据在如图4.3.3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该物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时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4、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在太阳下,乙在房间内,一会儿后两盆水中都有未熔化的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盆中的水温比乙盆中高B、两盆水温相同C、乙盆中的水温比甲盆中高D、无法确定5、保温瓶内,有一定量0℃的水,现向瓶内放一小块—2℃的冰后,盖好瓶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C、冰和水数量都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6、如图4.3.4所示表示某固体熔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只吸热,不升温B、BC段只吸热,不升温C、CD段只升温,不吸热D、BC段不升温也不吸热7、如图4.3.5所示,一烧杯中有大量冰块,试管中也有冰块,现把试管放在烧杯中,不接触烧杯底,用火给烧杯中冰块缓慢加热,烧杯中冰块熔化了一半后,则试管中的冰块()A、不会熔化B、全部熔化C、一半熔化D、一小半熔化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这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从而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引入:我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二、实验1:我让学生观察铁块在热水中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铁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三、实验2:我让学生观察铁块在冷水中的凝固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铁块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四、实验3:我让学生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熔化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五、实验4:我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冷水中的凝固过程,并记录温度、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冰块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通过实验观察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对熔化和凝固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拓展延伸中,我打算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图,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情景导入】冬天河水结成了冰,春天冰化成水;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秋天的早晨会有露,雾,霜......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95第一段,回答: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任务二: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熔化凝固/min温度/℃分析数据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图线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对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在熔化和凝固前,熔化和凝固中以及熔化和凝固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
.海波凝固前,凝固中,凝固后。
【评估交流】你的结论与别人的相同吗?谁的更合理?对比海波熔化特点进行讨论练习:1、如图4-2-1所示,为某晶体的______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 状态,CD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48℃表示该晶体的______。
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min的时间.DA“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导学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下面是我设计的一堂幼儿园活动的文档: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是以游戏和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孩子们亲身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熔化和凝固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加热器、温度计、容器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记录表,包括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温度变化记录。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熔化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体验熔化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熔化的特点。
2. 讲解:简要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重点解释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 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4. 讨论: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难点:让孩子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准确记录温度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孩子对温度变化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熔化和凝固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能否正确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孩子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这需要我们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粤教沪版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2、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由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________、2、根据固体在熔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况,可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像冰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_______;另一类像石蜡那样,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________。
冰、食盐、石墨、金属等是_________;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_________。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在凝固过程则要_________热。
二、基础自测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3、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冰的凝固点是________。
4、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冰C、玻璃D、松香6、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冰熔化后,杯中的水面()A、上升B、下降C、不变﹡我的收获:﹡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二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1、课本98页活动2(请同学们留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下来)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1、铁矿石在炼铁炉里熔化成水,这是_______现象。
2、用质量相同的0 的冰比0 的水冷却效果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
5、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融化,这说明()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D、房间温度在0 以上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完成金牌学案P56、57和58中的内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3节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实践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液体与固体相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材: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棒、水杯、水、冰块。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物质从固体变成液体,又有哪些物质从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1.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熔化和凝固这两个现象发生?它们和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实验探究(15分钟)1.实验一:观察蜡烛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步骤: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将一个玻璃棒插入蜡烛火焰中。
2.观察蜡烛和玻璃棒的变化。
–实验记录:观察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2.实验二:观察水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步骤:1.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冻成冰块。
2.取出冰块,观察冰块溶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记录:观察水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分析(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归纳蜡烛和水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并进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关键观察点。
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实验归纳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讲解液体与固体相变的规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
1.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物质可能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情况?2.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质,了解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进行展示。
小结操练(10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情况下,物质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又在什么情况下,物质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概念巩固。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3节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导学案

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习目标】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3.会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4.经历探究活动中数据的记录,认识到图像法是一种比较直观地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习难点】能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主学习】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1.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在工厂中将钢铁炼成铁水就是过程,将钢水浇铸成工件是过程。
知识点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实验探究(1)完成“活动1 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2)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3)观察图4-28“探究海波的熔化现象”,说出为完成海波的熔化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你认为还需要其他什么器材吗? 。
(4)思考下列问题:①你认为该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 。
②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目的是。
③组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铁夹,要求位置适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加热;然后调节铁夹,使试管浸入烧杯的水中,但不能;最后调节铁夹,使浸没在海波晶粒中。
④为了研究实验过程,就需要记录有关数据及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请将你设计的表格在下列空白处画出。
2.熔化的特点(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开始时温度,当温度达到℃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给海波加热,但海波的温度,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石蜡的熔化过程与海波的熔化过程(选填“相同”或“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在此过程中,石蜡,最后全部熔化为液体。
3. 凝固的特点把实验装置中的酒精灯和烧杯移去,仔细观察海波、石蜡又慢慢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你会发现:(1)海波凝固过程中温度;(2)石蜡凝固过程中温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2课时
1.列举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
2.会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
3.经历探究活动中数据的记录,认识到图像法是一种比较直观地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一、固体熔化图像
1.认真观察并分析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它们的图像有什么不同?
答案海波的熔化图像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而石蜡的熔化图像则没有.
二、晶体和非晶体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的不同,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3.像海波这样,有(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4.像石蜡这样,没有(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5.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石英、水晶等.
6.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松香、玻璃、塑料、橡胶、沥青等.
7.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8.晶体不仅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固定的温度.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9.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10.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例如: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固态汞的熔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11.查部分晶体的熔点表,表中哪一种物质的熔点最高?说明了什么?
答案钨.钨非常不易熔化.
12.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高达2000 ℃,根据物质的熔点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材料做灯丝?答案钨.因为熔点高.
1.观察分析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归纳出晶体熔化的条件和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答案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必须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1)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2.
3.根据自己所做过的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判断下列五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表示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A表示液体沸腾过程;B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C表示晶体熔化过程;D表示非晶体熔化过程;E表示晶体凝固过程.
4.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 ℃,测量当地气温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答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而水银的凝固点是-39 ℃,在气温低于-39 ℃时,水银便成了固态,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见《导学测评》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