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艺版音乐五上第5课《木瓜恰恰恰》word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然、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了解、体验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并且能够为歌曲用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或电子琴)、多媒体(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导入情境导入。
师播放图片。
提问:照片中小朋友在做什么?生:卖报纸。
师:我用什么形式来卖会更吸引人呢?生:唱歌。
播放《卖报歌》。
师:快乐的小报童们,咱们唱一唱咱们的《卖报歌》吧!齐唱《卖报歌》介绍“叫卖歌”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我们刚才这种:流传在民间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叫做“叫卖歌”。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知道唱这首《卖报歌》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卖东西的歌曲啊?生: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叫卖声.那么你知道国外的商贩是怎样叫卖的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印度尼西亚,学习那个国家的一首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三)聆听感受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由叫卖调发展而来的一首歌曲,请你们认真聆听,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歌曲中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请你在这个词出现的地方轻轻的拍拍手。
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师:歌曲中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生:“恰恰恰”师;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热情、欢快的。
师;歌曲是卖什么的?生:水果的.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听到这么欢快的歌曲。
老师也想当一回小商贩,请你们来当老师的小顾客,好吗?(师提出水果篮)这样吧,我卖的水果可不止这些,你能从我的歌声中听出我卖的水果还有哪些吗?(播放伴奏,师范唱第一段)生回答:(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橘子)师板书节奏,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水果图片,再有节奏的朗读。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歌表演)木瓜恰恰恰》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歌表演)木瓜恰恰恰》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
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
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叫卖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三、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四、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同学们,欢迎你们进入音乐课堂,首先老师让你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请你们仔细听,等会随着老师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动作。
(放音乐星光恰恰恰)要求:
1、音乐中铃鼓打击的地方用恰恰恰唱出来
2、拍手恰恰恰
3、跺脚恰恰恰师:“同学们,你们做的很不错”
(二)播放音乐《卖汤圆》
师:“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啊”?歌曲演唱的含义是什么?(卖汤圆)。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叫卖歌1、老师表演《卖报歌》师: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你们想不想看?(↓播放《卖报歌》)师:老师的小节目表演完了,谁能告诉我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内容?(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师:老师是不是在一边唱歌一边叫卖我手中的报纸呀?2、尝试叫卖师:那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小报童,你应该怎样叫卖你手中的报纸呢?(生)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吆喝买报纸,好不好?听老师:诶,卖报纸呢!今天的新闻真正好呢!(生学)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咱们再来一次好不好?(生喊)3、学生演唱《卖报歌》师:快乐的小报童们,我们来唱一唱咱们的《卖报歌》好吗?(播放《卖报歌》)(生唱)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那同学们知道吗,像我们刚才这种↓流传在人间,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叫做叫卖歌。
来,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同学们声音真响亮,那今天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哪儿最有特点?(播放视频)二、引入新课(一)、初听歌曲,聆听感受师:歌曲听完了,谁能告诉老师歌曲哪儿最有特点?(生答)师:你的音乐感觉真棒!同学们,是不是恰恰恰最有特点。
师:其实不光歌曲里唱到的恰恰恰有特点,就连我们歌曲的名字也很有特点,叫什么呢?好,来听老师的,木瓜恰恰恰!xx x师:老师在读恰恰恰的时候有什么特点?(生答)欢快而且很有弹性。
师:真棒,弹起来,像我们拍皮球一样是不是?来跟老师读一读,木瓜恰恰恰~。
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的木瓜(重)和恰恰恰(轻),(示范)在声音上有什么对比?(二)、聆听,肢体感受师:嗯,很好。
听明白了吗?来,我们再来试一次。
真棒,同学们,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唱一唱轻快活波的恰恰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聆听、对比、模唱、学唱的过程中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
3.在歌表演中分享二声部歌唱的乐趣,并能用声势参与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木瓜。
教学过程: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听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师随乐律动,在每句句末“xxx"处做拍手的动作,引导听辨。
)师:你发现了吗?这段音乐哪有特点?(生略)2、师:这个声音是轻快地还是笨重的呢?一起做拍手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xxx的节奏)3、师:除了拍手我们还能加入哪些声势?(学生自由创编)选择你喜欢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学生随乐用自己创编的声势伴奏)认真听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生略)4、师:这回请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加上了“恰恰恰”(师随乐边舞边读,学生感受)5、让我们一起边说边做,看谁的动作能合上音乐的感觉又和别人不一样(播放音乐,师生一起边在节奏处说“恰恰恰”边加入扭胯的动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轻快地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的风格。
)二、学唱歌曲(一)、激情导入1、师:今天呀,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看......(神秘的拿出木瓜)2、师:它是什么水果?味道怎么样?价格呢?(生猜)那请大家在我的歌声中寻找答案。
(完整播放歌曲,老师范唱表演)(设计意图:用木瓜做道具,即真实具体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
)3、师:你们猜对了,我是卖水果的,我的水果非常多,但是我的主打产品是木瓜。
今天呀,我们就要在这首热情的歌曲中卖水果。
4、那么这首歌的名字叫《木瓜恰恰恰》(出示课题,课件)这里的“恰恰恰”表现了我们卖水果时怎样的心情呢?我们来试着合作,我来唱“木瓜”,你们唱“恰恰恰”。
(师生合作(二)、介绍印度尼西亚风光、风情。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了解“叫卖”歌曲这种艺术形式。
3. 能自信大方的参与舞蹈和声势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果篮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二、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做一个表演,请你们仔细听,我在干什么!1. 教师拿报纸表演卖报的情景。
师:谁来说说老师表演的是什么?生:老师在卖报纸。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正在推销我的报纸,那如果你是一名小报童那你会怎样来叫卖你手中的报纸呢?谁来试一试?生:卖报纸叻,一毛钱一份,大家快来买啊师:叫卖的真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吆喝一声,争取把我们的报纸都卖出去好不好?(老师示范,同学跟着吆喝:诶,卖报纸叻,今天的新闻真正好叻!) 师:同学们吆喝得真响亮,那我们来一起唱唱我们的卖报歌好不好?(边拍手,师生一起和伴奏唱卖报歌)师:你们的歌声真响亮,我们刚才演唱的《卖报歌》的体裁叫做叫卖歌,它是流传在民间的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曲。
请同学们仔细听,看这首歌曲是卖什么的?三、学习歌曲(一)整体聆听歌曲师:这首歌曲叫卖的是什么呢?生:水果师:是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
品种多而且特别好吃。
今天我们一起当一回水果店老板,看看谁能把自己水果最先推销出去,好吗?(二)学习歌曲第一部分1. 学习歌曲恰恰恰的节奏师:这首歌的歌名叫《木瓜恰恰恰》,歌曲中也穿插了几次恰恰恰?生:四次。
师:对,你们能读出它的节奏吗?师:下面,我们听一次歌曲的前半部分,听到恰恰恰的地方请大家拍击节奏并读出来。
师:你觉得恰恰恰要怎样读好听?生:欢快、有弹性、木瓜与恰恰恰有强弱对比。
师:真棒!2. 了解恰恰舞师:同学们把恰恰恰表现得真棒!这不禁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下恰恰舞,恰恰舞最早起源于古巴,舞步最初的形态是模仿企鹅摇摆走路的样子,节奏非常紧凑,那追随者木瓜恰恰恰的音乐老师就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恰恰恰的舞步风格,那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遍(师随着音乐示范恰恰恰舞步)师:同学们现在轮到你们来表现自己了,你们上台来跟老师体验一下恰恰恰恰恰的无不风格吧!(师教授恰恰舞步)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请坐3.了解印尼师:同学们,木瓜恰恰恰是哪里的歌曲呢?它是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曲,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走进印尼去了解一下我们印度尼西亚的风情(放PPT,播放印尼的风土人情照片)师解说: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367个大小岛屿组成,它被称为岛国。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案教学内容:《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
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
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了解体验叫卖歌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准确演唱《木瓜恰恰恰》。
2.教学难点:歌曲切分音节奏型、二声部演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表演的是什么?1.教师叫卖。
教师拿果盘叫卖:卖水果喽—- 新鲜的水果---- !有苹果、有橘子、有香蕉、大家买不买?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大家要不要?讨论老师叫卖的特点。
2.体验叫卖声(1)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见过哪些有趣的叫卖声?师生交流、模仿生活中的叫卖声,如学生困难,教师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加上恒拍伴奏,是叫卖声形成一定的音乐性。
A.如:卖茄子辣子西红柿了——香蕉香蕉一块钱一块钱B. 引导有节奏的模仿,教师的叫卖声:卖水果喽—!有苹果、有橘子、有香蕉、有菠萝、大家买不买?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大家要不要?(3)师:有些商贩,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边叫卖边吆喝,有些还以歌曲的形式叫卖。
这种从叫卖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叫卖歌(课件出示叫卖歌)3.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叫卖歌《木瓜恰恰恰》(课件出示,指导读课题)三、学习新课(一)体验歌曲1.初听歌曲,整体感受,了解特点。
(1)大家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看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音乐动画)(2)师生讨论特点。
2. 复听歌曲,体验恰恰节奏。
(1)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快地唱“恰恰恰”(2)教师介绍—恰恰舞。
(课件介绍恰恰舞)(3)教学恰恰舞基本动作(4)播放音乐,跟音乐跳恰恰舞。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课 木瓜恰恰恰|湘艺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了解、体验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弱起、切分节奏、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一、我们一起来叫卖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水果特别丰富。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水果吗?生:.......师:那你们卖过水果吗?生:......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个卖水果的你将如何招揽客人?生:........二、我们一起来恰恰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印度尼西亚的水果市场听他们是如何招揽客人?(边听边想,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生:欢快、活泼、热情、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买的情景。
2.再次聆听师:这首歌在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为了吸引买水果的顾客,卖主们都忍不住载歌载舞起来。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在歌曲哪个地方加入了动作。
生:..........师:这首歌曲带有恰恰舞的风格。
“恰恰恰”是一种起源于古巴的拉丁舞步,体现一种欢快、积极的情绪。
恰恰恰在这是衬词要唱的轻快,我们可以用拍手、拍肩、扭胯、踩脚。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印尼歌曲《木瓜恰恰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练习恰恰恰3.教师范唱师:看到水果市场这么热闹的场面、老师也来吆喝一下。
请同学们在恰恰恰的地方给音乐加入动作。
三、我们一起来学唱1.学唱第一乐段A段师:我们一起听听水果市场除了木瓜还有那些水果?听这段旋律有几个乐句?生: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橘子生:共有四句,(每一拍都在第四拍唱进来,也就是弱拍上唱所以就叫弱起小节)每句节奏一样。
(有节奏的朗读)(1)跟琴唱(音准、节奏)(2)老师范唱(用科尔文手势)(3)加入歌词(4)处理歌曲(强弱层次)2.学唱再现段A段师:城里人为什么来选购我们的水果?聆听第二段旋律,来寻找答案。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5课《(歌表演)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④请同学们试着跟琴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3)学唱第三乐段
①仔细聆听并观察乐谱,这一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一样?第三乐段在说木瓜的特点。
②请同学们试着演唱这三乐段,注意用愉快轻松的声音演唱。
借助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了解印尼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
②教师分析第一乐段旋律及节奏特点。
③唱旋律、XX X处加入拍手,加歌词。
④加入打击乐器。
(2)学唱第二乐段
①请同学们聆听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由几个乐句构成?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②创设水果市场上卖瓜的情境,学生模仿老师叫卖式演唱第二乐句,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叫卖声演唱这一乐句(大声、小声、着急地)
(3)请同学们完整聆听音乐,根据歌曲内容划分乐段。(三个乐段)
找个别同学回答,你是如何划分的?(出示ppt)
1.卖水果的时间地点(城市、赶集)。
2.叫卖的现场。
3.木瓜的特点。(皮儿薄、个大、味儿鲜、物美价廉)
(1)学唱第一乐段
①学生聆听第一乐段。并思考:这个乐段由几个乐句构成?这几个乐句的节奏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拓展
1.完整演唱歌曲。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①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注意第一乐段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用稍快、连贯的声音演唱。
②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第一乐段加入器乐演奏伴奏,第二乐段采用领唱的形式演唱,第三乐段动作参与表现。
加强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掌握了歌曲中较难的节奏型——切分节奏,通过歌曲了解了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和物产特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喜悦的心情,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学生能了解印度尼西亚一些相关的文化及“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教师在教室中卖报纸,(你们思考,我用什么形式来卖会更吸引人呢?)唱歌,那么
你所知道的卖东西的歌曲还有哪些?卖汤圆***,对,这是在我们国家的商贩们的叫
卖歌,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一种歌曲体裁──叫卖歌,这三首歌都属于叫卖歌。
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
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能看到、听到。有谁能模仿一下各种
各样的叫卖声呢?例如:卖汤圆,冰糖葫芦,磨剪子来,锵菜刀;)我们来听听,各
种各样的叫卖声.那么你知道国外的商贩是怎样叫卖的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印
度尼西亚,学习那个国家的一首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
2.小结:印度尼西亚不仅风景秀美,并且特产也相当多,尤其是盛产各种各样的水
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市场上到处都有叫卖水果的吆喝声。大家看到这些水果了
吗?印尼的人民在收获了水果之后,都是放到大集市上去卖的,他们为了吸引别
人的注意力,就开始大声介绍自己的水果有多么棒,希望大家都去买。你们来看
看你认识哪些水果?
3.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那些人是怎么样叫卖这些好看又美味的水果的.(第一
遍听全曲)、完整的感受《木瓜恰恰恰》,随乐在XX X处模仿老师拍手。
4.下面我们模仿他们来向大家介绍这些美味的水果好吗?
三教学过程
1、(节奏练习)
X X X . X X X X X X -
木 瓜 、 芒 果 、 香 蕉 、番 石 榴
(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我们先来看这是几拍子的节奏?第一小节完整么?那么叫什么节奏?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节奏来介绍第2句歌词里的水果:
菠 萝 、 榴 莲 、 都 古 和 橘 子
每个学生单独模仿,再集体模仿。特别注意附点节奏的练习。
切分节奏,单独练一个,依次增加难度共6个,学生念一念切分节 奏,强调中间音
(课件展示)
3、按节奏读全曲歌词.
4、唱谱.学生分句领唱,后齐唱(课件:出示大歌谱)
5、自己填词,同位俩自主学习歌词唱法.
6、生一句,师一句.后齐唱
7.歌曲处理(处理后用图片课件演唱)
(1)印尼人民收获了这么多的水果,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自豪、高兴)你体
会到他们高兴和自豪的心情了吗?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他们高兴的心情?(恰恰
恰)
(卖瓜人热情招呼大家卖水果,激动的心情吆喝叫卖,音调要高)
四,比赛反映力(课件)
四、拓展(课件)
你知道我们烟台有什么特产么?如果让你来卖烟台的特产,你会创造什么样的
叫卖歌?(分小组自由创造)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收获真不小,不仅了解了印度尼西亚,还学会了《木瓜恰恰恰》这
首歌,更创作出了简单的叫卖歌,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讨论,努力创作出更好的叫
卖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