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集
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
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于鉴赏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目次课题周次节次祖国,妈妈2晨22音乐家海顿32雨中乐42藏族的歌5-63五环旗下你我他6乌鸦与狐狸72童趣82对花92红领巾之家2步步高12音乐万花筒2-134第一课祖国•妈妈教学目标:、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

【导语】⾳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乐的各种元素,包括⾳的⾼低,⾳的长短,⾳的强弱和⾳⾊。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惊愕交响曲 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作的。
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的⾳量演奏,爆发强烈声⾳,定⾳⿎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步舞曲,轻快活泼,⾳乐诙谐富有活⼒;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们在欢快的舞蹈。
本课选取的是第⼆乐章的曲⼦,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乐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介绍“海顿” ①说⼀说“交响乐之⽗”——海顿的⽣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看书中图⽚,⾛近海顿当年的⽣活情景。
③讲⼀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 ①唱⼀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
学⽣随钢琴⾃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乐章。
学⽣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什么感觉? ④数⼀数,明确变化:⽤⾃⼰喜欢的⽅式表⽰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图型、⽤⼿指数、⽤拍⼿、⼝说等等),板书: 主题:幽默、滑稽、 第⼀变奏⼩提琴演奏 第⼆变奏加⼊⽊管乐器C⼤调转为c⼩调,ff强⾳记号 第三变奏在弱的⼒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度、运⽤琶⾳、附点节奏等。
⑤查⼀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查教材第58页“⾳乐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
最新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版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课祖国妈妈总2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 CAI课件、钢琴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 CAI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CAI: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三、新课教学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CAI:播放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1、同学们闭眼聆听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4、全班同学跟琴划拍轻唱曲谱5、师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第一课祖国妈妈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CAI: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三、新课教学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CAI:播放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1、同学们闭眼聆听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4、全班同学跟琴划拍轻唱曲谱5、师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课《茉莉花》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1、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3、创造性的表现歌曲《茉莉花》,让学生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歌曲,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识领域较前一段更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
好的音乐素材更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五、教学策略:1、教学形式设计课始用一段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国接过奥运圣火时,中国小女孩站在大红灯笼上演唱茉莉花的录像,引出课题《茉莉花》。
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为什么会选择演唱茉莉花?这一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茉莉化的魅力所折服,进而有了学习的强烈愿望。
演唱歌曲是教学内容的三大板块之一,为了让学生用细腻的声音演唱《茉莉花》,我利用CAI创设了一个置身茉莉花园的意境,画面上洁白美丽的茉莉花,配上优美动听的《茉莉花》音乐,再悄悄洒上茉莉花的空气清新剂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深吸气,慢呼气,从而用甜美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
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精选5篇)

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精选5篇)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音乐中表达出来对朋友的珍惜之情,能够产生并逐渐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格【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为歌曲划分乐句,并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学会乐句并进行乐句的划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20XX年8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运动会吉祥物福娃;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唱《歌唱中国》)。
教师总结:对,那就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们北京开幕的日子。
那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更是我们中国人为此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在这个百年庆典的时刻,由我国歌唱家刘欢与英国的莎拉?布莱曼携手,极其深情地演唱了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震撼了整个世界!教师进行总结。
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1.通过多媒体初步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什么样的。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歌曲是抒情、温柔的,速度是稍慢的。
2.接下来教师弹琴,同学们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歌曲的旋律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总结出歌曲旋律出现重复部分,其作用是强调情感。
3.紧接着教师弹琴,同学们跟着轻声哼唱,哼唱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歌词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歌曲团结友爱、热情友好、珍视友情的情感。
4.同学们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并且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乐句,歌曲可以划分成几句。
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乐句这整个音乐句子的表达完整,一般是4-8小节,歌曲可以划分成四个乐句。
5.最后,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同步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同步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和你我他第一课:音乐常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教学重点: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 教学内容:- 什么是音乐?- 音乐的分类-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欣赏。
-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音乐欣赏材料。
第二课:五线谱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概念和记谱方法。
- 教学重点:认识五线谱和音符。
- 教学内容:- 五线谱的构成- 音符的基本表示方法- 练记谱- 教学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跟随练。
- 教学资源:五线谱示范、音乐练材料。
第三课:乐器的分类-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主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乐器。
- 教学内容:- 乐器的分类- 了解几种主要乐器- 欣赏乐器的音色-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音频欣赏。
- 教学资源:图片、音频资源。
第二单元:欢乐歌谣第一课:传统儿歌-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传统儿歌的特点和韵律。
- 教学重点:传统儿歌的学唱和节奏感。
- 教学内容:- 传统儿歌的特点- 学唱常见传统儿歌- 按节奏打拍子- 教学方法:示范教唱,学生模仿。
- 教学资源:传统儿歌歌谱、音频资源。
第二课:流行歌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流行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 教学重点:理解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 教学内容:- 流行歌曲的特点- 学唱一首流行歌曲- 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歌曲欣赏,学生演唱。
- 教学资源:流行歌曲歌曲、音频资源。
第三课:欢乐歌谣-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欢乐歌谣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教学重点:学唱和演唱欢乐歌谣。
- 教学内容:- 欢乐歌谣的特点- 学唱常见欢乐歌谣- 用动作表达歌谣的内容- 教学方法:示范教唱,学生模仿。
- 教学资源:欢乐歌谣歌谱、音频资源。
新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

新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茉莉花》,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CAI课件、钢琴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讲授内容1、能学会歌曲《茉莉花》,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讲授过程一、构造讲授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那里?CAI: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
3、新课讲授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CAI:播放歌曲《茉莉花》。
1、同学们闭眼聆听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蜜意地)。
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教师的琴声用蜜意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爱中华,我爱妈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用美的语言赞美祖国。
2、听赏后,能用简单的词语谈谈对齐唱歌曲《歌唱祖国》的感受,了解齐唱、独唱两种声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教学重点:从听赏中了解齐唱和独唱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摘录“歌颂祖国”的诗歌以及歌曲。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二、听赏《歌唱祖国》。
1、生随乐拍手、踏步。
2、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齐唱《歌唱祖国》后的感受吗?3、师: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1)学生跟着课件里的音乐唱。
4、比较一个人唱与集体唱的效果,了解齐唱与独唱两种声乐形式及其音响的区别。
5、看图:课件展示“开国大典” 、“祖国壮丽风景” 、“运动健儿夺金”的画面。
6、学生畅谈、交流,举例说说还有什么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富强了。
三、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部分作品,播放《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纯音乐作背景。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3、师生随乐齐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四、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在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赏气势磅礴的歌曲《歌唱祖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在第一时间便将学生带入了课堂的爱国情境之中。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在教学第二个内容——诗歌朗诵时,很多学生课前收集了歌颂祖国的诗歌,并且还练习了多遍,所以叫他们上来吟诵时,各个都声情并茂,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为轻松学唱、深情演唱新歌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能深情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用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意境。
二、学唱旋律。
1、师:你对这首歌的旋律熟悉吗?你想用哪种方式来学唱旋律呢?方法选择:母音模唱法、轻声视唱法、分句识读。
三、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学习歌词。
方法选择:跟唱法、小组自学法、互帮法。
四、指导演唱。
老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分组排练。
1、老师: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们想表演什么节目庆祝这个节日呢?2、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
六、综合表演。
1、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
2、学生自评、互评。
七、拓展引申。
1、师:你还会唱哪些关于祖国妈妈的歌呢?2、跟唱《爱我中华》。
八、总结下课。
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课堂后记:在新歌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带唱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证明“互帮法”这个方式学习歌词就本校四年级学生的基础而言还行不通,因为每个班能完整识谱的几乎没有,最合适的还是“轻声跟唱法” 。
第二课《晨》教学目标: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感受“晨”景。
1、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2、听赏《晨景》(1)感受乐曲(2)替乐曲取名(3)乐曲简介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1)学一学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听一听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介绍知更鸟。
(3)唱一唱随音乐用“ jiu ”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2)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5、有感情锝演唱歌曲。
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三、表现《清晨》1、师生合作参与(1)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清晨》(1)分组设计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看哪组设计得最好!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2)分组练唱(3)比一比(4)评价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评价要求:唱出歌曲的内在情绪;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正当文明小听众。
(5)颁奖演唱形式多样且演唱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结束全课。
课堂后记: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
再通过学、说、听、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
第三课音乐家海顿教学目标: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难点: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四课雨中乐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电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器。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的流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1、唱〈春雨蒙蒙〉(1)导入(2)生合唱〈春雨蒙蒙〉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1)导入。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4)老师介绍作品.(5)欣赏录象带《电闪雷鸣波尔卡》。
3、说雨中趣事。
(1)导入:你能告诉大家你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生讲述雨中趣事。
二、戏雨——音乐游戏1、导入2、音乐游戏《找朋友》游戏目的:朋友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游戏内容:为“小红伞”找朋友。
游戏要求: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那么,你就找到了“小红伞”的朋友具体操作:(1)三个小组分别拿一把伞:绿、黄、蓝。
(2)听一听、唱一唱“小红伞”上的旋律。
(3)各小组合作视唱各自伞上的旋律。
(4)播放“小红伞”上的旋律。
请各小组分别接唱一次。
(5)指名说说哪一把伞最适合做“小红伞”朋友。
(6)用同样的方法为“绿、黄、蓝”找朋友。
三、看雨——体验歌词意境。
1、导入2、讨论CAI 出示歌词。
师:这些词怎样读才能表现夏雨的顽皮呢?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别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4、朗读。
师:同学们读一读,试试哪种读法更能表现雨的精灵和“我”的欢快的心情。
生在读中体验,并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找出最佳读法,然后一起朗读。
四、踩雨——学唱歌曲。
1、导入。
师:有了这样好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CAI 播放歌曲2、随音乐按节拍自由“踩雨”3、评价师: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谁“踩” 得最好。
4、用X O X O ︱X X X O ︱节奏型,随乐“踩雨”5、学唱旋律(1)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模唱旋律。
(2)唱曲谱。
(3)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歌曲旋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6、学唱歌词CAI 出示歌单。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生:(演唱)小结:师: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课堂后记:新歌导入时,通过“唱”引起同学们对大自然,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听”引出雷声隆隆的夏;“说”趣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夏雨的兴趣。
在学唱新歌时,通过“踩雨”这一形象的动作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熟悉第一乐段旋律。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乐谱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学到了读谱知识。
歌曲的第五、六乐句是难点七和九乐句最后两小节容易混淆,通过在琴上反复弹奏比较,学生才勉强唱准,但还有几个同学“执迷不悟”。
第五课藏族的歌教学目标:1、了解西藏的人文风俗,能饱含激情地学会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2、掌握踢踏舞的基本动作,能载歌载舞地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
3、掌握竖笛吹奏高音1 2 3 的方法,能初步学会吹奏《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重点:能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踢踏舞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教学难点:用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息与力度的控制教具准备:CAI、竖笛、钢琴。
教学过程:一、了解西藏1、藏语激趣(1)激趣相互学一学藏语。
如:你好——扎西德勒谢谢——突及其对不起——贡打好的,没问题——再见——卡里飞很棒—巴扎嘿—(2)谈话你们对西藏了解多少呢?能谈谈你心目中的西藏吗?鼓励学生说说“心中的西藏” 。
学生交流、畅谈。
2、藏歌引入过渡语:学完藏语,让我们随着《青藏高原》高亢的歌声,去看看西藏的美景吧!(1)听歌学生聆听李娜的《青藏高原》。
感受高原的空旷及歌曲高亢、悠远的特点。
鼓励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2)看画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西藏壮丽的高原风景。
CAI 展示西藏具有代表性的画面,突出高原的地理位置。
(3)介绍美丽富饶的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 之称,西藏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具有高、寒、旱的特征,西藏许多著名的大山,如:喜马拉雅、昆仑山等,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
(4)模仿用歌声模仿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解决《我的家乡日喀则》两声部的难点。
A 、师生互动老师分别带唱高、低声部,并以身体动作赋予其“呼喊” 的音乐形象,学生进行模唱的同时赋予其“回声”的音乐形象及效果。
B、师生合作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
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