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导读:本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小夜曲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二、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
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生:回答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
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
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
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
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问世。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师生再见!第四十五交响曲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第四十五交响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简介: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66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特别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教案学校:年级:四年级科目:音乐学期:第一学期四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计划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歌表演、集体舞、活动等。
四、学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延音线,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认识乐器唢呐、竹笛,以及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
3.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
4.能创编简单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5.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以及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惊愕交响曲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
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
本课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教学过程:1.介绍“海顿”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①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
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l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5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
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
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
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
第l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家海顿的一些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忠君爱国的心声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表示他对王室的忠心。
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促成了他写作国歌。
四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演唱、演奏、舞蹈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歌声与微笑歌曲:《歌声与微笑》、《小燕子》、《两只老虎》等。
2. 第二单元:美丽的祖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东方之珠》、《长城谣》等。
3. 第三单元:欢乐的节奏歌曲:《欢乐颂》、《赛马》、《四小天鹅舞曲》等。
4. 第四单元:音乐与故事歌曲:《彼得与狼》、《睡美人》、《白雪公主》等。
5. 第五单元:梦想的翅膀歌曲:《梦想的力量》、《飞翔》、《少年中国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
2. 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2. 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如演唱、演奏、舞蹈等。
3.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4. 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如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36课时。
2. 每个单元安排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课堂练习和实践活动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4. 期末进行音乐汇报演出,展示学生所学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录音机、音响、音乐CD等。
3. 教学仪器: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
4. 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湘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祖国妈妈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CAI 课件、钢琴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CAI 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CAI: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
三、新课教学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CAI:播放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唱、舞蹈、器乐等形式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教学内容
1. 熟悉音乐的基本要素,例如节奏、旋律、音高等。
2. 研究不同类型的歌曲,包括儿歌、民歌、流行歌曲等。
3. 研究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4. 研究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手鼓、铃铛等。
教学活动
1.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歌唱训练:研究不同类型的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准感。
3. 舞蹈表演:研究简单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进行配合表演。
4. 乐器演奏:研究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并进行小组合奏活动。
5. 合唱表演:组织学生分成合唱团,研究合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
2. 学生在歌唱、舞蹈、器乐方面的技能提升情况。
3.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1.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录音设备、音乐播放器等。
教学安排
本教案按照每周两课时的频率进行安排,共计十节课。
每节课
的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
兴趣和自信心。
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精选5篇)

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精选5篇)湘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音乐中表达出来对朋友的珍惜之情,能够产生并逐渐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格【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为歌曲划分乐句,并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学会乐句并进行乐句的划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20XX年8月8日是什么日子吗?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运动会吉祥物福娃;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唱《歌唱中国》)。
教师总结:对,那就是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们北京开幕的日子。
那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更是我们中国人为此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在这个百年庆典的时刻,由我国歌唱家刘欢与英国的莎拉?布莱曼携手,极其深情地演唱了本届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震撼了整个世界!教师进行总结。
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1.通过多媒体初步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什么样的。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歌曲是抒情、温柔的,速度是稍慢的。
2.接下来教师弹琴,同学们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歌曲的旋律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总结出歌曲旋律出现重复部分,其作用是强调情感。
3.紧接着教师弹琴,同学们跟着轻声哼唱,哼唱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歌词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歌曲团结友爱、热情友好、珍视友情的情感。
4.同学们再次完整欣赏歌曲,并且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乐句,歌曲可以划分成几句。
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乐句这整个音乐句子的表达完整,一般是4-8小节,歌曲可以划分成四个乐句。
5.最后,师生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演唱。
四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教案

一、教案主题:四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小放牛》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背景及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 第二课时:学习歌曲《两只蝴蝶》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
3. 第三课时:学习歌曲《茉莉花》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装饰音处理。
4. 第四课时:学习歌曲《捉泥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变化。
5. 第五课时:学习歌曲《送别》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和情感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歌曲学习:通过歌曲演唱、演奏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3. 音乐技能:通过练习和表演,评价学生的音准、节奏等音乐技能的提高情况。
4. 期末考试:进行音乐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习成果。
六、第六课时:学习歌曲《赛马》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感受西部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的快速演唱和音准。
七、第七课时:学习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温柔情感。
教学难点:歌曲的旋律线条和感情表达。
八、第八课时:学习歌曲《数鸭子》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变化和吐字清晰。
九、第九课时:学习歌曲《小燕子》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视谱能力,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本学期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对歌曲的喜好很明显,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课本上歌曲不感兴趣,甚至是说很难听。
我想适当的采取“贯通”的方法来调节这样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的1.通过歌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少年。
2.让学生多唱歌、唱好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3.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识谱知识的学习。
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的枯燥乏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真正学到知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1.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2.教师深挖教材潜力,备好课,上好课,让每节课都有一个闪光点。
3.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们既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孩子们,在他们乐于接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4.孩子们很喜欢流行歌曲,但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爱情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有选择的给孩子们多听听他们喜好的音乐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处理好矛盾的“两面性”,在适当时间用通俗歌曲可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适当把握好这个“度”!五、教学进度表《茉莉花》教学目标1. 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 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 欣赏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教学重、难点1. 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 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江苏民间小调。
曲调优美、抒情,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五声调式),歌词朴实。
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花的赞美。
《茉莉花》这首歌曲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达神秘的东方古国。
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也把这首歌改编为独奏曲。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少年儿童,唱起了《茉莉花》,向世界人民发出邀请——2008,北京欢迎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茉莉花》音乐录像。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录像中这段音乐的名字吗?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
(出示茉莉花图片)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是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
师: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茉莉花》歌曲学习1. 初次聆听歌曲《茉莉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没有大起大落,充分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 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茉莉花》这首歌,不过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而是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南京小调。
3. 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 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
(“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随音乐《茉莉花》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1. 全班跟随《茉莉花》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地域特征的《茉莉花》。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
你们来听一听这两首《茉莉花》又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茉莉花》对比填空课件)师: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师:那河北民歌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师: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名为《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也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
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生动恰当地表现出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便享誉全世界。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五、课堂小结纯洁、优雅、清丽、芳香的茉莉,我们都很喜爱,应该说它寄托了我们向往幸福、追求美满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民歌《茉莉花》,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充分的表达了这一切,看着茉莉花,唱着茉莉花的歌,想着茉莉花的美,让我们不由地开始净化心灵、呵护自然、憧憬明天。
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在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再来品一品茉莉花那令人回味的暗香……《知了》一、教学目标: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青蛙、知了的叫声,雷鸣声,大雨声的录音。
2.各种夏天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3.温度计、夏天的卫生保健常识。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寻找夏天1.夏天的声音。
2.夏天的色彩。
(1)比较夏天里植物的颜色与春天里植物颜色的不同。
(2)夏天开花的一些植物。
(3)夏天雨后的彩虹。
(4)夏天人们身上五彩缤纷的衣裙。
3.夏天里的小动物。
(1)找一找,夏天出现较多的小动物。
(2)说一说,哪些动物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4.夏天里的人们。
活动二:夏日健康小顾问1.请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夏天的卫生保健知识、安全知识。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夏天健康生活注意事项。
活动三:夏日里的小奉献1.课前查阅冷饮制作方法的资料。
2.与同学相互交换不同冷饮的制作方法。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分三个环节进行,也就是分成三个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并学会了与同学交流合作,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杨柳青》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扬州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这首小调歌词不固定,常填入诙谐,风趣,欢快的词句,本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曲调变化较自由,旋律起伏大,节奏跳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第一、二两乐句均为6小节,其中末两小节均为衬词,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则全由浓郁的地方方言特点的衬词构成,造成一种诙谐的情趣,增强了扬州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浓郁扬州民歌风格,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2、通过听赏不同题材的《杨柳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唱歌曲,体会衬词的作用,感受浓郁的扬州音乐特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演唱《茉莉花》。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茉莉花》这首歌吗?茉莉花白白的,香香的,很纯,很美,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唱一唱。
师生声情并茂演唱《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江苏的一首民歌,你知道江苏有哪些城市吗?2、生: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徐州、淮安、连云港、镇江、盐城、泰州、宿迁、扬州。
3、师生读李白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说到扬州,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大家还能记得吗?我们来一起朗读,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播放自制扬州音乐风光片,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民乐合奏《杨柳青》。
师: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个风景很美的城市。
想去看看吗?下面就跟一起走进扬州。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瘦西湖”、古刹大明寺、“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各园,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三丁包子、黄桥烧饼,还有闻名遐迩的美食——扬州炒饭,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扬州美景,老师配音讲解,视听结合,将音乐美和景色美融入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江南风采和魅力。
)二、听赏《杨柳青》:1、听老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
师:扬州美吗?大家已经陶醉了吧?同学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你们想听吗?(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2、师:听完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
3、师: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生:劳动者一边唱歌一边劳动的情景。
4、师:劳动者的心情怎样?生:快乐、喜悦、兴奋。
5、体会歌曲强弱(看谱欣赏)。
师:这首歌曲的节拍是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所以使歌曲听起来轻快、跳跃。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劳动者的愉快心情吧!准备好了吗?注意大家可以加上锄草、割麦、插秧的动作。
(再听一次,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
)三、突破歌曲重难点,学唱衬词:1、加筷子伴奏演唱。
2、讲解衬词。
3、师:这些字你觉得有实际意义吗?它就像湖南民歌“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咿呀咿子哟”没有实际意义,这样的词我们叫它“衬词”,一般要轻唱,那它有什么作用呢?生: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4、师:《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唱“杨柳叶子青啊”这一句。
5、歌曲中还有衬词吗?找找看。
师:带唱“呵呵咿呵呵,杨啊杨柳青啊”(运用听唱法学唱)。
6、师:这两句要唱得怎样?生:很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