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师用

合集下载

《老王》 教学设计

《老王》 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2)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2、教学难点(1)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或许生活艰难,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身上却有着闪光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普通人——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老王的“苦”(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老王的“苦”?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归纳: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方面都体现了他的“苦”。

2、老王的“善”(1)老王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却有着善良的品质。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老王的“善”?(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送冰、送人、送香油和鸡蛋等。

3、作者的“善”(1)作者一家对老王也是关爱有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善良。

4、深入理解主题(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这样一个不幸者心怀愧疚?(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教师总结:作者的愧疚之情源于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老王》教学案例分析

《老王》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人教版语文《老王》教学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针对《老王》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叙事散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老王》;教学案例;评析引言《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其作者杨降女士以淳朴真挚的语言对老王与“我家"的交往作了细节性的描述。

通过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三个方面使老王的形象真实而深刻的印在每个读者心中,作者对老王的感情也跃然纸上。

本文针对选取的《老王》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评析,下面以程翔老师《老王》的教学案例为例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期对今后叙事性散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老王》教学目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任课教师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教学制定的具体目标,下面我将对选取的《老王》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评析。

程翔老师《老王》教学设计的目标随着他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临时作了调整。

起初程老师计划以新授课的方式展开《老王》一课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为了解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但通过课堂与学生的互动程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基本的内容和生字词,于是把教学目标调整为“深入理解课文".下面就程老师的教学目标作详入的分析.程翔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总结《老王》的中心思想.(二)提出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问题,教师引导,小组间互相作答、补充。

三、情感与价值观唤起学生的怜悯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学会换位思考、体贴他人,以爱心回馈爱心。

以上是程翔老师就《老王》一课的最终教学目标,其知识与技能的设定,显然这是通过对学情了解后调整后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对《老王》一文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有一种感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老王》的中心思想,升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学生对预习中未能解决问题的提出,进一步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情,有利于下一步授课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课文老王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老王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老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深入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询问教师,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和尊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身边弱势群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王的短文。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弱势群体,并将感悟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文教案教案《老王》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教案《老王》教学教案

《老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培养尊重弱势群体的意识。

(2)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 对比分析方法的运用。

3.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正能量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鉴赏能力。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老王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老王的关注。

(2)简要介绍老王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对比老王之前和之后的生活变化,探讨原因。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

(2)分享关爱弱势群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8.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语文课文老王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老王教学教案设计

《老王》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弱势群体的道德情操。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和情感。

2. 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 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王》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背景及课文特点。

(2)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特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完善。

(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弱势群体。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关爱他人、尊重弱势群体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_课《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_”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分析老王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细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图片,如拾荒者、残疾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出课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思考:文章围绕老王写了哪些事?(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小组讨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人,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送冰时愿意给作者家“大”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临死前还给作者家送香油和鸡蛋。

(四)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朗读文中描写作者与老王交往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感到“愧怍”?3、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真正理解老王的内心世界,所以感到“愧怍”。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老王”,以及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六)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再次强调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下列词语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五、拓展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六、知识反馈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x的小胡同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x的小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1 2011—2012(上)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____ 班级: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 组内编号:____ 小组评价:____ 教师评价:____

课题《老王》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学会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 2、熟记字音、字形、解释词语、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3、完成自测题目,整体感知。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杨绛,女,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著有《唐.吉诃德》。其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字默存)。

预习自测 1、注音 伛 ( yǔ ) 攥 ( zuàn ) 惶恐( huáng) 荒僻 ( pì ) 塌败 ( tā) 取缔 (dì ) 骷髅 ( kū lóu ) 翳 ( yì) 滞笨( zhì )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2 愧怍( kuì zuò ) 2、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1-4自然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苦的 人; 5-22自然段说明老王是一个 善良 的人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4)、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1、这是本文的中心主旨句。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者回想过去,觉得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所以“愧怍”。

我的疑问 :(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

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3 探究案 一、 导入新课: 前几天有学生告诉我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偶像,同学们,你们关注歌星、影星、球星,是因为他们光环耀眼,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但是作家杨绛却关注一位只有姓,没有名的普通人,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了解老王。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研讨老王之“苦” (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 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 车夫 ----谋生手段 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 无亲无故 ----孤苦无依 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 一只眼 ----生理缺陷 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 塌败小屋 ----生活条件。 (2)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由于老王收入少,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4 所以居住条件极差,这些写的是老王什么之“苦’? 写老王的生活之苦。 (3)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4)老王除在生活上“艰苦”外,还在精神上“凄苦”。这样看来,我们说,老王是一个 苦 的人? 2、研讨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填下表) 事件 老王的品质 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重感情,讲仁义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知恩必报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这件事最令我感动。 因为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 ③哪一件事是作者详细描写的?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5 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因此是重点详写的一件事。 3、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问题一:老王之所以在离世前的一天还抱病来到作者家里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说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老王至死不忘。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 (1)、总是照顾他的生意,坐他的车; (2)、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 肝油; (3)、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 问题二、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关爱够了没有?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对老王的死,作者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作者感到愧怍,呼吁关爱不幸人。 三、拓展思考: 1、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6 2、从许多人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王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老王虽苦,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一家人也是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对不幸者老王抱着一颗爱心。他们交往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思索。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7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审批人:吴弟明 审稿人:陈重贤 编制人:谭晓妮 8 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概括选文的内容。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8.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9.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10.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