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系统对装甲部队安全控制的作用

合集下载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一、引言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军事指挥系统,旨在提高作战指挥效率、减少误判和决策延迟,以及实现军队指挥与作战资源的高效整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定义、特点、功能和应用。

二、定义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为军队指挥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作战指挥的工具。

它可以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作战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等功能。

三、特点1. 高度自动化: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指挥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传递,大大提高了指挥效率和准确性。

2. 实时性强: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作战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

3. 高度集成化: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如作战指挥、情报分析、作战资源管理等,实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4. 可靠性高:系统采用了冗余设计和灾备机制,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保证指挥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功能1. 作战指挥: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作战部队的位置、状态和任务执行情况,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作战指挥支持。

2. 情报分析:系统能够自动收集、分析和整合各种情报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情报支持,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3. 作战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调度作战资源,包括人员、装备、武器等,确保作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 作战计划制定与执行:系统能够根据指挥员的指令和作战需求,自动生成作战计划,并支持计划的实施和执行。

5. 指挥信息共享:系统能够实现指挥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不同指挥节点之间可以实时传递信息,提高指挥效率和准确性。

五、应用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广泛应用于军队的各个层级和领域,包括战区指挥、军区指挥、旅团指挥等。

它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指挥效率和战斗力。

同时,该系统也逐渐应用于联合作战、反恐作战、救灾等领域,为各类复杂作战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

浅谈指挥控制系统和仿真技术在军队的应用作者:杨亮张亚星周超安琪王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7期【摘要】本文首先对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仿真技术的含义做了简要的概述,简述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军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我军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仿真指挥控制应用一、指挥控制系统及仿真技术含义1、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相当于军队自动化指挥的“大脑“。

指挥控制系统核心主要是指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作战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保证指挥员的命令,保障指挥员的制定决策,指挥与控制部队,控制武器装备的使用。

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军队指挥的中枢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强弱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影响很大。

2、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用来构造仿真世界的主要技术,通过构造仿真世界是可以实现现实世界部分的功能与特性的。

仿真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的数学或物理模型进行虚拟的实验,对实际系统的性能和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与分析,本质上是为了建立仿真模型,也是对模型进行实验的一种技术。

二、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50 年代到60 年代初期。

Fortran 语言为主要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阶段,它是第一个达到成熟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当时基本上大部分可以求解数学表达式的程序都使用了它。

在50 年代仿真技术应用的领域主要游火炮控制以及飞行控制;而60 年代主要应用于火箭与导弹控制系统。

第二个阶段:60 年代到70 年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仿真程序包,还出现了初级仿真语言。

仿真软件在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求解常微分方程组,主要借助数字仿真技术。

应用领域是在航天、核能领域。

第三个阶段:70 到80 年代初期。

这个阶段出现了完善成熟的商品化的仿真语言。

这个阶段的仿真技术比以前的都更加完善成熟,不论是在表达能力、数值性能、算法还是在程序执行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完善了。

当时比较吸引人们眼球的应用领域是在制造领域。

第四个阶段:80 年代中期以后。

对建模以及仿真技术的要求在不断的增多与提高,开发的仿真软件对于各个领域来讲并不能协调有序的工作;对于仿真语言的要求也变得很复杂,大量的数据以及文档处理并不能达到要求,也不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要求。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一、引言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为了提高军队指挥效能和作战能力而开辟的一种综合性信息化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定义、目标、功能、架构和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二、定义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为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监视、导航、作战支援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指挥系统。

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全面指挥和管理。

三、目标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指挥效能和作战能力,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指挥决策,并保障军队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和共享,提高指挥员的决策水平,加强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灵便性。

四、功能1. 指挥与控制功能:实现对军队作战行动的指挥和控制,包括作战计划制定、任务分配、指挥调度等。

2. 通信与信息传输功能:提供多种通信手段,包括语音通信、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确保指挥员之间的实时通讯。

3. 情报与侦察功能:采集、处理和分析各种情报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监视与导航功能: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雷达等技术,实时监视军队行动,并提供导航指引。

5. 作战支援功能:提供作战支援的各种工具和资源,包括地图、气象信息、战术数据库等。

五、架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三个层次。

1. 硬件平台:包括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显示设备等,以及战场各个节点的终端设备。

2. 软件系统:包括指挥与控制软件、通信与信息传输软件、情报与侦察软件、监视与导航软件等。

3. 网络通信:通过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技术,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

六、优势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指挥效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指挥决策的快速、准确和可靠,提高指挥效能。

2. 加强作战能力:通过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和共享,提高作战指挥的科学性和灵便性,增强作战能力。

3. 提高指挥员水平: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训练,提高指挥员的决策水平和技能,增强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军事指挥系统,旨在提升军队指挥决策的效率和精确度。

该系统通过集成和管理各种军事资源和信息,实现指挥员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掌握,并能快速、准确地下达作战命令。

一、系统概述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架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指挥中心的计算机终端、显示器、通信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决策支持、作战模拟等功能模块;网络架构则负责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二、系统功能1. 战场态势感知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侦察手段,获取并整合战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地理信息、敌我态势、气象信息等。

指挥员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实时查看战场态势,全面掌握敌我双方的动态情况。

2. 指挥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为指挥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根据战场态势和指挥员的指令,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最佳的作战方案,并提供多种决策选项供指挥员选择。

3. 作战指挥与协同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够实现多个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协同与通信,实现指挥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指挥决策的协同。

指挥员可以通过系统界面与下级指挥员进行实时通信,并下达作战命令。

4. 作战模拟与评估系统还提供作战模拟和评估功能,能够根据指挥员的指令和作战方案,模拟出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为指挥员提供作战效果预测和评估报告,帮助指挥员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三、系统优势1. 提升指挥决策效率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整合和分析各种信息,为指挥员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指挥决策的效率。

指挥员可以通过系统快速获取战场态势,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

2. 增强作战指挥能力系统的实时协同与通信功能,使得指挥员能够与下级指挥员实时沟通和指挥,提高了作战指挥的能力。

同时,作战模拟和评估功能可以帮助指挥员更好地了解作战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提前做好准备。

3. 优化资源配置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各种军事资源,包括人员、装备、物资等。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一、概述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科技的军事指挥系统,旨在提高军队作战指挥的效率和精确性。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军事作战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从而为指挥员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作战指挥决策支持。

二、系统组成1. 硬件设备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终端设备等。

主机负责系统的整体控制和数据处理,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作战信息,终端设备包括指挥员终端、作战人员终端等,用于接收和发送指挥信息。

2. 软件系统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等。

操作系统提供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作战信息,通信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3. 通信网络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通信网络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实现指挥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根据作战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三、功能特点1. 作战信息采集与处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作战信息,包括敌情、友情、地形、气象等。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侦察手段,系统可以采集到准确的作战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战场态势。

2. 指挥信息传输与共享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通过通信网络,指挥员可以实时发送和接收指令、报告和作战信息,各级指挥员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作战。

3. 战场态势展示与分析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将战场态势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包括地图、敌我兵力分布、作战行动等。

指挥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做出准确的指挥决策。

4. 指挥决策支持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以为指挥员提供全面的指挥决策支持。

系统可以根据战场态势和指挥员的需求,进行各种摹拟和计算,匡助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调度兵力和武器装备,提高指挥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军事指挥系统,旨在提高军队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系统集成了多种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等,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获取、传输和处理军事情报和指挥信息。

一、系统架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和侦察设备,对战场上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地理信息、敌情信息、友军位置等。

2. 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军事通信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实时性。

3. 数据处理模块: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处理,提取关键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4. 决策支持模块:根据数据处理模块提供的信息,辅助指挥员进行决策,包括制定作战计划、调度兵力等。

5. 指挥控制模块:将决策结果传达给下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实现指挥的统一和协调。

二、系统功能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战场态势感知: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实时获取战场上的各种信息,包括地理环境、敌情态势、友军位置等,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2. 指挥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战场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信息,为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调度兵力等提供决策支持。

3. 指挥调度指挥:通过指挥控制模块,将指挥决策结果传达给下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实现指挥的统一和协调。

4. 作战指挥协同:通过系统内部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功能,实现指挥员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率和战斗力。

5. 指挥信息安全: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确保指挥信息不被泄露和篡改。

三、系统优势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指挥效率: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军事情报和指挥信息,大大提高了指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增强指挥协同能力:通过系统内部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功能,实现指挥员之间的协同作战,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斗力。

装甲车辆指挥控制管理认识

装甲车辆指挥控制管理认识

装甲车辆指挥控制管理认识装甲车辆综合电子系统是当今武器装甲车辆的重要技术,是把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的装甲车辆中形成装甲车辆综合电子系统,是当前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未来装甲车辆提高综合效能,实现数字化战场的基础。

战场数字化的未来将取决于军用车辆电子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车辆电子学的发展潜力。

电子化综合技术是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总线为纽带,把乘员、车辆各子系统及整个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体系。

车辆综合电子系统把自动目标探测和目标跟踪火控系统、炮控系统、车辆辅助防御系统、通信和定位导航系统、车辆状况(油料、弹药储备、故障、火灾等)监测、故障诊断系统、人机接口装置、自动化管理模块等系统综合成有机的整体。

这---技术的应用使装甲车辆的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提高了装甲车辆操作自动化的程度和指挥控制能力。

装甲车辆综合电子系统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数字集散控制、分布式系统控制和管理、系统优化设计、总线通信控制等高新技术,对现代装甲车辆中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与显示系统、目标探测与跟踪系统、稳定瞄准系统、操瞄系统。

炮控系统、火控解算系统及车辆行驶控制系统(传行操系统)、定位与导航系统、防护系统、电源分配与管理系统等,实施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分配与协调各分系统的功能,进行全系统工况监控及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保证车辆电子、电气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战车的总体作战效能,并通过车际指控系统提高装甲车辆在集成作战环境中的协同作战能力。

装甲车辆电子综合系统是通过信息共享,达到功能综合,使车内的子系统性能提高,从而使坦克的总体性能和作战效能倍增。

除了提高传统的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能外,它还加强了车内的指挥控制能力。

这是未来武器系统的重要性能,是今后战争中体系对抗的基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武器的主要技术途径。

从国外的情况看,各装甲车辆生产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装甲车辆综合电子系统的研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美国的M1A2装甲车辆、法国的勒克莱尔装甲车辆、英国的挑战者装甲车辆、德国的豹2装甲车辆及日本的90式装甲车辆已开始装备部队。

装甲部队指挥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装甲部队指挥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装甲部队指挥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作者:杨欢欢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1期摘要:现阶段,我国对国防工程信息化投入日趋扩大,以信息系统为平台设定指挥模式,能够帮助装甲兵、装甲车实现一体化调控。

结合装甲部队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装甲部队指挥信息系统设计要点,总结了信息系统在实际指挥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装甲部队;指挥系统;信息化;设计近年来,我国装甲部队逐渐走向信息化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设计作战指挥系统,帮助部队在某个区域实现综合性的调控平台,体现了国防工程的战斗力、竞争力、科技力。

因而,装甲部队要结合各种作战经历,围绕装甲兵操作要求设计指挥系统,帮助部队强化内外调控能力。

一、装甲部队发展趋势近几年,装备信息化含量明显提高,我国装甲部队始终树立打赢第一、真抓实备的观念,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高度和中心位置,努力提高部队训练的信息化水平,坚持训战一致,在固强补弱中提高实战能力。

装甲部队是国防事业建设重点对象,其包括装甲车、装甲部队,以人车一体化建设为中心思想,如图1,共同推动中国国防部综合实力提升,确保装甲部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

二、装甲部队指挥信息系统设计我国国防军事建设步入信息化,合理开发与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了战略决策的科技化。

早期受到设备、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国内装甲部队建设处于滞后期,实际指挥系统与理论研究结果不一致,阻碍了装甲部队工作的效率性。

我国装甲部队正式步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信息系统设计与利用是改革建设的第一步,关系着装甲部队可持续发展水平。

1、基站系统。

随着全站仪设备普及化应用,装甲部队指挥技术水平日趋先进,为国防部队安全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站仪作为装甲部队的新设备,应根据部队作战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指挥系统。

因此,装甲部队指挥系统要充分利用全站仪设备优势,实时建立全覆盖范围的操作平台,为装甲部队作战提供实时性指导。

2、指挥系统。

为了改变早期指挥流程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测控平台,体现了新科技、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挥系统对装甲部队安全控制的作用
作者:李玉林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1期
摘要:装甲部队在行动过程中面临诸多危险隐患,利用指挥系统可构建新型控制平台,为保障部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合指挥系统功能优势,分析了其在装甲部队安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方案。

关键词:指挥系统;装甲部队;安全控制;应用
装甲部队安全控制关系着国防事业发展,对装甲兵、装甲车等安全系数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普及化应用,指挥系统对装甲部队信息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可从多方面引导装甲部队人员构建安全平台。

实践证明,指挥系统具有多功能性、远程控制性、高效率性等特点,这些都有助于装甲部队安全控制作业,从而提升了整个队伍的作战实力。

一、机动控制系统
机动控制是装甲部队指挥系统基础模式,其主要对各种机动构建实施一体化控制,从而提升了装甲部队调度水平,从时间、空间等领域执行指挥调度命令。

例如,机动控制系统能够为陆军战术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提供真实的数据参考,如:规划、协同与监控战术级战斗的自动化、联机等动态操作,随时按照装甲部队行动情况进行指挥。

同时,机动控制系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动化平台,帮助陆军作战指挥系统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构建、传递态势图,保持了机动控制的稳定性。

二、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
当前,联合作战是各国军事战略的新思路,多种部队共同参与作战形式可增强部队的综合战斗力。

战术数据系统是对实地战斗布局的统筹指导,如图1,这套系统是彻底合成的火力支援指挥与控制系统,可用于替代战术射击指挥系统(TACFIRE),旨在实现迫击炮、野战炮、加农炮、导弹、武装直升机、固定翼空中支援火力和舰炮火力使用的最优化。

装甲部队安全控制中,也可配备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工程保障车等,均可在有效范围内实现一体化战斗,短时间内完成安全控制命令,这些都是指挥系统安全性能的具体标准。

三、前方地域防空指挥与控制和情报系统
前方地域防空指挥与控制和情报系统是一个融武器、传感器和指挥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包括通用硬件、软件和通信设备。

从国际军事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此系统具有强大的军事指挥功能,在无需人工干预情况下,精准地执行各项人工指令,按照军事化控制标准进行指挥,进而为装甲部队陆地作战提供信号。

以传感器为例,现阶段采用超远程传感控制系统,在
超远距离范围内对装甲部队实施调度控制,最大限度获取准确地部队运动信号,为指挥系统操作设定了技术平台。

对于已经设定的防控指挥系统,可及时收取情报作为指令参考,向指挥中心调度提供数据指导。

四、全源情报分析系统
对于军事化建设来说,掌握确切情报至关重要,能够对实地作战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全源情报分析系统能够实时向指挥部提供真实数据,指导装甲部队按照预定的线路作战,严格执行军事指挥命令,以免决策性失误造成的伤亡事故。

此系统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情报电子战系统,如图2,是军和师长级战术作战中心的组成部分,由计算机、士兵作战中心支援设备和通信设备构成,同时可配备多台作战指挥战车、远程遥控基站仪等,这些都是装甲部队控制要点。

五、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
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敌战情况,需配备战斗勤务支援系统作为辅助,综合考察区域战斗动态,随时做好后请支援的指挥安排。

次该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用于装备旅级至军级的指挥单位,由通用硬件系统、公共操作环境软件、人机智能软件等,按照指挥系统工作状态提出战斗知识。

例如,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按照1个帐篷配置来进行部署,此外还能够装在由项目管理战术作战中心提供的一系列标准综合性指挥所系统之内。

结论
总之,装甲部队信息化建设中,要围绕指挥系统调度设定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现有作战指挥功能平台。

本次从五个主要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细化了指挥系统的具体操作功能,帮助装甲部队建立更为安全的控制平台。

事实证明,新指挥系统的安全系数较高,实地作战功能也更具有可操控性,符合国际上军事信息化改造要求。

参考文献:
[1]孙万,焦彦平.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之路[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
报.2010(03)
[2]吴秀鹏,张春润,刘亚东,令狐昌应.陆军部队装备保障力量模块化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李玉林,1991年11月6日,男,汉,河南省新蔡,装甲兵工程学院,本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