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的意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清明的意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
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节日。
古人往往以诗歌来表达对清明节的思考和感慨。
下面将介绍一首古诗以及对其的翻译和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
诗中通过描写清
明时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情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翻译和注释:
翻译:
在清明节当天再次下着连绵细雨,路上行人因此感到悲伤
欲绝。
询问向路边的酒店哪里有?一名牧童从远处指着杏花村。
注释:
1.清明时节:指农历清明节当天,通常是春季时节。
2.雨纷纷:形容雨点纷纷而下的情景,增添了诗意。
3.欲断魂:形容悲伤至极的状态,心神快要离体。
4.借问酒家:询问路边的酒店。
5.牧童:指来自乡村的年轻牧人,表现乡村的宁静和
纯朴。
6.杏花村:一个乡村村落的名称,或许是诗人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当天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愁
的深沉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明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传统节日,感受节日背后的深刻内涵。
以上是对《清明》这首古诗的翻译和注释。
清明节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要缅怀先人,也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愿清明节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和启示。
《清明》的诗意古诗8篇

《清明》的诗意古诗8篇《清明》的诗意古诗1(一)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二)古诗清明的诗意感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
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
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
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
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
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
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
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三)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杜牧《清明》及赏析

【导语】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散⽂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杜“。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牧《清明》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学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杜,在⾏路中间,可巧遇上了⾬。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
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
诗⼈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个⽇⼦。
诗⼈⽤“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场⼤雪来”。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明二绝·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翻译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
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注释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创作背景宣和四年(1122),诗人以五绝《墨梅》见赏于宋徽宗,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赏析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
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
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
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
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代: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__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及注释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胜:优美的。
清明和清明节的区别

清明和清明节的区别
《清明与清明节的区别》
清明和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
清明。
清明节则是根据清明这个节气而来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用来悼念已故亲人和祖先。
清明是古代农民根据自然现象而制定的节气,这一天正是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时候。
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与秋冬季节相反的活动,比如祭祖、扫墓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而清明节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了悼念已故亲人和祖先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拜已故亲人,烧纸钱,献上鲜花和食品,甚至举行祭祀仪式。
清明节还有一些风俗活动,比如踏青、赏花等,这些活动让人们能够在悼念亲人的同时,也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美好。
总的来说,清明是一个节气,而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
清明是根据天文现象来确定的,而清明节则是根据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而来的节日。
两者都承载着中国人对祖先和故人的思念和悼念之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清明》(作者黄庭坚)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清明黄庭坚[宋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标签写景、感叹、人生、清明节译文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动物冬眠。
蓬蒿:杂草。
丘:指坟墓。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关于作者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也就是阳历的4月4日或5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节日。
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初被称为“寒食节”,后来改称为清明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祭祀祖先,扫墓祭奠。
此外,还会举行一些纪念活动,比如植柳、踏青、踢毽子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与清明文化相关的活动和民俗,比如放风筝、荡秋千等。
除了祭祀祖先和扫墓外,清明节还有一些特色的食品。
比如春笋、青团、清明粥等,这些都成为了清明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清明节的主题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诠释。
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和扫墓之外,人们还会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或者其他方式来缅怀先人、悼念逝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对逝者的思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这一节日充分展示了人们对祖先的孝敬和对生命的尊重。
古诗《清明》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清明节发展
在历史上,清明节经历了多个发 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踏青赏春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 往祖先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表 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清明节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人们会外 出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 生机与活力。
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如“细雨”、“行人”、“ 酒家”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 含蓄和深沉。
对比
诗人通过对比“路上行人欲断魂”和“牧童遥指杏花村”,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增强了诗歌的张力和表现力。
语言特色
简练自然
诗人用简练自然的语言,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来描绘景象和表达情感,使 诗歌语言更加精炼和有力。
在《清明》这首诗中,杜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凄迷、悲凉的世界,让
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03
诗中的情感表达
杜牧通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诗句,表达了诗
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深刻而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古诗《清明》PPT课件
目录
• 清明简介 • 古诗《清明》的作者 • 古诗《清明》的诗意 • 古诗《清明》的艺术手法 • 古诗《清明》的影响与评价 • 总结与感悟
01
清明简介
清明节的历史背景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是祭 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随着历史 的演变,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重 要的传统节日。
平仄工整
诗人运用平仄工整的韵律,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 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付景 芳
清 明
为深圳 文心公 园亭联 集诗句
椰林 味雅令人爱 ,海苑风 和任鸟飞 。 竹滴参 杯陪月饮 ,花心喜客 信天游 。 清池 秀水 姣鱼恋 ,碧草芳香 彩蝶翩 。 对 弈摊牌 同快乐 ,安康友 善好休 闲。
自古 清明雨水多 ,今年更是雨 滂沱 。 坟前遍 渍谁能跪 ,欲点冥钱无奈何 。
陈千样 好 ,每顿偏不让他饱 。 我 吃瓜瓤他 吃皮 ,个 中无奈有谁 晓 。
披金 舀海漉狂沙 ,漏取寒 星笑暮鸦 。 竦飒残 冬余几 日,赊春二两换 菁华 。
老年学 诗乐
郑 因
莫道七十古来稀,如今八十若晨曦。
霞光缕缕 心 中织 ,笑 仿春蚕细 吐丝 。
竹林吟苑 。水平风静 如磨 。望江 阁上望 江
河 ,无处 不青 罗 。
胡 宁
遣 1不
夜近 阑珊太 阳左 ,我熬 文字灯熬我 。 咖啡牛奶续新杯 ,书桌 毛孩缠一垛 。 赫赫大年风不齐 ,姗姗小 雪期无果 。 纵 然天狗印梅花 ,柳 眼惺忪看 什么 。
操有成
画堂春
斜枝柳岸满 湖坡 。穿花丛 ,觅清波 。岸
边幽径 鸟啼歌 ,美 景 自多多 。
移 步
撩人波上 逐春花 。巧传诗兴 到诗家 。
南君 求
浣 溪沙 .,J、院春 深
学书有感
似水 晴光漫 到家 ,红波溅 浪绿 波哗 , 风推妍 影 向人 斜 。 我看花 时花看 我 , 花怜我处 我怜 花 。春如一 阕《浣溪沙 》。
一 生研 习米王颜 ,到老 寻思 始悟玄 。 平淡之 中谋对立 ,阴阳合一 忌宜偏 。 采花酿 蜜推新 出 ,得意忘形 写我难 。 万砺 千磨 终俱老 ,随心所 欲出天然 。
郑 烨
I临皋晚眺
何其 三
临皋亭畔晚烟 稠 ,数缕 浮云淡不 收。
浣溪沙·题溪边梨花兼赠“梨花诗社”
一 二霓虹迎薄夜 ,两三 黄叶报清秋 。 落霞才送垂西幕 ,归雁 又闻过北楼 。
红粉 未施亦 足夸 ,青青眉 眼好 年华 ,
寂 寞幽兰休 彳亍 ,同行携手 伴孤鸥 。
玩心起 处最无 邪 。 戏客水 中抛雪 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