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仓储行业2007年发展状况分析与未来展望

中国仓储行业2007年发展状况分析与未来展望
家统计 局的数据基本吻合 。
1 . 仓 储 行 业 管 理 工 作取 得 重 大进 展 .对 全 国仓 储 业 的 发 展 3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据国家统计局等部 门统计 ,0 7年全 国物流相关行业 固 20 定资产投资总额 1 2 1 4 8 亿元 , 比增长 1. 其 中 , 同 74 %, 仓储业固 定资 产投 资额 7 8亿元 , 比增长 达到 5 %, 绝对值 看 , 4 同 5 从 远 低于交通运业 与贸易业 , 但从增 长 比例看 , 远远 高于物流相关
20 0 8年
第1 0期
物 流 工 程 与 管理
第3 0卷
总 第 12期 7
L GS ISE GN E IG A D M N G M N O ITC N IE RN N A A E E T
・ 合报 告・ 综
中国仓储行业 2 0 年发展状况分析与未来展望 07
中 国仓 储 协 会 秘 书 处
点。 2 0 年 ,全 国社 会 物 流 总 费 用 为 4 4 6亿 元 ,同 比增 长 07 50
本参数》 协会推荐标准的颁布实施 , 完善 了物流标准化于促进与规范我 国仓储设施的建设 、 提高仓储企业的服 务质量与人员素质必将
冷藏库与危 险品仓储设施 的规范建设 、 推动低温物流业与危险
化工物流的健康发展。
20 0 6年提高 4 . 9个百分 点 , 占社会物流 总费用的 5 .%; 44 保管
费用 为 193亿元 , 44 同比增 长 2 .%, 幅 比 20 1 2 增 0 6年提 高 52 .
个 百分 点 , 占社 会 物 流 总 费 用 的 3 .% ;管 理 费 用 为 5 5 2 9 7 5亿

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2011 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 (2)一、全国仓储业总体发展状况 (2)( 一)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与中物联发布的全国物流行业统计数据表明, 2010 年全国物流业整体运行良好,仓储业表现较突出。

(2)( 二) 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数据显示: 2010 年全国骨干仓储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营收入与仓储设施增长较快。

(2)( 三) 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 2010年保税仓储业得到恢复性发展,为我国保税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4)二、2010 年仓储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4)( 一) 仓储设施建设的新特点。

(4)( 二) 在仓储经营管理方面的新发展。

1、以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剥离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组建社会化仓储物流公司为标志,仓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业务合作取得新进展。

(8)( 三) 仓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进步。

(9)三、仓储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一) 政策与管理层面的问题。

(10)( 二) 行业与市场层面的问题。

(10)( 三) 仓储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四、仓储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11)( 一)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1)( 二) 中国仓储协会,作为全国仓储行业的社团组织,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11)( 三) 仓储业的发展趋势与对企业的建议。

(12)2011 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 北京 100801)本报告的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统计资料,中国仓储协会对协会会员与其它仓储物流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其它相关行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相关报刊和网站的检索资料。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第一、无论是国家统计数据、还是相关行业组织的调查数据,都表明: 在摆脱金融危机后,2010 年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增加值、仓储企业的业务规模与主营收入都有较快增长。

中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析与2009-2011年行业发展

中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析与2009-2011年行业发展

中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析与2009-2011年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析与2009-2011年行业发展分析报告》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年,在国内外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前,我国的社会物流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降幅较大,连锁零售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将持续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农产品物流与再生资源物流将成为物流服务的重点领域;国际需求减缓,拓展国内物流业务成为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将使钢铁、有色、石化等大宗资源性商品领域的物流需求减弱,而政府救市资金的投入则有利于形成大宗商品物流发展的强大需求。

2009年我国物流业仍将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

预计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将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物流产业将凸现日益细分的行业特征;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物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互动将成为物流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物流产业的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中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析与2009-2011年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国物流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协会等权威管道资料,对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环境、发展状况、细分市场等进行了研究,报告主要从当前我国及世界物流行业的现状分析出发,深入剖析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特点、特征及运行规律,从而对物流配送行业今后的运行特征、运行规模及运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物流1102 杨怡 2011111661仓储活动是产品生产流动中的一个持续过程,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仓储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企业生产、流通与消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效的仓储能够实现产品的整合,调节供应和需求,降低成本,优化整个物流系统。

当仓储业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仓储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

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结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

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仓储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3>. 我国仓储业现状具有明显的部门仓储业特征。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仓储业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各部门、各地方出于自己的利益与方便,形成了各种“工业仓库”、“铁路仓库”、“交通仓库”等。

长期形成的这种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相互封闭、重复建设的局面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

仓储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业务量不断增加,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仓储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FID 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仓储企业应用。

还有,部分新建设的综合物流园区中也有冷冻、冷藏库。

(4)冷库建设,随着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与低温仓储设施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冷库建设掀起高潮。

2010 年全国有超过15 家以上存储量过万吨的冷库建成投产,主要是民营及私人控股的投资。

(5)仓库拥有量大,但仓库管理水平较低。

2011 中国物流业报告 87页

2011 中国物流业报告 87页

The total logistics cost and its composition, 2006-201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billion yuan
management cost
12
(2) Logistics efficiency

Logistics cost to GDP Average inventory period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World ranking: 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
1.Industry overview
(1) Market size (2) Logistics efficiency (3)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functions (4)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5)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larger the value-added, the larger is the market The value-added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in the past five years, denoting a growing logistics market The value-added was 2,700.0 billion yuan in 2010, up by 16.7% yoy The share of the total value-added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GDP and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has been stable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ndicating that the logistics sector has managed to grow as fast as the tertiary market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economy

2011年为什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

2011年为什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

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管理费用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保管费用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达到17.8%,与2010年持平。

统计显示,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增幅比2010年回落2.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社会物流总额呈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增长14.2%,上半年增长13.7%,前三季度增长13.4%。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4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2010年回落1.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2%,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增幅比2010年回落17.8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5%、20.4%和18.3%。

统计还显示,去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增幅比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

针对较高的物流成本对物价的推动作用,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代鹏表示,物流成本的上升并不一定能直接推动通货膨胀。

物流成本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多,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另一个方面,能源价格的上升对于物流成本有一定的刚性推动作用。

中国仓储业发展报告

中国仓储业发展报告

中国仓储业发展报告“2004年,我国共有仓储企业10177个,就业人员39.9万人,仓储企业资产总额2578亿元,负债为1791.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86.6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利润总额23.6亿元。

”这是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三号数据公告,其中第一次公布仓储业的基本数据,可见仓储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仓储业总面积约4亿平方米(《中国物流年鉴》(2002年)资料)。

1991年至2004年,我国仓储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为0.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0.4之间。

其中,如图1所示,我国仓储业创造的社会价值2004年比1990年增加872亿,年均增长34.8%。

,我国仓储业创造的社会价值年增长呈快速上升势头,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说明我国仓储业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仓储业专业化正在加速发展,可以看出仓储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另外,交通运输业物流、贸易业物流增加值仍占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主体,虽然仓储业创造的社会价值增加很快,但是仓储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值比重相对平稳,如图2所示。

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很快;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仓储作为物流业的基础,直接创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创造了国民收入,扩大了经济总量,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保持了仓储业的比重,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

从1991年到2004年,仓储业物流增加值占整个物流业增加值为0.9到1.5再看我国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年间,我国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了30几倍。

最近几年增长更加迅速,2004年投资额是2003年的2倍,如图3所示。

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对拉动仓储业作用非常明显,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较高的年份,就是仓储业创造社会价值最大的年份。

不仅加快了仓储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物流业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而进行的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仓库年终总结

2011年仓库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1:2011年主要生产成品ZT-98共259.3T,ZT-98-1共107.975T,ZT-616共56.05T,ZT-H1共4.8T,ZT-H3共13.8T,SHP-8共16.94T(其中6.48T待确认是否合格),ZT-68共62.7T2:2011年申田外加工入库299.18183T(其中样品 3.20248T,天然负极粉250.07285T,磷片石墨8.516T,SHP-2原材料9.704T,人造负极粉27.6865T),新卡奔外加工入库80.594T,晋沪外加工入库16.95T。

3:仓库物料供应入库基本及时到位,五金备品备件采购申请也未出大纰漏,很好的配合了生产正常运行。

4:在物料管理方面进步之处(1):较以前整齐(2):不容易产生混料,基本同料同区。

(3):标识有很大提高。

(4):没产生不明物料,追踪管理基本到位。

(5):浪费减少,不合格物料减少,在可控范围之类。

(6)物料各工序领料,入库单基本齐全。

待改进之处:(1):标识牌库存跟新不及时,甚至忘记跟新。

(2):车间退料不开单,甚至不经过仓库,要加强监督(3):物料防尘,防潮等防护性要提高意识。

6:配合销售发货(1):严格要求本部门做好准确,快速的准备工作。

(2):发货流程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审批。

(3):严格要求运输部门快捷,安全到达,未按规定,给予处罚。

7:部门配合:因原料入库,外加工入库,成品发货等仓库与财务工作上联系紧密,11年与采购配合上不是很到位,主要是固定资产入库及五金备件和设备外发维修程序存在分歧。

2012年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免造成外发丢失及发出长时间不回状况。

8总的来讲,仓库11年工作基本正常,日常工作(搞卫生,报表,领料,入库,开叉车,贴桶等)也有所提高,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2012年工作,本着以公司利益,集体利益,大局为重,继续付出自己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33卷第6期总第204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综合报告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1.06.0012011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Ѳ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北京100801)【收稿日期】2011-06-20*本报告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本报告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资料,中国仓储协会对协会会员与其它仓储物流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其它相关行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相关报刊和网站的检索资料。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第一、无论是国家统计数据、还是相关行业组织的调查数据,都表明:在摆脱金融危机后,2010年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增加值、仓储企业的业务规模与主营收入都有较快增长。

第二、各类仓库设施继续大幅增加,其中,“物流园区”、仓储地产企业与流通型企业表现突出,仓储服务企业受到条件与实力限制、表现相对逊色。

第三、仓储业的经营业态与经营方式、增值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发展呈多样化态势,有些领域、有些企业有重大突破。

第四、仓储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有些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减轻税负、规范供应仓储用地、并制定专门的仓储业法规;迫切需要相关行业组织深入推动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完善行业统计工作,并通过“仓储业发展指数”引导行业发展;迫切需要仓储企业转变理念、立足需求、科学定位,在仓库建设、业态细分、专业服务与增值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

一、全国仓储业总体发展状况(一)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与中物联发布的全国物流行业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物流业整体运行良好,仓储业表现较突出。

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略有下降,其中保管费用占比略有上升。

201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为17.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这表明,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7%。

其中,运输费用3.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5%,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3.9%,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0.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1%,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

2、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仓储业增速最快2010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6.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仓储业的增加值2084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0.6个百分点,保持了长期以来的增长势头。

3、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增长,仓储业增速最快。

2010年物流相关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贸易业)固定资产投产额30675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其中,仓储业(含邮政)投资额为2238亿元,同比增长了26.7%。

相对于金融危机前40%左右的增速、大幅下降,但其与相关行业比较,仍然是增速最快的。

(二)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骨干仓储企业经营状况已经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营收入与仓储设施增长较快。

本次调查共收到216家企业关于仓储设施的调查表,有效报表208张,有效率96.3%;收到177家仓储服务企业关于运营情况的调查表,有效报表168张,有效率94.9%。

1、从152家提供其主营收入的企业来看,2010年仓储服务企业主营收入较去年增长了68.5%,从2009年的225.16亿元增长到379.49亿元。

各分项收入的增长情况如下:其中,提供仓储收入的企业有138家,提供装卸收入的企业90家。

提供配送收入的企业40家,提供加工包装收入的企业30家,提供质押监管收入的企业26家。

质押监管收入和配送收入增幅最大,是因为监管贷款额与配送量大幅增长。

根据26家提供质押监管服务企业提供的数物流工程与管理第33卷据显示,2010年质押监管贷款授信额度增长了74.5%(由200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42亿元,不含中外运公司的数据);66家企业提供的配送量数据显示,配送量比上年增长了44%(由2009年的6285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9051万吨)。

2、从134家提供了其各项业务成本的企业数据看,2010年各项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变化情况如下:调查表明,土地税增长较小,说明仓储服务企业去年新增的仓储用地不多,但相对于几年前,土地税还是翻了几番;人员与管理费用、营业税增长较大,主要是因为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设备折旧与维修费增长较大,主要说明仓储企业的库内设施及配套设施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

3、从165家提供了自有通用仓库面积的企业情况看,2010年165家企业的仓库总面积为2045.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1.8%。

其中,155家企业细分了其自有通用仓库中平房库、楼房库和立体库的面积,得到结果如下:平房库总面积773.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涨了16.1%;楼房库总面积287.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3.4%;立体库总面积409.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5%。

可以看出:目前,仓库一半以上是平房库;但是,立体库的面积增幅最大,表明在仓储设施的建设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建造立体库。

由于业务增长、自有仓储设施不够,许多企业选择外租仓库。

64家企业提供了其外租用仓库的情况,2010年64家企业外租仓库面积增长了25.1%,远大于企业自建仓库面积的增长率。

4、随着冷库市场需求增大,食品流通企业及部分公共仓储企业加大了冷库的建设力度。

37家提供有效数据的企业,2010年自有冷藏库容积较上年增长了44.5%(从2009年的177.5万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56.4万立方米);21家提供有效数据的企业,2010年自有冷冻库容积比上年增加了26.1%,从87.2万立方米增长到110万立方米。

有7家企业外租冷藏库的容积增长率为134.7%(从2009年的3.552万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8.336万立方米)。

(三)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保税仓储业得到恢复性发展,为我国保税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1、入驻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企业数量增加较快,业务得到恢复。

2010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共吸引物流企业55个,累计批准254个,实际运作199个,已经运营的物流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6.6%。

2010年全国保税物流园区新批企业数也略有增长,共批准企业291家,比上年增长5.8%,共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2010年全国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已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水平。

2、保税仓储在各类保税区域内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现,对各类保税区域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较为严重的仓储转口贸易进出口回升迅速,2010年实现进出口额10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占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比重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2010年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储进口额达到134.9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比重达到20%。

出口加工区内物流企业为加工业服务的业务扩大,保税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额达到176.65亿美元,成为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后的第二大进出口贸易方式。

二、2010年仓储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一)仓储设施建设的新特点。

由于我国仓库设施总量不足、特别是立体仓库与冷库、危险品仓库不足,因此,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连续多年大幅增长,其中,“物流园区”、仓储地产商、仓储物流企业与各类流通企业依次是仓库设施的投资建设主体。

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仓储物流企业建设仓库的速度明显趋缓,一些老的仓储企业因为城内仓库区的不断拆迁,自主产权的仓库面积大幅缩减;2010年以来,各类“物流园区”建设出现新高潮,仓库是园区的基本设施;以“普洛斯”成功上市为标志,仓储地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阿里巴巴高调进入仓储地产业为标志,电子商务公司等各类流通企业成为仓库建设的重要主体。

从新增仓库的种类分析,通用立体仓库与各类专用仓库都有增加,冷库容积增加较快,依托化工园区的危险品仓储设施增加较多。

1、各类物流园区成为仓储设施的主要集中地。

中仓协秘书处从网上检索到2010年规划、开工与竣工的物流“园区”(基地)55家(不含占地面积较小、自建自营的配送中心),经分析,呈现三大特点:园区布局正在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园区规模越来越大,园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

①按园区的分布地区分析,一线城市(京沪广深)4个,二线城市(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成都、西安、杭州)8个,其它城市及县城43个。

55个中的32个为去年规划与开工的园区,90%以上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2010年8月,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的宜昌三峡物2第6期2011年中国仓储业发展综合报告流园开工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153.8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工业品展销中心、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交易中心。

2010年11月,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国际丝网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0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0亩。

建设包括商务办公区、信息中心区、配送作业区、集装箱运输区、出口保税加工区、仓储加工区和配套设备区等7大功能分区,将容纳安平县及周边20多个市县所有货物流通,成为集仓储、加工、包装、装卸、配送、信息服务、报关、结算、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及配套服务等功能齐全的集成体。

②按园区的类型分析,综合类14个,专业园区41个(其中,商贸物流园区13个,粮食仓储物流基地共7个,冷链物流园区6个,钢材物流园区5个,保税项目有11个),其中,综合类园区主要分布在三线城市(有12个,占综合类园区的85.7%),一、二线城市主要是专业性园区(一、二线城市共12个园区,其中10个为专业性园区)。

2010年4月,云南新长征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开工,由云南新长征实业集团投资约16亿元人民币建设,将建成60万平米的现代物流基地。

该项目立足于西南市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国家,将打造成为云南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平台。

2010年底,南充市小龙物流园区已规划出台、即将动工兴建。

园区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占地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川东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辐射中西部的现代物流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