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二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是一个关于鲁迅和老舍的作品的单元,包括《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四篇课文。
以下是对这个单元的简要笔记:
1.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一部分,描述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通过闰土的讲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淳朴的民风。
2. 《好的故事》: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描述了一个梦境中出现的美丽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文章,描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点滴和与她的互动,展现了一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形象。
4. 《有的人》:这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一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人的描述,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回忆鲁迅”,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介绍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感受他的思想和精神。
同时,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第二单元的古诗1. 《过故人庄》- 作者:唐·孟浩然- 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 《秋词》(其一)- 作者:唐·刘禹锡- 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原文: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4. 《饮酒》(其五)- 作者:魏晋·陶渊明- 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 《商山早行》- 作者:唐·温庭筠- 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唐·王勃- 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唐·李商隐- 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 《十五夜望月》- 作者:唐·王建-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唐·韩愈-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0. 《陋室铭》- 作者:唐·刘禹锡-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一、字词。
1. 会写的字。
- 涯(天涯):注意右半部分“圭”的写法,两个“土”字叠加,横画长短有别。
- 莺(莺啼):上半部分“艹”要写得舒展,下半部分“鸟”字笔画要紧凑。
- 啼(啼叫):左窄右宽,“帝”字的竖画要写直。
- 郭(城郭):左右结构,左高右低,“阝”的竖画为悬针竖。
- 酒(酒水):左右结构,右边的“酉”字里面一横不要丢。
- 旗(旗帜):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其”字中间是两横。
- 瞻(瞻仰):左半部分“目”字要写得窄长,右半部分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2. 会认的字。
- 谪(zhé):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
- 蕲(qí):地名用字。
- 干(gān):在“干戈”中读gān,表示古代的兵器。
3.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在诗句“行到水穷处”中读xíng。
- 更:gēng(更新)、gèng(更加)。
如“更上一层楼”中的“更”读gèng。
二、诗句理解。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的愁思又涌上客子心头。
“移舟”点明了诗人的活动,“泊”是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日暮”是时间,因为傍晚容易引发思乡之情,所以诗人的愁思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野旷”写出了旷野的空旷,“天低树”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因为旷野的广阔,天空看起来好像比树还要低。
“江清月近人”则通过江水的清澈,月亮倒映其中,仿佛离人很近,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诗意: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黑云翻墨”把乌云比作翻倒的墨汁,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和来势汹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5.《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该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6.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6.日积月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完整版)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盘点一、易读错字: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晋察冀(jìn chá jì)沉着(zhuó) 绷得紧紧(běng)崎岖(qíqū) 嗖( sōu) 屹立(yì) 擎着(qíng) 诞生(dàn) 电钮(niǔ) 皖南(wǎn) 瞻仰(zhān) 歼灭(jiān) 憧憬(chōng jǐng)璀璨(cuǐ c àn)千钧一发(jūn) 山坳(ào)干涸(hé)伪装(wěi zhuāng)蜷缩(quán su ō)黑魆魆(hēi xū xū)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 bàng(磅秤)着:zháo(着火)zhuó(沉着)尽:jǐn(尽管) jin(尽力) 三、重要词语:磅礴转移悬崖沸腾依托眺望喜悦坚强不屈壮烈豪迈汇集爆发鼓舞宣告雄伟肃静宣布旗帜阅兵坦克距离日寇手榴弹抡起屹立政府隆重四、四字词语满腔怒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惊天动地热血沸腾排山倒海横七竖八悬崖绝壁昂首挺胸五颜六色聚精会神自言自语千钧一发全神贯注五、近反义词1.近义词奉命(受命) 崎岖(蜿蜒) 攀登(攀爬) 仇恨(怨恨) 屹立(挺立)2.反义词崎岖(笔直) 仇恨(感激) 屹立(垮塌) 壮烈(怯弱) 汇集(分散)六、重点句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4.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七、课文回顾1.《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依次描写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应勇跳崖几件事。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题为“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讲述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本单元包括五篇文章,分别是《草原》、《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课文知识点梳理1.《草原》本文描绘了1949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骑兵部队在草原上进行训练的场景。
通过讲述草原上的日常生活和骑兵战士的坚韧精神,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决心。
2.《开国大典》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盛况。
文章通过详细描绘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景,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喜悦的心情。
3.《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讲述了1941年秋,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在狼牙山为抵抗日军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
五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跳下悬崖。
文章通过讲述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拼搏、民族精神。
4.《少年闰土》本文讲述了闰土少年时期,在鲁迅先生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社会黑暗面,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闰土的成长历程,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想潮流在青少年中传播,预示着新的革命力量正在崛起。
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通过讲述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亲密交往,展现了鲁迅先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奋斗的一生。
文章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递了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大爱无疆的品质。
三、写作技巧与方法本单元课文在叙述革命事迹时,都采用了记叙文的形式。
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人物特点,刻画生动形象。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对战士们的勇敢、坚定的描绘。
2.注重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如《草原》中对草原风光的描绘,突显战士们英勇精神。
3.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如《开国大典》中对群众欢呼场面的描绘。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单元总体概述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本单元包括三篇精读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一篇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体会出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身边的人充满感激和敬爱。
2.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
4.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随文识字18个,会写20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质。
3.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单元教学具体措施1. 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自主学习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究,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情。
4. 收集有关人间真情的格言、故事等资料,加深对真情含义的理解。
5.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开展“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7.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8.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习惯。
9.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0. 重视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1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12. 通过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4. 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充分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来。
15. 课堂上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6. 针对后进生可采用双基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提高。
17. 对于优等生则要加大知识的难度与深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8. 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活动,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让后进生从优秀生那里学习到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生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生字
5 七律长征
律lǜ:律师律诗纪律严以律己
崖yá:山崖悬崖悬崖勒马
渡dù:渡江渡船渡口摆渡
索suǒ:绳索搜索线索思索
6 狼牙山五壮士
寇kòu:草寇敌寇贼寇
副fù:副本副作用名副其实
榴liú:石榴榴莲榴莲酥
弹dàn:弹子弹丸弹弓
抡lūn:抡起抡拳抡起大锤
贯guàn:一贯贯穿贯通全神贯注
棋qí:象棋下棋棋逢对手
悬xuán:悬崖悬念悬而未决
沸fèi:沸腾沸点人声鼎沸
涧jiàn:涧水山涧溪涧高山深涧
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
屹yì:屹立屹然不动巍然屹立
悦yuè:赏心悦目愉悦心悦诚服
屈qū:屈服宁死不屈理屈词穷
7 开国大典
政zhèng:政治政府政要政见府fǔ:官府王府府邸首府
宾bīn:贵宾宾客嘉宾外宾
栏lán:栏杆石栏牛栏栅栏
汇huì:汇报汇款汇合外汇
爆bào:爆发火爆爆冷门
宣xuān:宣布宣传宣讲心照不宣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
阅yuè:阅读阅览批阅检阅
制zhì:制定制服先发制人
坦tǎn:坦克坦白平坦坦途
距jù:距离差距相距数里
隆lóng:隆重克隆隆冬兴隆
射shè:射击反射发射射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负荆请罪教学内容5、负荆请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词句,结合观察图画与想象,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小组合作排演话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突破方法: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观察图画加深认识。
难点: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突破方法:观摩电视中的话剧表演,师生共同探讨排演要求,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观摩电视中的话剧表演集体备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钢笔描红(2)指名读课文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惧怕:宽恕:昏庸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请罪?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2、集体交流。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4、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
看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教学心得个别化教学课题6、最后的姿势教学内容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情感与价值观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抓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理解。
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诵读想象画面,学习写法。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2.汶川地震中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集体备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三、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五、作业:第二课时第2课时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1. 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2.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
……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1.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2.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2.课后3(教参56页)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为……为……为…………!……!……正面描写拉撑护人们学生教师侧面描写天空阴沉沉的……环境描写教学心得个别化教学课题7、船长教学内容7、船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感悟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在默读中揣摩人物品质,在反复朗读中升华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忠于职守。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反复揣摩、朗读,结合图画观察,感悟美德。
难点:学习课文写法,背诵课文片段。
突破方法:通过重点部分的学习,感悟写法,通过指导记忆方法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1.搜集课文的相关资料2.挂图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集体备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震荡调遣大副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2)指名朗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三、作业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说说课文大意。
二、精读训练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讨论:朗读指导。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3)出示挂图。
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
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三、总结全文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7、船长一生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教学心得个别化教学课题8、爱之链教学内容8、爱之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观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重点、难点重点:从乔伊和他妻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突破方法:通过重点词语反复品读、朗读,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揣摩人物心理。
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学准备1 1.歌曲《爱的奉献》2.挂图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集体备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无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四、作业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板书: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1、读文章2—8自然段。
2、全班交流。
(1)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2)指读——齐读3、尽管……,但……。
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全班交流: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你从话中体会到什么?5、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7、引读6、7自然段。
三、学习9-11小节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自读9—113、出示填空题:4、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1、引读:关上店门,……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五、总结课文。
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板书设计8、爱之链乔依女店主修车留钱老妇人教学心得个别化教学课题习作2 教学内容习作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3.情感与价值观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突破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观察插图、回忆与交流,打开学生思路。
难点: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突破方法:在习作前的实践活动中注意观察,积累素材;发挥范文的作用,组织及时评议、修改。
教学准备1.观察父母的神态、动作。
2.直接或间接用语言、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谢。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集体备课导学案个性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诗歌导入:1、老师有感地配乐朗读儿童诗《雪人》。
2、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吧!爱——就是要大胆地说出口。
(板书:表达我的爱。
)3、学生齐读儿童诗《雪人》。
二、回忆过程大家还记得那次你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爱的经过吗?有的人是亲口告诉爸爸妈妈的,有的人是纸上写的,把你们的纸带来了吗?1、引导口述事情的经过。
2、交流,互评。
3、老师适时点拨:自己的动作描述要细腻,还应说出爸爸妈妈的反应,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再忆起因、结果。
1、.谁来说清楚事情的起因?2、小结:语句要简洁,交代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