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领域 和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例如:微观粒子既表现为粒子性又表 现为波动性,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具 有不确定性。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 上述现象。
四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低速,宏观
同学们,再见
第五章一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1、古代物理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 人门对力学的研究反映在哲学或技 术中. 2、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解放 了人门的思想。 3、17世纪,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 落体定律、力学相对性原理,发展 了观察实验、科学思维等研究方法。 为动力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笛卡儿 5.惠更斯 6.开普勒 7.牛顿
二、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
1、把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 新水平,牛顿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统一起 来,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从力 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2、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明确了一切自然科 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标志着近代理论自 然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 典范. 3、经典力学的建立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 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⑴、经典力学形成的科学研究方法推广应用 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上,对经典物理 学的建立意义重大。 ⑵、经典力学与其他基础相结合产生了许多 交叉学科,促进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⑶ 、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有广泛的应用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应用受到物体运动速率的 限制. 如:经典力学中,认为物体的质量不仅不变, 并且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而相对论研究表明:物体的质量随着速率 的增加而增大
5.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课件高中物理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贝托鲁奇说,如果这个研究 被验证,将改变人类的物理观.
物理学家们认为,一旦这些粒子确实被证实跑过了光 速,将彻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存在的看法,甚至改变人类 存在的模式.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宇宙中的确还存在其他 未知维度,中微子抄了其他维度的“近路”,才“跑”得比 光快.(未完转下节)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典例2】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
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
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
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 ).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超出这个范 围,经典力学就常常不适用了. 与经典力学体系相适应,牛顿还建立了绝对的时空观,即 时间 、空间 与 物体及其运动 完全无关, 时间 与 空间 也完全无关.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实验表明,牛顿运动定律、绝对时空观和万有引力定律, 对于受到很强的引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也不适用;在微观 领域,即对活动范围在10-10 m以内的微观粒子(质子、中 子、电子等)的运动,经典力学也不适用.因此,经典力 学只适用于__宏__观__(>__1_0_-__10__m_)_、__低__速__(_v_≪_c_)_、__弱__引__力__场__ __(例__如__地__球__附__近__)____ , 超 出 以 上 范 围 , 经 典 力 学 就 失 效 了,要由相对论、量子论等来取代.
③人对世界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
化 ④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
第5章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科版必须2)(10张ppt)ppt(教科版必修2)

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1.牛顿定律能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BCD ) 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B.研究“神舟”五号的高速发射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D.研究飞机从深圳飞往北京的航线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三、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经典力学规律只能用于宏观(>10-10m)、低速(与 光速相比)、弱场强(例如地球附近)的情形,且只在 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第五章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了解经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当时自然
科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1.经典力学把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水 平,牛顿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天上力 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从力学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2.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明确了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
重 大 成 就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 伽利略阐明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惯性 原理 帕斯卡发现帕斯卡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验证大气压力 发现胡克定律——弹簧弹力和形变的关 系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 明了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时 间 公元前三世纪 1609,1619 1632
1638
1653 1663
1678 1687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经典力学的应用受到物体运动速度的限制。 牛顿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间、空间、物质 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客
观现象。 2.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领域和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例如:微观粒子既表现为粒子性又表现为波动性,粒 子的速度和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上 述现象。
2020版高中物理教科必修二课件:5.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定向训练】 1.关于经典力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经典力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完全无关 B.经典力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C.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仍然适用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
【解析】选A。经典力学中的时空观是绝对的,时间、 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空间也完全无关,故A 正确;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的情况,不适 用高速微观的粒子,故B错误;根据经典力学适用的范围 可知,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就不适用,故C 错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 而是为时间、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 完全无关,时间与空间也完全无关,它割裂了时间、空 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 的许多现象。
(3)经典力学认为,一切运动都是连续变化,能量也是连 续变化的,经典力学的运动观虽然给出了一幅机械运动 的图景,却不能解释微观世界的许多现象。
2.(多选)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经典物理已达到了完整、
成熟的阶段,但“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
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人们发现了经典物理学也有
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两朵乌云”是指 ( )
A.宏观问题
B.高速问题
C.微观问题
D.低速问题
【解析】选B、C。由伽利略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及 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在19世纪相继进入鼎盛时期,它的 完美和威力使物理学家深信,天地四方,古往今来的一 切现象都能够用经典力学来描述,但是当人们用来解释 原子内部结构微观世界和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的物体 时,发现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这令许多物理学家 感到困惑,成为“令人不安的乌云”。故本题选B、C。
【补偿训练】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 ( ) A.一切运动的物体 B.宏观物体远小于光速的运动 C.微观粒子稍小于光速的运动 D.宏观物体稍小于光速的运动
511.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2、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伽利略、牛顿时代之前
对力学的研究大多直接反映在技术之中或完全融 合在哲学之内,物理学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 (2)从伽利略到顿
是经典力学从基本要领、基本定律到建成理论体系 的阶段,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经典力学打下重要基础。
伽利略、笛卡儿、惠更斯、开普勒、牛顿 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3)牛顿之后 后人对经典力学的表述形式和应用对象进行了拓展和完善。
检测题
有关科学家和涉及的事实,正确的 说法是 ( A C )
A.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B.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 C. 惠更斯解决了弹性碰撞问题 D.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论
1、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处理物体的低速 运动问题,不能用于处理高速运动问题。
当物体运动的速率远小于真空中的 光速时,经典力学仍然适用
2、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领域 中物质结构和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练习1、牛顿定律能适用于下列哪些情 况:( BCD ) 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B、研究“神舟”五号飞船的高速发 射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D、研究飞机从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线
一、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1、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1)生产需要的推动 (2)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3)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简单
(4)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 科学基础
特别是 1)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 奠定了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 2)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 定律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
1、把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推进 到一个新水平,牛顿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 动统一起来,从力学上证明了自然界的统 一性。
《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和局限性》 知识清单

《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和局限性》知识清单一、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1、对天体运动的精确描述经典力学在天体力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准确地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包括行星的绕日运动、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等。
开普勒定律就是基于经典力学对天体观测数据的总结,而牛顿的理论则为其提供了更深刻的物理基础。
这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神秘和猜测走向了科学和精确。
2、工业革命中的应用在工业革命时期,经典力学为机械制造、工程设计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工程师们能够利用力学原理设计和制造各种复杂的机器,如蒸汽机、纺织机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3、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从建筑结构的设计,到交通工具的运行,再到简单的日常工具,如杠杆、滑轮等,都遵循着经典力学的规律。
例如,桥梁的建造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受力情况,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汽车的制动系统也是基于摩擦力和牛顿运动定律来设计的。
4、科学方法的典范经典力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推导,最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种方法成为后来科学研究的典范,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5、促进数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研究需要运用到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等。
反过来,力学问题的解决也促进了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数学提供了许多实际的应用场景和研究课题。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高速运动下的失效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经典力学的理论就不再适用。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高速运动的物体质量会增加,时间会变慢,长度会缩短,这些现象都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
例如,对于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经典力学无法准确描述其行为。
2、微观领域的不适用在微观尺度下,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世界,经典力学也遇到了挑战。
量子力学的发展揭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运动状态不能用确定的轨迹来描述,而是遵循概率分布。
经典力学中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在微观领域被打破。
再议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再议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我们对物理这门学科并不陌生,早在17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曾想出用理想斜面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他开创了“观察实验、科学思维、与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规律、力学相对性原理,从此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而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将研究方法发挥到极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
同时也确立了他在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被称为经典力学之父。
但是人创造了历史必然也会受到历史的制约,因此经典力学有其巨大的成就性,但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完美和实用威力的强大使物理学家相信,天地四方,古往今来发生的一切现象都能够用力学来描述.许多科学家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已基本建成,留给后人的只是补充与完善。
经过三次革命,第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几乎仅靠单枪匹马之力引发的。
他就是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当研究有关光的问题时,用经典物理的理论解释一些相关现象,就会产生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第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是物理学史上的三大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汤姆生发现电子、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线,使物理学的研究从宏观领域进入了微观世界,人们发现,微观粒子所表现出的现象用经典物理理论根本无法解释,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大胆提出了量子的观点,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又将量子论进一步丰富、发展,形成了现代量子力学理论.因此对其做出阐述是:经典物理对物理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了重点总结,它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相对论和量子论则适用于微观高速粒子的运动。
因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并不是对经典力学的否定。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一)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引入。
按照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阐述的是,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摘要:论述经典力学的成就,批判经典力学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引力本质、质量不变等观点,说明其应用范围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关键词:空间时间引力的本质质量速度能量矛盾力学是物理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用数学方法研究机械运动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研究带有普遍性质规律的基础学科。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对力学开始有研究了。
在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就开始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这些都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
在之后研究力学的科学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有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
在力学的发展史中,第一本重要著作当属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公理化模式的著作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力学按研究对象可划分为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三个分支.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通常采用连续介质模型来研究;余下的部分则组成一般力学.属于固体力学的有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近期出现的散体力学、断裂力学等;流体力学由早期的水力学和水动力学两个分支汇合而成,并衍生出空气动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等;力学间的交叉又产生粘弹性理论、流变学、气动弹性力学等分支。
力学与工程学密不可分,在机械、建筑、土木工程领域中力学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力学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结果则形成了工程力学或应用力学的各种分支,诸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爆炸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天体力学、物理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电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热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地质力学、地球动力学、地球流体力学、理性力学、计算力学等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
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知道经典力学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物理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2)了解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当时自然科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对经典力学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把科学成果的发现过程展现为历史的过程,即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并将科学家的成果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承接,科学的发展也一样.
(2)通过收集和交流具体实例来分析说明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就某一观点或结论收集例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思想.
(4)通过查阅文献或网络资料撰写小论文,更多地了解经典力学的成就、局限性与适用范围,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筛选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对比、举例、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共同探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途径.
(2)使学生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经典力学在人类认识自然以及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3)感受物理学家充满着艰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家们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刻意追求的严谨作风,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像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那样来学习科学的意识,领悟科学探究的
真谛.
(4)感受物理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中蕴藏着和谐、有序、简单、统一的科学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能力,领悟自然界的内在秩序与和谐,唤起人的真、善、美的自然天性,达到认识和情感的完美统一.
(二)本节特点
(1)展示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成就和局限性,体现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2)渗透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3)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上建议多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和组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对经典力学的整体性认识.(四)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本节引入先对学生前面所学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接着指出学生所学知识是多位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解这些物理学家,了解所学知识由来的兴趣.
1.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对经典力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建议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可以课前将学生分小组,布置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经典力学发展史,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经典力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线索,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炼和分析:
(1)领会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一是生产需要的推动,由于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促使许多科学家投身于地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二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简单,它抛开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看待,研究物体间的作用及在这一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是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特别是:(1)
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②“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2)明确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伽利略、牛顿时代之前,人们对力学现象的研究大多直接反映在技术之中或完全融合在哲学之内,物理学就整体而言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在这个阶段对力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是阿基米德,在本节“实践和拓展”第l 题中要求收集、整理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有关他的故事(可参见课程资源《阿基米德》),并在班上和同学交流或展示.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有助于对科学过程的理解,当今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教学中要利用这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意识和沟通、交往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第二阶段是从伽利略到牛顿,是经典力学从基本要领、基本定律到建成理论体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一系列的科学家为经典力学打下重要基础.要让学生知道伽利略、笛卡儿、惠更斯、开普勒、牛顿各自有怎样的发现,他们对科学的杰出贡献与意义所在,可查询《中国科普》网站“科学人物”网页.例如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1596—1650)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他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这样描述:“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笛卡儿认为惯性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水平面上的运动,而且包括一切方向上的运动.又如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ristiaan Huygens 1629一1695),全面细致地解决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则为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奠定了基础.相关内容教材作了简要介绍,但最好能让学生查询和收集更多的这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科学家们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刻意追求的严谨作风,而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第三个阶段是牛顿之后,经典力学又有新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后人对经典力学的表述形式和应用对象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可参见课程资源《三大守恒原理的确立》).
(3)分析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