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实用实用标准》(DB11T-1069-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6号——关于2014年度第十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6号——关于2014年度第十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4.12.22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86号
•【施行日期】2014.12.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86号
关于2014年度第十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07]205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建科[2008]113号)、《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建科函[2009]235号)、《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和相关地方标准,我部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第十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评价工作。
经审定,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用房(综合研发办公大楼)等8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现予公布。
附件:2014年度第十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2月22日。
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公告

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公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一种集合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信息的数字化建模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工具。
为了促进BIM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我国制定了《建筑信息模型标准》,对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统一规范。
以下是关于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公告:一、范围建筑信息模型标准适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BIM应用。
标准主要涵盖BIM模型的构建、数据管理、信息交换、协同设计等方面。
二、标准体系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由基本原则、通用要求、模型构建、数据管理、信息交换、协同设计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包括相应的规范内容和实施指南。
三、基本原则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基本原则包括全过程、多维度、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全过程要求BIM技术应覆盖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多维度要求BIM模型应包含建筑结构、设备、材料等多方面信息;协同性要求不同专业协同设计;可持续性要求BIM技术应支持建筑能效评估等方面。
四、通用要求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通用要求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命名、共享和交换、软件兼容性等方面。
要求BIM模型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标准命名、共享和交换,同时支持不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
五、模型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模型构建部分包括构建要求、模型标准、构建流程等内容。
要求BIM模型应基于设计参数构建,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空间布局等信息,同时按照标准构建流程进行操作。
六、数据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数据管理部分包括数据需求、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内容。
要求对BIM模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分析等方面。
七、信息交换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信息交换部分包括信息标准、信息传递、信息接收等内容。
要求不同专业之间能够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接收,保证协同设计的有效进行。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集成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建模技术,它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规范民用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制定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应包括建模原则和规范。
在建模原则方面,应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规定建模的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确保建模结果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在建模规范方面,应规定建模的软件和工具、建模的流程和方法、建模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建模过程规范、统一和规范。
其次,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还应包括信息交换和共享的规范。
建筑行业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阶段,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明确信息交换的格式和标准,确保不同专业之间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交换和共享。
同时,还需要明确信息共享的平台和工具,确保信息共享的便捷和高效。
此外,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还应包括模型管理和维护的规范。
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更新的系统,需要对模型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模型的版本管理、模型的更新和维护、模型的安全和保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还应包括培训和认证的规范。
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和应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因此需要规定相应的培训和认证标准,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能力。
总之,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因此,制定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是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研究和制定,推动标准的实施和落地。
DB11_T1610-2018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 :DB1VT 1610-2018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 建模细度标准
Standard for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etail DesignModel of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2 0 1 8 - 1 2 - 1 8 发布
2 0 1 9 - 0 4 - 0 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
Standard for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etailedDesign Model of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编 号 :DB11/T 1610-2018 主编部门: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 准 部 门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19年 0 4 月 0 1 日
2019北京
1
目次
1 总 则 ...........................................................................4 2 术 语 ...........................................................................5 3 基 本 规 定 ...................................................................... 6 4 地基 与 基 础 .................................................................... 7 5 现浇混凝土结构............................................................... 11 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16 7 砌 体 结 构 ..................................................................... 21 8 钢 结 构 ....................................................................... 22 9 暖 通 空 调 ..................................................................... 25 1 0 给水排水、消 防 .............................................................. 27 1 1 建筑电气..................................................................... 29 1 2 室 内 装 饰 .................................................................... 32 1 3 麵 工 程 .................................................................... 37 1 4 幕 墙 .........................................................................39 本标准用词说明................................................................. 43 附:条 文 说 明 ................................................................... 44
DB11/T1105-2014建筑外遮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2014-10-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 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质监标发[2012]20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本规程共分为 8 章和 2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总则;2 术语、符号; 3 基本规定;4 外遮阳产品;5 外遮阳构件;6 施工安装;7 工程验收;附录 A; 附录 B。其中附录 A 和附录 B 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 管理,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 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 10002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1 号南楼,E-mail:liuyi@)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伟业窗饰遮阳帘有限公司
吴亚洲 王志勇 王永言 孙连弟 吕正飞 朱江铭 王 涛 周兵术 梁世格 任海军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姜 仁 班广生 段 恺 王新春 冀志江 郭 景 王 军 王建明
目次
全国BIM技术标准(2021版)

辽宁省住建厅
DB21/T 3408-2021
辽宁省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数据标准
2021年04月
60
辽宁省住建厅
DB21/T 3407–2021
辽宁省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
2021年04月
61
武汉市市监督管理局
DB 4201/T 648—202
武汉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标准
2021年08月
DB11T+1839-2021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7
北京市住建委
DB11T+1838-202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8
北京市住建委
DB11T+1837-2021
幕墙工程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
2021年04月
19
福建省住建厅
DB3502/Z 5024-2017
43
江苏省住建厅
DGJ32 TJ 210-2016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2016年09月
44
山西省住建厅
DB14/T 2317—2021
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 设计交付标准
2021年09月
45
山西省住建厅
DBJ04/T 412-2020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标准
2020年07月
国家BIM技术标准
序号
发布单位
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1
住建部
GB/T51212-2016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2016年12月02日
2
住建部
江苏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征求意见稿

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DGJ32/J ***—2016主编部门:江苏省勘察设计协会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部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 Application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模型创建 (7)4.1 一般规定 (7)4.2 建模的原则 (8)4.3 模型信息输入 (12)4.4 建模成果 (13)5 设计交付 (24)5.1 一般规定 (24)5.2 节点交付 (25)5.3 合同交付物 (26)5.4 特定交付物 (26)6 协同工作 (28)6.1 一般规定 (28)6.2 协同要求 (28)6.3 协同方法 (29)7 设计应用 (32)7.1 一般规定 (32)7.2 可视化应用 (34)7.3 性能化分析 (35)7.4 量化统计 (36)7.5 设计协调 (37)7.6 辅助施工与运维应用 (37)7.7 制图发布 (38)8 资源建设 (40)8.1 一般规定 (40)8.2 工作环境要求 (40)8.3 软件硬件要求 (40)8.4 人力资源要求 (42)8.5 BIM资源建设 (42)1 总则1.0.1 为规范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产业现代化,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本标准编制目的是规范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提高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质量,确保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付形式的统一性和内容的可检查性;确保项目各参与方基于BIM设计应用进行各专业团队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提高行业信息化、产业现代化和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建模细度标准解读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建模细度技术标准》解读目 录CONTENTS BIM技术与LOD介绍1标准解读3标准编制背景和过程2标准应用案例解读41BIM技术与LOD介绍模型细度(LOD)介绍国内外现状1、BIM技术起源3D CAD目的:突破二维的局限时间:1980-1994代表性成果:麻省理工CAD实验室(1982年)建筑信息化目的:信息化实现建筑工程的量化分析时间:1970-2000代表性成果:建筑描述系统(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s)1、BIM技术起源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时间节点: 1995-2002代表性软件:Revit,ArchiCAD,Catia等2、BIM定义:美国BIM标准(第一版)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BIM,美国BIM标准第一版定义)▪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NBIMS):是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工程项目信息可以分享的知识资源,为其全生命期的各种决策构成可靠的基础。
2、BIM定义:buildingSMART建筑信息模型(BIM)2、BIM定义:施工BIM国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术语3、BIM技术的定位BIM 的核心是整个供应链使用模型和公共数据环境(CDE )有效访问和交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建设和运营活动的效率。
BIM 在英国建设环境数字化转型中位于心脏位置。
4、行业技术政策Ø《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把BIM作为支撑行业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全文中9次提到BIM ,其中:发展目标提到3次,发展重点提到6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实用文案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Design Standard forCivil Building2013年12月前言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3]136号)要求,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以《中国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源要求、BIM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
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为使本标准更好地适应BIM应用的需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至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地址: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2层北段,邮政编码:100045,联系电话:68013347,邮箱:zhtfd@)。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8017520,邮箱:bjbb3000@。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参编单位:清华大学BIM课题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叶大华、曲际水、顾明、欧阳东、叶嘉、张弘弢、梁进、于洁、匡嘉智、卜一秋、刘玉身、王文军、马玉骏、高洋、唐琼、李明华、张志尧、李扬、陈丽萍、陈德成、王煜泉参编人员:陈辰、陈宜、樊珣、何喆、侯晓明、孔嵩、李晨曦、李淦、李华锋、李建波、李志文、刘永婵、罗威、龙湘珍、吕晓、栾春、马晓钧、沙椿健、石磊、王春光、王肃、王希、杨国华、赵超、邹红云主要审查人:邵韦平、魏篙川、陈宇军、薛峰、王刚、罗能钧、杨郡目次1总则 ............................................................................................................ . (4)2术语 ............................................................................................................ . (5)3基本规定 (6)4资源要求 (7)4.1 建模软件 (7)4.2 BIM设计协同平台 (7)4.3 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7)5B I M模型深度要求 (8)5.1 BIM模型深度 (8)5.2 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 (8)6交付要求 (17)1.0.1 为落实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民用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BIM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本标准是北京民用建筑设计中BIM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
1.0.4 基于BIM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0.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2.0.2 BIM模型(BIM model)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所产生的数字化建筑模型。
BIM模型的信息由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部分组成。
2.0.3 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简写为GI)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
2.0.4 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简写为NGI)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
2.0.5 建模软件(modeling software)用于创建BIM模型的软件,应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信息录入、多专业协同设计、二维图纸生成等基本功能。
2.0.6 交付物(deliverables)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BIM并按照一定设计流程所产生的设计交付成果,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多种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图纸、信息表格,以及综合协调、模拟分析、可视化等成果文件。
2.0.7 BIM构件(BIM component)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
2.0.8 构件资源库(BIM component library)在BIM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的集合。
2.0.9 BIM设计协同平台(BIM design collaboration platform)企业建立的多专业、多参与方的设计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2.0.10 BIM模型深度(level of detail of BIM models)模型中信息的详细程度。
包括几何信息深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
3 基本规定3.0.1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BIM模型应考虑BIM模型在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
3.0.2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BIM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工程设计各阶段的信息有效传递。
3.0.3在实施过程中,BIM模型深度应依据应用需求分专业选择几何和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的组合。
4 资源要求4.1建模软件4.1.1 建模软件应符合行业特征、设计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
4.1.2 建模软件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运营的信息传递的需求。
4.1.3 建模软件宜具有可定制开发功能。
4.2BIM设计协同平台4.2.1搭建BIM设计协同平台应符合行业特征、设计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4.2.2BIM设计协同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实现设计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4.3.1构件深度应与模型深度等级具有对应关系。
4.3.2构件资源库应对构件的内容、深度、命名规则、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式等方面进行管理,构件的分类及编码宜在构件属性中体现。
4.3.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分类和编码宜采用面分法进行分类。
4.3.4针对构件和构件资源库建立统一的构件管理制度,实现构件的创建、收集、编辑、存储、使用、废除等有效管理。
5 BIM模型深度要求5.1BIM模型深度5.1.1 BIM模型深度应按不同专业划分,包括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B IM模型深度。
5.1.2 BIM模型深度应分为几何和非几何两个信息维度。
每个信息维度分为5个等级区间,见5.2节。
5.1.3 BIM模型深度等级可按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和信息维度的深度等级进行组合。
其表达方式为: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GI m,NGI n],其中GI m是该专业的几何信息深度等级,NGI n是该专业的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m和n的取值区间为[1.0~5.0]。
5.1.4 BIM模型深度等级可按需要选择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进行组合。
其表达方式为:BIM 模型深度等级={专业B IM模型深度等级}。
5.2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5.2.1 建筑专业BIM模型深度应符合表5.2.1-1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5.2.1-2建筑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
5.2.2 结构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应符合表5.2.2-1结构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表5.2.2-2结构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
表5.2.2-1结构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5.2.2-2结构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5.2.3 机电专业BIM模型深度应符合表5.2.3-1机电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表5.2.3-2机电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
表5.2.3-1机电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表5.2.3-2机电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6 交付要求6.0.1设计单位应保证交付物的准确性。
6.0.2交付物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有效传递。
6.0.3交付物中的BIM模型深度应满足5.2节的要求。
6.0.4交付物中的图纸和信息表格宜由BIM模型生成。
6.0.5交付物中的信息表格内容应与BIM模型中的信息一致。
6.0.6交付物中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图纸、信息表格和相关文件共同表达的内容深度,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6.0.7交付物的交付内容、交付格式、模型的后续使用和相关的知识产权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6.0.8针对报审的交付物应包含相关审查、审批的信息,其信息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 ..2 1 3基本规定 (22)4资源要求 (23)4.1 建模软件 (23)4.2 BIM设计协同平台 (23)4.3 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24)5B I M模型深度要求 (25)5.3 BIM模型深度 (25)6交付要求 (26)1 总则1.0.1 本标准定义和规范的是基于BIM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本标准对于勘察设计行业其他领域的BIM应用标准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0.2 本标准的编制所针对的是建筑设计环节中,以民用建筑为对象的BIM技术应用标准。
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单位可依据本标准制定本单位BIM实施指南或建立企业级BIM 实施标准。
3 基本规定3.0.1 在建立BIM模型时,应考虑虚拟建造、功能模拟、性能分析、技术经济计算等应用的信息需求,以实现BIM 模型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