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2013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及大纲解析
2013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3武汉中考物理试卷分析题型一致考察灵活2013年武汉中考就物理试卷来说,较之前几年在题型上没有太大变化,主要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灵活,有一定难度,也有几道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作为拉分项出现,因此可以预计分值大多集中在60~70分之间,高分都相对往年较少,区分度比较明显。
以下是对本卷中题型按考点分类进行的分析。
试卷总分76分考试时间:70分钟题型: 选择题(9-20),分值为36分;非选择题(21-28),分值40分;知识点题号分值备注声现象9 3 声现象是中考物理中的基础部分,本卷中考察学生对于声音三要素中音调的相关知识,题目不难,知识点掌握清晰则易拿分光学16、23 8 16题光学题考查较为新颖,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学生对知识点了解比较全面,考虑到多种情况;23题是普通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的题目,除了光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之外,还考查了光路图的做法热学12、21 6 第12题考查了热学中比热容的基本概念;而21题是基础的物态变化的题型,每年必考,属于必拿的分值能源15 3 今年这道能源部分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能源基础知识,须对这一章节学习比较扎实。
电路(除电磁外) 13、20、2612电路部分是中考的重点之一,本次考察包括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和电路实验。
其中13题是基础的欧姆定律的图像题;20题作为电路动态分析的选择题压轴来说不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26题则是普通的测量小灯泡电阻的题型电与磁14 3 电与磁章节属于电学中的基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对概念及原理的运用了解清楚,本次中考出题也是这一思路电功、电功27 7 今年的电功率综合题难度中等偏上,须联系焦耳定律进行计率算。
其电路图较为复杂,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并不太难。
密度和质量11 3 第11题单独考查密度概念及相关应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这将是今后中考的一个趋势运动和力10、19、2410本卷的力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了参照物、受力分析、摩擦力相关实验,除了19题须进行较为深入的受力分析外,均比较基础,学生须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绝对扎实简单机械机械效率18、28 9本届中考对于简单机械的考查比较弱化,仅在选择题中有一道较为基础的滑轮组的题目;除此之外,最后一题力学综合后半部分考查了机械效率的相关运算,要求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灵活运用压强和浮力22、25、289今年压强和浮力的实验题考查较多,包括22和25题,对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另外28题第一问考查了浮力的计算题,对学生运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功、功率和机械能17 317题选择题专门考查功率这一个考点,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只会套公式,还要对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用于生活实际本次中考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出题者喜欢在题目中糅合进许多简单的生活常识,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选择题中9、10、11、15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常识积累和较宽的知识面,多关注实事,并学会用物理学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世界。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基本知识整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的形式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v >v,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练习:☆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 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2013年恩施州中考物理试卷

2013年恩施州中考物理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 地面附近g=10N/kg 。
选择题 22个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吹笛子,笛管振动发声B .空气中的光速大于声速C .扬声器发声不需要振动D .超声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3.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 .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 .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mD .学生用笔直径约4cm4.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 实验后撰写了一份实验报告。
下面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A .需器材:刻度尺、平面镜、相同的两只蜡烛、白纸B .将蜡烛逐渐靠近镜面,观察到像也逐渐靠近镜面C .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观察到像的大小保持不变D .改变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通过多次实验来总结规律5.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形成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以下活动中,几乎不会对人产生电磁辐射的是: A .使用手电筒 B .玩电脑游戏 C .接听手机 D .紧靠工作着的微波炉 6.下列所述我州开发利用的能源形式中属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的水能资源B .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的沼气新能源C .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开发的风能资源D .开采多年的利川建南镇天然气资源 7.要把焦距为8cm 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8cm B. 等于8cm C. 小于8cm D. 大于8cm 小于16cm8.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
其实,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要确保实验成功,下列关于三次实验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A .所用的斜面是相同的 B .所用的小车是相同的 C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 D .小车从斜面出发的高度不同9.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假设它所受外 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A B C D第1题图第8题图第30题图A .继续做圆周运动B .做曲线运动C .做匀速直线运动D .减速直线运动10.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013年中考物理知识讲座解析

1.近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关注教材,注重基础
如
1.近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2)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应用
近几年中考物理卷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 就是关注实际生活,全卷有近70%的试题取 材于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重视创设源 于真实生活的情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 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 题的检索、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 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理念。
——201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提纲 1.近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2.2013年中考物理命题方向 3.2013年中考物理专题分析
1.近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1)关注教材,注重基础性。
例近如些:年中考物理卷特别注意从教材 中提取和挖掘素材,不少题目和配图都 是直接取自课本。试题突出基础性和普 及性,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的要求,没有偏题、怪题。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结合题干和四个选项,弄清该题考 察哪些物理知识,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题.抓住 题干中的“关键词”.
2.必要时可以用“排除法”找出正确答案,要充 分利用选择题提供的选项,避免题目中的干扰和误 导,防止和减少猜测答案的做法.运用一些逻辑比较、 鉴别、推理、判断等方法,就能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例4、如图 所示,当开关 S 闭合,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5、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法是对题目中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 行辨析,确定正误的方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3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及分析

一:试卷部分2013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9.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10.“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11.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12.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13.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是14.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若导线ab 水平向右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导线ab水平向左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若导线ab竖直向上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C.若导线ab竖直向下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D.若导线ab斜向上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15.同学们都是未来理想能源的探索者和使用者。
关于未来理想能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必须全部转化为电能,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B.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C.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16.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17.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
2013年新课标物理中考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13年武汉中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版

2013 年武汉中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版2013 年武汉中考物理试题解析中考专家试卷评析2013年武汉中考物理试卷较前几年在题型上没有太大变化,考题延续了以往的出题风格,题目中多涉及生活常识,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选择题中1、2、3、7;实验能力(包括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依然是中考出题思路中非常强调的一个点。
试题考查比较全面,各个知识板块所占分值有所变化。
声、光、热板块的题目所占分值均有所提高,占比达到了26%以上。
电学题目和力学题目分值比例均有所下降,只有29%和45%。
前几年常考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组)的题型,今年只有一道3分的选择题,而机械效率也仅是作为一个工具出现在几道大题中;与之相反,声光热部分的分值则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估计与生活实际的应用相关的考题将会在今后占到中考中越来越大的分值比例。
试题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于阅读量非常大,许多题目光是文字叙述都占了很大的篇幅,包括选择题中间几题和后面的综合大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试题中选择题出现了不少专门针对定义和概念进行考查的题目,如4题和9题,这是在往年的中考题型中不常见的,呈现出一个回归到基础概念及其理解的导向。
一.1. D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和减少噪音的方法。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D(2. 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是静止的(“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选C(3. C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特性及其应用。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价是利用纳米技术,与密度无关B、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 C、用塑料泡沫搭建舞台表演中的道具房屋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不容易对人造成危害(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是利用被测温度在酒精熔点和沸点之间,与密度无关(故选D(4. D 解析:本题考查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湖北恩施2013中考生物考试说明及大纲解析

为⼴⼤考⽣整理了湖北恩施2013中考⽣物考试说明及⼤纲解析,供⼴⼤考⽣查询阅读: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升学⽣物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的是全⾯、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在⽣物学学习⽅⾯达到《全⽇制义务教育⽣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学毕业⽔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中阶段学校招⽣的重要依据之⼀。
Ⅱ、命题依据 ⽣物学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物学课程标准》、《2013年恩施州中考⼯作实施⽅案》和我州初中⽣物学教学实际,⼒求反映考⽣真实的⽣物学学业⽔平,发挥评价对初中⽣物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以促进全州初中⽣物学教学质量的全⾯提⾼。
Ⅲ、命题原则 1.命题必须依据《⽣物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使初中⼋年级学⽣学业考试限度地为每⼀个考⽣服务。
2.坚持以⼈为本,坚持能⼒⽴意,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导向,注重学⽣的全⾯发展。
试题⼒求体现⽣物学科学素养,注重对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考查。
3.试题的难度符合初中的教育教学整体⽔平和学⽣的实际,在考查学⽣基本能⼒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的思维能⼒,以及运⽤⽣物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以利于发挥学⽣的创造性。
4.内容依据《⽣物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突出对学⽣⽣物科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求解⽅式体现公平性,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关注对学⽣⽣物学学习各个⽅⾯的考查。
5.基础性原则:根据现代教育思想、⽣物课程标准与现⾏教学⼤纲规定要求,全⾯考查学⽣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习过程的感悟和学习⽅法的掌握,通过学习是否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认定性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认定初中学⽣在⽣物学科学业⽬标达到的⽔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恩施2013中考物理考试说明及大纲解析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Ⅱ、命题依据
命题主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2013年恩施州中考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州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真实的物理学业水平,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州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Ⅲ、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不得出现偏题、怪题;不得出现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试题;不得出现过于倚重繁难的数学推演类的试题;不得出现强化机械性记忆类的试题。
2.导向性原则。
注重检测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检测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物理科学素养,设置一定比例能反映学生物理思维过程的试题。
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应有的导向作用。
3.教育性原则。
要努力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创设来实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挥考试评价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
试题要紧跟时代,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能力立意原则。
命题应以考查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确保素质教育的基本导向,以引导教学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有效高效的学习。
5.控制难度与梯度原则。
应合理控制难度与梯度,一般按从易到难顺序排列。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目标
物理学科命题应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物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查实验能力。
包含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表述实验原理、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简单图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含数据)等。
2.考查物理思维能力。
这里所指物理思维能力主要包含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等),结合物理学研究通用的方法或技巧(模型法、公式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等)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生存学习的能力,是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为所有考试测评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科的命题则应重点关注学生运用物理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关注表达的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
4.考查创新能力。
应通过选择新材料,创设新背景,设置新问题,探索新题型等,努力营造新的问题环境,以检测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5.考查实践能力。
应努力创设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背景,以检测考生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目标
本考试大纲遵照《物理课程标准》,按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顺序表述。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对环境温度问题有自己的合理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物质的属性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这些物理属性。
(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1)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新材料开发等方面有自己且合理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