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三单元第2课《江山多娇》教案4

江山多娇——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市等基本情况。
知道长江、黄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知道母亲河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2、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在交流与讨论中学会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通过了解长江、黄河的过去和现状,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关注之情,树立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收集长江、黄河的相关资料:发源地、流经省市、物产、当今长江、黄河遭遇的环境问题等。
收集赞美母亲河的诗。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歌曲《龙的传人》2、师: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了解到什么?3、师:长江、黄河横贯在中华大地之上,千百年来,她们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的母亲河,去认识和了解长江、黄河。
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二、走近母亲河(目的: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况及母亲河的含义。
)1、出示课件:中国地图2、师:在中国的版图上这两条蜿蜒曲折的蓝线条就代表着长江和黄河。
请大家仔细观察地图,看看你能从地图上了解到有关长江和黄河的哪些信息?(发源地、流经哪些地方、流入哪儿) 3、出示长江、黄河流域图,从这幅地图你有发现了什么?(板书:流域辽阔)4、小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500千米,流经了9个省份,,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有2亿多亩耕地,她养育了1亿多中华儿女。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土地,有三亿多人生活在她的怀抱中。
长江、黄河流经了大半个中国,养育了近一半的中国人,难怪人们会说他们是母亲河。
5、在长江流域,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城市那就是我们的家乡——重庆。
五年品社上册《江山多娇》学案

五年品社上册《江山多娇》学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的意识;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能力:学会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
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知道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母亲河、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主要地形的景观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地形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时安排2时。
第1时完成话题“祖国就像一幅画”的教材内容。
第2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母亲河”“活动天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时活动一多样的地形1.[播放动画:中国地形]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你从动画、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从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从中国地形图中,我们知道了地形图上的颜色表示了海拔高度。
[播放:《中国地形图》图例]在中国地形图上各种颜色的深浅不同表示海拔高度的不同。
由于西部多高原山脉,东部多平原,所以造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长江黄河由西向东流,也说明了这点。
2.[播放视频:三级阶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讨论交流: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长江黄河为什么都是自西向东流?小结: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好像三级阶梯,长江黄河发源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由西向东穿过第二级阶梯,穿越第三级阶梯最后注入大海。
3.[出示图片:《中国地形图》五种地形]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思考:看了这些不同的风光,你对我国的地形有什么样了解?小结:我国不但地势特点明显,地形也多种多样。
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江山多娇朗读课导学案

铜佛一校二年一班姓名:日期:2017年 4月 18日
课题: 9、蓝蓝的威尼斯课时:朗读课主备人:李海花
学习目标:1.我能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初步体会威尼的美。
2. 我能积累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语言美,感情朗读。
3.我能够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并进行仿写。
铜佛一校二年一班姓名:日期:2017年 4月 18日
课题: 10、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时:朗读课主备人:李海花
学习目标:1.我能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观及风土人情。
2.我能够有感情朗读自已喜欢的段落。
铜佛一校二年一班姓名:日期:2017年 4月 18日
课题: 11﹡、阿里山纪行课时:朗读课主备人:李海花
学习目标:1.我能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了解阿里山的美丽景观。
2.我能够有感情朗读自已喜欢的段落。
铜佛一校二年一班姓名:日期:2017年 4月 18日
课题: 12△、走进纽约课时:朗读课主备人:李海花
学习目标:1.我能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了解纽约的景观及人们的生活节奏。
2.我能够有感情朗读自已喜欢的段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挐/一小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A、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B、“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晋祠,真不愧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字宗子,号______。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江山多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江山多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族丰富。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树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国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 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的地域辽阔。
2. 讲授基本国情:介绍我国的人口、民族、历史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国家发展案例,如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创新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并思考如何为社会作贡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关注的国家发展方面,以及如何为社会作贡献的想法。
5.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为社会作贡献的实践作业,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等。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2. 开展“我为祖国献首歌”活动,让学生通过歌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其对社会贡献实际行动的参与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
九、教学资源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域、人口、历史等基本国情。
2. 收集国家发展的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环节。
十、教学进度1. 本节课内容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三单元第2课《江山多娇》教案3

江山多娇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请写出你最想去的地方,然后向大家介绍这个地方(2)请查找黄河和长江的遇到的环境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学方面:(1)了解我国的基本地形和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基本地形和地貌,并且要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2)了解中国两大河流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明确这两大河流给予我们的益处。
(3)认识基本的自然景观,其中重点介绍几个著名的景点。
育人方面:(1)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一土一木的热爱,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怀。
能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2)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加强环保意识。
(3)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加强保护自然景观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这一课,主要有三大块的内容,这一课可以说是这本书中内容比较丰富的一课了,把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让学生以一种感兴趣的方式来接受它,互联网的应用无疑是最贴近同时也是最符合学生的要求的方式。
第一,中国几大基本地形,比如平原,盆地,高原等,这一块主要还是识记为主,当然最好能理解的记忆。
第二,是对中国两大河流的介绍,这一部分侧重点应该放在环境的保护方面,这一块主要还是了解,并且培养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对于祖国自然景观的了解,比如:九寨沟等,同时明白某些气候会造就不同的景观,比如新疆的戈壁沙漠等。
四:教学方法:道具教学法:课堂快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简单画出你觉得这节课中祖国哪个部分最吸引你,由学生进行展示,最后老师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网页等来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祖国的多娇。
比如我们母亲河的环境污染等,如果通过一些图片将会使学生更加觉得环境污染的危害。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疆喀纳斯的门票的图片【搜狗图片】/d?query=%D0%C2%BD%AE%BF%A6%C4%C9%CB%B9%C3%C5%C6 %B1&mood=0&picformat=0&mode=1&di=0&p=50040513&dp=1&did=15从门票我们可以引入这一课的主题——江山多娇。
《“江山多娇”作文指导》教学案

作文指导:江山多娇教学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4、要有点艺术色彩。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思与境偕——游记作文训练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写作指导:本单元我们学了几篇游记,请同学们给游记”下个定义。
要点:游记,是记述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
教师讲述:游,可释为“游览”,也可释为“游历”。
因为旅游可以使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下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爱国诗人陆游也对其子说:“工夫在诗外”。
可见,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游记的写法。
(一)总体要求(1)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2)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
(3)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绍景点的有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5)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写景。
(二)如何选材和确定描写的重点?(1)根据作者写作意图。
(2)反映该地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3)最能引起作者兴趣的景物。
(三)游记可采用哪些记叙顺序?请从《小石潭记》等中举出例子。
(1)按游踪依次叙事写景。
(移步换景)(2)按空间顺序。
(确定观察点,点面结合)(3)时间转换,景色各异。
(四)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请从《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等中举出例子。
(1)抓住事物主要特征。
(2)运用感官:视、听、嗅、触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江山多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江山多娇》教案主题研究实验”导学案课题设计人研究内容江山多娇指导教师课型审批人群文阅读语文主题研究丛书《追寻美的足迹》第二章江山多娇1.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千山万水的多姿多彩,体会作研究目标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2.分享学生阅读的精彩内容,研究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导学方法导学准备分享学生阅读的精彩内容,研究方法等,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指导学生研究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朗读感悟情境体验讨论交流班班通资源、导学案研究过程一、导入谈话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丛书中的第二组课文,再一次领略祖国的骄人身姿吧!二、明确阅读文章《故都的秋》《青岛海景》《雄关赋》《枯叶蝴蝶》三、浏览概览1.(过渡):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对这几篇文章进行了认真地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
请同桌间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否更有创意、与众不同。
2.师用多媒体出示浏览浏览表:附:阅读浏览表课文标题《故都的秋》《青岛海景》《雄关赋》《枯叶蝴蝶》主要内容优美的句段或问题3.学生报告主要内容。
可以用文中的词语简洁概括给你的印象。
主题研究实验”导学案四、片断赏析与精彩展示(一)问题质疑如:《雄关赋》中,“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枯叶蝴蝶》你对蝴蝶还有哪些了解?(二)精彩赏析读了《追寻美的足迹》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触动你的心弦,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在汇报时,先说清楚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引导学按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的浏览表交流)(引导思路)重点让学生纵情地说,纵情地读,教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只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点评,更加深上天走进祖国的千山万水,感受其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峡山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编号:01 使用时间:2012-02-09. 编制: 刘娜娜杨鑫炜 王书军 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第 1 页 共 4页 第 2页 共4页江山多娇---《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学习目标】1.牢记“翱翔”“云蒸霞蔚”“马厩”“夙愿”等基础知识,提高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深入讨论,学会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体味作者复杂情感的方法。
3.激情投入,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勾画重点的字词和精彩段落并试着做点评,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自己从课文中能学到什么?用红笔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再读深挖掘——导学引领,探究深化【预习案】【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
”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
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二战后,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
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
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
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了解背景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滴水石穿·夯实基础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重要?请认真地写在下面的空白处,并适当进行拓展。
二、整体感知·成长心灵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品味。
2.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概括在下面空白处。
答案:作者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首先回顾了它的历史,强调了作为艺术家的肖邦音乐创作的源泉正是来源于他的儿时之国。
因此,要理解肖邦的音乐,就无法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同样的色调,同样的美。
接着,作者深情地写出了肖邦对故土的热爱:出生,少年,青年乃至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
这些都促使肖邦用音乐去寄托自己对祖国故土的热爱和眷恋。
然后,作者描写了肖邦故居的现状,这个音乐的圣地给予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家滋养,使普通人获得了莫大的精神享受、心灵慰藉。
肖邦故园成了波兰民族的坚韧纽带和精神之柱。
最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并且和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参考答案: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下列景物描写作赏析。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赏析:作者使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初发的栗树新叶比作“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把“樱花”比作“云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肖邦故园春天色调的娇嫩;用“最温柔的曲子”、“轻盈的速奏”比喻“娇嫩的色调”,以听觉写视觉,更加细腻生动地表现出肖邦故园的景色与肖邦音乐已融为一体。
二、【迁移训练·秀出自我】试运用下段中的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
例文: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我们的脸;一会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跳起了伦巴舞。
三【拓展阅读】有关肖邦对于波兰音乐家弗雷德里克•肖邦,有些人是从那部著名的电影《一曲难忘》中认识他的。
在这部电影中生动的讲述了肖邦无与伦比的艺术天分和强烈的爱国情操,然而仅仅从这部电影中去了解这位被誉为“波兰民族之魂”的钢琴家,我们的视觉会很狭窄,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永远无法向您描述出他的伟大和杰出,但我们完全可以跟随着这部电影视角去探访那些隐藏在镜头背后的众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内心的情感,他的音乐世界,他与钢琴终生的爱恋。
我们跟随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来到位于华沙五十四公里以外朴素的家庭,我们的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就出生在这里,肖邦的父亲是个法国人,年轻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波兰谋生,他的母亲来自一个波兰破落贵族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很平静。
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分,他最初的音乐教育来自他的母亲,而后来为肖邦寻找一位合适的老师就成了这个家庭的当务之急,肖邦很幸运,他曾经有过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第一位是阿尔达波特•瑞尔夫,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之下,肖邦在7岁时就完成了他最早的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并在9岁那年成功地举办了首次公演,而肖邦的第二位老师就是在电影《一曲难忘》中略带滑稽色彩的埃尔斯纳教授,他不仅能够因材施教,而且在肖邦的作曲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并一直保持着非常宽容的态度,可以说埃尔斯纳教授对于肖邦后来事业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埃尔斯纳:假如肖邦越出规则,不走从前人的老路,尽管由他去好了,因为他有他自己的路,终有一天,他的作品会证明他的特点是前无古人的。
他有的是与众不同的天赋,所以他自己就走着与众不同的路。
电影情节:时光飞逝,一转眼十二年过去了,步入青年时代的肖邦英俊潇洒。
他的钢琴技艺和作曲水平也在飞速地提高。
这个时期的肖邦已经出版了好几部音乐作品,在波兰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钢琴家了,在电影中他所弹奏的《降B大调马祖卡》,后来成为他音乐会钢琴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肖邦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青年人一样,血气方刚,充满了对祖国波兰的无限热爱,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救饱受沙俄蹂躏的祖国,埃尔斯纳教授帮助他和一些爱国人士取得了联系。
然而焦急的家人正在等待肖邦的到来,这是他们为肖邦辛苦争取来的机会,在当时波兰贵族家里演奏也许是肖邦的音乐才能得到公众认可的唯一途径,而不少音乐家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财富和荣誉的。
然而对于肖邦来说,这些名利之说都很缥缈,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家人的安排,他显得既无助又无奈。
在肖邦之前演奏的是大名鼎鼎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肖邦的琴艺让帕格尼尼也不禁驻足观看。
现实往往是很无奈的,面对只是将音乐当作一种消遣的波兰贵族们,肖邦心不在焉的弹奏着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钢琴曲,也许心中还在回味之前秘密聚会上令人激动的场景,而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顿时扰乱了他的思绪。
看到屠杀自己同胞,侵占祖国领土的俄国刽子手堂而皇之的出现的自己的面前,还被波兰贵族视为头等贵宾,肖邦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
这一举动,四座震惊,肖邦也险些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第 3 页共 4页第 4页共4页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