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的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最新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高里奥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

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

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

那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当作要不得的下流东西,把他赶出家门。

高老头为了获得他们的好感,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二给了两个女儿,自己便搬进了伏盖公寓。

他想见女儿时要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

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

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

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临死前想见女儿一面,让人去叫他的女儿,可两个女儿谁也没来。

书中写到:“一个也不来”拉斯蒂捏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

”“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

我早知道了。

直到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

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

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

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这段话令人深思。

死前的高老头才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真理:“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买到情爱!”高老头死了,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还是拉斯蒂涅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可以说高老头是个悲惨的人,是个可悲的人!他是金钱关系的体现者,也是金钱关系的受害者。

高老头是个很好的父亲,有了钱,就一心一意的栽培自己的女儿,让她们进入到上流社会。

作者写以高老头的父爱,来反衬出体现在两个女儿嫌弃被她们所榨干的没有金钱的父亲,在她们的身上的看到了金钱罪恶,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作者从正面写高老头的父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的丑恶,是以“钱”为情,有了钱,就有了亲情,无钱就是无情!这种纯洁的父女之情,就被金钱关系所玷污了!他头脑深处还残留着封建性质的、温情脉脉的父女关系。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

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篇1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法国中部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816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看到了围绕财产而展开的各种斗争,因此洞擦到了社会的丑恶内幕。

他自己的艰难的创作生涯和生活经历是他了解了这个“自由社会”的另一面,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人间喜剧》等一系列现实主义主义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老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小说,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它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深刻的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暴露了金钱的罪恶和万恶的资产阶级社会。

巴尔扎克描绘出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高老头》这部小说主要刻画了高老头、拉斯蒂涅和伏脱冷三个人物,其中高老头是个靠饥荒牟取暴利而发家的面粉商,他的每一个钱上无不沾满斑斑血泪。

由于妻子早逝,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她对女儿怀有不可抑制、情欲化的、病态的父爱,他为自己的两个女儿付出了他所有的家产和情感,也就是这种无可救药的父爱最终把他引向了彻底的毁灭。

他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女儿只把他当做摇钱树,他一步步的退让,一点一点的牺牲自己,大女儿仰慕贵族,他就让她成为雷斯托伯爵夫人,进入上流社会:小女儿喜欢金钱,他满足她的愿望让她成为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

当高老头还有积蓄的时候她在女儿家里受到热情的招待,随着他钱财的不断减少,女婿和女儿也逐渐远离他、嫌弃他,最后被赶出家门不被女儿接纳。

高老头人物分析及人物关系

高老头人物分析及人物关系

愚昧、无知
高老头在教育和社会认知 方面存在局限,对女儿们 的成长和发展缺乏正确的 引导和帮助。
人生经历
奋斗历程
高老头为了给女儿们提供更好的 生活条件,不断努力奋斗,曾一 度成为富商巨贾。
破产困境
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和遭遇商业 对手的陷害,高老头最终破产, 陷入困境。
悲剧结局
在女儿们的背叛和冷漠中,高老 头孤独地死在破旧的公寓里,他 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高老头人物分析及 人物关系
contents
目录
• 高老头人物介绍 • 高老头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 高老头的悲剧原因分析 • 高老头的人物意义
01
CATALOGUE
高老头人物介绍
家庭背景
出身贫寒
高老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 活,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妻子早逝
高老头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他和两个女儿相依 为命。
高老头的悲剧原因分析
个人性格的悲剧
自尊心过强
高老头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 可。这种强烈的自尊心使他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而忽略了 自身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缺乏自我认知
高老头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对自己的 认知并不清晰。他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利 益,导致他在人生中屡遭不幸。
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物质主义的影响
高老头的人生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物质主 义所导致的。他对财富的追求和女儿们对奢 侈品的痴迷,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物 质主义现象。这促使我们反思物质主义对个 人和社会的影响,寻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态度 。
社会道德观念的变迁
高老头与女儿之间由亲情关系转变为金钱关 系,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变迁。这促 使我们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问题进行深 入思考,寻求重建社会道德的方法。

高老头人物分析

高老头人物分析

为中心的。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

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

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

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

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

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

他发现在巴黎,女人对社会生活很有影响,于是就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

他从自己姑祖母处知道有一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

就去向她求教向上爬的经验。

当时鲍赛昂夫人正是情场失意,满腹怨恨,她对拉斯蒂涅说:“这社会不过是傻子和骗子的集团,要以牙还牙来对付这个社会。

你越没心肝就越升得快。

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

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

这样,你就能到达欲望的最高峰。

”她让拉斯蒂涅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善于作假,并在巴黎找个出人头地的太太作幌子。

当时,她认为主宰地位的是金钱,就叫拉斯蒂涅去勾引有钱的纽沁根太太,作为他上爬的跳板。

她说:“你能爱她就爱她,不能爱她利用她也好。

”鲍赛昂夫人还把他带到社交界。

这样,鲍赛昂夫人就给拉斯蒂涅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第一课,成为他向上爬的第一个领路人。

拉斯蒂涅从鲍赛昂夫人豪华的府上回到他的公寓,环境强烈的对比更刺激了他的欲望。

他要在上流社会鬼混,就需要钱。

于是,就昧着良心写信回家,要母亲和妹妹凑1200法郎给他。

但这时的拉斯蒂涅还没有完全放弃靠学问争取前途的想法,没有完全丧失良知。

在写信回家以后,他心里也难受得要命。

当他知道高老头为女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以后,认为高老头真伟大。

他同情高老头,挺身出来做他的保护人,直到最后料理高老头的丧事。

他的第二个领路人是伏脱冷。

伏脱冷是个潜逃的囚犯。

高老头主要人物分析

高老头主要人物分析

鲍赛昂夫人是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典型 的被情人玩弄感情的富太太形象,她 的情人和别人订婚,抛弃了他,伤害 了她的感情,而她却一再自欺欺人, 就算知道阿瞿[qú]达已经订婚,对象 的陪嫁丰厚,长得年轻漂亮,也不愿 承认阿瞿达不爱她了。明明阿瞿达都 说“下次不用见面了”,骗她说,他 去开会,实则与未婚妻相会,她还派 人送信,写着:“来我这里谈一谈。”
主要人物: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 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 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 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 的父爱。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 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 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 卖了金银铁器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 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 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 去“卖命”、去“杀人放火”。
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 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 这一套向上爬。伏脱冷这一形象很复杂,他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 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 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 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
对这样一个“慈父”,巴尔扎克赞叹“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 有人也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神圣 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交织着 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
作者有意识把高老头的父爱夸张到“荒谬的程度”, “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然而,这种“伟大 的父爱”却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 是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污秽、狭小、 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但从客观效果而 言,他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 原因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

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思想意义与人物分析首先,《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

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

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

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

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

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

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

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

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

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

高老头人物分析及人物关系

高老头人物分析及人物关系

(欧也纳)
让他和维多莉 在一起,杀害 她的哥哥得遗产
维多莉泰伊番小姐
但斐娜纽沁根夫人
对于这个人,网上许多人都说他是 由一个天真善良的青年变为一个野心 勃勃、贪财、冷漠的人。对于这种评价, 我只能说他们肯定是看鲁迅的小说看 多了导致的固定思路,又或是这本书 根本没耐心看完,自己瞎猜的。 欧也纳就是那种标准的、欧洲乃至 俄罗斯(比如《罪与罚》里的罗季昂, 《悲惨世界》里的马吕斯)在腐败的 欧洲社会下却存在的特有的英俊、善良、 年轻、不经人事,又有抱负的青年(往 往是个大学生!)。他的这种善良和正 义是永远不会被抹灭的。尽管他为了两 个妹妹有体面的陪嫁和亲朋的劝导下最 后步入了上流社会,但由他对两个妹妹 的爱和对高老头的帮助与同情,乃至最 后高老头两个女儿不肯出钱而自己卖掉 手表出钱埋葬高老头都完全体现了他还 是他,那个善良的小伙子。
鲍赛昂夫人是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典型的被情人玩弄感 情的富太太形象,她的情人和别人订婚,抛弃了他, 伤害了她的感情,而她却(原文是:宁可在台阶上慢 慢打滚儿,也不愿意优雅的跳下楼去)一再自欺欺人, 就算知道阿瞿达已经订婚,对象的陪嫁丰厚(好像有 20万),对象长得年轻漂亮,也不愿承认阿瞿达不爱 她了。明明阿瞿达都说“下次不用见面了”,骗她说, 他去开会,实则与未婚妻相会,她还派人送信,写着: “来我这里谈一谈。”就是因为当时法国社会上有这么 多愿意包养情人的痴情富太太,才会有《漂亮朋友》 里的那种英俊小白脸想踩着她们爬到社会顶层去,才 会使得实在没有出路的大学生,她的表弟欧也纳起了 勾引纽沁根夫人和雷斯多伯爵夫人的想法,而鲍赛昂 夫人也从中助了一臂之力。
高二四班 罗兰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老头》成书于1834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 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 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 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 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

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1、思想意义与人物分析首先,《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高里奥老头,在妻子死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

后来,他把财产平分成两份,给了每人80万法郎的嫁资。

金钱换来了如意的婚事。

大女儿阿娜斯塔齐嫁给雷斯多伯爵,进入了贵族社会,小女儿但斐那找了银行家纽沁根作丈夫,成了阔太太。

结婚之初,高老头还是两个女儿家的座上客,他一周可以在女儿家吃一两次饭,后来改为一个月两次,最后竟永远被拒之于大门之外。

这种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到了复辟时期,爵位重新成为地位的标志,高老头的面条商身份不能给女儿的家庭带来光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钱越来越少了。

他想见女儿时或者偷偷从厨房溜进去,或者站在她们马车经过的道路旁。

两个女儿偶尔也光顾父亲居住的伏盖公寓,目的是为了不断榨取父亲仅有的赖以活命的钱财。

两姐妹用尽心机,各不相让,几乎反目成仇。

在她们的轮番搜刮下,高老头当尽卖绝,一文不值,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贫病交加、濒临死亡。

高老头之死是这幕家庭丑剧的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老头的人物形象分析
虽说书名叫《高老头》,但是整本书貌似都是围绕着拉斯蒂涅这个大学生在写,真正高老头出场却很少。

不过个人感觉这恰是到了好处,通过旁人,即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更能表现高老头的悲惨,也更能使这个悲剧触动人心。

《高老头》描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

要说人物分析,个个都可以写出一本书来。

我不打算写高老头,光是看了就不大舒服,写出来还不知道要多难受呢。

本人真正想写的,是那位在拉斯蒂涅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的人——伏脱冷。

相信很多人读小说,看电影,除了正义的主人公外,最喜欢的,就是那种要坏不坏,要好不好的人物。

这种人是小说电影里的灵魂人物,你可以说他们聪明机灵,也可以说是狡猾奸诈;他们小心谨慎,又同样胆大妄为;他们凶险,却也有良心;贪婪,又不失风度。

与我上次分析的斯蒂福兹相比,伏脱冷更像是他的成人版,同样能操控大众,同样的处世圆滑,但相比之下更多了些成熟,头脑也多了些岁月的深度。

伏脱冷,其实是他伪造的名字,他真名叫约格·高冷,外号“鬼上当”,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因为他犯了几桩非常大胆的案子都能死里逃生。

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资产阶级野心家,还是高等窃贼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小说后面的事了。

小说一开始介绍人物的时候,伏脱冷是花笔墨最多的,“那四十上下,鬓脚染色的伏脱冷,正好是个中间人物。

人家看到他那种人都会喊一声好家伙!”,“没有到年纪就打皱的脸似乎是性格冷酷的标记;但是看他软和亲热的态度,又不象冷酷的人。

他的低中音嗓子,跟他嘻嘻哈哈的快活脾气刚刚配合,绝对不讨厌。

他很殷勤,老堆着笑脸。

什么锁钥坏了,他立刻拆下来,极技大时的修理,上油,挫一阵磨一阵,装配起来,说:‘这一套我是懂的。

’”,“他尽管外表随和,自有一道深沉而坚决的目光教人害怕。

看那唾口水的功架,就可知道他头脑冷静的程度。

”,“虽然他把亲热的态度,快活的性情,当做墙壁一般挡在他跟旁人之间,但他不时流露的性格颇有些可怕的深度。

”对他的描述远不止这些,就此打住,免得别人说我拼凑字数。

但相信诸位能够感觉到这位既可怕又可爱的神秘角色的魅力所在。

只要他愿意,他总能说服别人,总能感染周围的人,甚至与敌视他的人结为好友。

他的邪恶计划,虽然拉斯蒂涅打心底里不喜欢,却在其心里牢牢扎根。

即使最后被人逮捕,他也能将局面扭转,让自己像个英雄一样离开,也使得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依旧高大。

最重要的一点,他很讲义气,通俗一点,就是很耿直。

他从不出卖别人,连抓他的暗探也说他是条好汉,他曾告诉大学生“说我是恶棍、坏蛋、无赖、强盗都行,只是别叫我骗子,也别叫我奸细。


网上对伏脱冷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邪恶的代表,是个反面人物;说他“谋财害命,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财富”。

不过似乎作者也对这个复杂的人挺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赞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

个人比较欣赏网上的一句评论:“他是人间的撒旦,既邪恶又合理。

”不错,伏脱冷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产物,就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而言,这样的人物,的确是极为合理的。

他挤在贵族与贫民之间,看透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

他固然不满于社会,但却无法改变,便尽可能地去反抗社会,尽可能地向上攀登,争取自己的利益。

当时的巴黎社会,无非就是一个强者与弱者的世界,狼与羊的世界,善良的人在
这里毫无立足之地,只能像高老头这样的羊一样任人宰割。

要想活下来,并且要活得像样,就得像狼一样去对抗、去斗争、去厮杀,哪怕会冒很大的风险,哪怕得耍些阴谋手段、哪怕会伤害一些人。

残忍,狠毒……随你怎么说吧。

你若是无法理喻,举个例子,某天你得到神灵的指示,说学校附近的哪个哪个地方有本书,看了你就会每次考年级第一。

现在我就问,你会和朋友一起分享这书吗?假使你的朋友也得到了指示,跟你一起去,你和他又会怎么办。

答案我想都差不多,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人,多多少少都是自私的,我们不能自命清高地以旁观者角度去批判那个时代。

在我看来,伏脱冷的行为虽说自私,但终究是非常现实的。

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是靠天才的光芒,便是靠腐蚀的手腕,不像炮弹一样轰进这个人群,就像瘟疫般钻进去。

诚实正派毫无用处。

”他看穿了这个社会,并且要在社会中做一个强者!
文章最后,引用一位网友的话来收束全文:“在那个社会,他是一个强者,是一只狡猾的狼,最终是胜利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