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合集下载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草案)双流房地产分析一、双流基本概况双流有着深厚的古蜀文化底蕴,无论在经济、交通、规划以及市场容量等各方面, 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都有着很大优势。

1、历史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

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

2、区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6镇,90.64万人。

3、交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 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

4、经济双流县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5.0%。

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8.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增长3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14.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增长28.2%。

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元,净增462元。

基本竞争力跃升全国“百强县”第45位,第九次位居全省经济实力综合评价“十强县”榜首。

5、水系双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度,降雨921毫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县境河属流域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186公里。

对于居住环境要求具有很大的先天优越性。

6、科研、教育、医疗双流具有科研单位3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所2个,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

有四川大学等高校5所。

中小学230所,其中国家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重点学校3 所。

各类医院45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3所。

双流区分区规划(公示版)

双流区分区规划(公示版)

《成都市双流区分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双流区以五环路为界,横跨“中优”和“南拓”两大发展区域,道路以北落实“中优”发展要求,以南落实“南拓”发展要求。

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南拓: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二、优定位把握时代趋势与核心价值,明确战略定位1.城市发展定位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三步走”发展目标1.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取得重大进展,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形成一定的创新示范作用。

2.2035年建成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国际空港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空港城市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三、优空间促进港城一体,依据区位价值重塑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一核以39km²航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区。

一轴把五环路(双流段)打造为贯通全域的城市经济轴、生态轴和文化轴。

两翼东翼:打造以67km²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城西翼:打造以53km²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生态科技新城一港两湖环空港城市中心:以²环机场区域为重点,打造空港双流精品城区。

怡心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集“生活、生态”和“智慧、智能”于一体的新经济集聚区。

杨柳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以集成电路为引领,集总部、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功能区。

新农村综合体的空间适应性建构探索——以双流县新兴镇庙山村规划为例

新农村综合体的空间适应性建构探索——以双流县新兴镇庙山村规划为例
面上 的不同规划方法 与思 路 , 为新农村综合体 的建设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新农村综 合体 ; 间 ; 应性建构 ; 山村 空 适 庙
转变 。 新农村综合体 的建设 正是 以对农村功能多样性 的适 应 为 目 。 国原有 的乡村空间表现 出建设发展随 意性 大 , 的 我 空间 格局凌乱 , 产业空 间布局不 明确 , 土地 利用集约化 程度低 的特 征。 针对这些 问题 , 新农村综合体 建设 首先要根据上层规 划的 要求和 自身发展条件 的充分分析确定 规划策略和功 能布局 结 构 。一方 面根据地质 条件和生态 防护 要求明确村 域空间管 制 设 ?新农村综 合体 ” “ 的战略决策。[ 1 1 . 确保 其次 , 度加 大乡村 的 适 所谓新农村综合体,目 前普遍认为是一 规模大 、 . 动能 范 围 , 生态 田园乡村 的安全 建设 ; 充分体 现有 利农业 生产 、 方便 农 民生活 、 集聚集 约 多、 效率高 、 现代性 、 开放性的农村新型社区, 城市综合体” 集聚规 模 , 与“ 使用 土地资 源的原则 , 有效控 制村庄 人均建 设用地 ; 再次 , 根 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 2 1 其内涵和特征主要有( ) 1乡村功能特 征( ) 2 配套设施的现代化( ) 3 开放式的要素 集区( ) 4发展的 据产业本 身生产要求 和环境影响水平 对其因地制宜 、合理 布 控制乡镇企业的环境 污染 , 创造 有别于城 市又优于城 市 区域性 ( ) 5 生产生活 生态的空 间复 合型 ( ) 6 以农 民为主体的组 局 。嘞 织形 态。因此新农村综合体 是具有农村特色的 “ 代集 镇” 现 而 的 良好 的生产 生活环 境。 庙 山村 规划 中提 出继 续巩固和深化农 业基础地 位 ;利用 不 是城市 中的 “ 房新村 ” 是对新 农村建 设理论 和实 践的 丰 新 , 大力发展艺 术文化休 闲产 业 ; 添经济发 展新 增 富和 发展 , 其建设将 有利于加快城 乡经济社会 一体化 , 改善农 地理位 置优 势 , 村生 产生活环 境 , 好地聚集和整 合各类要 素 , 更 提升新 农村建 动力促进 农业劳动力 向非农业生产转 移 ,实现农 村剩余 劳动 通 带动空间资 源的优化配 置的 设的整体水平 ,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 的实现 。 该决策提 力 的转 化 ; 过经济集约化 发展 , 总体发展策 略 ,并制定其空间管制规划 , 定空 间禁建区 、 确 限 出以来 , 各地纷纷 列出建设试 点 , 探求新 农村综合体 建设的有 建 区、 适建区 。 村域 内划定五种规 划控制线 : 路控制线 、 道 河道 效 途径 , 如遂宁 市的“+ ” 14模式 , 大力推进 “ 五新 一好” 新农村 绿化控制 线 、 建设用地范 围线 、 划控制建 设线 , 规 确保 综 合体建 设 ; 广元苍 溪县 则 以打 造“ 三带 一区 ” 路新 农村综 控制线 、 探 各 项功能 用地 的合理性 和农村 综合体 建设 的整体 协调性 ; 根 合体 建设 ; 阳罗江县 以启动 “ 德 中国幸 福家园 ” 建设为 引领 , 坚 据做实 一产 、 抑制二产 、 三产 , 发展 以观光 农业 、 创意文 化 、 休 持“ ” “ ” 城 为 农 用促进城市文 明向农村延 伸 ,公 ” “ ” 明 “ 为 私 用 闲产业 为核心的产业 发展策略 , 出建 设生态农业产 业区 、 提 艺 晰农民资产产 权 , 激活农村 资本 市场 , 涌现 出了白马关镇凤雏 术文化 休闲产业 区 , 划分 具体产业 空问布局 ; 并 根据双流 县推 村、 万安镇芒江村 等新农村综 合体 示范点 , 了全县农村经 推动 农民 向城镇 、 场镇 集 中的原 则建 设规 济和社会发展 等。[ 2 1 本文基 于城市空 间构建的适应性理 论 , 从 进 土地 向规模经 营集 中、 划相 关要求 , 并结合 当地具体情况 , 本次规 划区 内设 中心场镇 空间构建 角度出发 , 以双流县 庙山村规 划为例 , 通过研 究其空 l , 处 另设聚居点 5 , 处 将现有部分村 民进行集 中安置 。 决村 解 间的适应性构建 , 为新农村综 合体 建设提供新的借鉴方法 。 域 聚居 点数量多 、 规模小 、 中度 低 , 形态散乱 、 能混杂 集 场镇 功 本文对新 农村综合体 ( 以下简称综合体 ) 间构建的研 究 空 主要从宏观 、 中观 、 微观 3个层面 , 即综 合体 整体空 间层面 、 综 的 问题 。 31 农村综合体特色意象构建 . 2 合体配套设施及公 共空间层面 、 合体建筑空间层面 。 综 乡村环境意象 主要表现为 乡村 环境的景观 意象和人 文意 2项 目概 况 又反映 出了 乡 庙 山村 属双流县新 兴镇管辖 , 地处 成都市区东南部 , 绕城 象 。乡村环境意向既表现 出了迥异 的乡土风格 , 7 】 , 因此 在综合体 建设 中注重对 乡村环境 高速公 路外侧 , 与锦江 区三 圣乡毗 邻 , 处于 成都 市区 、 阳和 村 生活的某些方面 。[ 华 龙泉驿所构成 的金三角区域 , 有着非常 良好 的区位优 势。村域 意向的构建 可以有助于人们对 乡村的识别性 和亲熟性 。乡村 中部纵 向有新 三路北连三圣乡 , 南接新兴城镇 。 山村 北距三 环 境 区别 于城 市环 境最 直观 的 表现就 是 田园野趣 和 自然地 庙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 的今天 , 乡村环境改造 中定然要注重保 圣乡政府 6公里 , 南距新 兴城镇 4公 里。村辖 8个村 民小组 , 貌 。 护和利 用好现有 的生态 环境 , 重地形 地貌 、 尊 水体 、 动植 物 等 幅员 面积 53 平 方公里 ,0 0年底 有人 口 40 .l 21 8 0多人 , 来户 外 原有的生态资源 。 乡村景观 意向不应只有单一的人工 农 田, 乡 50 0 0人 , 经济 以二 、 三产业 为主导 。结合庙山所在的地理 位置 村 中除 了大 片的农 田耕地外 , 应有大 量的林 地和 水域等 资 还 及区位条 件 ,上层 规划该区域可承 接三圣 乡五朵金花 的辐射 源要素 , 这些要素不仅 担负着经 济产出和环境保 护的功能 , 同 和旅游吸 引力 , 大力发展 农业生态观光 、 休闲旅游业 。 时还具有景观效应 。 设计 时 , 留传统 乡村生态景观 的基础 在保 3 新农村 综合体 的空间适应性建构 上, 依据 生态学原理 , 以绿 为主 , 结合水景 , 更好地处 理水与人 31 . 综合体的整体空 间层 次 的关系 , 亲水性和可达 性 , 用天然材料 , 架生态走 廊 , 增加 运 构 81 功能 区分 离式布局 .1 增 加景观 异质性 , 护生物 多样性 , 保 实现 景观 的可持续 发 展 , 我国 乡村的职能正 在发生着变化 ,除了延续 农业生 产服 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乡村景观意向。如结合村内鱼塘进行滨水 务基 地 的职能外 , 现代居 民社区的功能 也越来越 明显 ; 农村经 环 境的营造 , 当地 资源打造特色景观 。 依据 以最 小的投入获得 的多样化 ,也使 乡村 由资源供应者 向生产者和协作 者

以“生态修复和产业更新”为导向的农村土地整理思路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以北区域村规划为

以“生态修复和产业更新”为导向的农村土地整理思路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以北区域村规划为

以“生态修复和产业更新”为导向的农村土地整理思路探索——以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以北区域村规划为例发布时间:2022-05-23T02:13:30.10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月第3期作者:唐成[导读] 本研究片区位于《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生态绿隔区和一级通风廊道内,是周边区域重要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涵养区唐成四川新城汇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要:本研究片区位于《成都市生态守护控制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生态绿隔区和一级通风廊道内,是周边区域重要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涵养区。

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下,为保证城市通风效率和生态安全,本研究提出“锁定基量、实施减量、优化存量、严控增量、提高质量”的集体土地整理思路,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完善,提升片区内八个村/社区的土地价值,促双流九江街道实现“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村规划、整村统筹、土地整治、成都市、乡村振兴、公园城市正文:一、片区现状及研究背景本文研究的片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成新蒲快速路以北,东至环城生态区(锦城公园)、西至九江街道行政区界、南至成新蒲快速路、北至双流区行政边界,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

本片区是双流城镇建设区外的乡村地区,由龙池社区、大井社区、石井社区、邹家场社区、石牛社区、马家寺社区、万家社区、通江社区等八个涉农社区构成。

根据“七普”数据,本片区的户籍人口约为12374人,但片区内集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常住人口已达约3.5万人。

从现状建设情况来看,由于片区所处区位交通十分便利且又位于多个城区交界的位置,2005年前后,由香港九龙贸易公司牵头本土多家企业,组建成都双流九龙投资有限公司,借鉴成都蛟龙港工业港(双流)成功经验,投资约20亿元在片区内兴建成都双流九龙工业港开发园区。

而后,随着成新蒲快速路的贯通,片区内的工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至2008年,九龙、大井和铁门三大园区基本成型,在2014年前后,片区建设用地达到峰值,内部已经集聚大量制造鞋、衣服、家具、建材、机械等制造企业和众多仓储物流企业。

成都双流彭镇概念性规划

成都双流彭镇概念性规划

杨柳河景观设计安置区风貌整治旧场镇改造规划发展方向部分规划设计部分运营模式部分工业总部基地策划研究战略定位专项规划运营模式总体规划保护和延续城市不可替代的特色特色魅力危机中国的历史文化太珍贵了,不能容许被西方传来的虚伪的、肤浅的、标准的、概念的洪水所淹没。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彭镇历史之根:如何保护宝贵古镇资源?槐轩文化之魂:“把它们完整地传承下去”“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而全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环境保护、忽视先祖的遗产,忽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旦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环顾四周,回首往事,将会感到怅然若失,为本来可以避免的许多遗憾而追悔莫及”。

中国文化——“回家的路”?断层失根的危险中国城镇建设现状当务之急保护消失名城神韵、古都仪象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彭镇:最近的文化古镇+杨柳河+规模田园......如何保护?彭镇:民生何所依?老场镇+传统工商业......如何崛起?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集散服务特色&功能保护&发展文化复原内向型服务民生&产业城镇功能维度产业维度文化维度全域彭镇城镇集散功能的升级旅游集散功能的升级自身旅游功能的建设文化如何助推城镇建设与发展现有城镇如何承载旅游新城镇槐轩文化如何彰显彭镇新地标现代农业如何一三对接发展旅游业传统工业如何向产业高端发展升级传统服务业如何向高端商贸业发展我们认为彭镇场镇不能就改造而改造,不能仅考虑功能升级,必须最大程度考虑场镇改造对全域彭镇城镇形象、场镇产业与城镇文化的全面提升。

城镇改造涉及内容4.5平方公里场镇总体规划2.28公里杨柳河景观规划场镇核心区域旧城改造农民集中居住区风貌整治全域彭镇的发展要求城镇形象升级城镇功能升级城镇产业升级城镇文化提升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功能定位:生态屏障区、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区。

7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

7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

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成都市双流—华阳分区规划说明书一、概况 ............................................................................. ................................................ 3 (一)区域(双流县)概况 ............................................................................. ................ 3 (二)城区概况 ............................................................................. ..................................... 4 二、现状分析 ............................................................................. ....................................... 5 (一)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 .................... 5 (二)原规划要点与评价 ............................................................................. .................... 5 三、发展机遇与分析 ............................................................................. ........................... 6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 ........................ 6 (二)发展条件分析 ............................................................................. ............................ 6 四、上一级规划要求 ............................................................................. ........................... 7 (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要内容........................................ 7 (二)对华阳分区的要求 ............................................................................. .................... 8 五、规划依据、期限、范围及指导思想....................................................................... 9 (一)规划依据 ............................................................................. ..................................... 9 (二)规划指导思想 ............................................................................. ............................ 9 (三)规划期限及范围 ............................................................................. ........................ 9 六、规划目标 ............................................................................. ..................................... 10 七、分区职能与发展规模.............................................................................. ................ 10 (一)分区职能 ............................................................................. ................................... 10 (二)城镇规模 ............................................................................. ................................... 10 八、用地布局规划 .......................................................................................................... 10 (一)功能结构与布局形态 ............................................................................. .............. 10 (二)用地布局规划 ............................................................................. .......................... 10 (三)远景发展规划 ............................................................................. .......................... 12 九、综合交通规划 ............................................................................. ............................. 12 (一)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 12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 ...................... 12 (三)综合交通规划 ............................................................................. .. (13)十、道路工程规划 ............................................................................. ............................. 15 (一)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 15 (二)发展策略 ............................................................................. .................................. 15 (三)道路工程规划 ............................................................................. .......................... 15 十一、绿地系统规划16(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 16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 ...................... 16 (三)绿地结构 ............................................................................. .................................. 17 (四)绿地布局规划 ............................................................................. .......................... 17 十二、景观系统规划17(一)景观风貌特征分区 ............................................................................. .................. 17 (二)空间轮廓规划 ............................................................................. .......................... 18 (三)景观带 ............................................................................. ...................................... 18 (四)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重要景点 .. (18)十三、土地开发控制规划18十四、标准分区规划19 (一)标准大区划分原则 ............................................................................. .................. 19 (二)标准大区的排序方式 ............................................................................. ............. 19 (三)划分规模 ............................................................................. .................................. 19 (四)标准大区划分 ............................................................................. .......................... 19 十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9(一)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 19 (二)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 .................. 20 (三)供电工程规划 ............................................................................. .. (20)1。

双流区分区规划(公示版)

双流区分区规划(公示版)

《成都市双流区分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双流区以五环路为界,横跨“中优”和“南拓”两大发展区域,道路以北落实“中优”发展要求,以南落实“南拓”发展要求。

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南拓: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二、优定位把握时代趋势与核心价值,明确战略定位1. 城市发展定位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三步走”发展目标1.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取得重大进展,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形成一定的创新示范作用。

2.2035年建成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国际空港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空港城市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三、优空间促进港城一体,依据区位价值重塑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一核以39km²航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区。

一轴把五环路(双流段)打造为贯通全域的城市经济轴、生态轴和文化轴。

两翼东翼:打造以67km²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城西翼:打造以53km²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生态科技新城一港两湖环空港城市中心:以17.7km²环机场区域为重点,打造空港双流精品城区。

怡心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8.4km²,打造集“生活、生态”和“智慧、智能”于一体的新经济集聚区。

杨柳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5.3km²,打造以集成电路为引领,集总部、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功能区。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乡村振兴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乡村振兴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7. 渔业:发展水产养殖和捕捞,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
8. 林业: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环境。
9. 农产品加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发展。
10. 农业科技: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1. 农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6. 乡村治理水平提升:通过加强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和谐稳定。
双流区农业产业布局
1.《双流区农业产业布局》在《“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乡村振兴工程发展主要指标》的背景下,本篇方案将详细阐述双流区农业产业布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 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水源。
演讲人:Gino
2023/9/14
Announc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Shuangliu District
双流区农业工程实施方案公布
CONTENT
目录
四川双流区农业发展指标发布
01
Releas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n Shuangliu District, Sichuan
12. 农村电商: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投入,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TEAM
分享人-Gino
2023/9/14
谢谢观看THANKS
成都双流区农业农村建设重点指标
1.十四五"双流区农业农村建设重点指标在《“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乡村振兴工程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双流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点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描绘了双流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蓝图,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
645
22575
44
120
450
15750
59
180
600
21000
166
480
1695
59325
聚居点区位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白沙镇概况
产业布局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以“三路”(成仁路、籍大路、籍黄路)为中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商业、餐饮等项目; 发展以红阳村为中心的精细化工基地建设; 以农业为主,有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及蔬菜种植
造型设计方案
藉田镇聚居点的建筑造型立意提取于藉田的主要产业及政府立足打造 “东山第一重镇”的发展规划。籍田各村的产业基本上以特色农业为主, 各聚居点的分布位置基本位于城镇以外,我们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农村的 特色出发,符合本土特色。但作为政府规划的“东山第一重镇”,建筑 的设计也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特征。 色彩为蓝灰色为主,结合白色系的墙面,使整个村落显得统一而又富有 变化。 结构选型设计 考虑当地特色和造价等因素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之以少量木结构。
双流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地理位置
籍田镇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面,距成都和双流县城均为40公里,属双流县丘区第一 大镇。地处成都、双流、彭山、仁寿“一市三县”交汇位置。毗邻省级文化古镇 风景旅游地黄龙溪和黑龙滩风景名胜旅游区。国道"213"线"成仁路"穿镇而过,南 和仁寿县视高镇接壤,东南邻籍田镇,西与黄龙溪镇连界,西南与彭山县净皇乡 毗邻,西北与永安镇交界,北与煎茶镇相接。 籍田镇历来是成都东来东进的门户,双流县的南大门,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及工 业产品的生产和商贸集散地,是双流东山片区的交通枢纽与商品交易集散地。
产业布局规划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注重将规划设计同各聚居点的产业有机结合。藉田镇主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 主要产业,但各村的农业都以多样化的道理发展。地平小学聚居点位于国道 213路旁,适合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农业。张家院子聚居点 历来是双流县的花卉产地,其中以银柳最为著名,可以发展成为花木生产基 地。花园坝则以种植野生蔬菜为主,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项目概况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籍田镇本次重点规划设计共计3个聚居点,规划用地面积166亩,安置户数480, 安置人数1695人,建筑总面积59325㎡. 聚居点分布表
用地规 模 (亩) 63 安置户数 (户) 拟安置人数 (人) 建筑总面积 (m2)
地 址 地平村地 平小学聚 居点 清华村花 园坝聚居 点 红碑村张 家院子聚 居点 合计
规划设计思想 规划意向: 规划意向:川西林盘
三.规划布局结合川西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自由散居,形成或 围合,或自由,大聚居,小杂居的居住形态,实现风格统一,布局 各异,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景观的新型农村。
规划设计思想
规划意向: 规划意向:行列布局
自由布局
规划意向: 规划意向:
院落布局
组合院落布局
三大聚居点产业布局图
地平小学聚居点: 果蔬、养殖、新型素菜种植基地。 花园坝聚居点: 野生蔬菜、水稻种植、养殖业。 张家院子聚居点: 优质粮油种植、花卉业(栀子花及银柳)。
白沙镇概况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思想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布局尊重地形,因形成势。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从实际 出发,结合原有地形的水塘、沟渠、果林、高差,采用多种的布局方 式。地平小学及张家院子两个安置点丘区地形显著,地形高差明显, 均为两面高,中间低,规划中将聚居点分为三个不同台地,顺应地形 走向布置组合院落。花园坝地势平坦,将数个院落在田野中散落布置, 呈现川西林盘的显著特征,与原有村落和谐共处。
户型设计方案
1.户型设计统一分为39.2 ㎡、71.12㎡、104.92㎡、139.32㎡、 173.5㎡五个档次,所有尺度均以人的最佳舒适使用为原则。 2.朝向大部分为南北方向45度以内,采光通风良好。精致、紧凑 的多种大中小户型充分考虑居住需要。 3.户内动静、干湿、洁污分区明确。设堂屋、住房、明厨、明卫, 前庭和后院,设施配套齐全。
环境特征
镇域内自然生态良好,远离大中城市环境影响,东有龙泉山脉的二峨山屏护、南 有柴桑河、西有卢溪河、北有罗雁河等三河环绕。且三条河流均汇集于籍田,水 源基本无污染,水质良好,山清水秀。 全镇有8千余亩枇杷、2千余亩梨子、3千余亩桃子、5千余亩退耕还林竹林,全镇 森林覆盖面积达25%以上,在五年后,镇内平坝地与浅丘相间,以东风渠水为生产 水原,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域。
建筑风格及用材
户型A
一人户
建筑面积 3
建筑面积 39.2 m2
底层平面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1.12 m2 2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0.12 m
底层平面
二层平面
户型C 三人户 户型C 三人户建筑面积 104.92 m2 m2 建筑面积 104.92
底层平面
二层平面
户型D
四人户
建筑面积 139.32 m2
户型E
五人户
建筑面积 173.5 m2
规划设计方案
地平小学聚居点现状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张家院子聚居点现状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花园坝聚居点现状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