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及答案
2024年青岛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青岛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调研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如雷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
旅途中,学习神话故事,我们认识了让这个世界生气péng()勃起来的女娲。
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A);徜徉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B);遥望piāo miǎo()的天上街市,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习童话,我们见识了滑稽可笑的人物;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______。
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péng()勃徜()徉piāo miǎo()(2)在文段A、B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瞻前顾后怪诞不经B.拈轻怕重荒谬绝伦C.拈轻怕重怪诞不经D.瞻前顾后荒谬绝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而且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语文(湖北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9分)班级开展以“家国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B.画线句①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画线句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画线句③是一个单句。
【答案】C【解析】②句中“诸如”意思是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在这里不是比喻词。
2.(2分)以下是同学们为制作本次主题活动的黑板报所收集到的部分素材,其中与本次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名句主题赏析。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B句意为:在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家国情怀”无关。
故选B。
3.(2分)请根据画线句仿写。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答案】有光有热、独立张扬的“00 后”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注意题目要求,认清被仿写句子的句式特点,领会被仿写句子的感情。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综合①“一泓碧水开明镜,绵绵青山列翠屏”。
②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渺之势、西湖浓妆淡抹(甲)之美于一湖。
③湖中碧波荡漾、岛屿散落,湖岸曲折yū(乙)回,远处朦胧的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就像几笔淡墨涂在天边。
④湖畔有画若棋盘的田畴,疏密错落的茶园,自然之景与人工造景(丙)。
⑤既然你是一位初来赏满湖春色的游客,也一定有轻松惬意的感受。
1.(1)根据以上文段,写出甲和乙两处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浓妆淡抹()yū()回(2)在丙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B.相辅相成C.相提并论D.相得益彰2.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引用诗句时标点使用正确,该诗句突出了天目湖水清澈,山青翠的特点。
B.句③“碧波荡漾”“岛屿散落”“几笔淡墨”都是偏正短语。
C.句④划线处中谓语是“有”,宾语是“田畴、茶园”。
D.句⑤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正确,“赏”是动词,“惬意”是形容词。
二、综合性学习小语同学收集到以下四则材料,请研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清嘉庆二年,常州知府胡观澜修茸大观楼,其高百尺有余,可尽览周边风光。
“有图画不能尽,诚洋洋乎大观也哉。
”大观楼民国初被毁,地方志中尚有简画存世。
【材料2】2023年10月8号,备受瞩目的常州大观楼复建项目签约启动。
大观楼是常州历史上重要的园林景观建筑,项目重建将打造集城市景观、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地标”。
该项目将沿用大观楼原有建筑元素,“与古为新”,将古运河辉煌的大图景在当代城市空间中重现。
为此,常州老城厢文旅空间布局将得以重塑。
挖掘本市厚重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创造文旅发展崭新模式,弘扬常州传统文化并保留历史文脉。
3.有市民对常州要重建古建筑“大观楼”不理解,请你结合【材料2】内容,从重建意义角度完成下联,向该市民解释。
上联:下联:复建大观楼园林景观打造城市新地标【材料3】苏州拙政园借景周边的北寺塔,寄畅园借景近处的龙光塔,用视力范围内的美景配合陪衬,成为了我国园林佳作。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模)附答案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模)1、积累与运用(26分)1.古诗文名句填空。
(10分)(1),来者犹可追。
(2)童孙未解供耕织,。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7),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8)国家有难,“ ,从此替爷征”是木兰的选择;前路崎岖,想到“ ,”的姜尚、伊尹(《行路难》其一),冲破阻力去施展抱负是李白的选择。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8分)记忆,是城市的文化代码。
建军路自古就是“盐城第一路”,承载()着盐城的历史,在岁月流逝中几经cāng()桑。
“大铜马”位于建军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中心,代表着盐城人对革命岁月的特殊记忆,饱含着盐城人民对新四军的深厚情感。
始建于1950年初的竹林饭店,见证了盐城餐饮业态的繁荣;改建于1991年的竹林商业城,记录着盐城商业发展的时代印记。
跨越70载积diàn(),如今,竹林大饭店变成了还原盐城市井街巷的盐城民俗博物馆,带我们翻开老盐城泛黄岁月的扉()页,展现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发展路线。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承载()cāng()桑积diàn()扉()页(2)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文化代码B.特殊记忆C.市井街巷D.泛黄岁月(3)竹林大饭店中的“竹”字,本意为竹子。
竹子的用处很多,因此“竹”的含义也丰富起来。
可引申为,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提到“无丝竹之乱耳”。
古人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又喻称为“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2分)3.综合性学习。
(8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学校开展“走进博物馆,见证文化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南通专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南通专用)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共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分)江南大地,人文荟萃。
五千年文明之光在这里shǎn yào,中国近代第一城在这里崛起。
今天,江海儿女正用zhì huì和汗水,绘就南通发展的绚丽篇章。
在这千帆竞发A百舸争流的时代,南通青年更应B(勇立潮头锐不可当)、奋发有为,与家乡共成长,用奋斗与担当写下最美的青春诗行!(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1分)(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B处。
B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1分)【答案】(1)闪耀智慧(2)、(顿号)(3)勇立潮头【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书写规范、工整,大小适宜,不要连笔。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句子内部词语的并列应该使用顿号。
(3)本题考查点号的正确使用。
“千帆竞发”和“百舸争流”是两个并列短语,共同做“时代”的定语成分,因此两个词语之间应用顿号隔开。
2.学校正在开展“青春当自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活动。
(5分)(1)【拟写标语】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宣传语。
(要求:紧扣主题)(2分)(2)【采访任务】2021年8月7日,南通籍盲生程溁如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
这个18岁的失明少年,勇敢执着,积极奋进,在熙暗中与音符相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光明世界。
程溁同学受邀来到了学校活动现场,请以光明初中小记者的身份,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对他进行采访。
你应该怎么说?(3分)【答案】(1)示例:放飞青春,放飞梦想,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示例:程溁同学,我是阳光初中的小记者xxx,你的事迹让我们大家很受鼓舞,我想请你谈谈你是如何做到“自强不息”的,好吗?【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模)附答案

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模)注意事项:1.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2.本试卷共10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8分)寻美诗文名句自然之美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清新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蒹葭苍苍,”描绘出芦苇荡晚秋的凄清之美。
(《诗经•蒹葭》)③“ ,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塞外风雪的壮观之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俗之美④“ ,设酒杀鸡作食”是村民热情好客的民风之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⑤“ ,”是农人欢庆春社日的风俗之美。
(陆游《游山西村》)情怀之美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体现了杜甫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⑦《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表现了苏轼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⑧《过零丁洋》中“ ?”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3.班级开展“我拍到的语文课本封面”比赛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0分)(1)小豫参与了赛前准备工作,请帮他完善比赛流程。
(2分)第一步:通知比赛细则第二步:第三步:评委评选作品第四步:第五步:表彰优秀作品(2)小豫拍了以下照片,想选其中一张作为参赛作品,请你为他挑选,并简述理由。
(4分)A B C(安阳殷墟·甲骨片)(洛阳·牡丹)(开封·清明上河图)(3)我班计划于5月20 日上午十点在一班教室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想邀请王老师作为评委。
请你从内容和格式两方面修改拟写的邀请函。
(2分)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我班计划于5月20日上午十点在一班教室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想邀请您作为评委,希望您准时到达。
2024年5月14日学生:小豫①内容方面: ②格式方面:(4)小豫为本次活动写了一段结束语,请帮他完善。
中考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 广东卷(答案与解释)2024届中考语文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广东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诗文。
(共10分,答对1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2),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3)谁双兔傍地走,?(《木兰诗》)(4)气蒸云梦泽,。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古诗词中的“泪”往往更能感人肺腑。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则以“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守边之苦与思乡之切;夏完淳《别云间》以“②,③”,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痛之情。
(6)展开中华民族史诗般的画卷,每一幅都闪耀着英雄的风采。
辛弃疾一心报国,梦回战场,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道:“①,②,沙场秋点兵。
”曹刿面对困难,挺身而出,“‘③,④。
’乃入见。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可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答案】(1)便引诗情到碧霄(2)萧关逢候骑(3)安能辨我是雌雄(4)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5)①羌管悠悠霜满地②无限山河泪③谁言天地宽(6)①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肉食者鄙④未能远谋【解析】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的“霄、萧、候、辨、雌雄、撼、羌、麾下、炙、鄙”等字词容易写错。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题。
(10分)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举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体育赛事,也是中国体育备战巴黎奥运会成果极为重要的“模拟考试”。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契.约(qì)深霄.(xiāo)哺.乳(pǔ)巧妙绝伦.(lún)B.粗拙.(zhuō)狭隘.(yì)纯悴.(cuì)浮光掠.影(lüè)C.服侍.(shì)谨.慎(jǐn)熏陶.(táo)大庭.广众(tínɡ)D.真挚.(zhì)震憾.(hàn)墨.守(mè)无精打采.(cǎi)【答案】C【解析】【分析】A. 深霄.——深宵哺.乳(pǔ)——(bǔ)B. 狭隘.(yì)——(ài)纯悴.——纯粹C.正确。
D. 震憾.——震撼墨.守(mè)——(mò)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描述个人__________,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__________了一切罢了。
③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__________。
A.遭际笼罩不落俗套B.生平弥漫故步自封C.遭际笼罩故步自封D.生平弥漫不落俗套【答案】A【解析】【分析】“遭际”意思是境遇,经历。
“生平”意思是一生,终身。
比较这两个词的意思,结合语境,“遭际”更能描述出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笼罩”意思是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弥漫”是指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比较这两个词的意思,结合语境,“笼罩”更适合。
“不落俗套”意思是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故步自封”比喻保守,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比较这两个词的意思,结合语境中“有新意、有个性”,所以“不落俗套”更适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及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再将划线句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3分)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
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竞撼()动了时间的定律,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瞬间,也是一种永恒。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分)亘()古撼()动(2)将划线句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2.名言诗句积累。
(共5分,每小题1分,错、漏、换字均不得分)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②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③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这一美学追求的两句诗是:“,”③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⑤“愁”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但中国古诗词中却不乏以各种方式写愁的名篇佳作,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愁文化”。
请写出连续完整的诗句:,。
3.语言运用。
(2分)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句①②有语病,请改正。
近年来,我校①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②还经常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
③我校获得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①②4.图表题。
(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由上表可得出结论:(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5.名著阅读。
(3分)名著《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故事有和等;智者的化身是,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现已演化为成语的有和等。
6.诗词鉴赏。
(2分)《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反映出来?(1分)7.综合性学习。
(3分)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小标题:(1分)前言:(1分)(2)在此次活动中大家还对“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你的看法呢?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
(1分)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一13题。
(13分)《故烧高烛照红妆》苏伟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
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
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8.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
(每空填一字)(2分)①开花一→②()花一→③赏花一→④()花一→⑤议花9.文中运用了两两成对的骈句(如:“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一分朦胧,一分深邃”)请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再说说这种语言形式运用有什么好处?(2分)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讷于言:醺醺然:11.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2分)12.请给下边的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
(2分)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
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13.文末段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9分)《灯光是一种毒品》艾先立①1880年3月31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
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
如今,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欧洲和美国夜空。
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一l0%的比率增长。
④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他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
滥用灯光。
就是在危害健康。
”⑤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
他们建议对固定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
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阿尔瓦勒兹说:“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眼的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的刷满整个建筑物。
”【相关链接】:某市将通过灯光建设,构筑几大主题景观体系,以展示该市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繁华的恢弘气势。
景观一,由中心城区1000余条纵横交错的路灯廊道构成的“霞光干道”夜景景观。
景观二,由百余栋公共建筑“里光外透”和200栋15层以上高层建筑灯光构成的“都市辉煌”夜景景观。
景观三,由18片居住小区的甬路灯光、楼道灯光、楼门灯光、楼名灯光、标识灯光和绿化小品等装饰性灯光构成的万家灯火夜景景观。
14.阅读选文,概括列出人工光有哪些危害?(3分)15.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6.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分)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
17.文章第⑤段介绍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降低光污染的建议,请你再提出两条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
(1分)18.阅读“相关链接”,联系全文,就该市夜景工程的利弊说说你的看法。
(不超过50字)(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
(8分)《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汪金友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
”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多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
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
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
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
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
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
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
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
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
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
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
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
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20.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2分)21.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22.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2分)(四)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zhan)粥不充,日昃(ze)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夜昏怠()(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24.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以衾拥覆C.①辍耕之垄上②去之南都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25.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C.可以为师也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6.翻译句子(2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三、作文(共4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1)醇nhan(2)略2.蜡炬成灰泪始干思而不学则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