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中招考试试卷语文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_含答案)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各题。
(共10小题,计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1题。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是几条保护地球的小建议:1. 减少用塑料袋。
在购物时,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2. 省电。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节省用电。
3. 分类垃圾。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4. 多种植树木。
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
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2. 举例说明如何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3. 如何节省用电?4. 垃圾应该如何分类投放?5. 种植树木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 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保护地球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责任。
2. 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在购物时代替塑料袋,或者购买环保袋来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3.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避免长时间使用不需要的电器设备。
4.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以方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
5. 种植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氧气,维护生态平衡。
二、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共10小题,计10分)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都可以去散步(用“可以”造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用“可是”造句)。
3.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可以去户外运动(用“可是”造句)。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用“一定”造句)。
5. 他长大后想当一名科学家(用“想”造句)。
参考答案: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可以去散步。
可以去散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3. 今天天气不错,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拮据(ji é) 祈祷(qǐ) 浑身解数(xiè) B. 恣睢(suī) 机械(xiè) 模棱两可(l éng) C. 沉疴(kē) 症结(zhēng) 相得益彰(zhāng) D. 翌日(yì) 祛除(qū) 奄奄一息(yǎ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类题的简单方法。
B. 能否坚持锻炼,是保持好身体的必要条件。
C. 河南烩面是我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
D. 我一到瑞士,就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人情味很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首屈一指 B. 人迹罕至通宵达旦集思广益 C. 情有可源继往开来取义成仁 D. 完好无损人定胜天积腋成裘二、填空题4、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通顺。
,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41、请根据提示,默写下面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202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ú)蓦然(mù)拮据(jū)B.嗔怪(chēn)襁褓(qiǎng)迸溅(bèng)C.缄默(jiān)踱步(duó)叱咤(zhà)D.镌刻(juān)恪守(kè)踉跄(liàng 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恪尽职守断章取意重峦叠嶂B.矫揉造作自出心裁走投无路C.殚精竭虑眼花瞭乱轻歌曼舞D.巧妙绝伦纷至踏来无动于衷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锻炼着身体。
B.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喜出望外地跑回家。
C.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味同嚼蜡。
D.他在学习上总是首当其冲,成绩名列前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春天的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老师严肃地问。
B.挫折与磨难,锻炼了多少优秀人物?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C.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受到很大启发。
D.教室里布置得很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文章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023河南中考语文+答案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 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 ( 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 ( 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 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 " .④,⑤”(《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 ⑧”(《无题》)。
3. 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 (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⑤”(《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⑧”(《无题》)。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诗句中的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不配对的是()A.柳絮飞扬,如雪片纷纷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夏日盛开的玫瑰,宛如女孩婀娜多姿的身影D.年轻的玫瑰还未绽放,就像懵懂的大学生一样2.写一件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400字3.下列句子中含有声音形象的是()A.滴答滴答,水珠落在湖面上,发出微微的涟漪。
B. 孩子们笑声高亢,如同溪流般清脆。
C. 粉色的太阳缓缓升起,黄昏降临。
D. 我们在书法课上,雨打窗户的声音格外清晰。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明清小说的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怎样的画?描述一下。
2. 钱钟书先生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看它得承继与推陈出新,这两者都不能没有。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三、作文题(50分)请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文章,要求500字,文中须涉及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风情、社会发展等方面。
附:选择题答案1.A2.略3.A4.A5.B6.C7.D8.C9.B 10.D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A 18.D 19.B 20.B21.A 22.C 23.A 24.B 25.D 26.C 27.A 28.D 29.C 30.A31.C 32.B 33.A 34.C 35.B 36.A 37.D 38.A 39.D 40.B。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23分)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4.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河南小麦的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每一个优质麦种都凝聚着育种人的智慧②多个“第一”的背后,优质麦种是关键③创新集成了多套小麦育种技术体系④河南小麦育种人综合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技术5.小组成员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焦裕禄同志的故事,需要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
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着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
(不超过20字)(3分)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
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
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
后来再也不赌了。
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
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
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
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
有删改)7.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4分)8.“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分)9.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3分)为什么不读经典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
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
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
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
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
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
有删改)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4分)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3分)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