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
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
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 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
[规律方法]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 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而形 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
答案:(1)终年高温,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的季节变化大,一年内有明显的旱、 雨两季。
(2)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热带季风的主要原因。冬
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偏北风, 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
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
解析:阅读图甲,根据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归纳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 的主要原因。由于季风的影响,印度的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形成
旱灾;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 多,容易造成涝灾。
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类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 [灵犀一点] 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多少的影响 (1)降水较多的气压带、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5
500 400
-15
300
200
2、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45
100
0
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两 国交界两侧的西海岸
南美洲的智利南部
加拿大的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的 南北两岛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 西 风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带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 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南北纬30°~40°大 陆西岸
所处纬度最低,终年受赤道 低气压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 爽,年温差小,降 水多且分配均匀 全年高温,有明 显的干湿季变化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四季分明
返回
空气上升冷却
赤 道 低 压 带
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 怎么描述?
10°N

10° S
道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 了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气温/℃
热带雨林气候
降水量/mm
600
1、分别读出年平均气温值和降水值。
500
400
年平均气温:26℃左右
300
200
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呢?
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
全年怎么样
气 温

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
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

气压带和风带附:世界气候类型专题

气压带和风带附:世界气候类型专题
教育普及
加强气候变化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社会倡导
发挥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民间参与
鼓励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的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 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等地区。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欧洲地 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分布均匀,主要分布在欧洲 西部、加拿大西海岸等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分布不均,主要分 布在亚洲中部、北美洲中部等地区。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清洁能源、 低碳交通、节能建筑等领域的技
术创新,降低碳排放。
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
的压力。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到副热 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形成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 气候等。
高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主要受到极地 高气压带的影响,形成极 地气候、寒带苔原气候等。
02 世界气候类型概述
气候类型的定义与分类
气候类型定义
气候类型是指在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 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综 合影响,形成的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 区域。
气候分类
气候分类是根据气候特征的相似性和 候分类方法包括柯本气 候分类法和斯瓦尔兹气候分类法等。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

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框架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o~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30o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冷月>0℃)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至35o 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o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压带和风带及气候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及气候类型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4、各气压带、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多雨: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带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方向: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2 1
4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海陆分布影响下




极地高压带
亚洲南部(印度 和我国西南一带)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0 高压 60 N
夏季
低压 热 300N

可知季风的定义: 随季节变化而转换风向,并且
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叫季风
1月世界气压 中心分布
7月世界气 压中心分布
北半球 冬季
北半球 夏季
小结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南 炎热 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35
线到场35度大陆东岸)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度到 回归线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度到回归线)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到场30度 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压带、风带与世界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世界气候类型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与世界气候类型【主要考点梳理】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并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三圈环流(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2)形成过程:(见三维设计38页考点一)(3)地面表现: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高低相间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画图表示(4)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见课本42页图和三维设计39页考点一的3)规律总结: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据此,也可以判读季节。

(5考点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而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比海洋。

2.分布:3.影响:形成季风环流(1)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

全球季风环流以和地区最为典型。

(2)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见下图)总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一月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月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4.总结:【例1】下面是2008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 地气压名称是 ,B 地气压名称是 。

(2)此时C 地吹________风,D 地吹________风。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详解)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详解)

东风70
70东风
例1:
A
气温℃ 1月 7月 26.5 9.5 10.2 25.8
降水㎜ 1月 7月 25 176 168 30
B
请读表判断:
A是 地中海 气候;
B是 地中海 气候,其特征是
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根据气温降水统计表格,判断气候类型
贝伦
蒙罗维亚 雅加达
300 200 100 0 1
4
7 10
赤道附近,如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气流受热上升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降水量/毫米 气温/℃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0° 15° 0° -15° -30° -45° -60°
气温 → 降水 地形
海洋性:年、日温差小、降水多 地势高低及向阳、背阳→气温 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状况
洋流
(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极地2种,高山高原1种)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600
500 400
降水量/毫米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巴西利亚
达尔文 莫桑比克
1
4
7 10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巴西高原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赤道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
海拔高,相对同一纬 度的刚果盆地,气温
较低,降水较少。
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炎热干燥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 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解析] 读图甲,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 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乙,图示地区位于 东亚,西北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故A、B错误。 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两图时间相同,故C正确。 图甲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暖湿气流;图乙的 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性质干冷。故D错误。
雨天气),地势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强),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强)
降水多(少):受××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盛行上升(下沉)气流,受
降水 夏(冬)季风影响,距海近(远),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
成因 洋),位于山地迎(背)风坡,受暖(寒)流影响
降水的日变化:主要考虑热力环流
3.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与气候类型
1. 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气压带、风带所在纬度判断 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 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
气压带 高气压
风带
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纬→高纬, 海洋→陆地 高纬→低纬, 陆地→海洋
判断依据
答题要点
最冷月均温:<0℃(寒冷)、
终年高温(严寒、温和),夏季
<-20℃(严寒)、<-30℃
高温(凉爽),最热(冷)月气温高 气温
气 温 特 征
(酷寒)
高低
最热月均温:<20℃(凉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1.地球自转因素(地转偏向力) 2.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30°
30°
60°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环流 90°N 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º ~60º 极地东 极地高气压吹向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 60º ~30º 中纬西 副热带高压吹向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
30º ~0º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吹向
干冷 温湿 干热
赤道低气压
案例研究: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 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
考虑:1.地球自转因素(地转偏向力) 2.高低纬之间 的冷热不均 3.地球的公转
南亚
夏季:西南风
• 自学检测3:
• 1.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 ( B )。 • A.洲的山区最高大 • B.东亚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 • C.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 • D.东亚的海洋最深 • 2.形成东亚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AC ) • A.海陆热力性质 B.亚洲地形状况 •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地面反射率不同
规律总结二: 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
成因及特性 气流 影响气候
气压带
90º 附近
极地高 热力、冷高压 下沉 气压带
干冷
60º 附近 副极地低 动力、冷低压 上升 气压带 30º 附近 副热带高 动力、热高压 下沉 气压带 0º 附近 赤道低气 热力、热低压 上升 压带
温湿
干热 湿热
地球上的风带
分布 风带 成因 属性
朱箐
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 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 带燃烧弹从高空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 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 “怪客”,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
(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 45°N、130°—145°E)
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新课标要求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状况。
3.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4.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一、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温故知新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
极地高气压带
规律总结一: 地面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差异 ①热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②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学以致用
1.日本的氢气球为何会飞到 美国上空?
借助中纬西风带
2.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 亡,却将责任归咎给英国, 你认为有道理吗?
学以致用
60°N
50°N
返回
分布纬度
极地附近 70—50°附 近 60°附近 60—30°附 近 30°附近 30—10°附 近 赤道附近
大气运动特征 水热一般属性
冷高压,下沉 高纬吹向低纬 冷低压,上升 低纬吹向高纬 热高压,下沉 高纬吹向低纬 热低压,上升 冷、干 冷、干 温、湿 温、湿 热、干 热、干 热、湿
夏季风 ---海洋向陆地,低纬向高纬 :性质温湿 冬季风 ---陆地向海洋,高纬向低纬 :性质冷干
• 4、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图2-19),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亚洲低 压, • 又称 印度低 压。 (2)B为 西南 季风, • C为 季风。 东南 (3)比较澳大利亚西北部和 • C处两地风的异同点: • 相同点: 都是东南 季风 • 不同点: C处为夏季风,性质热 湿;而澳大利亚西北部 是冬季风,性质冷干
自学检测1:
1、有关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 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 风和东北风 2、“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阻碍 C、地转偏向力 D、地球的公转 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4、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终年高温
热带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促) 温带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终年严寒
寒带
二 大 气 环 流
• 1、调整全球水热平衡,影响各地气候
2、本身也是种气候现象:环流形势不同,气
候也有差异
位置
大陆西 岸
夏 冬 夏 冬
成因
受副热带高压 控制 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
炎热干燥
气候名称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大气环流
气候
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一 太阳辐射
• 在地表分布特点: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 在时间上的变化:夏秋多,冬春少
造成高低纬分为热带、温带、寒带 等各类气候; 造成各地气候季节交替
太阳辐射
终年严寒 寒带 亚寒带(冬季严寒漫长,暖季短促) 温带 温带(冬暖夏热) 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暖)
一月
冰岛 低压
副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亚欧大陆 副 亚洲(印度)低压压 带 热 带 高 气
太 平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30°N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度以南地区 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 向一致 返回
• 2009年10月16日至28日,第十一届全运 会在美丽的泉城济南隆重举行。据此回 答1、2题。 • 1.全运会期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 向是( ) B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 C.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 北移动
自学检测2: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高 B

A
高 地面 C
冷却
受热
冷却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探究问题:全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的运动的?
探究一、 假设:1.地球不自转 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思考: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 赤道地区
冰岛 低压
亚洲 副 极 高压
地 低 阿留申 带 气 压 低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夏威夷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副 热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陆地
1月
海洋
陆地
7月
海洋
陆地
1月
海洋
陆地
7月
海洋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及季风
西南季风的形成
区域
东亚
风向
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 冬季:东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气候类 日温差 年温差 最热月 最冷月 降水总 季节分 春秋温 别 量 配 大陆性 大 大 7 1 少 集中夏 春温较 季 高
海洋性
小 小 8 2 多
秋温较 均匀 高
三 地 面 状 况—洋流
时间长度 空间范围 特点
变化很快
短时间 小范围 天 ——数小时 ——几或几十 气 之间 平方千米 大范围 长时间 气 候 ——多年 ——几百几千上 万平方千米
一般变化不 大,有一定 的特征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 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大陆东 岸
受东南季风影 响
受偏北风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 候
40º —60º 大陆西岸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
30º —40º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赤道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三 地 面 状 况—海陆分布
1、导致“两副”断裂成块状分布: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季风现象: 3、造成气候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的区别:
课堂小结:
成因:
大气活 动中心 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副极地 低压带被大陆 的冷高压切断 陆地上:亚洲高压 海洋上: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概念 季风 环流 成因: 风 向
夏季,副热带 高气压被大陆 的热低压切断
陆地上:印度低压 海洋上: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两极地区
单圈环流 动手:请你根据热 力环流的原理画出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 大气环流,并比较 赤道与极地近地面 的气压高低。
北 极 极地高压
赤道 低压
极地高压 南 极
返回
• 总结:
单圈环流的成因:
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分布不均.
—用我们集体的智慧,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
探究二、 假设:1.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2.地表性质均一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 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