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惊心动魄”“铮铮铁汉”等。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齐心协力、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1.多媒体课件。

2.19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指导读课题)2.复习词语,强调生字两个易错生字“兼”“魄”万分危急日夜兼程堤坝鏖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铮铮铁汉3.欣赏《1998洪水纪实》视频片段。

4.体会“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对偶句中所表现的洪水肆虐,官兵英勇的衬托写法。

5.总结板书主要内容:保大堤、救群众二、细品英雄气概1.认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2.浏览全文,找到“点”“面”对应的小节。

3.体会“惊心动魄”的整体描写。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朗读找出中心词。

(2)作者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这种惊心动魄的?(3)品读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a.出示品读支队长的话,指导读出干净利落有号召力。

b.体会“狂风为我们呐喊……”的乐观和无畏。

c.师生合作反复引读“一个念头”。

(4)抓住多个“一”,领悟齐心协力。

(5)集体起立朗读体会众志成城。

4.感悟“铮铮铁汉”的典型刻画。

(1)默读第四小节,写出体会到的写作方法和文字内容。

(2)交流汇报。

a.指导读好黄晓文动作的干脆利落。

b.品悟语言的坚决果断。

c.体会黄晓文奋不顾身抗洪救灾的精神并指导朗读。

(3)补充资料介绍其他的抗洪英雄。

三、诵读“群众救星”1.出示第五小节,男女生合作读。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联引入:(1)课前准备读古诗。

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

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

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而是——?2、观看洪灾片段: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1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1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

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

课文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既是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真实写照,也是沿江全线整个抗洪战斗的缩影。

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重点突出。

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字,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

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以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各类资料将学生再次带回当年的抗洪现场,并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学习词典,学会生字,疏通课文。

2、根据学习提示,通过网络资源,自主阅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凭借网站和文本,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4、通过专题网站,了解98年抗洪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专题学习网站和课文语言材料,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操作技能教师准备:学习专题网站建设及相关网络[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一、复习旧知,怦然入情1、同学们,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歌《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首歌赞颂的正是1998年夏天那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指课题齐读)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相机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3、听,狂风在怒吼,大江在咆哮!(点击课件:大堤决口)4、随着最后一声马嘶,美丽的家园转瞬间被洪水所吞噬。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_教案bb[修改版]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_教案bb[修改版]

第一篇:《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_教案bb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背景:《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篇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

而五年级的学生,对那场世纪洪水没有亲身体验,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所以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课题:《大江保卫战》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教学方法:1、以情激情,进入文本。

2、以读激情,品味课文。

3、以练促学,感悟内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洪水肆虐。

1、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先读读这些词语。

2、谈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地势平缓,完全依靠两岸30000余公里的堤坝来防汛。

可是(课件示:范读)3、万一长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4、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当时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况真是——万分危急。

板书:万分危急5、洪水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那几十万官兵,日夜兼程奔赴救灾前线,一起去打响这《大江保卫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让我们先到九江赛城湖,去看一看官兵们齐心协力保住大堤的场景——(师配乐范读)2、相信这情景给许多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震撼人心的场面。

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

(1)“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可别忘了,此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已经——(塌陷了),可是听到一声令下他们有没有丝毫犹豫?你从哪看出来的?让我们一起读出官兵们的义无反顾。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篇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篇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篇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味,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____年的夏天,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吗?让我们通过录象再一次来感受当时的情景。

2、放录象3、谁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二、学习第一节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看幻灯,谁来把这段话朗读一遍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势——万分危急,哪些词语告诉你情势危急?3、朗读时,这些加点词语该怎么读?三个“告急”该怎么读?4、自己练练看,注意读出当时情势的危急。

5、指名读、齐读。

6、师生接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三、学习第二段1、这场战斗是怎样打的呢?请同学们再看录象,再次来感受当时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2、课文第一段也向我们描写了这场战斗,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这一段课文,边读边想,从录象和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3、小组交流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们以四人小组来交流,把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解决4、集体交流下面我们进行集体交流,谁来先说,从第二段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舍生忘死救群众5、师: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令我们感动,课文通过哪些句子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6、谁来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1)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出示)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奋不顾身?b\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先自己练练。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一、回忆课文,进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读课文,人民子弟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过渡:今天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人民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动人事迹?(板书: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2、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事迹?为什么?(默读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在教学时,我充分组织展开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情感体验。

)(1)事迹之一:大堤抢险A、指名朗读。

B、画出能体现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与人民心连心的句子。

C、看剪辑录像实况,再现战士抢险的场面,让学生体会当时战士们的心情。

D、假如你是在现场的老百姓,你想对子弟兵说些什么?E、有谁还想读这一段?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象以及富含感召力的朗读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的情感波涛得以沸腾与升华。

)(2)事迹之二:铁汉本色A、这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动人事迹。

B、黄晓文的那些言行令你感动?C、你能用朗读来表现你的感动吗?指名读。

(3)事迹之三:勇救群众A、这个事迹让你感动,我听听你的朗读就能感受了。

B、指名读,分小组读。

C、谁来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D、指导朗读三个排比句,理解一个省略号。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人民子弟兵大无畏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情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E、轮读,齐读,体会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F、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确实也被感动了。

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你愿意让这样感人的场面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我们来背一背吧。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2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2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2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下面是我收集的《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2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以供借鉴。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1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二、精读第二自然段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三、精读第三、四自然段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3、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五、精读第六自然段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六、完成练习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七、作业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体会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而又乐观向上的精神。

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学习实际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生: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二、学习2—4自然段1、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22《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2、3、4、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一心为民的铮铮学习本课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受到人民子弟兵伟大精神的熏陶和激励,获得心灵的成长。

铁汉的英雄本色。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理清条理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题2、师: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的殊死搏斗。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围绕保卫战,作者写了哪两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板书:保大堤救群众)3、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肆虐的洪水,——生接读。

(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铮铮铁汉”是什么意思呢?(像钢铁一样打不倒、压不垮,意志坚强的人)板书(铮铮铁汉)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场大决战,感受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男儿本色。

二、学习“保大堤”课文2-4小节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保大堤的场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又是抓住哪三个场面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板书:扛沙包、筑人墙、拔铁钉(黄晓文)(一)扛沙包1、先请同学们读读第2节中扛沙包的情景,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形象?交流:1、全然不顾生谈感受师:“全然不顾”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顾及了。

文中指——脚趾被割破了,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全然不顾的除了割破的脚趾,钻心的疼痛,还不顾什么?再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

2、来回穿梭师:这里还有个词语,来回穿梭,什么意思?(像梭子一样快速地来来回回不停地奔跑),说明战士们——走得急、走得快、走得多。

一起读好这个词。

师:同学们,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来回穿梭?a在扛着沉重沙包的情况下来回穿梭。

师:一个沙包就是一百多斤啊,被雨水浸泡过的沙包就更重了。

沉重的沙包把战士们的肩膀压得血肉模糊,肩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③学习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难点:学习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揭题:同学们,1998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

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

在这危急的关头,几十万名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理解“铭记”,两个“铭记”,分别让我们要记住什么?(第一个“铭记”,指要记住1998年夏天那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第二个“铭记”,指要记住保卫战的主力军,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3.为什么要永远记住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2~5自然段,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设计说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精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内容。

1.“大堤抢险”。

交流:(板书:大堤抢险)。

句子: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⑴指导学生抓住“闻讯赶到”“顿时”等词体会救援速度快。

⑵“长龙”在句中指的是什么?⑶指导朗读。

句子: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保住大堤。

⑴学生抓住“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体会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⑵指导学生想象战士们还不顾什么?他们心中顾着什么?⑶你能读好这几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这是()的人民子弟兵?(学生用积累到的成语来说一说)句子: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⑴学生抓住“呐喊”“奋然”等词和感叹号,体会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

⑵在子弟兵面前,狂风、暴雨、巨浪算得了什么!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⑶教师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你知道“鏖战”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指名说。

齐读。

引读:这是人民子弟兵……真实写照。

(板书:惊心动魄)(设计说明: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比阅读本身更重要,通过抓关键词、句、标点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铮铮铁汉”。

大堤抢险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铮铮铁汉的本色写的就是个体形象。

(设计说明:介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生动写作。

)交流:⑴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写黄晓文的?(语言、动作)划出写黄晓文说的话以及动作。

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奋不顾身)⑵指导学生朗读。

⑶小结: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让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

(板书:铮铮铁汉)⑷过渡: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救护遇险群众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3.“救护群众”。

交流:课文中写战士们救了哪些群众?(设计说明:通过班内交流,使学生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⑴“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老师觉得这三个“飞向”用得特别好,请你反复读一读,体会这三个“飞向”好在哪里?⑵“在安造垸,他们……在‥洲湾,他们……”(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⑶“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⑷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救护群众,反映他们之间的什么情感?(军民鱼水情)
⑸让我们来深情地朗读铭记这感人的一幕幕。

(引读)板书:救护群众,劈波斩浪。

三、总结
1.这深厚的鱼水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

播放歌曲《为了谁》。

四、拓展阅读练习
完成《补充习题》的阅读训练。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自然段。

2.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