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思路和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

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

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李佩文七、肺癌治疗肺癌的方法,手术切除迄今是治疗肺癌疗效较好的手段.近年来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扩大了手术范围,治疗效果逐渐提高。

肺癌手术前后的中医药治疗也是重要一环。

(一)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1号方:绞股蓝30〜60g,天冬15〜20g,白术10〜15g,茯苓15〜20g,炙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100g,白英30〜40g,七叶一枝花20〜30g,了哥王10〜15g (先煎1小时,短期使用)薏苡仁30〜60g,石见穿30〜60g,丹参20〜30g. 水煎服。

2号方:黄芪30〜60g,玉竹15〜20g,生晒参10〜15g(或党参15〜30g),猪苓20〜30g,甘草10g,半枝莲20〜80g,蛇莓30g,龙葵20〜30g,鱼腥草30〜40g,牡蛎粉30〜60g,蜂房10〜15g,赤芍15〜20g,水煎服。

(二)肺癌远处转移的治疗1.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1号方或2号方加夏枯草、猫爪草各20〜30g,山慈菇、土贝母各10〜15g,昆布、海藻各10〜20g,水煎服。

2。

骨转移1号方或2号方选加补骨脂、骨碎补各15〜20g。

疼痛加徐长卿、汉防己各15〜20g,或选用放化疗,或选用放射性核素钐等治疗,并用中药减轻其毒副反应。

3。

胸膜转移引发的胸水,1号方或2号方选加半边莲30〜40g,龙葵20〜30g,葶苈子15〜20g,薏苡仁30〜60g,或海藻15〜20g’去甘草,水煎服。

4。

脑转移1号方或2号方中的七叶一枝花用至30g,并用鸦胆子乳剂静脉注射.中药降低颅内压可试用猪苓、茯苓、泽泻各20〜30g。

西药可结合化疗,或手术切除、伽马刀治疗、放疗等。

降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

(三)并发症1。

上腔静脉综合征1号方或2号方重用丹参、赤芍、选加半枝莲、椒目等,或结合放、化疗.2.臂丛神经痛1号方或2号方选加延胡索、姜黄各15〜20g,并用外敷止痛药松香、乳香、没药各15g,血竭5g,冰片3g,共为细末,白酒浸泡后涂于痛处皮肤.每日4〜6次, 可有短期缓解之效。

骨肉瘤术后防复发转移的中药方

骨肉瘤术后防复发转移的中药方

骨肉瘤是比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8~15岁,占儿童肿瘤的15%~20%。

该病多发于四肢,发展迅速,早期即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肺是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微转移灶,严重威胁生命。

罹患骨肉瘤,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通过对病灶的切除,使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易复发转移,一旦复发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治_疗还会更加棘手,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在术后选择吃中医药,那骨肉瘤术后防复发转移的中医药方有哪些呢?骨肉瘤病情复杂,恶性程度较高,采用单一的治_疗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_疗方法,而中医在骨肉瘤的综合治_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患者经手术切除后,体内还会残存一下微小的病灶,也就是“余毒”“伏邪”,残余毒邪,而且手术会导致患者元气大伤,气血不足,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中医在治_疗时会通过扶正培本、补气益血等中医药,补充患者元气,调节患者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中医药,抑杀术后残存的癌细胞,巩固手术的治_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在术后选择中医药的治_疗,且有不少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这些有效的药方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有患者想要拿到那些治_疗效果好的药方,认为只要按方取药就能服用了。

其实中医治_疗并非简简单单的用药,袁希福老中医说:“中医治癌的精髓是辩证论治。

骨肉瘤是元气亏虚、邪毒入侵,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内气滞、痰凝、血瘀、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了肿块。

”在治_疗时,中医会根据每位肿瘤病人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表现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不同的对症治_疗。

抓住病人不同的虚、热、寒、实证型,制定出个体化对症药方,一人一方,才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患者应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寻求经验丰富、口碑好的专家,切勿盲目用药。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及防治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及防治中医认为,脏腑虚损、功能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原因,肿瘤形成后,因耗伤气血,导致正气亏虚、气之,日久不除。

中医对肿瘤的防治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在既往文献中,均有相关方面的记载。

比如《内径》中提到的“石瘕”,《南经》中提到的“积聚”等;宋代的《卫济宝书》就用了“癌”字,并对其做了相应描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基于此,发掘中医防治肿瘤的经验,对医治肿瘤、筛选抗肿瘤的中药,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此,现就想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让大家认识与肿瘤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并确保其可以意识到防治肿瘤的重要性。

1.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肿瘤是因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引起机体脏器功能紊乱,最终形成不良结局,即肿瘤。

基于中医层面,认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我们常见的外因有饮食、情绪,长时间积累就会蕴结于经络脏腑,而内因就是阴阳不平衡、气血运行不规律等。

其实,邪毒外侵仅可以作为构成肿瘤发生的基本条件,而气虚损失才是引起肿瘤发生的主要依据。

中医认为,肿瘤并非是局部疾病,而是一个全身疾病。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通过中医认识肿瘤,那我们就具体到某个疾病上,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肿瘤。

比如,颈部、咽喉部肿瘤,多与气郁痰凝相关;乳腺、子宫、卵巢部位肿瘤,大多与肝郁血滞有关;肝脏部位肿瘤,大多与湿热郁火有关;胃肠道肿瘤大多与水饮不化、湿热淤滞等有关。

由上可知,中医药防治时肿瘤时,要对症下药,可见采取中医药具有深远意义。

2.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具有活力、价值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医药。

其在经过几千来的总结,最终形成了如今宝贵的治疗经验,对防治肿瘤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中医辨证理论充分概括并且说明了肿瘤发生机理、病程转归。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而且这些经验均是在日积月累下总结所得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其次,中药中医药能够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且可以在防治肿瘤过程中,发挥出固本培元效果,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调节机体技能,在阻断、抑制肿瘤细胞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中医肿瘤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致力于探索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肿瘤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1. 中医体质理论中医肿瘤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个体的体质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人体可以分为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和阳虚质等不同体质类型。

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对肿瘤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不同。

因此,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类型,个体化定制。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肿瘤学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苔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而对于痰湿证的患者,则需要通过祛湿化痰的方法来治疗。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肿瘤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作用,可以帮助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选择合适的中药组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是中医肿瘤学的重要内容。

二、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技巧1. 中医针灸针灸是中医肿瘤学的重要治疗技巧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可以达到调理经络、平衡阴阳、促进免疫等作用。

针灸对于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2. 中医推拿推拿是中医肿瘤学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特定部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淋巴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肿瘤的效果。

3.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养生,认为保持身心健康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调节情绪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医肿瘤学是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它包括了中医体质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等基本理论,并运用针灸、推拿、养生等技巧来治疗肿瘤。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辅助与调理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辅助与调理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辅助与调理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通常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式来对肿瘤进行治疗。

然而,这些疗法常常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和不适。

在此背景下,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肿瘤的治疗辅助与调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辅助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肿瘤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

这些治疗方法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等方面,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中医辅助治疗的主要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辅助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药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桑白皮、当归等,这些中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在辅助治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患者体内能量的平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3.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辅助治疗肿瘤的另一种手段。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肿瘤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同时,推拿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中医辅助治疗的优势1. 综合治疗:中医辅助治疗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使用。

这样的综合治疗能够全方位地调理患者的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中医辅助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样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患者的需求和身体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3. 副作用少:相比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式,中医辅助治疗的副作用较少。

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等手段都是通过天然材料进行治疗,副作用较小,能够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肺癌中医疗法三个思路

肺癌中医疗法三个思路

肺癌中医疗法三个思路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西方医学在肺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然而,中医作为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癌治疗中也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肺癌中医疗法的三个思路,并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法。

思路一: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肺癌患者常常体内阴阳失衡,因此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肺癌的重要思路。

方法一: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帮助治疗肺癌。

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肺、理气和血的药物被广泛应用在肺癌的中医治疗中。

例如,黄芪、川贝、石斛等药材都有较好的肺部保护和抗肿瘤的作用。

患者可根据具体的病情,找到适合自己的中药治疗方案,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方法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的流动。

对于肺癌患者,针灸可以帮助调节肺部组织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穴、太渊穴等,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改善肺癌患者的症状。

思路二:提高人体免疫力肺癌患者的免疫力往往较低,抵抗力减弱,因此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中医治疗肺癌的另一个重要思路。

方法一:中药辅助治疗中药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例如,人参、党参、黄芪等都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辅助治疗方案,以提高免疫力。

方法二:食疗中医强调饮食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例如,食用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银耳、石斛等,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荷叶、藕、苦瓜等也有较好的抗癌作用,适量的食用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思路三:综合辅助治疗中医治疗肺癌的思路是综合辅助治疗,既重视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又强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在这一思路下,中医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疗。

中医如何发挥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中医如何发挥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中医如何发挥中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关键信息项:1、中药的种类及特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药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2、肿瘤细胞的类型及特点肿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3、中药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直接作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作用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多靶点协同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医治疗方案与用药策略整体治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化用药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疗程与剂量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5、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估指标症状改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肿瘤标志物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影像学检查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协议旨在探讨中医如何通过运用中药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1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中药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相结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112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内侵,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凝聚等。

治疗肿瘤应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12 中药的种类及特性121 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能够减轻肿瘤引起的炎症反应。

122 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丹参、赤芍等,可改善肿瘤部位的血液循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肿瘤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寻求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人开始关注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医的治疗理念、方法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的治疗理念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失调的表现。

中医注重防病治病并重,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经典中诸多草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制剂如汤剂、丸剂等进行应用。

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发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力。

2. 针灸疗法:中医有着悠久的针灸文化,该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和机体状态。

如乳腺癌患者常常通过针灸来缓解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中医药配合放化疗:中医药在与西医放化疗结合应用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中医药能够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三、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与进展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历了长久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中国经典中的“清热解毒”草药常常被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针灸疗法也被证明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适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支持,因此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经过严格科学验证。

其次,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指导和精细化的调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不适合急性疾病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 转移的思路和方法
1
一、90%肿瘤肿瘤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
肿瘤细胞在体内向邻近部位侵袭转移 是肿瘤治疗失效的重要原因。
新诊断的实体瘤患者中,2/3己经出 现临床检查转移,约1/2经局部治疗(手术、 放疗)+全身化疗,仍有1/2有亚临床隐性 转移,五年内90%肿瘤患者死亡于复发和 转移。
有些资料统计,手术后容易种植性转 移,放化疗后三个月转移比例达到69%, 放化疗后一年内转移比例高达90%。
2
中国工程院士汤钊猷指出:攻克肿 瘤有两个具体目标: 一是怎样才能不生肿瘤。就是肿瘤 能否预防; 二是万一生了肿瘤,能否使肿瘤不 转移。 因此,提出了带癌生存,提高肿瘤 患者生存质量的新医学模式。
7
原发癌 肾透明细胞癌 前列腺癌 小细胞肺癌 皮肤黑色素瘤 眼里色素瘤 神经母细腻瘤 乳腺癌 甲状腺沪滤癌
二级或二级以上转移器官 肺、骨、肾上腺 骨 脑、肝、骨髓 肝、脑、肠 肝 肝、肾上腺 骨髓、肾上腺、肺、肝 骨、肺
表:人恶性肿瘤的器官特异性转移
8
四、身体内存在着侵袭转移分子机制途径 四个方面,主要是淋巴及血行转移 局部扩散——不断浸润周围组织,称为恶性
肿瘤直接蔓延。 淋巴管渗透——局部淋巴管至整段淋巴管转
移。 血行转移——随血流向血流丰实的组织器官
转移。 腔道种植——肿瘤细胞与胸腹、脊髓腔种植
其下部转移。
4
2、 转移特性 是一个多步骤连续性的主动过程。
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沿着一定渠道,通 过淋巴道、血液、腔道到达另一部或多 个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
5
三、转移的主要特异性
1、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一般癌症的 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性越明显, 转移发生也越早。 2、被转移器官的特点:癌症一般容 易转移到血液供应丰实的器官,如 骨骼、肝脏、肺、脑。
6
3、对原发癌的机械刺激:对恶性肿瘤, 尤其是血管丰富的肉瘤所在部位的肌肉 收缩、内脏蠕动、摩擦、挤压等机械刺 激,以及穿刺和活检,都促使癌细胞进 入血液系统,有增加转移的危险; 4、机体的状态:病人的一般状况差,或 者免疫功能低下,都能增加癌症转移的 机会。
21
2、活血化瘀法
血液粘稠度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癌细胞 转移的许多环节都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具有抗凝和激活纤溶 系统的作用,能改善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扩散与转 移,活血化瘀还能通过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而发 挥抗转移作用。
如莪术、虎杖、穿山甲,凌霄花等通过促 纤溶,抑制白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多种途径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还可以使转移内新生的毛细 血管退化及改善微循环中的免疫识别。
24
4、燥湿化湿利水法
研究认为,组织水肿是癌细胞转移的相关 因素 ,瘤体组织水肿,瘤细胞聚合力下降,有 利于瘤细胞脱落母体而进入运转过程;另一方 面,水肿可使组织中纤维成分疏散,组织间隙 加宽,组织结构抵抗力减弱,有利于瘤细胞侵 袭和占据。
如猪苓、薏苡仁、泽漆等,既能渗湿利尿, 又有较强的杀灭癌细胞的功能,有化痰祛湿作 用的 可抑制大 某些肿瘤的转移扩散, , 明确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的 丧生 ,具有抗直肠癌转移的作用。
25
5、软坚散结法
有软化癌肿,促进癌瘤消散的作用。如 山慈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胺,对多种动物移 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木鳖子对鼻咽癌和胃癌 的癌细胞转移扩散有抑制作用。
26
6、以毒攻毒法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抑制,杀伤癌细胞, 应用这类中药可能使肿瘤细胞在转移运转中被 直接杀灭,一些中药还能激活巨噬细胞,促进 其吞噬功能以减少转移机会。
湿热、阴虚、火盛者,肿痛的毒性 较明显,转移速度较快,综合调理时应 根据体质,进行药物及食物治疗。
13
3、定期复查,相关项目
原发病灶复查 肿瘤相关指标复查 性激素有关指标定期复查 癌变前病灶指标复查
14
五、中医防治肿瘤转移的思路
补气 养血 滋阴 助阳
诱导诸多细胞因子的释放
中药
具有类似生物反 应调节剂作用
复 方 治 疗
16
六、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治法 原则:“先安未受邪之地”


肿瘤

病机

湿
扶正培本法 活血化淤法
清热解毒法 化湿利水法 软坚散结法 以毒攻毒法
17
1、扶正培本法
此法包括益气補血,养阴生津、滋阴 填精,温阳補肾,健脾养胃,柔肝养肝 等,重点在于健脾益肾,培补后天之束 是扶正的关键。
23
3、清热解毒法
此类药在抗肿瘤药物中所占比例很大,如 白花舌蛇草、半枝莲、山豆根、石上柏、黄药 子等。其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所含有效成 分能直接杀灭癌细胞。黄莲,黄芩、金银花、 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 , 穿心莲、野菊花鱼腥草、板蓝根、大青叶、七 叶一枝花等可激活体液免疫,促进抗体形成,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凉血解毒作用的 茜草提取物,对小鼠白血病、腹水癌、大肠癌 的转移有预防作,而且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
22
川芎、元胡、牛膝、桃仁等血液高凝状态 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利于癌栓的形成;
赤芍、丹参、土鳖虫、桃仁、红花等抑制 瘤细胞与血小板粘合而阻断癌转移;
莪术与芦荟提取物,補骨脂素、鸡血藤、 赤芍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转移的作 用;
血府逐淤汤有抗Lewis肿瘤自发性肺转移 的作用,来自水蛭的Anfistasin及其人工合成片 段能有效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
如动物类药,斑蝥,蟾蜍,蜈蚣,壁虎, 等,植物类药,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山 豆根,断肠草等,这些药物有毒性反应过敏反 应,剂量及配伍一定要掌握。
27
七、根据体质学说,综合并有所侧重运用
肿瘤转移病机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
多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故抗转移治 疗需以上诸法配合应用,而扶正培本法为基础, 适当根据患者的痰,瘀,毒 的不同表现或潜在 可能,有机结合使用五种治疗方法,中药复方应 用如同鸡尾酒疗法相似,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10
五、手术、放化疗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阻止转移
手术 只是对癌肿病灶及显性淋巴结转移灶 的清除,体内仍有可能残留微小癌细胞群。
放疗 及伽玛刀、光子刀、超声刀、质子 刀、氩氨刀等只对不能手术的肿瘤局部治疗。
化疗 尤其近年靶向治疗对肿瘤进行全身 性疗法,但未被杀死的癌细胞马上学会一种自我 保护能力,由PgP过度表达成癌细胞的保护壁— —出现耐药性。而化疗毒副作用,也会对脏器功 能影响及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
18
研究发现,人参、黄芪、黄精、党参,白 术,鹿茸,灵芝,地黄,旱莲草,五味子,吐 丝子等,不但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使 淋巴细胞的比值上升。人参、党参、白术、黄 芪、山药、仙茅、仙灵脾、冬虫夏草、巴戟天、 紫河车、肉苁蓉,附子等也有激活体液免疫, 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并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黄芪、淫羊霍、银耳、 五味子、地黄、旱莲草、阿胶、何首乌、白芍、 当归、杞子、女贞子具有生物反应调节作用,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9
2、机体存在着的抗癌能力,有“抗癌机构” 的新观念。大体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2.1抗癌细胞系统,如NK细胞、K细胞群、T细胞 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 2.2抗癌细胞素系统,如干扰素、白介素2、肿瘤 坏死因子等. 2.3抗癌基因系统,如Rb、P53基因等. 这些抗癌机构成员及功能是中医正气的一部分。
19
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发挥对进入 循环的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同时提 高T淋巴细胞的攻击能力,補益类中药使 瘤细胞失去转移能力而崩解。另方面, 補益类中药的生物反应调节作用,可诱 导细胞因子如白介素Ⅱ,干扰素,肿瘤 抑制因子的释放,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提高机体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在 运转中消灭癌细胞。
11
四、一般情况的鉴测
1、 祛除肿瘤转移病因
1)饮食禁忌 禁忌。
对有“毒”及“发”的食品的
如牛肉、虾蟹、竹笋类
2)精神因素治疗 豁达心态,既来之则安之
如乳腺癌、肝癌
3) 房劳不能过度 如生殖器官肿瘤
4) 适当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
12
2、注意体质学说
内寒、阳虚、气虚者,肿瘤的毒性 较小,转移速度较缓慢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提高细胞免疫活性
使发生转移的癌细胞被杀灭
15
2、整体调控机体,提高抗癌能力
余桂清教授首创治疗肿瘤模式 诱导缓解——扶正治疗——巩固治疗——长期扶正模式 扶正培本——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充分调动宿主的抗癌能力 清除癌毒残留——进一步杀灭体内残余癌毒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燥湿化痰 ——降低血粘度,减少癌痛粘附笥及运动性 收敛固摄类中药——防止正气耗散及癌毒扩散
20
一些研究已证实,含党参,白术的“肠瘤 平”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白术、淮 沙均有抑制Lewis瘤的肺转移的作用。由党参, 白术,枸杞子,女贞子组成的健脾益肾冲剂, 由党参,白术,藤梨根组成的三四合剂,由当 归,丹参,龙葵组成的复方中药注射液,以及 益气健脾口服液,复方生脉注射液等,都具有 一定的防转移作用。临床上采用健脾气法防止 胃癌根治术后转移,根据与化疗 的对比分析 表明,一年后,化疗组25.87%的患者发生转 移,而中药组仅为3.33#,两年后,中药组为 4.76%,化疗组为36.54%。用健脾理气中药抵 制肿瘤转移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并可上调 nm23基因的表达。
1、癌细胞转移必需突破一层天然屏障—— 细胞基底膜。
血行转播散,就是癌细胞突破细胞基底膜 而进行的,其中罪魁祸首是金属旦的酶的作用。 这种金属旦的酶是基底金属旦白酶(MMP) 中的MMP—2和MMP—9。
同时也存在天然的对溶解细胞基底膜的 金属旦白酶的抑制剂T1MPS。其中T1MPS— 2有强力的抑制侵袭作用。
28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